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颈椎MRI分割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网络模型
1
作者 周静 钟原 +3 位作者 李平 杨毅 马立泰 张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8-304,312,共8页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辅助诊断逐渐成为主流,但常见的医疗锥体分割模型缺乏对颈椎细节信息的提取,导致锥体分割不完整或边缘相对模糊。为了提高颈椎MRI图像的分割精度,基于ResNet构建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MSFFA)网络模型...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辅助诊断逐渐成为主流,但常见的医疗锥体分割模型缺乏对颈椎细节信息的提取,导致锥体分割不完整或边缘相对模糊。为了提高颈椎MRI图像的分割精度,基于ResNet构建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MSFFA)网络模型。利用多尺度注意力模块融合不同感受野进行注意力特征增强,同时为了降低特征信息融合的损耗,采用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进行相似域和边缘域特征增强,最终将原始样本的特征信息整合到分割结果中进行细节增强,进一步优化模型分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SFFA模型相比于U-Net、AttUNet等模型分割得到的颈椎结构更完整、边缘更平滑,同时在腰椎分割中也能取得更精确的分割结果,并且相比于最优对照模型DeepLabv3+,Dice相似系数的均值提升了1.0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分割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融合 特征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王贝宇 丰干钧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17-721,共5页
目的 :探索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3年3月至9月有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的脊柱损伤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6~67岁,平均(39.6±15.4)岁;颈椎1例,胸椎9例,胸腰段4例,腰椎3例;... 目的 :探索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3年3月至9月有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的脊柱损伤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6~67岁,平均(39.6±15.4)岁;颈椎1例,胸椎9例,胸腰段4例,腰椎3例;爆裂骨折4例,骨折脱位13例。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12例,B级2例,D级2例,E级1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地震时从楼梯滚落1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以预防术后脑脊液漏。记录术后每日的引流量。结果:17例患者有15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出现。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者引流管保留至术后第6~7天。术后未出现头痛、头晕、发热、颈项抵抗、皮疹、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血肿、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随访9个月均未见到切口周围有异常现象。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硬脊膜撕裂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脑脊液漏 预防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
下载PDF
延长引流时间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根据硬脊膜损伤(dural tear,DT)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硬脊膜暴露面的损伤(DT-1)、硬脊膜非暴露面的损伤(DT-2)、硬脊膜暴露面和非暴露面同时损伤(DT-3)、隐形硬脊膜损伤(DT-4)。分别采用直接无创缝合修复、直接缝合+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自体脂肪修复+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治疗。结果 157例硬脊膜损伤中DT-1患者106例,DT-2患者18例,DT-3患者26例,DT-4患者7例。68例术后脑脊液漏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9.3)岁;其中DT-1患者30例,DT-2患者12例,DT-3患者19例,DT-4患者7例。59例患者术后第5天脑脊液漏出量小于200 mL,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9例脑脊液漏出量大于200 mL延长至术后第7天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封闭引流口,引流口和切口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切口区域无皮下囊肿(硬脊膜假性囊肿)出现。脑脊液漏患者中有短期低颅压综合征症状者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延长引流时间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引流时间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切口改良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侧方成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立泰 杨毅 +5 位作者 刘浩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龚全 李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切口改良来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的成角。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纳入40例在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7~68(39.5±14.9)岁。高处坠落28例,重物砸伤9例,车祸伤3例。L_1椎3... 目的:探讨通过切口改良来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的成角。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纳入40例在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7~68(39.5±14.9)岁。高处坠落28例,重物砸伤9例,车祸伤3例。L_1椎35例,L_2椎4例,L_3椎1例。骨折椎体AO分型:全部为A型爆裂骨折。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10例,D级15例,E级9例。内固定材料全部为ANTERIOR(美敦力公司)。患者分为两组:切口改良组(切口方向和切口平面)和常规切口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折节段的冠状面Cobb角,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改良组术前冠状面Cobb角为(1.20±3.26)°,术后为(2.16±3.55)°;常规切口组术前为(1.22±4.42)°,术后为(3.91±3.78)°。两组术前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口改良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5°以上的侧方成角,而常规切口组出现6例5°~10°的侧方成角,两组患者术后5°以上侧方成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近端的2枚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端的2枚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方向和平面的改进可以有效地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侧方成角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 改良切口
下载PDF
经第11和12肋骨两种手术入路对L_1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角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7 位作者 李涛 宋跃明 裴福兴 刘立岷 龚全 曾建成 丰干钧 周忠杰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比较经第11肋骨和第12肋骨两种手术入路对L1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角度,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对置钉和术后侧方成角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108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比较经第11肋骨和第12肋骨两种手术入路对L1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角度,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对置钉和术后侧方成角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108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21~64岁,平均38.22岁。