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12,18-四甲基-13,17-双(-2甲氧基羰基乙基)]-次卟啉铜(Ⅱ)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1 位作者 曹标 吕春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1-964,共4页
以氯化血红素(3)为原料先后制得了次氯化血红素(4)、2,7,12,18-四甲基-21,23-二氢卟啉-13,17-二丙酸甲酯(5)及[2,7,12,18-四甲基-13,17-二(-2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铜(Ⅱ)(6),考察了间苯二酚用量对化合物4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 以氯化血红素(3)为原料先后制得了次氯化血红素(4)、2,7,12,18-四甲基-21,23-二氢卟啉-13,17-二丙酸甲酯(5)及[2,7,12,18-四甲基-13,17-二(-2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铜(Ⅱ)(6),考察了间苯二酚用量对化合物4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酚与氯化血红素的摩尔比为25∶1时该产率可达到95.7%;考察了萃取方式对化合物5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二氯甲烷/稀氨水萃取体系可大幅提高该产率至85%;考察了铜盐对化合物6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盐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对该产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采用硝酸铜时的产率接近100%;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氯化血红素 四甲基二氢卟啉二丙酸甲酯 [四甲基二(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 铜(Ⅱ) 合成
下载PDF
次氯化血红素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吕春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用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化血红素。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间苯二酚用量对次氯化血红素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优化实验。在反应时间45min、反应温度165℃、m(氯化血红素)∶m(间苯二酚)=1∶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用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化血红素。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间苯二酚用量对次氯化血红素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优化实验。在反应时间45min、反应温度165℃、m(氯化血红素)∶m(间苯二酚)=1∶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次氯化血红素产率可达97.8%,与最近的报道相比产率提高了约55%。传统方法需在高温下加入乙醚,既不方便,又很危险,该文以研磨水洗法取代乙醚溶解法实现了这一反应,安全、经济、简便。产物进行了精制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氯化血红素 结构表征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吕春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8-853,共6页
研究了溶剂,金属盐试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金属卟啉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合成并表征了铜(Ⅱ)、钴(Ⅱ)、镍(Ⅱ)、锌(Ⅱ)的次卟啉(Ⅸ)二甲酯及3-(乙酰基)次卟啉(Ⅸ)二甲酯的金属化合物。结果表明,采用DMF单一溶剂可大幅提高镍(Ⅱ)和... 研究了溶剂,金属盐试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金属卟啉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合成并表征了铜(Ⅱ)、钴(Ⅱ)、镍(Ⅱ)、锌(Ⅱ)的次卟啉(Ⅸ)二甲酯及3-(乙酰基)次卟啉(Ⅸ)二甲酯的金属化合物。结果表明,采用DMF单一溶剂可大幅提高镍(Ⅱ)和锌(Ⅱ)次卟啉(Ⅸ)二甲酯的产率至98%左右,而且反应时间由二氯甲烷/甲醇体系的2h减至0.5h,溶剂用量由150mL降为20mL。后续提纯不必采用萃取法,而只需减压回收溶剂,然后水洗除去无机盐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次卟林(Ⅸ)二甲酯 (乙酰基)次卟啉(Ⅸ)二甲酯
下载PDF
次卟啉(Ⅸ)二甲酯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吕春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3年第z1期55-56,共2页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用间苯二酚还原生成次氯化血红素,再经甲醇酯化及干燥HCl气体脱除铁离子,生成次卟啉(Ⅸ)二甲酯.讨论了氯化血红素与间苯二酚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最终产物进行了精制和表征.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氯化血红素 次卟啉(Ⅸ)二甲酯 制备
下载PDF
次卟啉(Ⅸ)二甲酯铜的合成
5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1 位作者 曹标 吕春绪 《江苏化工》 2005年第z1期113-116,共4页
以氯化血红素为起始原料,先制得了次卟啉(Ⅸ)二甲酯,再用次卟啉(Ⅸ)二甲酯与铜盐反应制得次卟啉(Ⅸ)二甲酯铜,考察了次卟啉二甲酯与几种铜盐的反应活性,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卟啉(Ⅸ)二甲酯 次卟啉二(Ⅸ)铜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用光敏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炳成 马登生 吕春绪 《江苏化工》 2005年第z1期38-45,58,共9页
综述了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光动力治疗的过程和机制,光敏剂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光谱性能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光敏剂 结构特征 合成方法 光谱性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兰 陈顺彰 +3 位作者 侯晨曦 樊龙 马登生 舒小艳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符合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原理及特点,详细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矿山开采放射性废水、核工业放射性废物和医疗放...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符合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原理及特点,详细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矿山开采放射性废水、核工业放射性废物和医疗放射性废物方面的应用,并着重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最后就目前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放射性废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技术 放射性废物 烧结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在高放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宁宁 侯晨曦 +2 位作者 舒小艳 马登生 卢喜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0-514,共5页
高放废物难以安全高效处理一直是制约核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作为一种高效、简单、低耗能的高放废物固化体合成手段,成为当下高放废物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简述了SHS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了... 高放废物难以安全高效处理一直是制约核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作为一种高效、简单、低耗能的高放废物固化体合成手段,成为当下高放废物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简述了SHS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了近年来SHS技术在高放废物固化领域的应用,探讨了现阶段SHS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高放射性废物 固化
下载PDF
面向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9
作者 袁世斌 龚仕成 +7 位作者 李显寅 刘玉昆 王丹 王小胡 丁艺 刘成 杨波 马登生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8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地方普通高校建立的核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科生实践能力与教学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对专业认证背景下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核专业 本科生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涉核专业工程实践教育初探
