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分子水平揭开黍稷“身世”之谜
1
作者 马爱平 《湖南农业》 2024年第2期54-54,共1页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黍稷是我国早期驯化的主要作物之一。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团队构建了第一个黍稷高质量泛基因组和遗传变异图谱,系统性解析了黍稷品种资源的群体结构,起源演化历史与基因...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黍稷是我国早期驯化的主要作物之一。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团队构建了第一个黍稷高质量泛基因组和遗传变异图谱,系统性解析了黍稷品种资源的群体结构,起源演化历史与基因组驯化特征。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1日在《自然・遗传学》发表刁现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金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沙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自然・遗传学》审稿人认为:“论文意义重大,可以使我们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禾本科植物的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黍稷 审稿人 作物科学 团队构建 群体结构 起源演化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田间害虫抗药性治理有了新思路
2
作者 马爱平 陈旭 《湖南农业》 2024年第3期55-55,共1页
2024年1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破解了重大农业害虫小菜蛾在进化为对B(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后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奥秘,为田间害虫抗药性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4年1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破解了重大农业害虫小菜蛾在进化为对B(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后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奥秘,为田间害虫抗药性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治理 农业害虫 《科技日报》 田间害虫 生物杀虫剂 苏云金杆菌 蔬菜虫害 小菜蛾
下载PDF
夏闲期玉米压青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赵玉坤 马爱平 +4 位作者 靖华 亢秀丽 崔欢虎 席吉龙 黄学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75,共9页
[目的]揭示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对夏闲期玉米压青的周年适应变化规律,阐明压青模式对小麦产量提高及优化的水分驱动机制,为旱作压青蓄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晋南旱地麦田夏闲期玉米压青还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以夏闲期免耕处... [目的]揭示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对夏闲期玉米压青的周年适应变化规律,阐明压青模式对小麦产量提高及优化的水分驱动机制,为旱作压青蓄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晋南旱地麦田夏闲期玉米压青还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以夏闲期免耕处理为对照,研究夏闲期玉米压青模式下麦田土壤周年贮水耗水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免耕模式相比,夏闲期玉米压青处理可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周年贮水量,且对100—200 cm较深层土壤的蓄水能力更强;玉米压青处理0—200 cm土壤周年耗水量及耗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免耕处理;与免耕相比,压青处理可提高夏闲期0—200 cm土层盈水量,减少小麦季0—100 cm浅土层的水分耗散量;压青处理小麦穗数、穗粒数显著高于免耕,而千粒重差异较小;压青处理夏闲期0—200 cm土壤对降雨的蓄水效率显著高于免耕;在夏闲期玉米压青还田生物量显著高于免耕处理条件下,小麦季和周年阶段,压青处理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免耕处理。[结论]在旱地麦田丰水年份,夏闲期玉米压青可显著提高旱地麦田土壤贮水,降低作物周年耗水量,优化小麦产量三要素,蓄水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 压青 土壤水分 周年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13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杜艳 马爱平 +3 位作者 王广东 刘群 马晓波 郭家希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629-163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诺卡菌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NGS确诊为肺诺...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诺卡菌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NGS确诊为肺诺卡菌病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追踪其治疗与转归。结果(1)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8±12)岁,体重指数(BMI)为(19.63±3.43)kg/m^(2),3例有长期吸烟史。(2)13例患者中只有1例无基础疾病,余12例均存在基础疾病,主要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6例患者在进行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治疗。(3)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4)在所有经mNGS检出的诺卡菌患者中,诺卡菌分型主要为亚洲诺卡菌。(5)9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受累,主要表现为斑片或结节状高密度影。(6)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磺胺甲噁唑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肺诺卡菌病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在考虑肺部感染进行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诺卡菌感染以及运用mNGS进行病原学的检测,及早的进行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诺卡菌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临床特点 慢性肺疾病 条件致病菌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3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崔欢虎 王会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西洪洞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丰雨年型条件下,在小麦播种期0-2...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西洪洞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丰雨年型条件下,在小麦播种期0-200cm土壤贮水量玉米茬口高于小麦茬口;在播种至收获阶段,3个覆膜种植模式在0-200cm土层耗水量大于露地条播种植模式,3个覆膜种植模式、露地条播种植模式100-200cm土层耗水量占0-200cm土层耗水量分别为45.33%,22.67%,覆膜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3个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种植模式增产,其中以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增产幅度最大;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可较玉米茬口露地条播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08%。该项研究可为以旱地小麦为主要轮作作物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茬口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深层水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4 位作者 亢秀丽 崔欢虎 赵海桢 张俊灵 王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5,129,174,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在枯水年型条件下,在5,10cm土层中,黑色液膜处理抽穗期的日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高2.9℃,0.4℃;黑色液膜处理在10~20cm的土壤容重和0~20cm的平均总孔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在枯水年型条件下,在5,10cm土层中,黑色液膜处理抽穗期的日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高2.9℃,0.4℃;黑色液膜处理在10~20cm的土壤容重和0~20cm的平均总孔隙度分别较对照降低3.1%和增加1.90%;黑色液膜处理在小麦拔节~成熟期0~100cm土层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0~200cm土层总耗水量的47.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黑色液膜处理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达2188.5kg/hm^2,较对照增产17.95%。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液膜 旱地 冬小麦 土壤微生境
