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肖容 徐燕 +8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赵万红 杨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分析西北某医院10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分层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早期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NHL的临床特点,单... 目的:分析西北某医院10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分层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早期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NHL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所有临床特征,进一步将影响预后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总结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CR 182例(71.6%),PR 30例(11.8%),SD 22例(8.7%),PD 20例(7.9%),RR 212例(83.5%);1、3、5年OS为90.1%、74.5%、61.1%,DFS分别为81.8%、65.4%、54.7%。对于侵袭性淋巴瘤,单因素分析显示,NHL的预后与年龄、侵袭性、Ann Arbor分期、复发、总疗程数等因素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B症状、全血细胞水平、近期疗效、获得CR所需要的疗程数、总疗程数是影响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医院NHL发病以年轻、侵袭、结内病变起病的中高危B细胞类型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在治疗选择、个体化方案、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侵袭性淋巴瘤,提出化疗疗程数是避免复发、决定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征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GHA及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肖容 王瑾 +12 位作者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古流芳 雷博 张鹏宇 赵万红 杨云 王芳侠 徐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方法: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即G-CSF 100μg/(m2·d)皮下注射,d 0-14;高三尖杉酯碱1.0 mg/(m2·d)静脉点滴,d 1-14;阿糖胞苷(Ara-C)7.5-10 mg/(m2·d)皮下注射,q12h,d 1-14,以及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联合阿柔比星20 mg d 1-7或吡柔比星20 mg d 1-7)治疗7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和RAEBT),与常规化疗组(MA、TAE方案)56例比较,分别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预激化疗组治疗难治性AML缓解率67.56%(CR率54.05%,PR率13.51%),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其中AML-M2组、AML-M5组CR率(65.51%,61.90%)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P<0.05),最长持续缓解已4年,2治疗MDS缓解率60.87%(CR率45.65%,PR率15.22%),预激化疗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3与GHA标准预激化疗相比,无论难治性AML还是MDS,新型联合预激化疗缓解率较高,其中AML缓解率为85.18%,MDS缓解率为81.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平均持续时间7-14 d,重症感染发生率1%,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和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预激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与常规化疗组相比,Ⅲ/Ⅳ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安全性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ML和MDS以及不同类型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AML-M2组、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P<0.05)。同一病例B7.1表达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化疗有效病例B7.1表达往往阳性,而B7.1表达阴性者的治疗几乎无效。结论:含有高三尖杉酯碱的GHA和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尤其是新型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较传统GHA更优,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7.1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随访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肖容 杨楠 +7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曹星梅 陈银霞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徐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1-476,共6页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至2013年09月接受IST的39例SAA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有效率及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时间,长期随访并计算1年的生存率。用χ2检验比较接受IST治疗者与未接受者的1年总生存率、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及血小板悬液量。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5个临床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SAA患者1个月的有效率为29.73%,3个月的有效率为70.27%,6个月的有效率为75.68%,1年的有效率为86.49%;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中位时间为61.5 d(10-344 d);接受IST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31%,与未接受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第1年平均月红细胞输注量为1.04(0.13-2.78)×400 ml/月,血小板1.38(0.17-5.10)×200 ml/月,与未接受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个临床因素中,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P<0.05)。结论:接受IST治疗患者的1年有效率为86.49%,其长期生存情况优于未接受者,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近期疗效 长期疗效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与血小板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马肖容 陈银霞 +4 位作者 张王刚 田玮 刘捷 曹星梅 何爱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3-486,共4页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用。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ITP患者及4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IgG含量。结果表明:ITP患者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92±2.02)%,(8.68±4.25)%,(5.32±2.67)%,PAIgG平均含量为210±3.02ng/107P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0.75)%,(4.56±2.06)%,(1.37±1.25)%和20±1.13ng/107PA(p<0.01)。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PAIgG含量呈正相关(r=0.302,p<0.05),与患者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是参与ITP发病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过度表达与ITP发病及临床病情密切相关。纠正其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可能是ITP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其与TNF-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肖容 陈银霞 +4 位作者 刘捷 张王刚 曹星梅 何爱丽 杨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12-1315,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沙利度胺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方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分别应用高剂量沙利度胺(HD-T)、沙利度胺+... 