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箱梁桥温度场与深度学习研究综述
1
作者 马铭欣 《河南建材》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桥梁温度场的研究是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对箱梁桥温度场文献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研究进展,指出了桥梁温度场研究面临的难题,并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桥梁温度场研究中的应用。早期用于桥梁温度场研究的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采... 桥梁温度场的研究是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对箱梁桥温度场文献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研究进展,指出了桥梁温度场研究面临的难题,并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桥梁温度场研究中的应用。早期用于桥梁温度场研究的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采集点有限、无法全面反映温度场分布的局限性。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温度场研究,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物理模型,模拟温度场的传播和分布情况。深度学习在桥梁温度场研究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预测桥梁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完善深度学习模型并探索多样化的数据源和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桥梁温度场研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 温度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电力市场环境下风电-光热-生物质混合电站鲁棒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臧海祥 马铭欣 +3 位作者 周亦洲 夏倩倩 孙国强 卫志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以风电场、光热电站、生物质锅炉等组成混合电站并参与到电力市场中,能有效提高整体的运营收益。为解决混合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运行问题,从混合电站的结构及运行机理出发,提出了电力市场下风电-光热-生物质混合电站鲁棒优化调度模型。该... 以风电场、光热电站、生物质锅炉等组成混合电站并参与到电力市场中,能有效提高整体的运营收益。为解决混合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运行问题,从混合电站的结构及运行机理出发,提出了电力市场下风电-光热-生物质混合电站鲁棒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最大化运行利润为目标函数,考虑了混合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所获收益、并网运行环境效益、弃风弃光惩罚成本、各组成部分运行维护成本、系统运行约束等因素。针对混合电站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和由此带来的风险问题,采用鲁棒优化方法处理风电功率、光热功率、负荷及电力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并建立风险量化指标,平衡系统的鲁棒性与经济性,为混合电站运营商提供决策依据。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站 鲁棒优化 风险量化指标 优化调度 电力市场
下载PDF
超快速反应聚合物光纤氧测定装置及其用于活体动物机械通气下动脉血氧分压连续动态变化的初步实验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兴国 陈荣声 +11 位作者 王桂芝 杨希营 赵晓勇 于剑锋 张蕊 冀玉萍 李军 李浩 张也 马铭欣 陈荣 邹昱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目的:我们在中国尝试使用超快反应聚合物光纤氧感受器置入整体活体动物动脉血管,再通过光电转换测定系统以记录活体动物颈动脉PO_(2)(PaO_(2))连续动态的快速变化,为完善整体整合生理学理论体系中循环参与呼吸调控和呼吸循环代谢一体化... 目的:我们在中国尝试使用超快反应聚合物光纤氧感受器置入整体活体动物动脉血管,再通过光电转换测定系统以记录活体动物颈动脉PO_(2)(PaO_(2))连续动态的快速变化,为完善整体整合生理学理论体系中循环参与呼吸调控和呼吸循环代谢一体化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超快反应氧感受器制作、性能及其测定系统标定:在实验室加热总长2 m光纤的远端5 mm部分,拉动直到它成锥形尖端,清洁并干燥后,将1 mm锥形光纤尖端浸涂到发光体掺杂聚合物溶液中,在溶剂快速蒸发同时将其缓慢抽出来形成氧气感测尖端,室温干燥24 h。对完成制作的感受器进行性能标定,并于第37日重复标定。②动物实验:在潍坊医学院实验室对山羊全麻气管插管氧气机械通气下,切皮暴露双颈动脉和左侧股动脉,分别把超快反应氧传感器直接插入动脉中,通过光导纤维、激发与检测Y型光纤耦合器经光电转换连接到个人电脑,实现机械通气下活体山羊颈动脉PaO_(2)的连续动态反应,主要分析PaO_(2)的呼吸间波浪式交替升降和肺-颈动脉时间延迟。结果:该置入式超快反应氧传感器在液相的响应时间为100 ms。活体山羊实验40%~60%氧气机械通气心率和血压稳定,左和右颈动脉PaO_(2)随着呼吸机的吸气和呼气呈现波浪式上升和下降的呼吸交替现象,幅度高达15 mmHg;左侧股动脉位置记录的信息噪音显著干扰PaO_(2)变化。肺-颈动脉时间延迟是在吸气和呼气开始后1.5~1.7 s左侧和右侧颈动脉PaO_(2)都开始上升和下降;即肺通气开始后3次心跳,左心室可把肺毛细血管后动脉化的肺静脉血液送到外周化学感受器位置中断吸气切换为呼气和中断呼气切换为吸气,如此实现吸呼周而复始。结论:活体动物置入动脉的超快反应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可测定PaO_(2)生理性波浪式变化,能为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体系中解释吸气和呼气相互切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反应聚合物光纤氧传感器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 活体整体动物 动脉血氧分压波动幅度 肺-动脉时间延迟 呼吸调节控制信号 吸气和呼气相互切换机制
下载PDF
