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质量浓度体系中pH变化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祖友 储昭升 +2 位作者 胡小贞 金相灿 张广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是太湖中最为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微囊藻在湖泊中形成优势是微囊藻水华发生的重要条件。在模拟太湖水的竞争实验(ρ(磷)分别为0.012,0.112,0.412和1.612mg/L)中,四尾栅藻均形成优势,而且在稳定期时pH达到10以上...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是太湖中最为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微囊藻在湖泊中形成优势是微囊藻水华发生的重要条件。在模拟太湖水的竞争实验(ρ(磷)分别为0.012,0.112,0.412和1.612mg/L)中,四尾栅藻均形成优势,而且在稳定期时pH达到10以上。但用0.04mol/LHCl将pH都降到5.8后,2种藻的增殖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在ρ(磷)低于0.412mg/L时,四尾栅藻优势变得更加明显;而在ρ(磷)为1.612mg/L时,铜绿微囊藻则形成优势。说明pH对蓝藻和绿藻竞争的影响在不同ρ(磷)的水体中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二氧化碳 竞争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谷皮菱形藻在低光照度下的生长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祖友 储昭升 +4 位作者 胡小贞 金相灿 易文利 张广军 张淑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2-65,共4页
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谷皮菱形藻在75~1200lx光照度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度为600lx以下时,3种藻都受到了光的抑制作用,生长缓慢;光照度为600~1200lx时,3种藻的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 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谷皮菱形藻在75~1200lx光照度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度为600lx以下时,3种藻都受到了光的抑制作用,生长缓慢;光照度为600~1200lx时,3种藻的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加最显著的是谷皮菱形藻,其次才是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照度 光抑制 生物量 最大生物量
下载PDF
2005年高罗海水浴场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祖友 张文斌 +2 位作者 夏煜 夏永健 王庆业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年第6期141-144,共4页
2005年5—10月福建省霞浦县对高罗海水浴场进行监测,对该浴场的水文要素(包括海水温度和浪高)、气象要素(包括气温、能见度和风速)和水质状况(包括粪大肠菌群、溶解氧、水色和漂浮物)以及健康指数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浴场环境... 2005年5—10月福建省霞浦县对高罗海水浴场进行监测,对该浴场的水文要素(包括海水温度和浪高)、气象要素(包括气温、能见度和风速)和水质状况(包括粪大肠菌群、溶解氧、水色和漂浮物)以及健康指数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浴场环境状况较好,基本达到较适宜或适宜的游泳标准,并且7—9月是最适合游泳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海水浴场 现状 分析评价
下载PDF
2011年三沙湾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祖友 夏永健 +3 位作者 石志洲 徐炳旭 覃宝 朱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第7期75-78,共4页
文章对2011年三沙湾增养殖区的水质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在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三沙湾增养殖区的较高水温、稳定的盐度和适合的pH有利于渔业养殖;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油类均符合二... 文章对2011年三沙湾增养殖区的水质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在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三沙湾增养殖区的较高水温、稳定的盐度和适合的pH有利于渔业养殖;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油类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较小的年际变化不会对海水养殖带来大的影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呈富营养化状态;重金属含量均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近20年来铜含量正逐年增加,应严格控制营养盐和重金属物质进入海洋,防止赤潮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水环境 富营养化 评价
下载PDF
2005年闽东沿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祖友 李伏庆 +3 位作者 凌信文 刘炜 夏永健 覃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567,共3页
2005年7月对福建东部沿岸底栖生物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共发现物种46种,包括软体类、甲壳类、多毛类、棘皮类、腔肠类5种类型,其中软体类的棒锥螺在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上都占优势。结果表明福建东部沿岸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种类较多,分... 2005年7月对福建东部沿岸底栖生物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共发现物种46种,包括软体类、甲壳类、多毛类、棘皮类、腔肠类5种类型,其中软体类的棒锥螺在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上都占优势。结果表明福建东部沿岸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种类较多,分布也较均匀,有利于底栖生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闽东沿岸 棒锥螺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细胞内磷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易文利 金相灿 +4 位作者 储昭升 胡小贞 马祖友 王国栋 张淑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8-61,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磷质量浓度不同的水体条件下,在铜绿微囊藻水华形成过程中微囊藻的增殖特征及细胞内磷、可溶性磷的变化特征。在模拟的太湖水体中,随着外源磷的增加,藻生长最终限制因素由磷限制(ρ(TP)≤0 045mg L)发展到光...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磷质量浓度不同的水体条件下,在铜绿微囊藻水华形成过程中微囊藻的增殖特征及细胞内磷、可溶性磷的变化特征。在模拟的太湖水体中,随着外源磷的增加,藻生长最终限制因素由磷限制(ρ(TP)≤0 045mg L)发展到光限制(ρ(TP)≥0 445mg L),而ρ(TP)=0 445mg L是微囊藻最适生长浓度;同时,微囊藻细胞内磷含量(QP)、水体可溶性磷(DTP)也随藻类生长而发生变化,在水体ρ(TP)<0 445mg L时,细胞内磷对微囊藻增殖有促进作用,而在ρ(TP)>0 445mg L的水体中,磷对微囊藻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增殖 细胞内磷 水体可溶性磷 磷限制 光限制
下载PDF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被引量:50
7
作者 胡小贞 马祖友 +2 位作者 易文利 葛新华 郑朔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5-57,共3页
选用4种蓝藻常用的培养基MA,M-11,BG-11和HGZ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进行培养。结果表明:2种藻对4种培养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2种藻的μmax在MA中较大,在M-11,BG-11与HGZ中的接近,而在M-11和HGZ中的xmax较大。M-11培养基因成分简... 选用4种蓝藻常用的培养基MA,M-11,BG-11和HGZ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进行培养。结果表明:2种藻对4种培养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2种藻的μmax在MA中较大,在M-11,BG-11与HGZ中的接近,而在M-11和HGZ中的xmax较大。M-11培养基因成分简单,且2种藻在该培养基中对数生长期较长,最大比增长率μmax和最大现存量xmax都较大,为室内蓝藻、绿藻共培养小型、中型实验适宜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铜绿微囊藻 生长
下载PDF
太湖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初探 被引量:25
8
作者 胡小贞 金相灿 +2 位作者 储昭升 马祖友 易文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8-543,共6页
