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河南省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分布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雪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41,共6页
明清时期河南省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和芝麻两种 ,花生明中期传入中国 ,清代在河南广泛种植。芝麻汉代从西域传入 ,明清时期在河南广为分布。这两者今日在河南省的经济作物种植中仍占重要地位。染料作物中蓝草和红花均为传统作物 ,种植历... 明清时期河南省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和芝麻两种 ,花生明中期传入中国 ,清代在河南广泛种植。芝麻汉代从西域传入 ,明清时期在河南广为分布。这两者今日在河南省的经济作物种植中仍占重要地位。染料作物中蓝草和红花均为传统作物 ,种植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从明至清 ,种植之风方兴未艾。两者在清末均由于受到外来染料的冲击而中落 ,此后再也未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嗜食作物中的罂粟 ,清咸丰年间开始在河南省广泛栽种 ,后因国人的抗议 ,在民国年间禁种。烟草和茶叶的种植不惟明清时期就有一定的规模 ,且一直持续发展 ,为今日河南省以许昌为中心的烤烟基地和以信阳为中心的茶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南省 油料作物 染料作物 嗜食作物
下载PDF
CEA、CA125、CA19-9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雪芹 王学红 +1 位作者 马臻棋 马旭翔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CEA、CA125、CA19-9对食管癌(E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72例EC患者作为EC组,体检健康人群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CEA、CA125、CA19-9含量及阳性率,记录CEA、CA125、CA19-9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EC组的血清CEA、CA125... 目的探讨CEA、CA125、CA19-9对食管癌(E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72例EC患者作为EC组,体检健康人群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CEA、CA125、CA19-9含量及阳性率,记录CEA、CA125、CA19-9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EC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EC组的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34. 7%、62. 5%、38.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2%、5. 6%、6. 9%(P <0. 05)。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EC的诊断敏感性为86. 3%,特异性为85. 7%,准确性为89. 1%。随访结果显示,EC组72例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16. 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析显示,CEA、CA125、CA19-9均是影响EC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EA、CA125、CA19-9在EC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联合检测对于EC的诊断效果好,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死亡情况,有很好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 CA125 CA19-9 食管癌
下载PDF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雪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黄河水患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地区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马雪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80-85,共6页
作者就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流域森林和草原植被从多到少乃至消失的变迁过程及原因 ,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展示给我们。目的在于使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当做首要的大事。
关键词 黄河中游地区 历史时期 森林植被 平原地区 《明经世文编》 草原植被 明清时期 木材 农业发展 黄土高
下载PDF
明中期流民问题与南阳盆地周边山地开发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雪芹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明代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广大农民无法生活,纷纷逃亡,流向鄂豫川陕四省交界的荆襄山区。南阳盆地周边山地是荆襄山区的所属部分,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流民聚居地之一。流民们在这里附籍落户,开垦生产,使盆地周围山区面貌发生了... 明代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广大农民无法生活,纷纷逃亡,流向鄂豫川陕四省交界的荆襄山区。南阳盆地周边山地是荆襄山区的所属部分,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流民聚居地之一。流民们在这里附籍落户,开垦生产,使盆地周围山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但无计划地盲目开垦也使山地水土流失,引发了人为灾害,今天的开发者应引以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流民 土地兼并 南阳盆地 山地开发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明清河南桑麻业的兴衰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雪芹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6,72,共5页
本文根据明清史料及地方志的记载 ,从微观的角度对明清河南桑、麻业的兴衰进行了系统分析。明代初年 ,在政府的统一号令下 ,河南的桑、麻种植也和棉花一样 ,有了较大的起色。但随着赋税制度的改革和棉花的崛起 ,明代中期 ,蚕桑曾一度衰... 本文根据明清史料及地方志的记载 ,从微观的角度对明清河南桑、麻业的兴衰进行了系统分析。明代初年 ,在政府的统一号令下 ,河南的桑、麻种植也和棉花一样 ,有了较大的起色。但随着赋税制度的改革和棉花的崛起 ,明代中期 ,蚕桑曾一度衰落。清乾隆和光绪年间 ,蚕桑虽又两度崛起 ,但均为时很短 ,至清末则趋于衰落。而在清中期桑蚕衰落的同时 ,柞蚕的放养却悄然兴起 ,成为清中后期河南蚕业的重点。麻从元代传入河南 ,明清均有种植 ,但这时麻的衣用功能已被棉所取代 ,仅能作为制绳、榨油等业的原料 ,所种数量不是很多 ,根本无法和棉、桑抗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南 桑麻业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和环境变迁述略 被引量:7
7
