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保护区类型、边界与多边管控——生态保护、公众参与和规划决策的文献综合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肖若兰 王江 +1 位作者 马静武 马仁锋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海洋保护区是通过限制人类活动为海洋生态保育与恢复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区划工具.开放的海洋环境使得海洋保护区存在边界模糊、功能区重叠等问题,弱化了海洋保护区的实际效果.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界定与保护区划决策模式差异,诊断... 海洋保护区是通过限制人类活动为海洋生态保育与恢复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区划工具.开放的海洋环境使得海洋保护区存在边界模糊、功能区重叠等问题,弱化了海洋保护区的实际效果.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界定与保护区划决策模式差异,诊断出海洋保护与管理困境:(1)全球海洋保护区的分类标准与边界划分差异大,海洋保护强度与管控水平迥异,不利于评估全球海洋保护的实际效果;(2)海洋环境缺少明显的分界线,开发并普及保护区规划决策支持工具与系统,发展大规模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有利于海洋保护区优化其管控措施;(3)推动区域联合的海洋环境保护规制,学习跨界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经验,参与国际海洋保护与远洋保护区设计,是海洋保护区的全球发展态势.未来,海洋保护区应加强相关理论探索,优化其规划决策流程,推动中国毗邻海域的跨界海洋保护,以期为海洋保护区选划和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保护区 海洋空间规划 多主权国家主张海域
下载PDF
宁波商务办公楼分布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静武 邱枫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12期82-84,共3页
回顾了宁波办公楼分布的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影响办公楼分布的因素,包括市场机制、城市规划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的影响、商业氛围和配套设施、交通条件等,以期为宁波市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办公楼 发展历程 分布特征 宁波市
下载PDF
小区域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景观及固碳功能变化分析--以乐清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奕然 马仁锋 +3 位作者 周浩 马静武 王建庆 刘雨莹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指导人类更好地实现人海和谐发展目标.以温州乐清市近岸海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分析1998―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98―2018年,...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指导人类更好地实现人海和谐发展目标.以温州乐清市近岸海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分析1998―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98―2018年,乐清市近岸海域景观由近海水域景观向海岸带景观转变,并呈现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变,湿地向建筑用地和养殖鱼塘转移趋势;(2)碳储量下降主导因素为沿海滩涂和建筑用地对滨海沼泽的侵占;(3)1998―2018年,乐清市近岸海域固碳功能时空变化明显,碳储量不断增加;空间变化上,西门岛、白沙岛及其周边和乐清湾南部沿岸区域碳储量不断增加,且由碳汇区向碳源区转变.碳汇区面积呈下降趋势,碳源区面积呈上升趋势,分布区域差异较大.碳收支平衡区面积略有增加,分布区域较为稳定.碳储量最高值和较低值面积变化差异大,最低值区域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卫星遥感监测人类活动所致海洋环境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琦 刘丽东 +1 位作者 马静武 马仁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2-736,共15页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大、快速、准确的监测优势,是全球海洋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从三种海洋环境污染源出发,辨析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同种类污染及其监测指标,梳理国内外卫星遥感监测...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大、快速、准确的监测优势,是全球海洋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从三种海洋环境污染源出发,辨析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同种类污染及其监测指标,梳理国内外卫星遥感监测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研究,检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在海洋环境污染上的应用,发现:(1)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海洋水质污染、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海洋大气沉降污染三种类型。(2)水质污染的遥感监测应用可有效针对水质环境恶化、大面积沿海水质环境灾害等常规现场监测方法无法满足的情况,而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监测方法已经从遥感反演发展至机器学习,海洋大气沉降污染的遥感监测应用中需要更多大气污染参数以达到精确监测。(3)海洋环境污染卫星遥感监测仍然受到影像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同时受海洋的立体性和流动性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集中于立体化的海洋遥感探测技术,同时利用卫星、航空、船舶、岸基等多源、多时空的监测数据,将光学物理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相结合,构建海洋多源监测数据库,为政府及相关商业部门提供即时海洋信息,辅助海洋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海洋空间规划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 遥感反演技术 遥感数据