根据手术入路平面分为经第11肋骨入路组(A组,51例)和经第12肋骨入路组(B组,5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及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7个月,平均23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均较B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种手术入路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夹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结论:经第11肋骨手术入路对椎体螺钉置钉的影响小,手术创伤较小,术后脊柱侧方成角较轻,是前路手术治疗L1椎体爆裂性骨折相对较好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术后侧方成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刘立岷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调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术后与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与随访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小(P=0.141)。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0°~5°组、5°~10°组、10°以上组三组间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及SF-36八个维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腰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与术后侧凸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并发症 冠状面Cobb角 侧方成角
下载PDF
两种止血材料在腰椎退变手术中止血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立泰 杨毅 +5 位作者 帅文彬 洪瑛 刘浩 龚全 陈华 戎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流体明胶与明胶海绵在腰椎退变后路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科收治的腰椎管减压固定融合的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流体明胶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明胶海绵组27例中...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流体明胶与明胶海绵在腰椎退变后路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科收治的腰椎管减压固定融合的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流体明胶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明胶海绵组27例中,男12例,女15例;术中分别应用流体明胶和(或)明胶海绵止血,如果出血速度逐渐减慢至不再有明显的出血即认为止血成功,否则视为止血失败。记录止血3 min、5min的止血成功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记录术前、术后2~3 d和术后5~7 d的BP、RBC、HCT、HB的变化,记录术后每天的引流量,记录全部的不良事件。结果全部病例至少随访1个月。明胶海绵组有18例3 min成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流体明胶组有21例3min内快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两组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差异明显(P=0.000);术前流体明胶组RBC和HCT小于明胶海绵组(P=0.038,P=0.030),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流体明胶组收缩压比明胶海绵组高(P=0.005);流体明胶组的术后1 d和术后2~4 d的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P=0.014;P=0.011)。结论与明胶海绵相比,可吸收流体明胶可以减少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手术 止血材料 可吸收流体明胶 可吸收明胶海绵
下载PDF
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5 位作者 黄康康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陈华 戎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18-22,28,83,共7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筛选出骨化的后纵韧带向上延伸至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39例患者。其中9例行颈3-7单开门... 目的探讨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筛选出骨化的后纵韧带向上延伸至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39例患者。其中9例行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第种手术方式),3例行颈3-7单开门+颈2椎板下缘潜行减压椎管扩大术(第种手术方式),22例行颈3-7单开门+颈2半椎板切除、椎管潜行减压术(第种手术方式),5例颈2-7或2-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第种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常规颈椎正侧位片、屈伸功能位片、CT三维重建、MRI检查。测量术前和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JOA评分及缓解率、颈2平面矢状径椎管占位率,在MRI T2加权像上评价颈2/3椎间盘平面和颈2椎体平面脊髓前后脑脊液信号是否存在。结果 39例中后纵韧带骨化范围累及颈2/3椎间盘平面13例,累及颈2椎体后缘26例。术前全部患者颈脊髓前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3-6个节段、后方消失范围1-6个节段。术后有8例前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0-4个节段、后方消失范围0-5个节段。术前与术后脊髓前方和后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P=0.000)。采用第种手术方式的9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仍有脊髓前和/或后脑脊液信号的消失,采用第种手术方式的30例患者中仅有4例术后仍存在脊髓前和/或后脑脊液信号的消失,术后两类手术方式之间前后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42)。随访6~36个月,JOA术前(3~13)分,平均(6.85±3.35)分,JOA末次随访(4~17)分,JOA改善率0.07~1.00;两类手术方式之间的术前、末次随访JOA评分、JOA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累及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时减压范围应到颈2椎平面,颈2半椎板切除+潜行减压和颈2椎板成形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减压后脊髓前后脑脊液信号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上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预防 椎管减压
下载PDF
青壮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马立泰 刘长征 +1 位作者 潘奇 汤瑞新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方法 :采用 Moore入路 ,应用股方肌骨瓣 +Knowels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2 6例。结果 :随访 1年 2月至 6年 ,骨折全部愈合 ,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 :股方肌...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方法 :采用 Moore入路 ,应用股方肌骨瓣 +Knowels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2 6例。结果 :随访 1年 2月至 6年 ,骨折全部愈合 ,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 :股方肌骨瓣 + Knowels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 :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 ,肌骨瓣改善血供和充填骨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骨折内固定术 股方肌骨瓣
下载PDF
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立泰 时强 汤瑞新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2期761-761,共1页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骨圆针 治疗
下载PDF