新生儿首次呼吸前后脐带动静脉血液氧和二氧化碳变化探索呼吸调控机制的初步报告Ⅰ—血液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脐带动静脉差值的组间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方 孙兴国 +20 位作者 李启威 葛万刚 李浩 刘艳玲 慈政 陈升平 宋桂芹 王桂芝 谭晓越 崔闫 张也 朱嘉宝 李银俊 邓维 黄燕 马铭欣 陈荣 邹昱馨 台文琦 徐凡 石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胎儿没有实际上的呼吸,新生儿出生后才开始呼吸,我们假设人的第一次呼吸主要是由于低氧而触发。本研究对流经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后的脐带动脉血液氧分压(PuaO_(2))变化规律和下限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方法:... 目的:胎儿没有实际上的呼吸,新生儿出生后才开始呼吸,我们假设人的第一次呼吸主要是由于低氧而触发。本研究对流经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后的脐带动脉血液氧分压(PuaO_(2))变化规律和下限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方法:选择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正常分娩产妇数十例,仅14例新生儿在自主呼吸开始前成功完成脐带动脉或静脉置管。分别进行逐搏取血及顺序血气分析,计算血气指标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统计比较脐带动静脉的异同。结果:在14例新生儿自主呼吸开始前完成采集脐带动脉(Pua)样本9例,脐带静脉(Puv)样本8例。就PO_(2)而言,所有9例PuaO_(2)随时间(心跳次数)呈逐渐降低倾向,直至在自主呼吸产生大约8~10次心跳后Pua挛缩、基本上无法取得足够的血样。PuaO_(2)平均值是(25.94±6.79,18.04~37.51)mmHg,最高值是(29.11±6.46,23.00~45.90)mmHg,最低值是(21.34±5.54,14.00~33.60)mmHg;但PuaCO_(2)变化趋势和规律则不够稳定,PuaCO_(2)平均值是(47.26±7.71)mmHg。PuvO_(2)随时间(心跳次数)虽也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多数还呈现随母亲呼吸节律的规律性交替升降的倾向,特别是母亲吸氧时。所有8例PuvO_(2)平均值是(53.35±21.35,32.56~100.73)mmHg,最高值是(90.38±48.44,43.40~153.00)mmHg,最低值是(36.96±14.90,24.80~73.80)mmHg;PuvCO_(2)平均值是(41.04±6.44)mmHg。虽然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PuvO_(2)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均显著较PuaO_(2)高(P<0.05);PuvCO_(2)虽略低于PuaCO_(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儿娩出为新生儿后自主呼吸前PuaO_(2)随时间(心跳次数)逐渐降低,在达到触发呼吸的阈值时诱发第一次吸气,从而开始自主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出生后呼吸前 脐带动脉和脐带静脉连续逐搏取血 血液气体分析 脐带动脉血氧分压 呼吸调节控制信号
下载PDF
新生儿首次呼吸前后脐带动静脉血液氧和二氧化碳变化探索呼吸调控机制的初步报告Ⅱ—同一个新生儿同一时间的脐带动静脉血液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值个体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方 孙兴国 +20 位作者 李启威 葛万刚 李浩 刘艳玲 慈政 陈升平 宋桂芹 王桂芝 谭晓越 崔闫 张也 朱嘉宝 李银俊 邓维 黄燕 马铭欣 陈荣 邹昱馨 台文琦 徐凡 石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前文已对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开始前脐带动静脉氧气和二氧化碳差值进行了人群组间分析;而本部分则对相关信息进行个体化分析。方法:在产前经所有胎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生后还没有呼吸之...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前文已对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开始前脐带动静脉氧气和二氧化碳差值进行了人群组间分析;而本部分则对相关信息进行个体化分析。方法:在产前经所有胎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生后还没有呼吸之前在脐带动脉和脐带静脉分别连续逐搏取血,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计算分析脐带静脉和脐带动脉的异同和动态变化。结果:虽然准备了数十产妇,但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同一时间的PuvO_(2)显著高于PuaO_(2)(P均<0.01),平均相差(24.17±7.09)mmHg;而PuvCO_(2)显著低于PuaCO_(2)(P均<0.01),平均相差(-7.67±3.70)mmHg。在同一时间的Puv-uaO_(2)显著高于PuvuaCO_(2)(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前,全部氧气供应由脐带静脉运输,只要胎盘开始剥离则新生儿的PuaO_(2)随时间(心跳次数)逐渐降低,当PuaO_(2)达到触发呼吸阈值(最低值)诱发第一次吸气开始其自主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出生后呼吸前 脐带动脉和脐带静脉连续逐搏取血 血液气体分析 脐带动脉血氧分压 呼吸调节控制信号
下载PDF
使用面罩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可能导致误诊的临床观察研究
6
