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经颅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刺激参数应用规律
1
作者 修靖云 马良宵 +4 位作者 凌慧 孙天祎 钱旭 张秦墉 王修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000年1月-2023年5月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探究核心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9篇,提取128组数据。TEAS核心腧穴主要包括外关、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内关、阳陵泉等,上下肢最常用配伍为手三里-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电刺激参数中频率选择多样,100 Hz最常用,刺激弛缓型偏瘫上肢腧穴时亦多选用2 Hz;其他电刺激参数应用较一致,多选用脉宽200~250μs的双向对称方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t DCS刺激电极多置于脑部M1运动区在头皮的投影,安全刺激强度为1~2 mA。结论 采用TEA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应根据卒中后不同康复阶段患者肌肉状态选择刺激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尤需关注刺激频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运动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电刺激参数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动筋调气”探析痉挛性运动障碍的针刺治疗
2
作者 张洲 马良宵 +5 位作者 钱旭 凌慧 张秦墉 孙天祎 修靖云 王修琰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痉挛性运动障碍是因大脑或脊髓损伤导致的以肢体痉挛、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总结梳理了针灸临床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的几种特色针法,以期为优化针刺临床方案及抗痉挛刺法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思路。通过归纳比较头针运... 痉挛性运动障碍是因大脑或脊髓损伤导致的以肢体痉挛、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总结梳理了针灸临床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的几种特色针法,以期为优化针刺临床方案及抗痉挛刺法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思路。通过归纳比较头针运动针法、动气针法、浮针疗法、筋针疗法、滞动针疗法、动筋针疗法以及恢刺法等常用有效的抗痉挛方法,发现其共性特点是动态留针与带针运动,即针刺调理经脉气血与运动拘急经筋的结合。基于“动筋调气”理念的运动类针刺法有助于缓解中枢损伤所致的肢体痉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及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运动障碍 动筋调气 刺法 恢刺
下载PDF
针刺抗卒中后痉挛的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天祎 马良宵 +2 位作者 母杰丹 张洲 钱旭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肢体痉挛在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显著下降以及治疗成本显著上升。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归纳分析了与针刺抗卒中后痉挛潜在机制相关的传导通路、信号通... 肢体痉挛在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显著下降以及治疗成本显著上升。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归纳分析了与针刺抗卒中后痉挛潜在机制相关的传导通路、信号通路和反射通路,以期为卒中后痉挛的治疗方案和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痉挛性偏瘫 信号通路 传导通路 反射通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探讨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处方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丹 凌慧 +5 位作者 马良宵 张洲 母杰丹 孙天祎 钱旭 张秦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24-27,37,共5页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探讨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5月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文献。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探讨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5月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文献。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位配伍,Gephi 0.9.6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穴位群及刺灸特点。结果共纳入293篇文献,提取639条针灸处方。关联性最高的传统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靳三针为四神针-手三针,焦氏头针中足运感区、平衡区、运动区与运用区关联性一致。复杂网络3类处方核心穴位群主要包括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运动区、平衡区、足运感区、阳陵泉、颞三针等,刺灸方式多样。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注重传统腧穴与头针、靳三针的配合,以针对病变根源的头部穴位为主,配合瘫痪肢体局部选穴,达到形神同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针灸处方
下载PDF
应用复杂网络及数据挖掘探讨常见内脏痛针灸处方特点
5
作者 田园 马良宵 +4 位作者 于文颜 张洲 母杰丹 孙天祎 钱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常见内脏痛的处方特点,为临床选择腧穴及刺灸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 2001年1月1日...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常见内脏痛的处方特点,为临床选择腧穴及刺灸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 2001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内脏痛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及Gephi0.9.2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86篇,包括心绞痛(AP)、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原发性痛经(PD),提取386条处方,共涉及17种针灸术式、11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463次。治疗AP、IBS、PD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分别是内关、天枢、三阴交。治疗消化道兼症最常用腧穴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关。支持度最高的腧穴配伍分别是膻中-内关(AP)、足三里-天枢(IBS)、关元-三阴交(PD)。核心腧穴的刺灸方式多为针、灸并用,其术式及补泻手法均多样。结论常见内脏痛针灸处方选穴多以疼痛内脏局部躯干腧穴及循经远部特定穴为主,具有核心腧穴刺灸术式多样及兼治内脏痛消化道兼症的特点,体现了针灸治疗应与病症相适应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针灸处方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处方特点