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5 位作者 杨毅 龚全 李涛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胸腰段前路手术的60例患者,获得随访的患者53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39.4±12.8)岁。损伤类...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胸腰段前路手术的60例患者,获得随访的患者53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39.4±12.8)岁。损伤类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37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椎体0例,T_(12)椎体5例,L_1椎体37例,L_2椎体6例,L_3椎体4例,L_4椎体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50例,B型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12例。内固定材料:Antares或Anterior。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位组和非定位组,定位组在术中置钉前应用克氏针在椎体上临时定位确定椎体正位像上螺钉进钉方向,非定位组则根据椎体的形态确定进钉方向。随访时定位组25例,非定位组28例。测量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手术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伤椎上位两个节段的平面入路。定位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是(1.89±3.18)°,非定位组为(3.26±3.09)°。定位组中有1例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非定位组有7例术后冠状面Cobb角在5°以上,2例超过10°,随访时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有92枚(92%)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非定位组有70枚(62.5%)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组术中出血量(230.4±209.8)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170.0±132.0)mL;1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300mL,手术时间(158.2±57.4)min;非定位组术中出血量(300.5±252.5)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230.0±130.5)mL,5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200~600mL,手术时间(180.1±65.4)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导针定位提高了椎体螺钉平行于终板的准确率,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侧方成角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宋跃明 刘立岷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4期208-213,242,共7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胸腰椎前路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69例;其中男44例,女25例;年龄22.17~64.75岁。损伤类型包括车祸14例、滑倒摔伤2例、重物砸伤5例、...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胸腰椎前路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69例;其中男44例,女25例;年龄22.17~64.75岁。损伤类型包括车祸14例、滑倒摔伤2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48例。骨折椎体节段包括T12-L4分别为3、35、16、10、5例;骨折椎体AO分型包括A型67例、B型2例;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包括A级2例、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E级35例。手术采用单纯后上角骨折块和椎体上缘部分切除单节段重建11例,伤椎椎体切除短节段重建58例。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伤椎后凸角以及术前术后随访骨折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面积、伤椎及其上下邻近椎间盘的高度,术前术后伤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包括椎间盘)的高度。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216.5±40.6)min;术中出血量为(612.3±406.4)ml;术中输血量(包括自体血回输)为(413.4±426.3)ml;术后引流量为(182.2±134.8)ml;伤椎后凸角为(21.5±6.6)°;术前短节段矢状面Cobb角为(9.0±9.6)°,术后为(2.0±9.1)°,随访时为(2.0±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随访时比术后增加不明显(P=0.977);椎管占位面积(0.54±0.14)×100%,有8例(11.6%)患者因技术原因没有减压彻底,术后为(0.04±0.1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没有明显增加。术前术后伤椎及其上下椎间盘的高度和术前术后随访伤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包括椎间盘)的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0)。随访时绝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骨愈合,没有断钉断棒,神经功能较入院时平均提高0.89级。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对改善骨折节段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好,椎管内占位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可控,术后引流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13
作者 马立泰 汤瑞新 +3 位作者 刘长征 程银树 宁宗福 时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14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 0例获得随访 ,随访 10个月~ 5年。疗效优 84例 ,良 2 6例 ,可 8例 ,差 2例。优良率 91.7%。结论 :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14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 0例获得随访 ,随访 10个月~ 5年。疗效优 84例 ,良 2 6例 ,可 8例 ,差 2例。优良率 91.7%。结论 :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仔细地手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病例分析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在提高骨科术前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4
作者 朱红 侯晓玲 +2 位作者 曾利辉 刘晓艳 马立泰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使之符合卫生部有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的规定。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调研科室术前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术前抗菌药...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使之符合卫生部有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的规定。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调研科室术前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细节,重造流程,明确责任,加强学习,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监督、把关、反馈、改进。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例数进行统计。结果:干预后,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进行术前抗菌药物管理有助于规范药物的使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医护一体化 管理 骨科
下载PDF
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忠杰 宋跃明 +5 位作者 刘立岷 李涛 刘浩 龚全 马立泰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所致后凸畸形的儿童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1.6±2.7(6~14岁... 目的:探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所致后凸畸形的儿童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1.6±2.7(6~14岁)。脊柱结核病程86.3±33.1个月(58~142个月)。病变部位分布在T2~L3,其中累及2个椎体4例,3个椎体11例,4个椎体6例。6例伴有神经损害,其中Frankel C级2例,Frankel D级4例。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为68.4°±18.2°(40°~110°)。均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其后每年门诊随访,通过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位置及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失血800~1600ml(1100±244ml);手术耗时270±74min(210~410min)。手术固定节段6.8±1.6个(5~10个)。1例T2~T5侧后凸畸形伴双下肢不全瘫、Frankel C级患者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评级下降至B级;未发生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8.8±8.1个月(14~38个月),1例发生术中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 D级,另5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恢复至正常。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24.6°±15.1°(4°~59°);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为25.9°±15.0°(4°~61°),矫正丢失1.3°±0.3°(0°~4°)。