作者 马铭欣 孙兴国 +13 位作者 邹昱馨 杨巧芝 黄燕 陈荣 台文琦 王继楠 周晴晴 刘方 石超 徐凡 张也 李浩 冯云红 王冬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观察面罩增加解剖死腔,归纳总结CPET新9图结果中运动诱导的波浪式呼吸(EIOB)产生的规律,并分析出其发生率及易产生波浪式呼吸的年龄段。方法:本研究全部CPET实验数据结果来自2014年至今在聊城市儿童医院门诊完成CPET的3至14岁的50... 目的:观察面罩增加解剖死腔,归纳总结CPET新9图结果中运动诱导的波浪式呼吸(EIOB)产生的规律,并分析出其发生率及易产生波浪式呼吸的年龄段。方法:本研究全部CPET实验数据结果来自2014年至今在聊城市儿童医院门诊完成CPET的3至14岁的501例儿童。通过严格质控,根据Harbor-UCLA标准操作流程在经过特殊座位处理的儿童精准功率计上完成症状限制极限运动的CPET,通过CPET数据的标准化计算分析判读,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气体交换特征性表现的EIOB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高强度运动时漏气导致摄氧量和氧脉搏递增变缓的可能。结果:3~6岁组EIOB的发生率最高,为42%;7~10岁组EIOB的发生率为29.4%,11~14岁组EIOB的发生率为29.9%。三组经卡方检验(χ^(2)=7.51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8例患儿中有14例在CPET过程中出现漏气情况,发生率为2.7%。结论:儿童出现波浪式呼吸(OB)现象可能因为面罩增加了解剖死腔,并非疾病所致。为提高CPET质控和减少临床误诊建议尽可能使用较少增加死腔的咬口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死腔 使用面罩 运动波浪式呼吸 错误诊断 临床医学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前、后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改变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浩 孙兴国 +12 位作者 张也 葛万刚 席家宁 陈荣 张振英 夏蕊 马铭欣 王冬 邹昱馨 杨戈 冯静 于红 姜立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665-3671,共7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心肺运动试验 脉搏 慢性病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下载PDF
正常分钟通气量机械通气不同潮气量和频率影响活体山羊颈动脉血氧动态变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桂芝 孙兴国 +11 位作者 陈荣声 杨希营 赵晓勇 于剑锋 张蕊 冀玉萍 李军 李浩 张也 马铭欣 陈荣 邹昱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在初步验证超快反应聚合物基质光纤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记录颈动脉氧分压(PaO_(2))连续动态变化使用基础上,为了分析探讨肺通气对PaO_(2)连续动态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本活体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杂种山羊4只,全身麻醉... 目的:在初步验证超快反应聚合物基质光纤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记录颈动脉氧分压(PaO_(2))连续动态变化使用基础上,为了分析探讨肺通气对PaO_(2)连续动态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本活体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杂种山羊4只,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空气机械通气下,切皮直接暴露把后接测定系统的氧传感器直接插入左侧颈动脉连续记录PaO_(2)动态变化。正常分钟通气量机械通气分别通过三种潮气量实施:正常潮气量(潮气量V_(T)=15 ml/kg、呼吸频率Rf=20 bpm)、减半潮气量(V_(T)减半、Rf加倍)和加倍潮气量(V_(T)加倍、Rf减半)。三种潮气量通气时间分别稳定10~15 min,选取后180 s分析计算PaO_(2)平均值、呼吸间PaO_(2)变化的升降幅度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以ANOVA及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潮气量的影响。结果:活体山羊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实验时心率和血压均稳定;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为1.4~1.8 s(约为此时的3次心跳)。机械通气正常潮气量下PaO_(2)平均值在(102.94±2.40,99.38~106.16)mmHg,升降幅度是(21.43±1.65,19.21~23.59)mmHg,占平均值的(20.80±1.34,18.65~22.22)%;减半潮气量下,PaO_(2)平均值维持在(101.01±4.25,94.09~105.66)mmHg,虽略降但不显著(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_(2)升降变化幅度却显著降低为(18.14±1.43,16.46~20.05)mmHg,占平均值的(17.95±1.07,16.16~18.98)%(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1);加倍潮气量机械通气下,虽仅略升的PaO_(2)平均值维持在(106.42±4.74,101.19~114.08)mmHg(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与减半潮气量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_(2)升降幅度却显著增大为(26.58±1.88,23.46~28.46)mmHg,占平均值的24.99%±1.58%(与正常机械通气和减半潮气量比较P均<0.01)。结论:正常肺通气的吸气和呼气是颈动脉PaO_(2)上升和下降的始动因素。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下减半潮气量和倍增潮气量显著改变PaO_(2)升降幅度,但PaO_(2)平均值仅小幅改变,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反应聚合物光纤氧传感器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 活体整体山羊 颈动脉血管内氧分压测定 潮气量 动脉血氧分压波动幅度 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值 肺-颈动脉时间延迟 呼吸调节控制信号
下载PDF
人体动脉血气波浪式变化特点的实验证据—同时间动、静脉血波浪式变化幅度的不同 被引量:7
9