作者 马雪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农耕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之一。千百年来的农业开发,既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农业发展,也使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本文从明清时期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农耕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之一。千百年来的农业开发,既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农业发展,也使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本文从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如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决溢频繁,土壤盐硷沙化等方面进行简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黄河流域 农业开发 环境变迁
下载PDF
明代河南土地丈量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雪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60,共5页
有明一代,河南省曾进行了三次土地丈量活动:第一次在明初洪武年间,丈量出的土地数字仅是当时开垦的土地数,不能反映全省实有的土地数量。第二次在明中期嘉靖年间,是在一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丈量之后又以“符合原额”为宗... 有明一代,河南省曾进行了三次土地丈量活动:第一次在明初洪武年间,丈量出的土地数字仅是当时开垦的土地数,不能反映全省实有的土地数量。第二次在明中期嘉靖年间,是在一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丈量之后又以“符合原额”为宗旨,大量进行了折亩活动,故丈量出的土地数字既不能反映当时河南省的开垦耕种数,也不能反映当时实有的土地数字。第三次是在明中后期万历年间进行的,指导思想明确,法令严格,方法得当,丈量出的土地数字既能反映当时河南省的开垦耕种数,又代表了全省实有的耕地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河南省 土地丈量 土地开垦
下载PDF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解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雪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武帝 大一统思想 国家学说 尊崇儒术 国家文化 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 司马迁
下载PDF
古代河南的水稻种植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雪芹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99-104,共6页
关键词 水稻种植 种植水稻 河南 南阳盆地 《后汉书》 稻田 《明史》 气候变迁 寒冷期 县志
下载PDF
清代河南农业生产中的人地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雪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清代河南省人地数量转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顺治年间,由于几十年兵荒交接,河南人口稀少,土地荒芫,人少地多矛盾十分突出。康熙、雍正两朝努力开垦,人地关系相对平衡。乾嘉时期人口猛增,土地紧缺,过度开垦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清代河南省人地数量转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顺治年间,由于几十年兵荒交接,河南人口稀少,土地荒芫,人少地多矛盾十分突出。康熙、雍正两朝努力开垦,人地关系相对平衡。乾嘉时期人口猛增,土地紧缺,过度开垦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和危害了农业生产发展。清代至今,河南人口仍快速增长,人多地少矛盾依然突出。当前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产量;努力发展工商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人口 农业生产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张鷟生平经历及生卒年考释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雪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张族鸟 是武则天时代较为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但由于新、旧《唐书》无本传 ,其生平经历和生卒年月均语焉不详。通过对史料的考释 ,可以廓清事实真相 。
关键词 张Qiu 生平 生卒年代 考证 唐代 文学家
下载PDF
P16和PTE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雪芹 丁艳丽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TE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关系,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7例食管鳞癌标本中p16、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2%。p16、PTEN蛋白表...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TE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关系,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7例食管鳞癌标本中p16、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2%。p16、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且p16与PTEN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r=0.782,P<0.005)。结论p16、PTEN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食管鳞癌预后预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P16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根除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炎症和肠上皮化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雪芹 胡敏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慢性感染对胃黏膜炎症和肠上皮化生(IM)的意义. 方法 随访150例2~6年前H.pylori感染的患者,其中83例行根除H.pylori治疗(治疗组),67例未完成治疗或仅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分析对比其前后H.p...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慢性感染对胃黏膜炎症和肠上皮化生(IM)的意义. 方法 随访150例2~6年前H.pylori感染的患者,其中83例行根除H.pylori治疗(治疗组),67例未完成治疗或仅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分析对比其前后H.pylori感染情况、胃黏膜炎症及IM的变化情况. 结果 2~6年后,对照组中52例H.pylori呈阳性(78.8%);治疗组中20例H.pylori呈阳性(23.5%),胃炎活动性检出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持续H.pylori感染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 结论 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非常密切,根除H.pylori可以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和IM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南省棉花的种植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雪芹 《农业考古》 2000年第3期195-200,227,共7页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河南 棉花生产 地理分布 棉纺织业
