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水隧道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引江补汉输水隧道穿越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茹悦 刘苗苗 +1 位作者 李怀祥 汪正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引江补汉工程以输水隧道的形式穿越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生态敏感区。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输水隧道工程的特点,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6个,通过向专家咨询确定各指... 引江补汉工程以输水隧道的形式穿越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生态敏感区。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输水隧道工程的特点,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6个,通过向专家咨询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赋值,计算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结果表明,引江补汉输水隧道建设工程对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1.32,属于中低度影响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 生态敏感区 引江补汉输水隧道
下载PDF
苯磺隆对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杂草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贺贺 汪正祥 +7 位作者 张智麒 李玲 熊蔚 张文娟 马茹悦 陈荣友 刘昌勇 李亭亭 《杂草学报》 2020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了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杂草的生长,加速泥炭藓湿地的恢复,在位于湖北省宣恩县七姊妹山的泥炭藓湿地恢复大田上开展泥炭藓湿地的控草研究。在室内预试验筛选除草剂的基础上,选用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作为大田试验的除草剂... 为了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杂草的生长,加速泥炭藓湿地的恢复,在位于湖北省宣恩县七姊妹山的泥炭藓湿地恢复大田上开展泥炭藓湿地的控草研究。在室内预试验筛选除草剂的基础上,选用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作为大田试验的除草剂,以探究4种浓度对照组(CK,不喷除草剂)、低浓度(L,37.5 g/hm^2)、中浓度(M,75.0 g/hm^2)、高浓度(H,150.0 g/hm^2)处理下,苯磺隆对泥炭藓湿地恢复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其他3种浓度苯磺隆处理组对大泥炭藓的生长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是,苯磺隆对杂草的控制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此外,苯磺隆对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效果相比禾本-莎草类杂草更加明显,并且当杂草盖度控制在40%~50%时,大泥炭藓生长最好。说明苯磺隆是一种适合应用于泥炭藓湿地恢复大田的控草试剂,研究结果对泥炭藓湿地的快速恢复及泥炭藓产业化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山地 大泥炭藓 湿地恢复 苯磺隆 杂草控制
下载PDF
湖北省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等级研究
3
作者 熊蔚 李亭亭 +3 位作者 汪正祥 陈荣友 马茹悦 张文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31科40属;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优先保护等级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不同。4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范围在0.2793~0.7070,Ⅰ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25种,Ⅲ级保护植物11种,Ⅳ级保护植物2种,分别占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17.4%、54.4%、23.9%、4.3%。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在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相关的保护和管理时,除参考国家的植物保护级别外,还应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及物种的生境特点制定合适的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优先保护 濒危系数 遗传价值系数 物种价值系数
下载PDF
遮光对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玲 汪正祥 +8 位作者 邓龙强 莫家勇 林丽群 张贺贺 熊蔚 张文娟 马茹悦 陈荣友 李亭亭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7,共7页
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覆盖遮光网控制遮光率,探究遮光对大泥炭藓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 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覆盖遮光网控制遮光率,探究遮光对大泥炭藓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的生长状态方面,在无遮光下及遮光处理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大泥炭藓的头状枝数量不断降低[10月从38.9 (±11.8)降低到24.5 (±4.4)],但覆盖面积和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覆盖面积从62.0 (±32.3) cm^(2)到128.6 (±25.7) cm^(2)再到99.0 (±19.7) cm^(2);生物量从1.8 (±0.7) g到2.8 (±0.8) g再到2.0 (±0.5) g];(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维管植物的总盖度与生物量不断降低[10月总盖度从96.2%±1.6%降低到10.0%±1.4%;生物量从419.9(±71.3) g降低到57.4 (±17.1) g];(3)维管植物总盖度与大泥炭藓覆盖面积以及生物量均显著相关,当维管植物总盖度约为50%左右,大泥炭藓覆盖面积和生物量最大.因此,遮光网与维管植物共同影响大泥炭藓的生长,中度遮光(遮光率64%、76%)是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的最佳条件;综合考虑大泥炭藓的生长以及经济成本,在野外进行大泥炭藓湿地的恢复工作时,只需要覆盖1层遮光网(遮光率64%)即可达到最好效果.(图7表4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泥炭藓 维管植物 遮光 亚热带山地 泥炭地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