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一 章万勇 +1 位作者 胡道树 马立翠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25-26,共2页
对30例肝血管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至2年,肝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提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栓塞综合征的观察护理,对肝血管瘤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护理
下载PDF
我国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标准现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汤京龙 马立翠 +5 位作者 温莉茵 徐红 宋可婧 吕原原 余新华 母瑞红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以完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和植入物的安全有效性标准评价体系为目的,指明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方向。方法:一方面,对比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已发布的标准与相关材料产品安全有效性评价的标准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比国内外... 目的:以完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和植入物的安全有效性标准评价体系为目的,指明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方向。方法:一方面,对比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已发布的标准与相关材料产品安全有效性评价的标准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比国内外标准在具体技术内容上的区别。通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此领域应该重点开展的标准化研究方向。结果: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其植入物领域,国际上已有美国等5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发布了25份专用标准,我国已发布了11份专用标准,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通过对国内外发布标准技术内容的比较,可发现我国在医用镍钛合金电偶腐蚀性能评价、相转变温度测试方法的标准相对滞后于国际标准。另外,通过分析对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其植入物安全有效性评价的标准需求,可发现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或植入物体外镍离子释放、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植入物的形状恢复能力评价等方面,国内外均缺少规范的标准。结论:我国应在相关方面尽快开展标准化研究,积极缩小国内外标准差距,进一步完善镍钛合金材料和植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评价体系,为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监管部门的技术审评提供指南,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 形状记忆 标准 合金
下载PDF
具有抗菌消毒作用的无源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母瑞红 汤京龙 +1 位作者 马立翠 温莉茵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8期871-87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我国具有抗菌消毒作用的医疗产品的分类原则及管理现状,发现我国该类产品分类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国内外消毒剂、含抗菌消毒成分的医疗器械及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原则和管... 目的:分析总结我国具有抗菌消毒作用的医疗产品的分类原则及管理现状,发现我国该类产品分类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国内外消毒剂、含抗菌消毒成分的医疗器械及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原则和管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与结论:参考美国、欧盟分类原则,提出了完善具有抗菌消毒作用的无源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原则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分类 抗菌 消毒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瑞瑞 张锦 +2 位作者 马立翠 南当当 李士新 《肝脏》 202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据报道[1],2018年全球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新增病例约84.1万例,发病率位居第六位;死亡约78.2万例,死亡率位居第四位。我国数据显示,PLC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二位[2]。其中,有44.0%~62.2%的PLC合并门静脉癌... 据报道[1],2018年全球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新增病例约84.1万例,发病率位居第六位;死亡约78.2万例,死亡率位居第四位。我国数据显示,PLC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二位[2]。其中,有44.0%~62.2%的PL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PLC合并PVTT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7个月[3],这可能是PLC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预后不良 免疫治疗 原发性肝癌 数据显示 LIVER 新增病例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贻贝黏蛋白在BALB/c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焦菲菲 谢月 +3 位作者 康瑞娟 马立翠 董谦 母瑞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191-197,共7页
目的:评估贻贝黏蛋白(MAP)注射入小鼠体内时的免疫原性,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选择BALB/c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试验样品组(S组)、阴性对照组(N组)、阳性对照组(P组)、阳性抑制组(D组)、阳性促进组(P*组)及... 目的:评估贻贝黏蛋白(MAP)注射入小鼠体内时的免疫原性,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选择BALB/c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试验样品组(S组)、阴性对照组(N组)、阳性对照组(P组)、阳性抑制组(D组)、阳性促进组(P*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6组,每组小鼠根据不同实验选取不同数量。通过免疫学实验评估MAP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对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液免疫应答、体重和脏器系数以及血液学和脾淋巴细胞总数对免疫器官组织学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注射高剂量MAP时,小鼠产生免疫应答;但S组与N组比较,临床等效剂量MAP产生的免疫原性未产生显著差别。S组与N组对淋巴细胞表面CD4、CD8和CD3、CD19标志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t=0.995,t=0.240,t=0.163;P>0.05);MA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无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S组与N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05)。MAP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和免疫因子水平、小鼠的体重和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和小鼠的白细胞计数未产生显著影响,且未表现出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长的迹象,S组脾淋巴细胞总数虽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5)。结论:临床等效剂量MAP对BALB/c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未产生影响,应用于小鼠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黏蛋白(MAP) 免疫原性 安全性 小鼠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琳 陆贞 +5 位作者 高笙刚 张清 汪德清 谭翠莲 陈聪 马立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65-2568,共4页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2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对其发生医院感...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2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鼻咽癌患者中,放射治疗后共1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8.5%;患者感染部位中主要以口腔感染为主占64.3%;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4株,而病原菌中主要以真菌为主127株占69.0%,革兰阴性菌40株占21.7%,革兰阳性菌17株占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相关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高、抗菌药物≥2种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部分患者因发生感染,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严重影响,因此详细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期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菌种类以及导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依据病原菌分布和其耐药情况给予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依据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