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制度概念的社会科学诠释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雪松(编译) 王慧(编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64,共7页
制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相比经济学和社会学对制度内涵的重视,政治学较少对制度概念进行清晰阐释,更缺乏对制度化概念的系统研究。基于多学科比较视野的考察可以发现,经济学聚焦制度的规则向度,社会学关注制度的组织及程序向度,... 制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相比经济学和社会学对制度内涵的重视,政治学较少对制度概念进行清晰阐释,更缺乏对制度化概念的系统研究。基于多学科比较视野的考察可以发现,经济学聚焦制度的规则向度,社会学关注制度的组织及程序向度,政治学则认为制度关乎整个共同体的维系和演化。政治学语境下的制度概念具体表现为组织,其对程序和规则发挥必要的支持功能。政治学比其他学科要重视制度化研究,不仅强调制度的内部因素,而且主张制度化经由建设性环节才得以实现。政治学应当将更多制度外部的支持性因素纳入制度化分析,同时以社会科学的整体性视角探讨制度及制度化概念,这也为揭示社会科学不同分析路径之间的关键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化 政治制度 概念界定 政治科学 社会科学
下载PDF
政治科学的制度性思维:发展脉络、核心要点与价值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雪松(编译) 冯修青(编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7,共7页
制度研究在20世纪中叶日渐式微,但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愈发重视由内而外的制度思考方式。制度性思维内嵌于制度语境之中,把握它的核心特质需要对比其与批判性思维的差异来避免现代主义思潮的若干成见,忠实接纳前人的传承之物来认... 制度研究在20世纪中叶日渐式微,但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愈发重视由内而外的制度思考方式。制度性思维内嵌于制度语境之中,把握它的核心特质需要对比其与批判性思维的差异来避免现代主义思潮的若干成见,忠实接纳前人的传承之物来认知权威的制度价值,追溯价值注入与扩散的发源路径来明确更负责任的道德标准,延展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界限来探究制度性思维的持续性特征。制度性思维是思考社会维系问题的有益方式,可以为政治机构研究增添现实制约,并为揭示政治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追问人类的确切本性提供思考契机。当然,虽然制度性思维益处颇多,但也不能据此否认其消极作用的存在,合理适当地运用制度性思维是当前政治科学研究者的务实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制度性思维 政治科学 社会科学
下载PDF
观念、制度与政治秩序:解释政治变迁的综合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美〕罗伯特·利伯曼 马雪松(编译) 《比较政治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86-217,236-237,共33页
从制度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的各种路径,均无法摆脱简单化约、依靠外生因素、过于强调秩序和结构这三种局限。从观念角度对政治生活进行说明的各种路径虽然对变迁和能动性更为敏感,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同样的缺陷。特别是这两种... 从制度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的各种路径,均无法摆脱简单化约、依靠外生因素、过于强调秩序和结构这三种局限。从观念角度对政治生活进行说明的各种路径虽然对变迁和能动性更为敏感,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同样的缺陷。特别是这两种分析路径都侧重于识别和解释政治领域中规整有序的各类模式,所以不利于说明政治变迁的关键阶段。本文认为当前研究应适当弱化对于秩序的强调,将政治置于多重秩序而非既定均衡秩序之下,从而揭示变迁源自制度模式与观念模式不相匹配时的摩擦作用,并结合制度与观念两种分析路径以提升政治变迁的解释力。作为例证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公民权利政策无法分别直接从制度或观念角度得到合理阐述,也展现了解释政治变迁综合模型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制度 政治秩序 政治变迁
原文传递
观念如何对政策产生因果效应
4
作者 余兆伟 马雪松(编译)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43-83,353-354,共43页
政治科学中意义取向的行为主义者与观念制度主义者,批评新现实主义与博弈论回避决策中的认知复杂性难题,指出它们的理性假设模型由于忽视思维活动而无法充分认识观念及信念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行为主义与制度主义由于偏重对可观测... 政治科学中意义取向的行为主义者与观念制度主义者,批评新现实主义与博弈论回避决策中的认知复杂性难题,指出它们的理性假设模型由于忽视思维活动而无法充分认识观念及信念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行为主义与制度主义由于偏重对可观测和可验证的行为展开实证分析,致使其忽略为观念赋予因果效应的主体间意义和符号话语,而且对观念性因果机制或因果能力的认识也受到方法论层面的限制。与此同时,建构性与话语性分析路径集中关注诠释性理解,在分析观念自身的符号语言与主体间意义方面具有方法论优势,但其缺陷是重诠释意义而轻探究原因。本文认为当前研究一方面应推进行为主义与制度主义探讨那些促使观念产生因果效应的机制和能力,另一方面应推进建构性与话语性分析路径对观念要素所造成的效果作出因果说明或准因果说明,以此更好地阐释观念对政策产生的因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政策 因果效应 行为主义 观念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