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KI及DTI在鉴别诊断低级别胶质瘤与脑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锴 马潇越 +6 位作者 程敬亮 高安康 白洁 王沛沛 赵国桦 高而远 齐金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5,共7页
目的评估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在鉴别低级别胶质瘤与脑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低级别胶质瘤或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或保守治疗... 目的评估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在鉴别低级别胶质瘤与脑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低级别胶质瘤或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或保守治疗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KI序列扫描。用NeuDiLab软件处理DKI图像,获得基于DKI模型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扩散峰度(axial kurtosis,AK)和径向扩散峰度(radial kurtosis,RK)以及基于DTI模型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参数图及b=0 s/mm2的扩散图像(B0)。用ITK-SNAP软件在B0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容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将其配准到其他参数图上。用FAE软件提取各参数图的平均值。根据病理检查或脑脊液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胶质瘤组和脑炎组。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参数的差异。计算Cohen’s d值评估各扩散参数的效应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用De 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共5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29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22例脑炎病变患者。RK鉴别诊断脑炎组低级别胶质瘤的表现最好,AUC为0.878,当阈值取0.662时,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89.7%。De Long检验显示DKI模型的诊断表现显著优于DTI模型。结论DKI序列有助于鉴别诊断低级别胶质瘤与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白质定量分析在观察脑低级别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白质变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安康 高而远 +10 位作者 齐金博 赵锴 赵高炀 陈婷 张会婷 严序 赵国桦 马潇越 白洁 张勇 程敬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8,共9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白质定量技术观察低级别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白质变化在胶质瘤相关癫痫(glioma-associated epilepsy, GAE)发生中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进行弥散频...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白质定量技术观察低级别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白质变化在胶质瘤相关癫痫(glioma-associated epilepsy, GAE)发生中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进行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 DSI)扫描且经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信息,共纳入102例WHOⅡ级低级别胶质瘤,其中术前GAE患者37名,术前无GAE患者65名。计算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 DTI)、轴突定向弥散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及平均表观传播子(mean apparent propagator, MAP)等弥散模型的定量参数。应用ITK-SNAP软件在b=0的弥散图像上进行肿瘤及瘤周区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勾画。应用FAE软件进行直方图特征提取、ROI体积计算和形态学特征提取。经单参数分析及共线分析后基于各弥散模型及ROI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并应用DeLong检验进行模型效能的比较。结果 GAE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肿瘤位于右侧半球且跨半球生长者GAE的发病率低于位于左侧半球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年龄和肿瘤所在半球位置所构建GAE预测临床影像学模型AUC=0.779。GAE组肿瘤和瘤周的体积小于无GAE组(P<0.05);肿瘤区诸形态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周区长径、短径越小越倾向于GAE发生,同时表面积越小、越倾向于球形者倾向于GAE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瘤周区形态学特征构建GAE 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0.730。存在GAE组间差异(P<0.05)的肿瘤区和瘤周区弥散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包括DTI_FA_Maximum、 NODDI_ODI_90 Percentile、MAP_NG_10 Percentile,其中瘤周区NODDI_ODI_90Percentile值GAE组高于无GAE组,余瘤周区同肿瘤区特征GAE组均低于无GAE组。肿瘤区模型效能略高于瘤周区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区和瘤周区特征共同构建融合模型的效能最高,较瘤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融合模型中,肿瘤特征占绝大部分,OR值最高者为肿瘤DTI_MD_10Percentile,与GAE发生呈正相关。所有基于弥散参数的模型中OR值最高者为瘤周特征NODDI_ODI_Mean,与GAE发生呈正相关。基于肿瘤区、瘤周区的单个弥散模型间预测效能,MAP模型的效能略高于DTI和NODDI模型。临床影像学模型、瘤周形态学模型及基于弥散参数的融合模型的GAE预测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白质定量分析为早期预测GAE的发生及分析GAE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条件;肿瘤区白质的损伤同时伴有瘤周区白质分散度增加或相对完整增加了GA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胶质瘤相关癫痫 直方图
下载PDF
3.0T MR非高分辨ESWAN上黑质“燕尾征”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太元 白岩 +4 位作者 马潇越 马伦 史大鹏 窦社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常规多回波采集T2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观察黑质核团1的存在与否在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D病人和年...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常规多回波采集T2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观察黑质核团1的存在与否在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D病人和年龄相匹配的364例对照组病人的ESWAN图像,根据黑质核团1能否在ESWAN序列上显示出来,即是否存在"燕尾征",将被试区分为PD病人和非PD病人,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PD病人组58例病人中,55例无"燕尾征"(94.83%),3例不确定;364例对照组病人中,344例表现出"燕尾征"(94.51%)。采用"燕尾征"来区分PD病人和非PD病人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结论 3.0 T磁共振成像常规ESWAN序列上黑质"燕尾征"的缺失,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PD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燕尾征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岩 马潇越 +2 位作者 史大鹏 刘太元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且可反映生物组织中内源性游离蛋白和肽类含量以及氨基质子交换速率的无创性分子磁共振成像方法。APT加权图像是通过对Z谱中水频率两侧±3.5 ppm...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且可反映生物组织中内源性游离蛋白和肽类含量以及氨基质子交换速率的无创性分子磁共振成像方法。APT加权图像是通过对Z谱中水频率两侧±3.5 ppm处的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进行计算得到的。近年来,AP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诊断中。本文针对目前APT MRI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质子转移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评估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中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嫣 白岩 +4 位作者 王志学 马潇越 魏巍 时少杰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采用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探索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3.0 T磁共振上行常规MR... 目的采用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探索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3.0 T磁共振上行常规MRI扫描、增强前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urbo spin echo sequence,3D-SPACE)和增强后3D-SPACE扫描。