作者 崔闫 孙兴国 +12 位作者 慈政 葛万刚 李浩 王桂芝 朱嘉宝 李银俊 邓维 马铭欣 陈荣 黄燕 邹昱馨 谭晓越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人动脉血来源是右心系统并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静脉血,右心系统的静脉血是否存在波浪式信号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对比同时间动、静脉血中信号的连续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 目的:人动脉血来源是右心系统并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静脉血,右心系统的静脉血是否存在波浪式信号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对比同时间动、静脉血中信号的连续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监测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连续同时桡动脉、颈内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aO_(2)。选取2个典型呼吸周期,用于分析同时段动、静脉血气的波浪式变化。分别比较患者血氧分压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同时段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脉、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所有患者动脉血气中PaO_(2)均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P<0.05),幅度是(9.96±5.18)mmHg,是均值的(8.09±2.43)%。患者静脉血气中PaO_(2)波动幅度并不明显,为(1.63±0.41)mmHg,是均值的(3.91±1.22)%,与动脉血气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同时连续逐搏动、静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自主呼吸时动脉血气有明显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静脉血气几乎没有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很弱),说明动脉血气波浪式信号主要是由于肺通气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期产生肺泡中氧分压规律性上升和下降,通过离开肺毛细血管与肺泡氧气压力平衡的动脉化血液,经过左心室搏血进入动脉血管系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 静脉血气 呼吸调控 逐搏取血 波浪式信号
下载PDF
人体通气状态对动脉血气波浪式幅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闫 孙兴国 +12 位作者 慈政 葛万刚 李浩 王桂芝 朱嘉宝 李银俊 邓维 马铭欣 陈荣 黄燕 邹昱馨 谭晓越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于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过度通气状态下连续15~16次心跳桡动脉、颈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O_(2),用于分析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的变化特点。分别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ICU住院监护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患者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中PaO_(2)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9.96±5.18)mmHg,(5.33±1.55)mmHg和(13.13±7.55)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8.09±2.43)%,(5.29±2.19)%,(10.40±2.68)%,高通气量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呼吸模式(P<0.05),正常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憋气状态(P<0.05)。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静脉血气中PO_(2)未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1.63±0.41)mmHg,(1.13±0.41)mmHg和(1.31±0.67)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3.91±1.22)%,(2.92±1.12)%,(3.33±1.81)%,都显著低于同状态下动脉血气,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分别于三种通气状态下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高通气状态呼吸时动脉血气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增强,憋气时波浪式呼吸变化信号变弱,而静脉血氧分压波浪式变化幅度于三种呼吸状态下都不明显。说明肺通气导致肺换气是影响动脉血液波浪式信号幅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常呼吸模式 动脉逐搏取血 波浪式呼吸 呼吸调控
下载PDF
Max试验验证症状限制心肺运动试验为最大极限运动进一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也 孙兴国 +16 位作者 刘方 郝璐 宋雅 台文琦 葛万刚 李浩 石超 徐凡 王继楠 张艳芳 周晴晴 陈荣 邹昱馨 马铭欣 夏蕊 黄燕 谢友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验证临床受试者所完成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为最大极限运动,进一步设计完善Max试验验证CPET结果客观定量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及以某特定指标的特定数值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是否可行。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 目的:验证临床受试者所完成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为最大极限运动,进一步设计完善Max试验验证CPET结果客观定量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及以某特定指标的特定数值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是否可行。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CPET和Max试验受试者216例。其中正常受试者41例,因CPET峰值呼吸交换率(RER)≤1.10,或运动中心率和血压不上升,对CPET极限运动结果存在质疑的临床患者175例进行研究。