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持深度肌松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2
1
作者 符奕青 马益梅 +2 位作者 李于鑫 仓静 张晓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全麻诱导采用丙泊酚、米库氯铵、麻黄碱、... 目的研究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全麻诱导采用丙泊酚、米库氯铵、麻黄碱、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完成后即刻开始持续静脉泵注米库氯铵,采用肌松监测仪测定术中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肌颤搐计数(PTC),深度肌松判断标准为PTC≤2。采用改良Dixon上下序贯法设定泵注速度,以9.0μg·kg^(-1)·min^(-1)为起始速率,如果从建立气腹开始至胆囊切除期间能维持PTC≤2,则下一例患者输注速率降低0.5μg·kg^(-1)·min^(-1),如上述时间段内出现PTC>2,单次推注米库氯铵0.05 mg/kg补救,并改为术中间断推注米库氯铵维持肌松,下一例患者的输注速率增加0.5μg·kg^(-1)·min^(-1)。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Probit)计算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维持PTC≤2时的ED_(50)、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诱导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17例(53%)患者可在建立气腹至胆囊切除期间维持PTC≤2。通过Probit法计算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用于维持深度肌松的ED_(50)为7.70μg·kg^(-1)·min^(-1)(95%CI 6.66~8.74μg·kg^(-1)·min^(-1)),ED_(95)为14.94μg·kg^(-1)·min^(-1)(95%CI 11.82~18.07μg·kg^(-1)·min^(-1))。麻醉诱导期间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患者1例,使用阿托品患者1例,出现胸前区及面部皮肤潮红患者7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米库氯铵持续泵注的ED 50为7.70μg·kg^(-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深度肌松 肌松监测 静脉输注 注射泵
下载PDF
米库氯铵对比罗库溴铵对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条件影响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于鑫 马益梅 +4 位作者 杜芳 施芸岑 仓静 缪长虹 张晓光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414-420,共7页
目的比较米库氯铵分次给药与罗库溴铵常规给药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and intubation,RSII)过程中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优化米库氯铵在RSII方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手术患... 目的比较米库氯铵分次给药与罗库溴铵常规给药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and intubation,RSII)过程中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优化米库氯铵在RSII方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米库氯铵组(M组,n=79)和罗库溴铵组(R组,n=79),麻醉诱导给予米库氯铵0.25 mg/kg(分次给药)或罗库溴铵0.9 mg/kg,联合异丙酚、利多卡因、瑞芬太尼和麻黄碱。采用Cooper’s气管插管条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的优秀率,根据非劣效界值(-10%)分析差异(主要终点指标);比较诱导后0~10 min(T_(0~10))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优秀率差异(M组-R组)为-5.06%(94.94%vs 100%,单侧97.5%CI-9.96%~∞),CI下限大于非劣效性界值(-10%),满足非劣效性假设(P=0.024)。M组患者T3的MAP和T10的HR低于R组(P<0.05),其余时间点MAP和HR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18例(22.8%)患者发生上胸部潮红,高于R组[2例(2.5%),P<0.001]。结论RSII方案中使用米库氯铵0.25 mg/kg分次给药提供的插管条件优秀率非劣效于0.9 mg/kg罗库溴铵,且可以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罗库溴铵 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 神经肌肉阻滞剂
下载PDF
RvD1对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马益梅 李传达 +3 位作者 朱雅冰 徐霞 李军 曹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采用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探讨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极化情况以及消退素D1(Rv D1)缓解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将2型... 目的:采用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探讨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极化情况以及消退素D1(Rv D1)缓解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将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随机分为3组(n=36):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注射Rv D1组(R组)和溶剂对照组(S组)。R、S组分别于注射STZ 14 d后蛛网膜下腔置管,3 d后R、S组分别给予Rv D1 10μl(10 ng/μl)和100%乙醇10μl,每天1次,连续14 d,D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36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普通饲料喂养。鞘内给药后第1、3、7、14天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各组随机取9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标记物,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S组第1、3、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Arg1表达减少,iNOS表达增多(P<0.05);与D组比较,R组第7、14天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Arg1表达增多,iNOS表达减少(P<0.05);D组与S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v D1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并缓解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2型糖尿病 脊髓 小胶质细胞极化 RvD1 Arg1 INOS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R2B与NR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佳 马益梅 +2 位作者 连庆泉 李军 曹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2-975,共4页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大鼠脊髓背角NR2B与NR1活性的影响.方法 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以单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3d后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大鼠;14 d后测定机械...