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背痛VAS评分由术前4.3±1.1分(2~7分)降至随访时的0.8±0.6分(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结论 :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路 截骨术 后凸畸形 儿童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ACDF术中的止血作用对比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广州 刘浩 +5 位作者 洪瑛 马立泰 杨毅 丁琛 王贝宇 陈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22-25,I0002,共5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两个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行两个节段ACDF(Zero-P)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流体明胶组3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两个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行两个节段ACDF(Zero-P)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流体明胶组3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明胶海绵组31例,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1±20.6)min、(164.5±30.8)min,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椎管减压所用时间分别为(91.2±17.2)min、(108.4±27.5)min,=0.005,HFG组椎管减压时间少于G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体明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2±16.3)mL VS(106.1±107.8)mL,<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8.1±34.5)mL VS(76.3±56.2)mL,<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颈部急性血肿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ACDF术中,可吸收流体明胶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 可吸收明胶海绵 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内固定术 止血
下载PDF
两种止血材料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广州 洪瑛 +5 位作者 刘浩 马立泰 杨毅 丁琛 王贝宇 陈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HFG)和可吸收明胶海绵(GS)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分两组:HFG...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HFG)和可吸收明胶海绵(GS)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分两组:HFG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29~81岁,平均(55.6±11.6)岁;其中14例为单纯颈椎管狭窄症,9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18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GS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55.4±11.1)岁;其中12例为单纯颈椎管狭窄症,10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20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HFG组和GS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7.2±30.0)、(154.8±33.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6.1±74.6)、(242.9±120.7)ml(P<0.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12.1±67.6)、(303.3±115.5)ml(P<0.001)。H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GS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急性血肿及其他止血相关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HFG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 可吸收明胶海绵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止血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易难 杨毅 +6 位作者 刘浩 曾俊峰 龚全 马立泰 王贝宇 丁琛 邓宇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系统对置换组和融合组患者术后1周、1、3、6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共纳入置换组134例,融合组126例,所有病人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置换组和融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3、6月、术后1年总得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36%和44.44%,18.66%和34.92%,13.43%和24.60%,8.96%和17.46%,6.72%和14.28%,值均<0.05。结论与应用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相比,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PRESTIGE LP 钢板 颈椎椎间盘置换 ACDF
下载PDF
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5年临床随访报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毅 马立泰 +7 位作者 刘浩 曾俊峰 王贝宇 洪瑛 龚全 高新林 吴廷奎 李广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 目的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最终纳入21例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段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段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值均<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值均>0.05。未发生假体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体移位脱出、置换节段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体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isc-C椎间盘假体 颈椎病 颈椎间盘置换 多节段
下载PDF
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琛 洪瑛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马立泰 王贝宇 邓宇骁 刘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1例,Ⅲ型骨折11例。42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及枕颈部疼痛,35例有颈椎活动受限,30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行颅骨牵引术,27例有不同程度的复位,15例无复位。所有病例均接受经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内置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20min,平均123±18min,术中失血量30~350ml,平均110±8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4.1±14.8个月。42例患者的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末次随访时NDI及J0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随访点影像学检査均提示35例复位满意,另外7例为部分复位,SAC由术前的8.5±3.3mm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14.9±3.0mm(P<0.001)。1例患者植骨颗粒部分吸收,并于术后12个月出现线缆断裂,刺入脊髓导致了相应的症状体征,取出内固定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6%。1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导致了切口延迟2周愈合。另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管安置时间、预防感染等处理,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螺钉钛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等并发症。结论: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中复位、固定可靠等优势,采用该术式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牵拉复位 线缆 悬臂梁 固定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