通过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室内单培养与共培养试验,探讨了两种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由试验结果和Monod方程分析得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CI约为30 ̄35μE·m-2·s-1(2500 ̄3000lx),四尾... 通过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室内单培养与共培养试验,探讨了两种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由试验结果和Monod方程分析得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CI约为30 ̄35μE·m-2·s-1(2500 ̄3000lx),四尾栅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CI=60 ̄70μE·m-2·s-1(5000 ̄6000lx)。当营养盐等都不是限制因子时,在低光照条件和光照时间大于14h时,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有较高的概率,而在高光照条件和当光照时间小于14h时,栅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较高的概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微囊藻的竞争能力,并在室内小型模拟装置中,成功地模拟了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光竞争 优势
下载PDF
氮磷比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易文利 王国栋 +1 位作者 刘选卫 马祖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明其生长主要受磷的限制。藻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5∶1>1∶1>50∶1>100∶1;此外,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N/P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铜绿微囊藻 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
下载PDF
地球生态系统的控制能力
10
作者 杨东方 秦明慧 +2 位作者 石志洲 马祖友 刘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98,共5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全球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剖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展示了地球生态系统强有力地控制着陆地的沙尘暴、大气的北太平洋...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全球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剖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展示了地球生态系统强有力地控制着陆地的沙尘暴、大气的北太平洋季风和海洋的硅来源及输送方式。为了保持向海洋输入大量的Si,地球生态系统控制着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显示,地球生态系统使北太平洋的季风与北太平洋边缘的雨季在时间上密切相嵌,顺利完成近岸洪水和河流的输送与大气的输送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使沙尘暴与北太平洋Si的缺乏在时间上紧密配合,其强度大小与Si缺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此,在全球的环境变化下,海洋Si的缺乏是在严重加剧。那么,地球生态系统展示了强有力的控制能力,维持向海洋水域提供大量的硅,充分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环境变化 北太平洋海洋生态 控制能力 地球生态系统
下载PDF
我国海滨浴场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祖友 李奶姜 +1 位作者 李伏庆 夏永键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文章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我国海滨浴场的发展现状,包括浴场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的策略和应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的开发与规划,最后对我国海滨浴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海滨浴场 污染 评价 规划
下载PDF
宁德市东部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宏 徐炳旭 +2 位作者 刘溢馨 马祖友 石志洲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8期18-23,共6页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主要环节。为科学保护和评价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6年春、秋季宁德市东部海域的相关调查结果,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去趋势对...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主要环节。为科学保护和评价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6年春、秋季宁德市东部海域的相关调查结果,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去趋势对应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及其与温度、pH值、溶解氧、无机氮、无机磷和化学需氧量6个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2类67种,季节和站位差异不大,均以水母类、桡足类和浮游幼虫为主;共出现优势种18种,春、秋季分别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相同优势种仅有2种;3种指数分布无明显季节差异,但秋季指数总体较高;春、秋季浮游动物种类分别与各水环境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其中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类的最主要水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优势种 海水环境 生态群落 冗余分析法
下载PDF
赤潮灾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宏英 王金辉 +1 位作者 马祖友 樊立静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2-488,共7页
赤潮灾害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它的发生不仅会威胁爆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海洋食物链的局部中断、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还可能损坏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赤潮灾害的预测、评估和影响... 赤潮灾害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它的发生不仅会威胁爆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海洋食物链的局部中断、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还可能损坏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赤潮灾害的预测、评估和影响状况,分析了当前赤潮灾害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赤潮灾害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科学防治赤潮灾害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灾害 预测 风险 灾情 影响
原文传递
宁德东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娅菲 王金辉 +2 位作者 程宏 郑碧琪 马祖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5,302,共9页
2016年3月和11月对宁德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99种(春季75种,秋季51种),其中多毛类44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16种,其他类群17种。本文首次将AMBI和M-AMBI法引入宁德东部海域进行底栖生境... 2016年3月和11月对宁德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99种(春季75种,秋季51种),其中多毛类44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16种,其他类群17种。本文首次将AMBI和M-AMBI法引入宁德东部海域进行底栖生境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的评价结果相互比较,讨论其在宁德东部海域生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宁德东部海域大部分区域受轻度干扰,且春季底栖生态环境质量优于秋季。与H'的评价结果相比,AM-BI的评价结果等级较高; M-AMBI的评价结果等级梯度更明显且与H'更一致。因此,在底栖生物以敏感种为主的宁德东部海域,用M-AMBI和H'来评价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指数 多样性指数 环境质量 福建宁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