其中60例已初步报告,本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Max试验方法:完成CPET测试后,先蹬车≥60r/min,再施加130%峰值功率的恒定功率,鼓励受试者运动至不能坚持的极限状态。计算分析Max试验30 s的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及其与峰值心率和峰值摄氧量之间的差值和百分差值。百分差值=(Max值-峰值值)/Max值×100%。评测标准:(1)若心率和摄氧量任一指标的差值百分比≤-10%(Max测试的数值低于CPET峰值数据)则定义Max试验操作失败,否则为成功;(2)若心率和摄氧量的差值百分比均在-10%~10%,则Max试验操作成功,证明CPET数据为极限运动,CPET峰值相关数据较为准确;(3)若心率和摄氧量差值任一指标差值百分比≥10%时,则Max试验操作成功,证明CPET结果为非极限运动。结果:病例组峰值摄氧量(L/min、ml/(min·kg)、%pred)、无氧阈(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pred)、峰值RER、峰值收缩压(mm Hg)、峰值运动负荷(W/min)、峰值心率(bpm)、摄氧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比值、%pred)低于正常组,二氧化碳通气有效性平均90 s最低值(Lowest V_(E)/VCO_(2))(比值、%pred)、二氧化碳通气效率斜率(V_(E)/VCO_(2) Slope)(比值、%pred)高于正常组(P<0.05)。所有正常组与病例组均安全无任何事件完成CPET和Max试验。216例受试者中,Max试验成功198例(91.7%),其中证明CPET为极限运动182例,为非极限运动16例;失败18例(8.3%)。结论:在临床检查中,若对CPET结果是否为最大极限存在质疑,利用Max试验可验证CPET是否为极限运动。Max试验方法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症状限制最大极限运动 呼吸交换率 Max试验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对正常人心肺运动试验整体功能的影响Ⅱ——亚极限运动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璐 孙兴国 +11 位作者 宋雅 刘方 台文琦 葛万刚 李浩 张也 陈荣 邹昱馨 马铭欣 夏蕊 黄燕 谢友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4,134,共6页
目的: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 目的: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种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按标准方法比较12名志愿者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无氧阈(AT)、单位功率摄氧量(ΔVO_(2)/ΔWR)、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低值(Lowest V_(E)/VC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_(E)/VCO_(2) Slope)及截距(intercept)和无氧阈时的摄氧通气效率值(VO_(2)/V_(E)@AT)和无氧阈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值(V_(E)/VCO_(2) @AT)。对三组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各个指标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与比较低和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42.22±4.76 vs 39.54±3.30 vs 39.29±4.29)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小值(24.13±2.88vs 25.60±2.08vs 26.06±3.05)明显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与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单位功率摄氧量显著升高和降低((8.45±0.66 vs 10.04±0.58 vs 7.16±0.60)ml/(min·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氧阈值没有发生明显改变((0.87±0.19 vs 0.87±0.19 vs 0.89±0.19)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可以明显改变摄氧通气有效性、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单位功率摄氧量等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指标;选择比较低和比较高的功率递增速率和适度功率递增速率CPET相比明显降低了健康个体的摄氧通气有效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CPET规范化操作要求选择适合受试者的功率递增速率,这样得到的CPET亚极限相关指标才最能反应受试者的真实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功率递增速率 亚极限运动相关指标 通气效率
下载PDF
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对正常人心肺运动试验整体功能的影响Ⅰ——峰值运动相关指标及呼吸交换率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璐 孙兴国 +11 位作者 宋雅 刘方 台文琦 葛万刚 李浩 张也 陈荣 邹昱馨 马铭欣 夏蕊 黄燕 谢友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及运动中呼吸交换率(RER)的变化。以探讨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 目的: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及运动中呼吸交换率(RER)的变化。以探讨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种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按标准方法比较CPET数据主要峰值运动核心指标:峰值运动时的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负荷功率、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心率、血压和氧脉搏,运动持续时间和CPET各时段的RER。