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丽萨 张耀 +6 位作者 杨德辉 马琴芹 何玮 郭翠翠 赵敏 张天生 李丹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比较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助孕的93例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波塞冬预期低反应分类标准及控制性... 目的比较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助孕的93例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波塞冬预期低反应分类标准及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分为4组:A1组:年龄≥35岁,抗苗勒管激素(AMH)<1.2 ng/ml,基础窦卵泡数(AFC)<5个,采用PPOS方案;A2组:年龄≥35岁,AMH<1.2 ng/ml,AFC<5个,采用拮抗剂方案;B1组:年龄<35岁,AMH<1.2 ng/ml,AFC<5个,采用PPOS方案;B2组:年龄<35岁,AMH<1.2 ng/ml,AFC<5个,采用拮抗剂方案。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不同年龄组的两种促排卵方案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AFC、AM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与A2组获卵数、2PN数、可利用胚胎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Gn天数、Gn总量、D3优质胚胎数、D3优质胚胎率略高于A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Gn天数、Gn总量、D3优质胚胎数、D3优质胚胎率略高于B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获卵数、2PN数、可利用胚胎数高于B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年龄≥35岁的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促排卵方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 拮抗剂方案 波塞冬分类
下载PDF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人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少蓉 吴延 +9 位作者 周孟君 赖婷 李丹 马琴芹 路巍 李俊林 何玮 李润 郭翠翠 张耀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所... 目的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所有POR患者分为两组:PPOS组(55个周期)和微刺激组(1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胚胎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POS组的Gn天数、Gn总量、HCG日E2水平、HCG日≥14 mm卵泡数显著高于微刺激组(P<0.05);PPOS组HCG日LH水平显著低于微刺激组(P<0.05);两组的HCG日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PPOS组无早发LH峰出现,微刺激组2例出现早发LH峰。PPOS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微刺激组(3.0 vs.2.0)(P<0.05);PPOS组与微刺激组的MⅡ卵率(94.6%vs.95.5%)、正常受精率(67.7%vs.64.3%)、卵裂率(97.0%vs.97.4%)、优质胚胎率(46.8%vs.29.6%)、可利用胚胎率(69.8%vs.52.6%)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OS方案可以改善卵巢反应性,有效抑制早发LH峰,对于POR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微刺激方案 卵巢低反应 控制性促排卵
下载PDF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及血流参数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
3
作者 徐少蓉 马黔红 +11 位作者 张耀 安银华 何玮 马瑛 李俊林 李丹 路巍 马琴芹 雍佳嘉 赖婷 苏莲 向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79,共6页
目的 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厚度、容积、血流参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于绵阳市... 目的 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厚度、容积、血流参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于绵阳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胚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实验组(行G-CSF宫腔灌注)和对照组(未行G-CSF宫腔灌注)。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将实验组患者G-CSF灌注前后的内膜厚度、容积及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3例患者,实验组5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临床妊娠率(56.86%)高于对照组(50.00%),自然流产率(27.59%)低于对照组(3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CSF宫腔灌注后的内膜厚度[(0.67±0.1) cm]大于灌注前[(0.59±0.09) cm],灌注后的子宫内膜容积[(1.84±0.81) cm~3]大于灌注前[(1.54±0.69) cm~3],灌注后的VFI(1.97±2.82)大于灌注前(0.99±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灌注G-CSF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厚度、容积及部分血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灌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内膜容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