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沙利度胺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方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分别应用高剂量沙利度胺(HD-T)、沙利度胺+VAD化疗(T-VAD)、沙利度胺+MP化疗(T-MP)、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及低剂量沙利度胺(LD-T)等方案治疗85例多发性骨髓瘤,以常规VAD化疗组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15例有效,15例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HD-T、T-VAD、T-MP、TD、LD-T5个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0%、80.0%、71.4%、33.3%、27.3%,其中T-VAD、T-MP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组及常规VAD化疗组显著增高(p<0.05)。显著不良反应(外周神经病变、乏力、腹胀、便秘、皮疹、水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5个组的发生率为75.0%、30.0%、28.6%、14.3%、9.1%。没有出现Ⅳ级毒性,没有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同时发现,沙利度胺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分别是(44.7±5.7)pg/ml和(46.3±5.7)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7.3±6.4)pg/ml,较治疗前(49.2±7.3)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比较,沙利度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其联合化疗(T-VAD,T-MP)效率高,副作用小,可认为是优选方案。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是判断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指标之一,它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TNF-Α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4 位作者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田玮 张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5,332,共4页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MHCⅠ类分子表达均阳性 (10 0 % ) ,MHCⅡDR分子表达阳性率为95 %。B7 1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及多发性骨髓瘤 (MM)表达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6 9%和 10 0 % ,而在粒细胞起源的白血病几乎无表达。这与自体瘤苗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符合 ,即疗效好的M5和MM病例 ,其B7 1表达均阳性 ,而B7 1阴性者几乎无疗效。结论 缺乏共刺激分子 (如B7 1)是血液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可能是人类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之一 ;B7 1介导的免疫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共刺激分子 检测 临床意义 B7-1 发病学 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双语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肖容 张军 +3 位作者 陈银霞 马延生 刘原 黄绍平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期83-85,共3页
临床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总结8年来临床教学各环节合理应用双语教学方法的体会,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其它先进教学手段的结合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表明临床双... 临床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总结8年来临床教学各环节合理应用双语教学方法的体会,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其它先进教学手段的结合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表明临床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也有益于培养既具有丰富临床能力、又具有高水平专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高质量医学人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创新型SP/OSCE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改革和探索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肖容 刘原 +2 位作者 徐孝军 王玲珠 马盼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第11期5-6,共2页
以标准化病人为载体的OSCE是符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评价目的各种评价手段的综合体,是国际上目前全面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评价体系。在传统多站考核基础上,建设规范的OSCE考站(15站)、培训合格的标准化病人(SP),改革临床技能考... 以标准化病人为载体的OSCE是符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评价目的各种评价手段的综合体,是国际上目前全面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评价体系。在传统多站考核基础上,建设规范的OSCE考站(15站)、培训合格的标准化病人(SP),改革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试内容及匹配的试题库系统,逐步建立起创新型SP/OSCE考核体系,应用于课程、实习及毕业考试的临床技能考核,正确、客观、公正评估医学生临床技能,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先进性、真实性,可延续性、可重复性、针对性强等优点,是一种与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科学先进的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考核体系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肖容 徐燕 +12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赵万红 杨云 雷博 张鹏宇 王芳侠 古流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总结和研究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程数、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安全性,为提高NHL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2月收治... 目的:总结和研究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程数、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安全性,为提高NHL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NHL 254例患者采用多种强化密集的改良方案化疗,以改良CHOPE、MAED、MMED、TAED方案为主。全组患者分别接受了1-20个疗程化疗,平均中位疗程为14个,第1年中位疗程为8个(1-10个);第2年为4个(0-6个);第3年为2个(0-5个)。结果:1全组完全缓解率(CR)182例(71.7%),部分缓解率(PR)30例(11.8%),疾病稳定(SD)22例(8.7%),疾病进展(PD)20例(7.9%),总有效率(RR)212例(83.5%)。中位随访期为56.5个月,1、3、5年总存活率(OS)分别为90.1%、74.5%、61.1%,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无疾病存活率(DFS)分别为81.8%、65.4%、54.7%,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5个月。2早期的疗效中,获得CR、PR、SD、PD的3年OS分别为92.2%、56.0%、20.2%、0%;获得CR所需要的疗程数≤4个、>4个疗程的5年OS分别为83.1%、6.8%,DFS分别为72.4%、0%。3总疗程数<6个、6-8个、9-10个、11-13个、14个、15个、20个的复发率分别为82.5%、78.9%、71.9%、65.8%、41.8%、30.4%、16.7%;传统的6-8个疗程CHOP或CHOP类方案治疗患者中RR最高达50%-60%,复发率大于70%。结论:强化、密集的改良化疗方案治疗NHL相对于传统CHOP化疗方案,患者能尽快取得CR,显著提高NHL的治疗有效率、远期生存率,而且患者耐受性好。化疗强度是关系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NHL化疗疗程数(不少于14个),至少第1治疗年8个,第2年4个,第3年2个,能显著减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化疗疗程是减少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疗程 临床疗效 复发
下载PDF
SP、病患志愿者和PBL教学法在血液病临床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肖容 马盼 +4 位作者 雷博 屈育莉 王玲珠 曹星梅 张王刚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07-108,共2页