对三组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各个指标的差异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比较,比较低和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的峰值功率分别显著地降低和升高((162.04±41.59)W/min vs(132.92±34.55)W/min vs(197.42±46.14)W/min,P<0.01);运动时间显著延长和缩短((5.69±1.33)min vs(13.49±3.43)min vs(3.56±0.76)min,P<0.01);峰值RER(1.27±0.07 vs 1.18±0.06 vs 1.33±0.08,P<0.01~P<0.05)与恢复期RER最大值(1.72±0.16 vs 1.61±0.11 vs 1.81±0.14,P<0.01~P<0.05)均显著降低和升高。结论: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显著改变峰值运动时的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峰值RER和恢复期最大RER。CPET规范化操作要选择个体化适合受试者的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而且也不能以某一固定的RER值作为保证安全、受试者达到极限运动和提前终止运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交换率 心肺运动试验 功率递增速率 停止运动标准 安全和风险
下载PDF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荣 孙兴国 +8 位作者 张也 邹昱馨 冯云红 马铭欣 夏蕊 王冬 黄燕 李浩 杨戈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通过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从整体整合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的CHF 83例,并选同期12例正常人作为对... 目的:通过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从整体整合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的CHF 83例,并选同期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在严格定标、规范化操作下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完成连续递增功率方案的症状限制性CPET,并检测运动中呼吸循环代谢等功能指标。结果:CHF病人CPET核心指标中峰值摄氧量为(14.33±2.69) ml/(min·kg),(44.25±14.74)%pre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42±5.46) ml/(min·kg),(83.88±6.28)%pred。此外,CHF组患者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小值(Lowest V_(E)/VC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_(E)/VCO_(2) Slope)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HF肺功能核心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_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百分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收缩压的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心率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在静息和热身状态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运动极限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潮气量在恢复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摄氧量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氧脉搏在无氧阈、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搏氧饱和在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心源性疾病导致的CHF患者整体功能下降主要源于循环受限,同时呼吸和代谢也有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病理生理 循环受限 呼吸受限 代谢受限
下载PDF
南朝石刻的数字化建设开发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铭欣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10期49-51,共3页
南朝石刻是研究南朝帝王陵寝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兼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多年来,固有的保护措施难以使南朝石刻摆脱濒危的境地,低效率的传播手段使南朝石刻的潜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鉴于数字技术的诸多优势,... 南朝石刻是研究南朝帝王陵寝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兼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多年来,固有的保护措施难以使南朝石刻摆脱濒危的境地,低效率的传播手段使南朝石刻的潜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鉴于数字技术的诸多优势,该文研究数字化保护如何创新保护措施、改进传播方式,用现代化方式增强南朝石刻的保护度与传播度。首先,论述南朝石刻现代化保护与传播方式,提出采用数字技术的建议和可操作方向;其次,分析南朝石刻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形势,提出线上数字化展示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两个方面。南朝石刻的保护与传播是石刻这一古老艺术存续的关键所在,跟随数字化潮流,采用数字化技术保存现有的南朝石刻并将其记录与传播,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石刻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播 新文创
下载PDF
前盖板为声子晶体结构的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振动性能研究
16
