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踝足矫形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英文 刘捷 +2 位作者 殷延玲 樊延霞 彭连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194-6194,共1页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能否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法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使用组(观察组)和不使用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入院第1天,发病第3,4周,第10~12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能否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法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使用组(观察组)和不使用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入院第1天,发病第3,4周,第10~12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发病第3,4周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别,第10~12周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配合常规处理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 踝足矫形器 患者 急性脑血管病 对照组 发病 观察 结论 自制 评分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英文 马驰骋 +3 位作者 李辉 刘捷 彭连栋 刘继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剂量 甘露醇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血肿扩大 影响 治疗
下载PDF
水下油管挂送入管柱系统液控球阀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名春 马英文 +2 位作者 魏剑飞 王宇 陶亮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水下油管挂送入管柱系统为完井作业期间的主要井控安全屏障,在出现井下安全风险时可通过控制液控球阀实现水下管柱的应急关断,也可实现剪断连续油管、电缆和钢丝等柔性措施管串后实现紧急关断,提高井控反应的时间。球阀本体总成的设计... 水下油管挂送入管柱系统为完井作业期间的主要井控安全屏障,在出现井下安全风险时可通过控制液控球阀实现水下管柱的应急关断,也可实现剪断连续油管、电缆和钢丝等柔性措施管串后实现紧急关断,提高井控反应的时间。球阀本体总成的设计与加工制造工艺是实现液控球阀剪断柔性措施管串后密封的关键技术。针对球阀本体总成的设计结构、选材和表面措施处理的工艺,阐述液控球阀实现剪切后密封关键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球阀总成结构及其制造工艺方案。研究成果对水下油管挂送入管柱技术国产化研究和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挂送入管柱 液控球阀 剪切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英文 彭连栋 +2 位作者 马驰骋 李辉 刘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 CT检查 颅内压 甘露醇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英文 李辉 +2 位作者 殷延龄 樊延霞 彭连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 -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 -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B组与A组(P <0 .0 5 ) ,C组与A组(P <0 .0 1) ,C组与B组(P <0 .0 5 )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 -二聚体明显升高。 结论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综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马英文 左金良 +2 位作者 韩庆森 王勤周 韩建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对确诊的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及单纯一般药物治疗,对比其疗效,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颈性眩晕病人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治愈率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 目的对确诊的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及单纯一般药物治疗,对比其疗效,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颈性眩晕病人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治愈率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疗效好于一般药物治疗,且治疗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马英文 马驰骋 +2 位作者 彭连栋 刘捷 李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病人与非扩大病人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方法  16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入院后第 2~ 3d复查脑CT有早期血肿扩大的为扩大组 ,其余为非扩大组 ,所有病人于入院第 1、3、5、7、14d...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病人与非扩大病人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方法  16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入院后第 2~ 3d复查脑CT有早期血肿扩大的为扩大组 ,其余为非扩大组 ,所有病人于入院第 1、3、5、7、14d测定其血清NSE的浓度 ,比较两组病人同天内的测量值有无差别。结果 血肿扩大组病人起病后第 3、5、7d血清NSE浓度较非扩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第 5d最高 ,第 1、14dNSE浓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病人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非扩大病人在第 3~ 7d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早期 血肿扩大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诊断
下载PDF
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英文 彭连栋 +2 位作者 马驰骋 李辉 刘捷 《中国厂矿医学》 200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应用甘露醇对其影响。方法 记录首次CT出血量、部位、形状 ,首次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及有无肝病、饮酒史、服阿司匹林、糖尿病病史。于第 2天或第 3天复查脑CT ,对比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应用甘露醇对其影响。方法 记录首次CT出血量、部位、形状 ,首次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及有无肝病、饮酒史、服阿司匹林、糖尿病病史。于第 2天或第 3天复查脑CT ,对比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分析发病 <2h与≥ 2h应用甘露醇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记录发病时的重要体征。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 2 2 73 %。血肿形状不规则、肝功能异常、长期大量饮酒及发病时肌力较低、病理征阳性及年龄较低者血肿易扩大。早期应用甘露醇血肿易扩大。结论 血肿形态不规则、肝功异常、饮酒史、低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脑血肿 危险因素 血肿扩大 甘露醇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镁与钾的变化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英文 刘婕 +2 位作者 李辉 马驰骋 彭连栋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离子的变化与血清钾的关系。从而为镁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在血清钾低于正常的病人中血清镁的变化与血钾呈直线相关性关系 ,血钾越低 ,血清镁越低 ,而血钾正常的病人血清镁的变化与...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离子的变化与血清钾的关系。从而为镁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在血清钾低于正常的病人中血清镁的变化与血钾呈直线相关性关系 ,血钾越低 ,血清镁越低 ,而血钾正常的病人血清镁的变化与血清钾无直线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清镁 血清钾 变化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冯光坤 牛建花 +1 位作者 朱海英 马英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淑萍 马英文 +2 位作者 朱海英 殷延玲 樊延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水平。按是否有CAS将IS患者分成CAS组及非CAS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病史,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 IS组的GGT水平为(32.2±13.6)U/L,高于对照组的(23.1±1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P=0.000);其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GGT四分位数分等级(≤15.5 U/L、15.6~26.7 U/L、26.8~36.3 U/L、>36.3 U/L),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随着GGT水平的增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96、2.38和2.96)。CAS组与非CAS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G和LDL-C增高病史及血清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显示年龄、高血压、LDL-C、糖尿病和GGT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GGT影响强于糖尿病。结论 GGT水平与IS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GGT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2 位作者 韩庆森 马英文 秦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2-64,F0003,共4页