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大鼠脊髓背角NR2B与NR1活性的影响.方法 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以单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3d后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大鼠;14 d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低于基础值80%的大鼠为DNP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DNP组、DNP+姜黄素组(DCur组)和DNP+溶剂组(DSC组).DCur组和DSC组于注射STZ 14 d后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和玉米油4 ml·kg-1 ·d-1,连续注射14 d.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给予姜黄素3、7和14 d后测定MWT和TWL,并在同时点取大鼠L4-6脊髓,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pTyr1472-NR2B与pSer896-NR1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Tyr1472-NR2B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DCur组给予姜黄素7d后MWT升高,TWL延长,给予姜黄素3d后脊髓背角pTyr1472-NR2B表达下调(P<0.05);DSC组与DNP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脊髓背角pSer896-N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减轻大鼠DNP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NR2B激活有关,而与脊髓背角NR1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 2型 神经痛 脊髓 pSer896-NR1
原文传递
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益梅 李军 曹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免疫炎症对NP的产生和维持非常重要,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免疫活性细胞,已证实其激活与NP密切相关,而且其不同的极化状态...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免疫炎症对NP的产生和维持非常重要,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免疫活性细胞,已证实其激活与NP密切相关,而且其不同的极化状态(M1/M2)对CNS的免疫环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损伤或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可抑制多种慢性神经炎性疾病,并在脊髓损伤(spinecordinjury,SCI)模型中产生镇痛作用。目的阐述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与NP关系的研究进展。内容从NP的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极化及与神经疾病关系,与NP发生、发展关系等研究进展展开综述。趋向从免疫炎症方面为NP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极化状态
原文传递
消退素D1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益梅 曹红 李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37-940,944,共5页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是临床上常见的医学难题,因其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消退素(resolvin,Rv)D1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对多种疼痛模型具有镇痛作用,然而其具体镇痛机制...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是临床上常见的医学难题,因其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消退素(resolvin,Rv)D1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对多种疼痛模型具有镇痛作用,然而其具体镇痛机制仍不明确。最近有研究发现,它可参与影响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促进其M2型极化,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与NP等慢性神经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目的分析RvD1是否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来产生镇痛作用。内容简要介绍近来对于RvD1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趋向完善RvD1的镇痛机制,探寻新的NP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消退素D1 小胶质细胞 M2型极化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改变及海马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Wnt3a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传峰 贾改丽 +4 位作者 李传达 马益梅 徐霞 李军 曹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观察T2DM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改变及海马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p-NR2B)、Wnt3a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n=20),糖尿病组(DM,n=20)。Con组以... 目的观察T2DM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改变及海马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p-NR2B)、Wnt3a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n=20),糖尿病组(DM,n=20)。Con组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单次空腹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DM组以高脂高糖喂养8周诱导IR后腹腔小剂量注射STZ 35mg/kg,3d后测血糖,血糖≥16.7mmol/L确诊T2DM。造模成功后10、20d分别通过Y迷宫、八臂迷宫检测认知功能改变,17、21、28d取大鼠海马,Western blot测定海马p-NR2B、Wnt3a和ADAM10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在Y迷宫自发活动次数为(6.9±3.2)次,自主选择率(SA%)为(42.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在八臂迷宫的1、3、6d测试时间分别为(459.2±143.5)s、(357.3±131.7)s、(274.0±145.1)s,较Con组延长(P<0.05),记忆错误(WME)、参考记忆错误(RME)和总记忆错误(T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DM组各时间点海马中p-NR2B、Wnt3a和ADAM10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2DM大鼠海马中p-NR2B、Wnt3a和ADAM10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其早期认知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 WNT3A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