下载PDF
不同刺激参数对电针辅助药物流产作用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良宵 杨芳 +5 位作者 朱江 贺稚平 陈燕 徐鸿雁 刘玉祁 陈寅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药物流产的辅助作用。方法:将109例早孕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口服米索前列醇后30~60min内,电针1组(37例)和电针2组(38例)用电针治疗。电针1组同时电针双侧舍谷和三阴交,簇形波,频率100Hz;电针2组...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药物流产的辅助作用。方法:将109例早孕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口服米索前列醇后30~60min内,电针1组(37例)和电针2组(38例)用电针治疗。电针1组同时电针双侧舍谷和三阴交,簇形波,频率100Hz;电针2组先电针舍谷20min后加针三阴交5min,连续波,频率50Hz。药物组(34例)不予电针治疗。记录完全流产率、排囊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腹痛情况。结果:电针1组、电针2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9%和86.8%,均高于药物组的82.4%,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个电针组患者的平均排囊时间均显著短于药物组(P〈0.01,P〈0.05);2个电针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亦均显著短于药物组(P〈0.01);电针2组减轻腹痛的效果显著好于药物组(P〈0.01)和电针1组(P〈0.05)。结论:不同刺激参数电针对辅助药物流产的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药物 流产 不全/针灸疗法 电针 电刺激
下载PDF
留针时间及下针顺序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5
7
作者 马良宵 朱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7-669,共3页
通过对近20年来现代文献中有关单次针灸治疗中的时间因素,即留针时间、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不同疾病的留针时间长短进行了探讨。在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 通过对近20年来现代文献中有关单次针灸治疗中的时间因素,即留针时间、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不同疾病的留针时间长短进行了探讨。在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现代研究非常匮乏,同时在一定下针顺序基础上,不同穴位的留针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影响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加强此方面的研究,符合循证医学对针灸治疗模式的要求,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留针 时间因素 针刺疗法/方法 针灸效应
下载PDF
“合谷-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和留针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X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min或40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min或20mi...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X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min或40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min或20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Hz,强度1~3.5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min较20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min或40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舍谷一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 子宫收缩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在脉“形”属性特征获取上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马良宵 牛欣 +4 位作者 杨学智 司银楚 高蔚 张治国 牛淑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应用MRI与B超的影像学方法获取脉"形"属性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成熟的脉浮变、沉变、滑变及芤变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 目的:应用MRI与B超的影像学方法获取脉"形"属性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成熟的脉浮变、沉变、滑变及芤变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观察寸口桡动脉血管运动,测定反映脉"形"属性的相关指标。结果:MRI与B超均可获得可视化脉动信息影像,且在脉诊信息有效获取价值上二者无明显区别。脉位浮变、滑变和芤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均呈现脉形属性偏宽的改变。而脉位沉变时,血管口径、面积均减小;呈现脉形属性偏窄的改变。结论:可利用成熟的B型超声技术采集中医寸口桡动脉的血管运动信息以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形 影像学技术 脉诊研究
下载PDF
国外针灸刺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良宵 周辛 +1 位作者 李春华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9期67-70,共4页
通过查阅近15年MEDLINE收录的有关刺法研究的英文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对针刺手法及不同的穴位刺激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临床疗效最佳的针刺参数以规范和指导针灸临床操作。
