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辐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一青 方家豪 +2 位作者 马荟琳 王璇 吕狄亚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2年第5期427-432,共6页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基于核物理的诊断技术和放疗技术在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预防以及治疗辐射损伤的药物意义重大。综述抗辐射天然产物如多糖、黄酮、酚酸、皂苷等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基于核物理的诊断技术和放疗技术在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预防以及治疗辐射损伤的药物意义重大。综述抗辐射天然产物如多糖、黄酮、酚酸、皂苷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辐射 天然产物 多糖 黄酮 皂苷 多酚
下载PDF
基于双靶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中药抗新冠病毒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荟琳 张颖 +4 位作者 戚敏钰 姚一青 王璇 王冬尧 曹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1187,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给全球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诊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当前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众多、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给全球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诊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当前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众多、结构类型多样,是寻找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天然宝库。本研究根据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征,针对新冠病毒入侵细胞过程中两种关键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S protein receptor binding domain,SRBD)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靶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对6种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鉴定,最终从葛根中发现黄豆苷能够与SRBD和ACE2结合。通过SPR亲和力实验测定黄豆苷与ACE2结合的KD为5.18μmol·L^(-1);竞争性ELISA结合实验表明,黄豆苷能够抑制SRBD与ACE2的结合,20μmol·L^(-1)黄豆苷的抑制率为38.6%;分子对接实验进一步证实黄豆苷在SRBD-ACE2复合物结合区域附近有最佳结合。本研究表明,双靶点SPR筛选系统的结果准、效率高,特别适合复杂药物体系的筛选和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为探究中药活性成分抗新冠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药效物质基础,并为抗新冠病毒药物开发提供先导化合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中药 活性成分 筛选 表面等离子共振
原文传递
基于噬菌体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璇 戚敏钰 +3 位作者 马荟琳 姚一青 陆斌 曹岩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5-1652,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对致病菌的准确检测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仪器法、噬菌体法等。噬菌体具有特异性强...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对致病菌的准确检测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仪器法、噬菌体法等。噬菌体具有特异性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以及能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的特性,为开发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基于噬菌体的细菌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建立快速、有效、经济的细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细菌 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 荧光标记法 报告基因法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的茵陈蒿汤体外成分鉴定和急性肝损伤防护作用入血成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一青 曹奇 +7 位作者 王璇 马荟琳 陈玉苗 赵思怡 郭珉萱 胡伽濛 王冬尧 吕狄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3-1180,共8页
鉴定茵陈蒿汤体外活性成分和体内入血成分,为探究其对急性肝损伤防护作用和防治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鉴定茵陈蒿汤水煎液及口服预防给药14天后,刀豆蛋白A(con-A)所致急性肝损... 鉴定茵陈蒿汤体外活性成分和体内入血成分,为探究其对急性肝损伤防护作用和防治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鉴定茵陈蒿汤水煎液及口服预防给药14天后,刀豆蛋白A(con-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样本(本研究中所有实验动物的使用获得海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19YF1459400)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鉴定茵陈蒿汤水煎液含90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萜类、鞣质类、醌类等,血清样本中含5个原形成分,包括大黄酚、脱氧土大黄苷-8-O-没食子酸盐、玉叶金花苷酸、7-甲氧基-香豆素、大黄素。本文所建立的UPLC-QTOF/MS方法能高效灵敏地鉴别茵陈蒿汤的体外成分及其入血成分,初步阐明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为茵陈蒿汤的质量标志物筛选和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茵陈蒿汤 急性肝损伤 保肝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