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元 马玮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9-120 132,132,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源头上具有共通性和共融性,积极探索如何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当中,不仅具有理论依据,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源头上具有共通性和共融性,积极探索如何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当中,不仅具有理论依据,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总结该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育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
下载PDF
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
2
作者 马玮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第11期201-202,共2页
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财政的职责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支持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另一种体现。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民办高等教育 政策研究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枬 雷安娜 马玮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7,共9页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既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大实践论题。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不断调...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既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大实践论题。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历经了造就身强力壮忠实于无产阶级的战斗员,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四个时期;其基本特征为目标结构上关注个人素质与社会角色,目标依据上凸显社会需要和时代精神,目标路径上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目标指向上强调立德树人;其价值取向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秉持人民至上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的社会身份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玮岐 王枬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身份是个体使命职责定位及其在社会地位中排序的内在依据,根据社会身份理论,乡村教师的社会身份通过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社会认同得以确证。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社会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总体上看,乡村教师身份地位错位、身份形象受... 身份是个体使命职责定位及其在社会地位中排序的内在依据,根据社会身份理论,乡村教师的社会身份通过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社会认同得以确证。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社会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总体上看,乡村教师身份地位错位、身份形象受损、身份功能固化等问题影响着其身份确立、身份认同和身份功能释放。重构乡村教师社会身份需要重建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重塑乡村教师的社会形象、重释乡村教师的身份功能,更好实现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社会身份 身份重构
原文传递
新时代乡村教师身份重构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枬 马玮岐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身份问题是对个体价值尊严及其作用发挥得以确证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呼唤乡村教师身份重构。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乡村教师的身份大致经历了乡村教育的“启蒙者”、乡村社会的“播火者”、乡村文化的“守... 身份问题是对个体价值尊严及其作用发挥得以确证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呼唤乡村教师身份重构。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乡村教师的身份大致经历了乡村教育的“启蒙者”、乡村社会的“播火者”、乡村文化的“守望者”等多种定位。而时代转型、教育理论范式的变革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又是乡村教师身份的外源性、综合性和内生性动因,也是乡村教师身份变迁的深层次互嵌式的诱因。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身份重构应聚焦在教育身份、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重构上,以期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现代化 乡村教师 身份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