下载PDF
明清时期豫北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雪芹 《古今农业》 2000年第3期9-13,65,共6页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取得对大自然的控制权时,水利对农业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中,水利和农业更是须臾不可离分。古往今来的很多有识之士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著名学者冀朝鼎先生根据中国的地理条件,认为在...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取得对大自然的控制权时,水利对农业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中,水利和农业更是须臾不可离分。古往今来的很多有识之士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著名学者冀朝鼎先生根据中国的地理条件,认为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没有作为农业的完整组成部分的水利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地区 明清时期 水利工程 水利灌溉 农田水 灌溉效益 安阳县 水利事业 广济渠 沁河
下载PDF
唐代三峡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雪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6-20,共5页
古代的三峡地区,山高峡深,林木茂盛,物产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困难,一直是贫穷落后之地。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三峡地区的政区设置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加,农业逐渐发展,商... 古代的三峡地区,山高峡深,林木茂盛,物产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困难,一直是贫穷落后之地。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三峡地区的政区设置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加,农业逐渐发展,商业日益活跃,社会生活内容多样,发展情况超过唐以前的任何朝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峡地区 自然状况
下载PDF
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雪芹 《宁夏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83-87,共5页
本文从漕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等三个方面对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论述 ,旨在重现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状况 ,唤起人们恢复黄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热望。隋唐两代均建都关中 ,都是利用黄河将江淮... 本文从漕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等三个方面对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论述 ,旨在重现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状况 ,唤起人们恢复黄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热望。隋唐两代均建都关中 ,都是利用黄河将江淮地区的粮米运到京师 ,保证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稳定了隋唐王朝的政治统治。隋唐两代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也兴盛一时 ,除历史悠久的郑国渠、成国渠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外 ,各地农田水利事业也蓬勃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此外 ,城市供水也是水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隋唐两京长安、洛阳的供水系统都已形成 ,其他中小城市也充分利用了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重评张鷟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雪芹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9-83,共5页
张鷟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有胆识,文学上有才华、有贡献的有识之士,旧史家认为他“讪短朝政”,“不持士行”;其作品被认为是“琐尾(?)裂”之下作,“猥亵淫靡”之小记。近现代一些史家对此表示认可,并进而指斥他为“无行文人”。然而,大... 张鷟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有胆识,文学上有才华、有贡献的有识之士,旧史家认为他“讪短朝政”,“不持士行”;其作品被认为是“琐尾(?)裂”之下作,“猥亵淫靡”之小记。近现代一些史家对此表示认可,并进而指斥他为“无行文人”。然而,大量事实说明张■所“讪短”的正是当时朝政的弊端所在,所“不持”的也是封建统治者为士大夫所规定的言行规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鷟 《朝野佥载》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隋唐盛世的形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雪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从秦汉开始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 ,周边各少数民族即纷纷内徙 ,到魏晋南北朝形成高潮。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 ,积极接受汉文化的熏陶 ,学习和实践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 ,也将本民族的优秀成份融入到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生活中去 ,... 从秦汉开始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 ,周边各少数民族即纷纷内徙 ,到魏晋南北朝形成高潮。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 ,积极接受汉文化的熏陶 ,学习和实践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 ,也将本民族的优秀成份融入到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生活中去 ,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证明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为隋唐盛世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族融合 隋唐盛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