作者 马铭欣 许龙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基于声子晶体带隙理论,对换能器的前盖板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换能器具备良好的纵向振动性能。方法:将传统的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前盖板设计成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别研究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散射体圆心距和散射体半径,对材... 目的:基于声子晶体带隙理论,对换能器的前盖板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换能器具备良好的纵向振动性能。方法:将传统的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前盖板设计成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别研究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散射体圆心距和散射体半径,对材料的带隙总宽度以及换能器的共振/反共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带隙总宽度随散射体圆心距增大而减小,随散射体半径增大而增大;换能器的共振/反共振频率随着散射体圆心距的增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换能器的反共振频率随散射体半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共振频率随之呈增大趋势;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随散射体圆心距增大而增大,随散射体半径增大而减小。结论:换能器的前盖板采用声子晶体结构可以实现调控换能器的部分关键性能参数,研究结果对改善传统的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振动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丹 杨佳耀 +4 位作者 马铭欣 李楚人 单晶晶 高晨维 李嘉豪 《能源与节能》 201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的研究利用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生物质热解技术展开分析,对生物质热解与热解反应器进行总结,并对于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反应器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冬暖夏凉玻璃的设计
18
作者 于现瑞 唐婵 +2 位作者 马铭欣 王姝娈 智筠贻 《能源与节能》 2018年第12期76-77,共2页
VO2是一种受热变色的材料,相变温度为68℃,利用特殊方法可使其相变温度接近于室温,温度较低时红外光透过性强,而温度较高时透过性降低。Ag Br是一种见光变色的材料,见光易分解,变暗,但光线变弱时可恢复。结合它们的特点,采用VO2薄膜和Ag... VO2是一种受热变色的材料,相变温度为68℃,利用特殊方法可使其相变温度接近于室温,温度较低时红外光透过性强,而温度较高时透过性降低。Ag Br是一种见光变色的材料,见光易分解,变暗,但光线变弱时可恢复。结合它们的特点,采用VO2薄膜和Ag Br玻璃组合的方式,可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智能调节以及发挥冬暖夏凉、节约能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 AGBR 智能玻璃 相变
下载PDF
南朝石刻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
19
作者 马铭欣 《艺术时尚》 2023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本文分析南朝石刻的保护现状和传播困境问题,对当前已有的数字化保护方法与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实际意义以及实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设计实践。三维数字化扫描、数字化修复等数字化保护技术在南朝石刻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互动... 本文分析南朝石刻的保护现状和传播困境问题,对当前已有的数字化保护方法与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实际意义以及实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设计实践。三维数字化扫描、数字化修复等数字化保护技术在南朝石刻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互动展示平台、纪录片、微电影、全景展示、IP形象等数字化展示方法能够增强石刻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南朝石刻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研究,有望帮助南朝石刻摆脱在保护和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铭欣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49-351,共3页
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儿童中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也随之增多,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通过查阅近些年发表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国内外文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 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儿童中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也随之增多,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通过查阅近些年发表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国内外文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相关的代谢变化作一总结.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能量、脂类以及氨基酸等代谢通路的改变,进一步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可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代谢组学 代谢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