下载PDF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3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刘建华 崔欢虎 《农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春季低温冻害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冬小麦 产量 冻害 春季低温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爱平 李雪芳 李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远期并发症。方法:87例Ⅲb期宫颈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采用顺铂40mg/d静脉滴注,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同时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远期并发症。方法:87例Ⅲb期宫颈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采用顺铂40mg/d静脉滴注,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同时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天开始行化疗,放疗采用加速器体外照射,Ir192腔内后装治疗,体外剂量45Gy/25f/5w(17f后中央挡铅),腔内照射A点总剂量42Gy/6f。单纯放射治疗组仅行单纯放疗,方法同化放组,不行化疗。结果:A、B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毒性反应及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可增强疗效,提高生存率,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农田轻便土壤悬虚镇压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3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崔欢虎 王娟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99,共3页
针对目前旋耕机大面积应用造成的农作物播前或播后土壤悬虚现状,提出了农田轻便土壤悬虚镇压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镇压器主要包括牵引装置、轴承、压辊装置3部分,可满足不同农田所需镇压深度的要求,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 针对目前旋耕机大面积应用造成的农作物播前或播后土壤悬虚现状,提出了农田轻便土壤悬虚镇压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镇压器主要包括牵引装置、轴承、压辊装置3部分,可满足不同农田所需镇压深度的要求,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克服了以住镇压辊质量固定、携带不便等缺点,灵活轻便、无需配套动力、生产和作业成本低、作业效率高,经不同农田镇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悬虚 镇压器 表土作业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2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王会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91-94,116,共5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增产效应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免间苗播种量调控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4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崔欢虎 刘玲玲 苏年贵 《农学学报》 2016年第8期45-49,共5页
为有效解决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免间苗农艺技术所需的播种量配套调控装置,降低研制、生产与购买麦茬复播谷子播种机具成本,提升其播种效率和种植效益。通过制定技术方案进行田间小试、中试及生产试制;研制开发出了与"小麦旋耕... 为有效解决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免间苗农艺技术所需的播种量配套调控装置,降低研制、生产与购买麦茬复播谷子播种机具成本,提升其播种效率和种植效益。通过制定技术方案进行田间小试、中试及生产试制;研制开发出了与"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配套使用的播种量调控装置即排种盒盖A和排种盒盖B,其所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取材广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该装置具有与"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安装拆卸简捷、生产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及机手易操作等特点,同时增加了"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作业功能;经生产示范应用,符合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农艺技术要求。该项研究可为黄淮麦区麦茬复播谷子实现节本简易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播种量 麦茬复播 机械装置 大群体小个体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爱平 崔欢虎 +2 位作者 史忠良 靖华 谢福来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2002~2004年在山西临汾就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可较好地协调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其最佳处理18A×2每公顷... 2002~2004年在山西临汾就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可较好地协调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其最佳处理18A×2每公顷产量达41955kg,较对照增产116%,该项研究将为旱地小麦增产技术开辟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处理 等离子体 生物学效应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小麦形态特征及籽粒内含物与抗麦红吸浆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爱平 史忠良 +2 位作者 谢福来 仇松英 朱晋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68-170,共3页
1999~200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利用麦红吸浆虫圃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的籽粒实际损失率、形态特征及籽粒内含物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抗麦红吸浆虫小麦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及籽粒实际损失率的差异。籽粒生化物测定表明,酚类、单宁和... 1999~200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利用麦红吸浆虫圃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的籽粒实际损失率、形态特征及籽粒内含物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抗麦红吸浆虫小麦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及籽粒实际损失率的差异。籽粒生化物测定表明,酚类、单宁和可溶性糖类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而酚类物质尤为重要。该项研究为抗麦红吸浆虫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红吸浆虫 籽粒实际损失率 形态特征 生化物质
下载PDF