根据扩散加权成像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是否存在高信号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对增强前、后的血管狭窄率、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和强化程度分别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斑块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结果获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管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及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偏心指数:0.701±0.099与0.559±0.208(P=0.001);重构指数:0.922±0.194与0.761±0.182(P=0.003);强化程度:131±44与94±38(P=0.002)]。血管狭窄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检测出的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脑缺血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影像组学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齐金博 高安康 +5 位作者 白洁 程敬亮 文宝红 王斐斐 张赞霞 马潇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序列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4例多形性腺瘤,60例Warthin瘤)和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序列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4例多形性腺瘤,60例Warthin瘤)和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在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上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然后配准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 weighted imaging,CE-T1WI)图像上。采用FAE软件分别从FS-T2WI、ADC及CE-T1WI序列中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循环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个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腮腺肿瘤的MRI特征表现:相比腮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或双叶(P<0.001),边界欠清晰(P<0.001),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P=0.003),多发生囊变、坏死(P=0.002),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或出现淋巴结转移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P<0.001)。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基于FS-T2WI、ADC及CE-TIWI序列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其ROC曲线下面积如下:FS-T2WI模型为0.798,ADC模型为0.838,CE-T1WI模型为0.856,FS-T2WI+ADC模型为0.815,FS-T2WI+CE-T1WI模型为0.858,ADC+CE-T1WI模型为0.863,多序列联合模型为0.878。以同样的方法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910、0.848、0.887、0.876、0.915、0.954。结论 多序列联合模型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和双序列,其中单序列中又分别以CE-T1WI和ADC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WARTHIN瘤 多形性腺瘤
下载PDF
3D-SWI在脑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马潇越 王梅云 +1 位作者 窦社伟 李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221-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技术中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3D-SWI)对脑出血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3.0T的MRI常规头平扫和3D-SWI序列扫描,测量、计算病灶区与镜像区的弧度值(radia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技术中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3D-SWI)对脑出血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3.0T的MRI常规头平扫和3D-SWI序列扫描,测量、计算病灶区与镜像区的弧度值(radia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3D-SWI在脑出血疾病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脑出血在SWI上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其中11例伴有高信号,病灶区与镜像区弧度值的平均值分别是-0.19294±0.17601、-0.02772±0.00201, SW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SWI序列可以准确检出不同时期的脑出血,对其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伦 白岩 +3 位作者 刘太元 马潇越 窦社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和16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和16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通过是否检出病灶内磁敏感信号(intralesion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LSS)来评价SWI对鉴别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价值。结果 23例坏死性胶质瘤患者中,22例患者检出ILSS(95.7%),16例脑脓肿患者中6例检出ILSS(37.5%),利用ILSS区分坏死性胶质瘤和脑脓肿敏感性96%,特异性63%,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ILSS检出率显著大于脑脓肿患者(OR=36.67,P=0.002)。结论 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脑脓肿 病灶内磁敏感信号
下载PDF
氨基质子转移MRI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潇越 李玉成 +6 位作者 窦社伟 白岩 刘太元 马伦 时少杰 左盼莉 王梅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出血(ICH)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方法搜集28例ICH患者行SWI和APT MRI扫描,测量计算病灶区与镜像区的SWI和APT加权(APTw)MRI信号强度值(SI),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出血(ICH)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方法搜集28例ICH患者行SWI和APT MRI扫描,测量计算病灶区与镜像区的SWI和APT加权(APTw)MRI信号强度值(SI),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ICH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28例ICH病灶区与镜像区的SWI和APTw MRI SI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PTw MRI 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WI的。结论 APT MRI对检出ICH较敏感,有望为早期准确诊断ICH提供一个新的无创性磁共振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氨基质子转移 磁敏感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高分辨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文慧 王梅云 +2 位作者 韩艳红 白岩 马潇越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以大脑后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疑似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19例均既行HRMRI检查又行DSA检查。观察HRMRI上椎基底动脉病变处的管腔及...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以大脑后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疑似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19例均既行HRMRI检查又行DSA检查。观察HRMRI上椎基底动脉病变处的管腔及管壁结构,观察患者的DSA及MRA的管腔结构。结果DsA及HRMm均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DSA诊断为夹层动脉瘤而HRMRI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例,HRMRI诊断为夹层动脉瘤而DSA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例,DSA及HRMRI均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0例。两种检验方法对夹层动脉瘤的检验一致性Kappa值为0.78,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检查不仅能够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提供病变处管腔信息,而且可以提供管壁信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D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