血液病由于专业性强、抽象枯燥、知识要求广泛、实践技能复杂,一直是内科学习的难点,也是毕业考试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专业之一。为了克服医学生学习困难,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也为即将全面实施的"5+3"模式住院医... 血液病由于专业性强、抽象枯燥、知识要求广泛、实践技能复杂,一直是内科学习的难点,也是毕业考试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专业之一。为了克服医学生学习困难,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也为即将全面实施的"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利用血液病的疾病特点,在课堂授课、见习实习、技能训练、考核评估等环节,率先应用标准化病人(SP)、病患志愿者(PV)、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沟通、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相联合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可行性强、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既往血液病教学和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值得在其他专业和教学对象中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病患志愿者 PBL教学 血液病教学
下载PDF
在临床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改方法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的探索和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肖容 张军 +1 位作者 马延生 于楠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第8期90-91,共2页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和医学生培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论授课、临床见习、生产实习、出科考试等教学环节综合应用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践教学、PBL和CBL教学、OSC...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和医学生培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论授课、临床见习、生产实习、出科考试等教学环节综合应用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践教学、PBL和CBL教学、OSCE考试、标准化病人及本科生临床导师制等多种教改方法,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经过督导、学生双向评教,认为根据临床医学教学特点,合理应用教改方法,对于改变高分低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践技能 评价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各亚型共刺激分子CD_(80)和CD_(137)L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3 位作者 何爱丽 曹星梅 陈银霞 田玮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各亚型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 (B7 1)和CD137L(4 1BB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学和治疗学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了 5 0例AL患者 (其中ANLLM18例 ,M2 11例 ,M37例 ,M4 3...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各亚型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 (B7 1)和CD137L(4 1BB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学和治疗学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了 5 0例AL患者 (其中ANLLM18例 ,M2 11例 ,M37例 ,M4 3例 ,M510例 ,M6 2例 ,ALL 9例 )肿瘤细胞表面两种重要的共刺激分子CD80 和CD137L的表达。结果 :1)所有病例中 ,CD80 和CD137L的表达倾向相同 ,即单核细胞起源之AL表达阳性率最高 (4 0 % ;5 0 % ) ,粒细胞起源之最低 (0 ;0 ) ,淋巴细胞起源之属中(11% ;11% ) ;CD137L表达稍高于CD80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2 )同一病例CD80 和CD137L的表达不尽相同 ,即同一白血病标本中不存在二者同时表达阳性。结论 :AL细胞表面CD80 和CD137L的共表达是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所必需的 ,其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病理学 急性病 抗原 CD80 遗传学 抗原 CD 遗传学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创新型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OSCE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实践和管理探索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肖容 王玲珠 +2 位作者 马盼 屈育莉 刘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48-49,共2页
由于临床教学和医患关系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见病人难,临床实践难的困境凸显,导致医学生临床能力严重下滑。建立标准化病人教学和考核模式,充分应用SP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的三种角色,既接近临床实际,又针对易行,特别具有有效性、... 由于临床教学和医患关系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见病人难,临床实践难的困境凸显,导致医学生临床能力严重下滑。建立标准化病人教学和考核模式,充分应用SP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的三种角色,既接近临床实际,又针对易行,特别具有有效性、可靠性、稳定性、重复性,达到按需所求,客观评估医学生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人文沟通等综合素质的考核目的,符合现代医学生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下载PDF
人B7.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2 位作者 田玮 陈银霞 刘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50-454,共5页
本研究构建包含人B7.1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B7.1并鉴定,实现其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上的表达,获得HL60-hB7.1。应用分子克隆、PCR法扩增人B7.1基因片段,采用ApaI、SalI分别双酶切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Hook,纯化后的酶切产... 本研究构建包含人B7.1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B7.1并鉴定,实现其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上的表达,获得HL60-hB7.1。应用分子克隆、PCR法扩增人B7.1基因片段,采用ApaI、SalI分别双酶切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Hook,纯化后的酶切产物由T4DNA连接酶连接,转导大肠杆菌DH5α;应用ApaI、SalI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进一步鉴定阳性克隆pDisplay-hB7.1,应用脂质体转化技术将B7.1转染HL-60细胞,同一标本分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SABC法及FACS法鉴定hB7.1在HL-60细胞上的表达,阳性细胞命名为HL60-hB7.1。结果表明,PCR法扩增出约620bp的基因片段;连接产物转导感受态细胞后,共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均可经ApaI、SalI双酶切出大小约620bp的基因片段,与人B7.1基因片段大小相符,提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进一步DNA序列分析证明人B7.1基因序列和读码框架正确,与文献报道人B7.1cDNA序列一致,无基因突变。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表明,HL60-hB7.1阳性细胞数为70%,SABC法鉴定为65%,FACS法鉴定为92.7%。经以上鉴定证实hB7.1cDNA已成功转染HL-60细胞株并在其膜上高效表达,获得了HL60-hB7.1。结论: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可成功构建人B7.1(CD80)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高效表达B7.1-于HL-60细胞胞膜上,推测应用这种方案制备的瘤苗可能具有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真核表达载体 白血病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B7-1及MHC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5 位作者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田玮 张慧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及MHC分子在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中的表达 .