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体”书写:“民族意识”与抗战文学的勃兴
1
作者 马率帅 赵学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表现为一种互渗互动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抗战文学中的民族意识、抵抗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发展过程;二是民族意识如何作用或影响抗战文学等现代文学;三是在具体“抗战”情境中,相关作家作品如何书写或表现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民族意识 共同体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为例
2
作者 马率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也存在着建设意识较淡薄、思政资源发掘不够深入、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重要关系、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推进“三教改革”以及改革评价方式等途径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 高职教育
下载PDF
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马率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明清时期,地处祖国西南地区的乌江流域地区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民族关系,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在这一地区施行羁縻制度、土司制度,逐步把乌江流域纳入到统一中国行政管理系统中。在该地区建立形成的贡赋与互市等经济制度和行为、文化教育以... 明清时期,地处祖国西南地区的乌江流域地区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民族关系,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在这一地区施行羁縻制度、土司制度,逐步把乌江流域纳入到统一中国行政管理系统中。在该地区建立形成的贡赋与互市等经济制度和行为、文化教育以及移民等因素不仅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彼此之间以及与中原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密切了不同地区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对增强乌江流域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民族关系 土司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从“边地”到“一体”: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4
作者 马率帅 李良品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8,96,共9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其“边地”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等长时段纵向讨论该地区的“边地”内涵,借由“边地”相关理论并围绕这一地区的“边地”历史、“一体化”进程与策略、“...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其“边地”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等长时段纵向讨论该地区的“边地”内涵,借由“边地”相关理论并围绕这一地区的“边地”历史、“一体化”进程与策略、“一体化”格局与状态等方面探究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能为“各民族共创中华”等主题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以及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为”“自在”实体走向“自立自强”实体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边地 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沈研”情结与文学现代性——读赵学勇《传奇不奇: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
5
作者 马率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5-69,共5页
自1980年代以来,沈从文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沈研热"的兴起与诸多中外沈从文研究的专家学者呕心沥血息息相关。诸如"国外沈研第一人"的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以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底本出版的《沈从... 自1980年代以来,沈从文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沈研热"的兴起与诸多中外沈从文研究的专家学者呕心沥血息息相关。诸如"国外沈研第一人"的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以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底本出版的《沈从文传》中,首次给予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1)亦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夏志清,称沈从文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研究 文学现代性 湘西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史》 传奇 《沈从文传》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互文”与“非虚构”写作——沈从文笔下丁玲形象考
6
作者 马率帅 黄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2-68,共7页
沈从文笔下的“丁玲”是一个文学与现实交错相生的形象,仅以一部《记丁玲》作史料性考据两者的关系可能会带来“失真”后遗症。引入“大文学观”“互文”和“非虚构”写作等视野进一步分析沈从文笔下的“丁玲”,有助于把握“丁玲”形象... 沈从文笔下的“丁玲”是一个文学与现实交错相生的形象,仅以一部《记丁玲》作史料性考据两者的关系可能会带来“失真”后遗症。引入“大文学观”“互文”和“非虚构”写作等视野进一步分析沈从文笔下的“丁玲”,有助于把握“丁玲”形象的复杂性、沈从文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他者”眼中的“关系说”等问题,亦能在丁玲与沈从文的“互骂”以外得以窥见两者的微妙关系,这对充分理解沈从文、丁玲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沈从文 形象 互文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石砫土司秦良玉研究综述
7
作者 马率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秦良玉研究作为地方人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历程与状态有历史和现实的多重意义。从研究成果与现状、研究内容、研究问题与不足、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过去的文献进行梳理,其中有诸多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土司 秦良玉 研究 形象
下载PDF
论吴泽霖的学术精神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率帅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4X期33-36,共4页
本文通过回顾吴泽霖的学术生涯,总结了其学术精神的内容和表现:勤奋好学、勇于实践;为人师表、自然宽和;学术践行、笔耕不辍,同时阐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吴泽霖 学术精神 意义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史里的金庸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率帅 杜睿 《大学生》 2018年第12期43-44,共2页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辞世。金庸先生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他的作品在学术界地位如何?我们试着以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为线索,在"文学的宫殿"里寻探。当代文学史相关教材版本庞杂,...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辞世。金庸先生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他的作品在学术界地位如何?我们试着以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为线索,在"文学的宫殿"里寻探。当代文学史相关教材版本庞杂,当前通行或者较为普及的"当代文学史"专著有以下几个,分别为: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界 读者 作品 教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