139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爱平 肖芝兰 李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2月广西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4例。对其中139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8年生存率为90%,78%,6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2月广西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4例。对其中139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8年生存率为90%,78%,69%,57%。单因素分析表明:是否绝经、手术病理期别、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ER、PR、手术方式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病理期别、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ER、PR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高危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绝经 预后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爱平 王娟玲 +3 位作者 崔欢虎 王裕智 靖华 张红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1,145,共3页
针对目前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播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器主要包括开沟和划行装置,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可较传统人工开沟提高功效4~6倍,并克服了已有进... 针对目前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播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作物小区试验开沟器主要包括开沟和划行装置,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可较传统人工开沟提高功效4~6倍,并克服了已有进口机具试验开沟播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3年10余种作物应用效果良好,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低,且灵活轻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沟器 小区试验 农作物
下载PDF
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爱平 王娟玲 +3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张红芳 崔欢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行密(行距与密度,下同)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前气温偏高、小麦生长中后期较为干旱的年型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行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行密D>A>B>C,水分利用...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行密(行距与密度,下同)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前气温偏高、小麦生长中后期较为干旱的年型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行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行密D>A>B>C,水分利用效率则以行密A>D>C>B;对各处理的麦田水分动态研究表明,在0-200 cm土层,拔节期的贮水量大小依次为行密A、D、B和C,小麦成熟期贮水量大小依次为行密A、D、C和B,而拔节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则以行密B>D>C>A;在拔节至成熟期100-200 cm土层的耗水量以行密D的耗水量最大,其次为行密A、B和C;该项研究将为土壤肥力提高、品种矮化和栽培措施的优化升级开展小麦播种行距与密度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行距 密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爱平 徐秀兰 +2 位作者 龚月宾 李浩 钟三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35-137,共3页
降突性皮肤纤维肉瘸(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为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局部复发率高、罕见转移等特点。病变多位于头颈、躯干及四肢等部位,发生于外阴者极为罕见。本文结合旧内外文献报... 降突性皮肤纤维肉瘸(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为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局部复发率高、罕见转移等特点。病变多位于头颈、躯干及四肢等部位,发生于外阴者极为罕见。本文结合旧内外文献报道,对我院20年来收治的5例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扦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加以分析并复爿相父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诊断 局部广泛切除 预后
下载PDF
晋南旱垣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4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崔欢虎 安晓东 苏年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为了高效贮蓄利用夏季降水资源,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的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临汾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麦茬复播谷子、休闲期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降... 为了高效贮蓄利用夏季降水资源,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的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临汾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麦茬复播谷子、休闲期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降雨较少年型,在小麦播种期0—200cm土层贮水量为休闲制少耕>休闲制传统耕作>休闲制免耕>麦茬复播谷子,麦茬复播谷子全生育期0—200cm土层的耗水量高于休闲制的3个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在小麦生育期降水较多年型,0—200cm贮水量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谷子茬口低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灌浆期和成熟期高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播种—返青阶段,谷子茬口各土层的耗水量均小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返青—拔节阶段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在100—200cm土层水分由积蓄变化为拔节—灌浆阶段、灌浆—成熟阶段的亏缺;在播种—成熟全阶段0—200cm土层的总耗水量为休闲茬口传统耕作>休闲茬口少耕>谷子茬口。周年0—100cm土层土壤水分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积蓄,100—200,0—200cm土层谷子茬口水分积蓄,而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水分均为亏缺。水分利用效率为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休闲茬口传统耕作。研究结果为该区域正确选择种植制度及夏季休闲制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土壤耕作方式 茬口 土壤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山西南部二季作区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爱平 史志良 +1 位作者 崔欢虎 侯东红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山西南部 二季作区 马铃薯 早熟高产 栽培技术 种薯冬贮
下载PDF
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爱平 王娟玲 +2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崔欢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3-5,共3页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不同肥料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正常年型条件下,中、高施肥水平的分次施氮(氮素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与一次施氮(氮素全部底施)的产量间无差异,但其产量为氮素...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不同肥料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正常年型条件下,中、高施肥水平的分次施氮(氮素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与一次施氮(氮素全部底施)的产量间无差异,但其产量为氮素50%底施>70%底施>100%底施;不同肥料品种的中、高施肥水平的产量均值不存在差异;分次施氮、一次施氮及不同肥料品种的各施肥水平处理间存在差异,均随施肥水平(N0P0-N202.5P162)的提高其产量在增加。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施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麦田 分次施氮 施肥水平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