方法 :应用一组mAb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AL 5 2例瘤细胞及 3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C)表面B7 1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及MHC分子在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中的表达 .方法 :应用一组mAb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AL 5 2例瘤细胞及 3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C)表面B7 1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 :所有患者瘤细胞及正常人BMMC上MHCⅠ类分子表达强阳性 ,MHCⅡ类分子表达 92 %阳性 ,而B7 1表达差异较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 5 )表达阳性率最高 (8/11) ,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M 1,M2 ,M3)均无表达 .结论 :B7 1缺陷是白血病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转染B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共刺激分子 B7-1 MHC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T细胞CD28和CD137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1 位作者 杨惠云 田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2 8和CD137(4 1BB)在人急性白血病 (A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了 38例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 8和CD...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2 8和CD137(4 1BB)在人急性白血病 (A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了 38例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 8和CD137的表达 ,并分析了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结果 :①治疗前AL患者CD2 8,CD3,CD4 ,CD4 /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而CD137显著增高 (P <0 .0 5 ) ;②治疗后完全缓解 (CR)和部分缓解 (PR)患者CD2 8,CD3,CD4 ,CD4 /CD8均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 ,而CD137显著降低 (P <0 .0 5 ) ,CR患者接近对照者 ,而未缓解 (NR)患者以上指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结论 :CD2 8和CD137是参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 ,其表达异常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调节T细胞上CD2 8和CD137的表达 ,纠正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8 CD137 T淋巴细胞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瓶颈问题和创新探索 被引量:41
17
作者 马肖容 马盼 +3 位作者 刘颖 武玥兴 刘原 宋安齐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320-322,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医师队伍整体职业素质的重大措施,也是深化医改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性。现阶段全国大规模住培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医师队伍整体职业素质的重大措施,也是深化医改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性。现阶段全国大规模住培教学刚刚起步,生源层次差别较大,培训方法、考核模式、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完善阶段。我院作为陕西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结合医院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创新培训和考核方法,因材施教,综合培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地培训质量,为当地住培教学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质量 考核
下载PDF
人CD_(137)单抗对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
18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3 位作者 曹星梅 陈银霞 田玮 杨惠云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人CD137单抗对急性白血 病(acuteleukemia,AL)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 响,及其在AL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 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ACS) 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人CD137单抗刺激 前后22例初治AL患... 目的:探讨人CD137单抗对急性白血 病(acuteleukemia,AL)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 响,及其在AL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 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ACS) 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人CD137单抗刺激 前后22例初治A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群的变化特点。结果:人CD137单抗可诱导初 治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4/CD8 比值显著升高,P<0.05;从而使其T细胞亚 群接近正常,而对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 影响。结论:人CD137单抗可逆转初治AL患者 T细胞缺陷或失衡,使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 正常,这对改善患者基础免疫状态,配合联合 化疗,具有重要意义;CD137单抗可促使CD4、 CD8T细胞增多,从而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可 能是AL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定 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代谢 白血病/免疫学 急性病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探索适合国情的临床医学PBL教学模式
19
作者 马肖容 张军 +2 位作者 马延生 陈银霞 刘原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9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认知心理学 学习环境 国情 以问题为中心 神经病学 信息加工
下载PDF
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
20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1 位作者 田玮 陈银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11-1214,共4页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前后不同时相CD137的表达。在HL-60细胞和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用MTT比色法测定hCD137mAb、PHA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T细胞表面上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影响。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系中,研究不同效靶比例时hCD137mAb增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①T细胞未经PHA刺激几乎不表达hCD137,经PHA活化后开始表达,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第7天为高峰(FACS法为56.4%±1.9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52.8%±2.01%)。②MTT法检测提示,单独使用hCD137mAb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指数1.002±0.011),但其与PHA伍用可增强后者刺激活性(增殖指数2.161±0.102)约2倍(增殖指数4.705±0.133)。③在PHA存在时,hCD137mAb可使IFN-γ在T细胞上表达增加到大约2倍,而对IL-4几无影响。④hCD137mAb明显增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杀伤活性,且共刺激活性在40:1效靶比时最强,杀伤百分比增加到大约2倍。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应用hCD137mAb是一种有效排斥白血病的免疫策略,且安全、简便,本研究为其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CD137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