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子”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秩序再认识——基于田村的讨论
1
作者 马贤余 王海云 任利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乡村治理秩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面子”视角,尝试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田村为个案实证考察乡村治理能力。个案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中基层组织式微、... “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乡村治理秩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面子”视角,尝试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田村为个案实证考察乡村治理能力。个案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中基层组织式微、攀比之风存在、传统礼仪缺失、“面子”倾向物质化等因素导致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低效。基于此,需要发挥“面子”的微观治理功能、提高村干部及“乡贤”的治理能力、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重构乡村社会治理秩序、实现乡村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乡村治理秩序 田村 利益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贤余 冯丁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5-27,共3页
梳理了有关法律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法律与社会的层面,二是民刑法各部分法律本身的层面;在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中,结构—功能主义、进化论等理论方法扮... 梳理了有关法律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法律与社会的层面,二是民刑法各部分法律本身的层面;在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中,结构—功能主义、进化论等理论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法律人类学又提出了新法律多元理论。法律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法学二者科际整合的一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研究综述 习惯法
下载PDF
边缘人的法律意识——评《诉讼的话语——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人的法律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贤余 于欢 王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8-180,共3页
凡对统治阶级是好的,对整个社会也是好的,因为统治阶级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等同起来了。所以文明时代越是向前进展,它就越是不得不给它所必然产生的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是实行习惯性的伪善,无论在较... 凡对统治阶级是好的,对整个社会也是好的,因为统治阶级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等同起来了。所以文明时代越是向前进展,它就越是不得不给它所必然产生的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是实行习惯性的伪善,无论在较早的那些社会形式下还是文明时代初期阶段都是没有的,并且最后在下述说法中达到了极点:剥削阶级对被压迫阶级进行剥削,完全是为了被剥削阶级本身的利益;如果被剥削阶级不懂得这一点,甚至想要造反,那就是对行善的人即对剥削者的一种最卑劣的忘恩负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法律意识 诉讼的话语
下载PDF
夜郎及夜郎的分布与迁徙新考--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
4
作者 李晓斌 马贤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5,共7页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夜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当中应该有三层含义,即人名、"国名"、族名;对于夜郎的分布区,应该要有核心政治中心分布区和民族分布区的区分;从秦汉时期就有夜郎迁徙到东南亚的历史记载来看,...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夜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当中应该有三层含义,即人名、"国名"、族名;对于夜郎的分布区,应该要有核心政治中心分布区和民族分布区的区分;从秦汉时期就有夜郎迁徙到东南亚的历史记载来看,现代中国西南壮侗语族的民族和东南亚以百越系统民族发展而来的民族有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对于今天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支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 壮侗语族 东南亚民族 民族分布 民族迁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