目的:观测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的神经分布规律,为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新西兰兔,分为硬脊膜实验组及对照组、椎板旁实验侧及对照侧,分别于实验组(侧)(C6硬脊膜或C5椎板表面)喷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溶液... 目的:观测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的神经分布规律,为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新西兰兔,分为硬脊膜实验组及对照组、椎板旁实验侧及对照侧,分别于实验组(侧)(C6硬脊膜或C5椎板表面)喷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溶液、而对照组(侧)喷涂生理盐水,48h后切取双侧颈上神经节、颈下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及双侧脊神经节,按TMB法进行成色反应,光镜观察HRP标记细胞形态及其分布情况。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了解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的神经分布规律。结果:硬脊膜实验组双侧C5~C7脊神经节内出现HRP标记细胞,椎板旁实验侧同侧C4~C6脊神经节内出现HRP标记细胞,交感神经节及对照组(侧)脊神经节内未出现标记细胞。结论:颈部硬脊膜表面的神经主要来自双侧脊神经节,相邻节段间有重叠分布;椎板旁的神经主要来自同侧脊神经节,且相邻节段间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神经分布 硬脊膜 颈性眩晕
下载PDF
交感神经在兔椎动脉被膜节段性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2 位作者 马英文 韩庆森 秦川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兔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兔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5左右侧各5只。将30%HRP 5μl注于椎动脉外膜表面,48 h后灌注处死,切取颈上神经节(SCG)、颈下神经节(ICG)(或星状神经节),TMB法成色反应,观察HRP标记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侧同水平节段交感神经节发现以中、小细胞为主的HRP标记细胞。结论椎动脉被膜的交感神经分布具有节段性及同侧性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辣根过氧化物酶 椎动脉 颈性眩晕 分型
下载PDF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驰骋 刘爱军 +3 位作者 马英文 孙涛 张树民 黄玉彬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值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8 h、8-16 h,>16 h 3部分。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结果: 各个时间组血...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值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8 h、8-16 h,>16 h 3部分。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结果: 各个时间组血清NSE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16 h期间血清NSE水平最高,与其它各时间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 发病 观察 病后 对照组 水平 目的 过程
下载PDF
P-选择素、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殿龙 马英文 朱海英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01-503,共3页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血小板 P-选择素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淑萍 樊延霞 马英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72-317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变化。方法:126例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颅脑MRI分为正常组及轻、中、重度WML组。对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并详细记录既往史。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CO2分压检测仪...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变化。方法:126例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颅脑MRI分为正常组及轻、中、重度WML组。对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并详细记录既往史。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CO2分压检测仪,通过吸入自身CO2气体诱导高碳酸血症、过度换气诱导低碳酸血症的方法测定CVR。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史、血压、血糖、Apo-A为W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WML组患者CVR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WML病变的程度与CVR呈负相关(低、高碳酸血症分别为rs=-0.273、-0.392,P=0.021、0.008)。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po-A为WML的独立危险因素。WML患者CVR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危险因素 脑血管储备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淑萍 吉中国 +1 位作者 马英文 侯光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 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的关系。方法对T I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检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T I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 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的关系。方法对T I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检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T I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红细胞、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结论SA S与T IA有关,其机制可能通过血液流变学改变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42例鼻饲脑血管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辉 马英文 栾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7,276,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鼻饲 肺感染 插管深度 吸痰技术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海英 朱海燕 +2 位作者 侯殿龙 肖淑萍 马英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Bcl-2、Bax表达的改变及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和生理盐水组...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Bcl-2、Bax表达的改变及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PECAM-1、Bcl-2、Bax在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组织PECAM-1、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奥扎格雷钠组缺血12h、24h、36h表达PECAM-1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缺血12h、24h表达Bcl-2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缺血24h、36h表达Bax较生理盐水组增高,均P<0.01。结论脑组织表达的PECAM-1、Bcl-2、Bax分别参与了脑缺血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作用;奥扎格雷钠可促进PE-CAM-1和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BCL-2 BAX 奥扎格雷钠
下载PDF
叶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淑萍 吉中国 马英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观察铝致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神经元的分布,探讨叶酸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Aβ42影响。方法所有大鼠均采用30%AlCl3灌胃4个月诱导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用叶酸治疗6个月。在模型建立前后及治疗后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试验分别... 目的观察铝致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神经元的分布,探讨叶酸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Aβ42影响。方法所有大鼠均采用30%AlCl3灌胃4个月诱导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用叶酸治疗6个月。在模型建立前后及治疗后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试验分别测试大鼠的潜伏期和受电击次数以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Pow-erVersionTM二步法测定脑组织内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结果(1)大鼠用叶酸治疗6个月后,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受电击次数减少(P<0.01);(2)AlCl3诱导大鼠成功出现了Aβ在脑组织中的沉积,以海马CA1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内嗅区外主层、颞顶叶Ⅲ、Ⅳ、Ⅴ层明显。叶酸组Aβ42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与AlCl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海马P<0.05,内嗅区P<0.05,颞顶叶P>0.05)。结论叶酸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清除海马、内嗅区内Aβ的沉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