关键词 刺法 刺激参数 综述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良宵 陈志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针灸研究 镇痛 针灸效应
下载PDF
参与式课程设计在针灸类课程全英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分析
12
作者 马良宵 王燕平 +1 位作者 田阳春 李晓泓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以全英文授课的《刺法灸法学》课程为例,探讨参与式课程设计方法与实施流程。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式课程设计对具有现代医学背景的留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尤为适合,同时符合针灸类课程对外教学中内容因需而异的特点,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参与式课程设计 针灸类课程 刺法灸法学 全英文教学 留学生研究生
下载PDF
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发病情况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17
13
作者 辛思源 张鹏 +8 位作者 林驰 王培 胡妮娟 吴桂雯 胡尚卿 郝杰 齐丹丹 马良宵 朱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与发病情况评估,为进一步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来自4个临床分中心的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子宫位置、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结果 368例被调查者中,子宫前位25...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与发病情况评估,为进一步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来自4个临床分中心的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子宫位置、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结果 368例被调查者中,子宫前位258例(70.11%),中位20例(5.43%),后位90例(24.46%)。对痛经疼痛程度进行分析,中度疼痛者以子宫前位最多;重度疼痛者以子宫后位最多。对痛经伴随症状(出现频次在50%以上的症状)进行分析,不同子宫位置患者均有全身症状(乏力)和精神症状(忧郁),前者高于后者。子宫前位和中位还伴有局部症状(腰背痛、腿痛)和消化症状(食欲不振),而子宫后位者上述局部症状和消化症状不显著。结论子宫位置可能对痛经疼痛程度、痛经伴随症状有影响,且可能与相关经脉脏腑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原发性痛经 调查问卷 子宫位置 发病情况 疼痛程度 伴随症状
下载PDF
从经脉脏腑角度探讨痛经病位胞宫与经穴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辛思源 张鹏 +7 位作者 林驰 王培 胡妮娟 李静 郝杰 李春华 马良宵 朱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83-188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痛经病位胞宫及其经脉脏腑关系和临床治疗选穴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而了解胞宫与经脉脏腑经穴的关系。方法:以"痛经""胞宫"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1年1月—2013年11月... 目的:通过对痛经病位胞宫及其经脉脏腑关系和临床治疗选穴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而了解胞宫与经脉脏腑经穴的关系。方法:以"痛经""胞宫"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1年1月—2013年11月)83篇。结果:在生理上,生殖轴"肾-天癸-冲任"使胞宫与经脉(冲、任、督、带)、脏腑(肾、肝、脾、胃、心、肺)紧密联系;在病理上,痛经的发病与胞宫相关经脉、脏腑之间关系密切;在治疗上,相关经穴三阴交是痛经治疗的常用穴之一。结论:胞宫与经脉、脏腑密切相关。以胞宫为切入点,分析胞宫与经穴的经脉脏腑关系,为临床上痛经的选穴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宫 经脉 脏腑 生殖轴 经穴 痛经
下载PDF
33个单穴主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媛媛 增斌 +8 位作者 马良宵 郭楠楠 李淳 王燕平 程凯 杨欢 刘婉宁 金侣位 朱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7-422,共6页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单穴的主治作用进行科学的验证,为单穴主治作用的确定提供临床依据。在52项研究中,有40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1项研究显示2组疗效相当;1项研究显示针刺观察组疗效不如对照组。研究...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单穴的主治作用进行科学的验证,为单穴主治作用的确定提供临床依据。在52项研究中,有40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1项研究显示2组疗效相当;1项研究显示针刺观察组疗效不如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观察周期内,针灸单穴治疗病症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选穴 穴位研究 @单穴
下载PDF
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累积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宋佳杉 刘玉祁 +20 位作者 刘存志 佘延芬 解秸萍 陈寅萤 吴萌萌 石广霞 文雅丽 李敬道 玉侠 吕昆 王麟鹏 周炜 韩景献 高树中 赵吉平 李石良 马良宵 邢建民 曹卉娟 刘建平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501例,随机分成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7例。在患者痛经开始发作并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0 mm时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后30 min及第2、3次治疗前以VAS测量疼痛程度。同时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即刻及第2、3次治疗前记录患者的痛经总体伴随症状严重程度(retrospective symptom scale,RSS-COX2总分)。结果三阴交组VAS值降低程度显著大于悬钟组及非穴组(MD=﹣2.92 mm,P=0.028;MD=﹣3.47 mm,P=0.009),悬钟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6 mm,P=0.674);3组RSS-COX2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优于悬钟穴、非穴,悬钟穴与非穴累积镇痛效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电针 针刺镇痛 三阴交 悬钟 非穴
下载PDF
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7