10
作者 袁世斌 卢喜瑞 +5 位作者 马登生 旦辉 王小胡 丁艺 李伟民 刘成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普通高校涉核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该类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探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对新工科背景下涉核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等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新工科 涉核专业 工程实践教育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普通院校涉核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及培养对策
11
作者 袁世斌 刘玉昆 +7 位作者 李显寅 龚仕成 李伟峰 卢喜瑞 丁艺 马登生 旦辉 杨波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8年第4期66-70,共5页
以普通院校设立的涉核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其实践能力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对涉核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某些薄弱环节提出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培养对策建议。
关键词 普通院校 涉核专业 大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对策
下载PDF
ZrO_2-ZrSiO_4复合陶瓷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丁艺 王子琳 +6 位作者 洪志浩 董雪 张帅 卢喜瑞 毛雪丽 匙芳廷 马登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了提高矿物固化体的长期安全稳定性,采用复合陶瓷作为高放废物的固化基材是有效手段之一。研究以ZrO_2和SiO_2为原料,通过合理配方设计,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xZrO_2-ZrSiO_4(0.05≤x≤0.25)系列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对获得的复... 为了提高矿物固化体的长期安全稳定性,采用复合陶瓷作为高放废物的固化基材是有效手段之一。研究以ZrO_2和SiO_2为原料,通过合理配方设计,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xZrO_2-ZrSiO_4(0.05≤x≤0.25)系列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对获得的复合陶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ZrO_2含量对复合陶瓷的物相、结构及致密性的影响。初步推测了ZrO_2对复合陶瓷致密性的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 ZrO2-ZrSiO4 固化基材 致密性
原文传递
反式氰基吡咯烷酮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炳成 吕春绪 +1 位作者 刘祖亮 马登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原文传递
Chemical stability of Ce-doped zircon ceramics:Influence of p H,temperature and their coupling effects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忆 樊龙 +4 位作者 舒小艳 匙芳廷 丁艺 马登生 卢喜瑞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4-171,共8页
Zircon was employed to immobilize simulated tetravalentactinide nuclide(Ce^4+). Zr_(1–x)Ce_xSiO_4(0≤x≤0.10)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chemical durabi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eff... Zircon was employed to immobilize simulated tetravalentactinide nuclide(Ce^4+). Zr_(1–x)Ce_xSiO_4(0≤x≤0.10)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chemical durabi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effects of p 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hemical durability of the as-prepared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CC-1 static leaching test, and their coupling effects were also explo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s of Ce in deionized water and alkaline solutions(pH=10)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acid solutions(p H=4). At a certain p H value,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 of Ce(LR Ce)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initial period. However, the leaching progress almost reached a balance after 14 days, and both of the p H and the temperature had slight impact on the leaching of Ce element. Moreover, the LR_(Ce) were below 10^(–5)g/m^2/d after 42 day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nuclear waste forms in all discussed leach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waste form zircon chemical durabilit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Chemical stability of simulated waste forms Zr1–xNdxSiO4–x/2: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pH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s
15
作者 王兰 卢喜瑞 +6 位作者 舒小艳 丁艺 易发成 马登生 任卫 边亮 吴彦霖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09-715,共7页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simulated waste forms Zr_(1–x)Nd_xSiO_(4–x/2)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tatic leach test(MCC-1) with lixiviants of three pH values(pH=4, 6.7 and 10) at three temperature points(4...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simulated waste forms Zr_(1–x)Nd_xSiO_(4–x/2)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tatic leach test(MCC-1) with lixiviants of three pH values(pH=4, 6.7 and 10) at three temperature points(40, 90 and 150 oC)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1 to 42 d, an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pH, as well as their combined effects were explor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 of Nd firstly decreased with leaching time and closed to equilibrium after 14 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 of Nd also increased, but it was no more than 3×10^(–5) g/(m^2·d). And,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 of N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s(~5×10^(–5) g/(m^2·d)) when pH=4, whilst the normalized release rate of Nd remained the lowest value(~1×10^(–5) g/(m^2·d)) near neutral environment(pH=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waste waste form zircon chemical stability temperature pH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