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炬雷 徐云钦 +1 位作者 申屠刚 李强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9例,女9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9例,女9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闭合)、开放性骨折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级(Tscherne-Gotzen分级)、骨折分型(SchatzkerⅤ型/Ⅵ型)、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ASA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机(急诊/择期)、手术时间(≤150 min/>150 min)、手术切口入路、是否联合入路、内固定部位等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9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χ2=14.496,P=0.001),骨折分型(χ2=4.560,P=0.033),骨筋膜室综合征(χ2=15.631,P=0.001),手术时间(χ2=11.233,P=0.001)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骨折(χ2=9.696,P=0.002),骨筋膜室综合征(χ2=9.119,P=0.003)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开放骨折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炬雷 徐云钦 李强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情复杂且严重,若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确骨折分型以及制订合理手术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X线平片、CT及磁共振成像的综合判断,可为诊断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指导...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情复杂且严重,若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确骨折分型以及制订合理手术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X线平片、CT及磁共振成像的综合判断,可为诊断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指导。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常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并适当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X线平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荣 闵继康 +3 位作者 黄曙峰 朱建祥 李强 马炬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34-839,共6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 目的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跟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B9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4±2.0)个月,均未出现相关切口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4)个月,早期出现皮缘坏死及切口红肿渗出各1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两组术后B9hler角和Gissane角同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ryland评分、SF-36评分为(82.6±11.8)、(82.6±7.2)分,对照组为(81.1±12.9)、(79.7±8.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可以取得同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切口软组织保护较好,且发生距下关节僵硬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入路 固定术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鹍鹏 张斌 +2 位作者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宋鹍鹏 舒鹏 +2 位作者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选取3例CON与11例CD138+细胞,Westernblot检测RPS9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GSE19784数据集,检测RPS9的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核因子-κB(NF-κB)、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SUMO)、泛素通路之间的关系。随后构建RPS9-短发夹RNA(shRNA)敲低载体,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敲低效率后。RPMI8226分为CON与RPS9-shRNA组,使用膜联蛋白V别藻青蛋白/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构建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酶1(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确定过表达效率后,检测RPS9抑制后SENP1表达的变化,并在RPS9-shRNA中转染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检测CON、RPS9-shRNA、RPS9-shRNA-SENP1细胞中NF-κB通路P65、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膜联蛋白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RPS9在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以及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和5.45±0.71(t=4.291,P=0.0036),Westernblot中大多数骨髓瘤CD138+细胞中RPS9呈现高表达,RPS9的高表达同时与患者髓外浸润相关,并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RPMI8226在感染CON与RPS9-shRNA慢病毒48h后,流式细胞仪证实两组细胞感染效率均在9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证实RPS9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受到抑制。RPMI8226CON与RPS9-shRNA感染病毒48h后,CON与RPS9-shRNA组细胞膜联蛋白V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47±0.37和18.60±1.64,RPS9-shRNA组显著高于CON组(t=9.015,P=0.0008)。在增殖中,CON组与RPS9-shRNA组在72h时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6,P=0.0024)。而在细胞周期中,CON与RPS9-shRNA组在感染病毒48h时,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9.28±3.42)%和(10.43±1.43)%,CON组显著高于RPS9-sh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9,P=0.0007)。RPS9的表达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SENP1正相关,并与IκBα编码基因NFKBIA呈负相关,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RPS9的敲低能够抑制SENP1的表达,并抑制NF-κB亚基P65、抑制因子IKBα的磷酸化,促进IKBα的表达,而SENP1的过表达不仅能够阻碍这一效应,也能够使RPS9诱导的凋亡减少。结论 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CD138+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总体生存率、髓外浸润相关。RPS9的抑制能够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增殖。RPS9能够通过SENP1影响NF-κB通路的活化,并影响细胞的凋亡,提示SENP1可能为RPS9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9 多发性骨髓瘤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酶1
下载PDF
泛素E3连接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纪超 马炬雷 舒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4-202,共9页
目的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 目的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感染复数CON与DTL-shRNA病毒48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和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JP2]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和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和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比1.00±0.02、2.19±0.28比1.47±0.13、3.50±0.14比2.24±0.19、5.43±0.41比3.08±0.14、7.42±0.17比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h后,CON与DTL-shRNA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和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和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和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泛素连接酶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克隆形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母]趾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王兵 马炬雷 +3 位作者 张斌 康信勇 蒋帅 陈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母]趾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采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母]趾缺损患者15例,骨质缺损则切取髂骨移植。10例为[母]甲瓣切取术后患者,5例为创伤患者。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 目的探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母]趾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采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母]趾缺损患者15例,骨质缺损则切取髂骨移植。10例为[母]甲瓣切取术后患者,5例为创伤患者。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全面评估术后患者对患足功能及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有1例皮瓣皮缘有感染,经换药1周后愈合。1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8个月,有2例外观仍稍臃肿,行二期皮瓣整形后达到满意的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3例,良2例。患者均对患足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主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母]趾功能,同时供区得到一期修复,达到满意的外观及功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母]趾 甲瓣 髂骨移植
原文传递
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马炬雷 徐云钦 +1 位作者 申屠刚 李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3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39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创伤性... 目的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3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39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39例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P=0.001)、骨筋膜室综合征(P=0.000)、手术时间(P=0.001)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开放骨折(P=0.002)、骨筋膜室综合征(P=0.001)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马炬雷 徐云钦 +1 位作者 李强 申屠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0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10—2015-03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复位效果,骨折完全愈合...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10—2015-03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复位效果,骨折完全愈合后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14~31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5.4(11~18)分;优17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0.2%。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5(57~95)分;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8%。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及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后髁 后内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以趾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兵 马炬雷 +2 位作者 张蛟 潘小贵 陈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0-471,共2页
目的探讨以趾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11例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以[足母]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患指恢复情况。结果本... 目的探讨以趾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11例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以[足母]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患指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所有[足母]甲皮瓣均顺利存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4个月,皮瓣质地和颜色与受区皮肤相近,指甲生长良好,外观与功能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恢复良好。结论以[足母]背动脉为蒂的[足母]甲皮瓣修复拇指甲床合并指背皮肤缺损临床疗效良好,能够很大限度恢复患指外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趾背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小贵 王兵 +1 位作者 马炬雷 陈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介绍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伴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有皮肤、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共8例,效果良好。结果术后8例断指及皮瓣全部存活,... 目的介绍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伴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有皮肤、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共8例,效果良好。结果术后8例断指及皮瓣全部存活,平均住院时间为9 d,随访1〜4年。皮瓣外观饱满,质地、色泽良好,两点分辨觉为6~8 mm,手腕部一横行线性瘢痕,腕部无功能障碍,恢复大部分手指功能。结论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治疗伴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复杂断指,对供区损伤小,皮肤质地好,在同一个肢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血管相对恒定,方法简单,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外科皮瓣 指动脉缺损 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