作者 辛思源 王培 +7 位作者 肖敏佳 张鹏 林驰 胡妮娟 郝杰 李春华 马良宵 朱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明确其相关临床疗法,以了解其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原发性痛经""三阴交"为主题词,中文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2年5月—2014年5月)24...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明确其相关临床疗法,以了解其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原发性痛经""三阴交"为主题词,中文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2年5月—2014年5月)246篇,英文以"Primary Dysmenorrhea""Sanyinjiao(SP6)"为主题词检索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2014年)12篇,对国内外关于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疗效、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发现:应用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具有多样化特点,但主要分为三阴交单穴治疗和三阴交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两大类。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从古至今,三阴交穴一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穴和经验效穴,可单穴治疗,亦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但两者之间疗法、疗效及机制常常混杂,故本研究将二者的疗法疗效、机制分别整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三阴交 疗法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影响的电针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滢如 苑鸿雯 +4 位作者 舒福政 任晓暄 马良宵 刘仁权 朱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1-99,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参数组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筛选该处方最佳电针参数组合,为提高助产效果、增强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108只,分批次随...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参数组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筛选该处方最佳电针参数组合,为提高助产效果、增强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108只,分批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妊娠组。妊娠组大鼠采用自由合笼托盘阴栓观察法制备妊娠模型,受孕后随机分为6个电针组(应用2×3析因设计,频率刺激方式为连续波、疏密波,频率选择15、30、50Hz)和妊娠模型组。电针组均先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再加刺双侧三阴交穴5min,共针刺25min,电针的同一对电极一端连接穴位,另一端连接穴位旁开2~3mm近心端的非穴点,电流强度0.2~0.3mA。于大鼠子宫下段连接肌肉张力换能器及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6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子宫收缩频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1、5、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各电针组比较,除电针1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子宫收缩频率较其他电针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除电针1组和5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较其他电针组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和5组。结论:2Hz和50Hz交替的疏密波(电针6组)的组合方式可显著增加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建议作为传统针刺助产处方的电针参数推荐组合方式,并建议在临床中对子宫收缩乏力者考虑使用该传统针刺助产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分娩 子宫收缩 合谷穴 三阴交穴 大鼠
下载PDF
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的数字化、量化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牛欣 杨学智 +5 位作者 朱庆文 李海燕 马良宵 牛婷立 郭宙 董晓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就推动和发展中医特色的主客观辨识及辅助诊断技术两者合一的数字化、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创新性研究,以及所形成的原创和独立地知识产权进行了概述。同时介绍了现有的单一诊断信息提取识别设备和两种以上多诊合参设备的研制情况,... 本文就推动和发展中医特色的主客观辨识及辅助诊断技术两者合一的数字化、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创新性研究,以及所形成的原创和独立地知识产权进行了概述。同时介绍了现有的单一诊断信息提取识别设备和两种以上多诊合参设备的研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提取与识别 四诊合参 辅助诊断 健康辨识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辛思源 王培 +9 位作者 王玉满 张鹏 林驰 胡妮娟 郝杰 齐丹丹 吴桂雯 胡尚卿 马良宵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干预前后各时点的疼痛情况,采用痛经伴随症状表(RSS)值评估症... 目的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干预前后各时点的疼痛情况,采用痛经伴随症状表(RSS)值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不同子宫位置间治疗前后各时点VAS值、起针即刻效应与后效应、反应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三阴交穴可以即刻缓解子宫前位患者的腹痛和痛经相关伴随症状,子宫后位其次,子宫中位者则未见缓解。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能对子宫前位腹痛和痛经相关伴随症状的缓解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效应,子宫位置可能与相关经脉和脏腑有关。但现有统计结果提示子宫位置与经穴三阴交效应无关,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痛经 针灸效应 子宫位置 三阴交 V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