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州出土一批明代大中、洪武大钱
1
作者 马道显 《安徽钱币》 2005年第4期47-47,共1页
2005年8月6日,宿州西关某工地上挖出一罐古钱。现场位于“隋堤”遗址,距地表约2m。根据民工提供的信息和流人市场的钱币情况判断,总量约十几斤,其中大钱近百枚,除张士诚背“五”天佑通宝1枚外,主要为明代背“十”、“鄂十”和折... 2005年8月6日,宿州西关某工地上挖出一罐古钱。现场位于“隋堤”遗址,距地表约2m。根据民工提供的信息和流人市场的钱币情况判断,总量约十几斤,其中大钱近百枚,除张士诚背“五”天佑通宝1枚外,主要为明代背“十”、“鄂十”和折五光背大中通宝,以及背“十豫”洪武通宝(封三)。此外,发现北宋折三元丰通宝行书铁范铜一枚,余皆历朝平钱。因置罐内,未受水气直接侵蚀,故这批古钱品相完好,通体呈孔雀蓝或蓝绿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大钱 出土 大中通宝 洪武通宝 “五” 张士诚 古钱 遗址 钱币
原文传递
宿州出土古钱奇品——楚大布“十货”会面钱
2
作者 马道显 沈维臣 《安徽钱币》 2002年第1期42-42,共1页
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异形布币两种:一种是殊布当圻背十货钱。一般长98mm,足宽35mm,重约31.5~37g,俗称“楚大布”,该钱以其形体大、铸工精湛,钱文书法美而成为战国时期南方货币的代表品种,是为古泉大名誉品之一,历来为古泉爱好... 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异形布币两种:一种是殊布当圻背十货钱。一般长98mm,足宽35mm,重约31.5~37g,俗称“楚大布”,该钱以其形体大、铸工精湛,钱文书法美而成为战国时期南方货币的代表品种,是为古泉大名誉品之一,历来为古泉爱好者所钟爱。另一种是四布当圻钱,其形体如两枚小方足布双足相连,故亦称:“连足布”,其形体较小,易于损伤。出土甚罕。宿州地区古为楚国故地,故“楚大布”在宿州地区屡有出土。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楚国 战国时期 钱文 古钱 文书 形体 书法美
原文传递
宿州发现“大字崇宁”钱
3
作者 马道显 《安徽钱币》 2003年第4期61-61,共1页
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在位)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徽宗时期政局黑暗,经济萧条,赋税沉重,民不聊生。虽然宋徽宗治国无能,但他在艺术方面却是造诣颇深,徽宗在位期间的铸钱工艺及钱文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顶峰。
关键词 “大字崇宁”钱 北宋时期 “崇宁通宝” 宋徽宗 钱文
原文传递
灵璧县出土大量宋钱
4
作者 马道显 《安徽钱币》 2005年第3期50-50,共1页
2004年10月,灵璧县城西8公里的小张家村,村民张某建房时,在距地表一米处发现一宋代钱币窖藏,总数约200余公斤。出土后,大半被民工及围观群众抢走,笔者辗转购得近100公斤。
关键词 出土 灵璧县 宋钱 钱币
原文传递
论宿州地区出土的宋代钱币
5
作者 马道显 《安徽钱币》 2004年第2期55-57,共3页
宿州地区位于皖北,属安徽省淮北平原,皖北区域广大,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爆发于皖北蕲县大泽乡。皖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汉属徐、豫二州,唐属淮南道。皖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温热带半温润... 宿州地区位于皖北,属安徽省淮北平原,皖北区域广大,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爆发于皖北蕲县大泽乡。皖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汉属徐、豫二州,唐属淮南道。皖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温热带半温润性季风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地区 宋代 古钱币 历史文化
原文传递
宿州市出土大量“殊布当忻”
6
作者 马道显 《安徽钱币》 2003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宿州市 “殊布当忻” 楚国 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