下载PDF
谈旅游景区的本性回归和收费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兴睿 马静武 刘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6期55-57,68,共4页
近些年来,旅游景区的门票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景区呈现出非公共性,而政府官员、开发商和大多的人民群众也普遍认为旅游景区进行门票收费的盈利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分析旅游景区收费的起因,同时借鉴国外旅游景区的开发经验,结合我国旅游景... 近些年来,旅游景区的门票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景区呈现出非公共性,而政府官员、开发商和大多的人民群众也普遍认为旅游景区进行门票收费的盈利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分析旅游景区收费的起因,同时借鉴国外旅游景区的开发经验,结合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现实,提出旅游景区本性回归的几点建议,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收费过高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空间差异问题研究
6
作者 刘军 马静武 魏兴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8期23-24,共2页
自从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宁波市大力进行农村建设改革,尤其从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宁波市新农村... 自从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宁波市大力进行农村建设改革,尤其从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宁波市新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很多空间层面上的问题,从宁波分片区的人口分布、劳动力数量、人均收入的空间差异角度来研究宁波市的空间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空间差异 宁波
下载PDF
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温州平阳县脆弱性评估
7
作者 马静武 乔观民 +1 位作者 陈甫源 周浩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9期43-51,共9页
浙江是频繁遭遇台风风暴潮袭击的省份,而温州地区受潮灾尤为严重,为给其防御台风风暴潮提供管理支持,文章以平阳县为例,利用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灾害暴露性、脆弱性特征和适应能力,提出平阳县适应风暴潮灾害的对策。在适应能力... 浙江是频繁遭遇台风风暴潮袭击的省份,而温州地区受潮灾尤为严重,为给其防御台风风暴潮提供管理支持,文章以平阳县为例,利用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灾害暴露性、脆弱性特征和适应能力,提出平阳县适应风暴潮灾害的对策。在适应能力评估上,从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保护性设施、灾害管理机构能力和机制等4个方面构建沿海城市防御风暴潮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平阳防御灾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平阳具有较高的灾害暴露性。(2)增加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围填海新区扩张与城市建设、存在的部分低质量房屋、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和部分海堤标准较低、基层社区灾害应对能力相对不足等。(3)平阳防御风暴潮灾害能力的评估值为0.796。建议将风暴潮灾害因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考虑;健全灾害管理机构和机制;加固重点堤防,改进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农房等建筑的防洪抗台能力;提升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潮 灾害 脆弱性 适应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温州
下载PDF
蓝色海湾修复社会资本参与的PPCC洞头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昌达 顾诗灵 +3 位作者 马静武 乔观民 李加林 郑衡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4期11-18,共8页
为有力保障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以及实现高效片区治理,文章以洞头蓝色海湾修复项目为例,详细分析政府和社会资本价值创造和价值捕捉(PPCC)模式的运行方式,并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蓝色海湾修复总体表现为片区开发,且具有很强... 为有力保障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以及实现高效片区治理,文章以洞头蓝色海湾修复项目为例,详细分析政府和社会资本价值创造和价值捕捉(PPCC)模式的运行方式,并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蓝色海湾修复总体表现为片区开发,且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外溢效应,应用PPCC模式是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重要创新;通过参与主体的动机凝聚和资源互补创造多元价值,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捕捉机制实现合作共赢,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建和共治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共享的PPCC洞头模式,蓝色海湾修复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实现成功的多元片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海湾 生态修复 价值创造 价值捕捉 片区治理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的蓝湾修复洞头模式——以东岙沙滩修复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梅思雨 乔观民 +2 位作者 马静武 李昌达 李加林 《中国发展》 2020年第3期12-19,共8页
洞头区蓝湾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相互促进,成为区域发展的成功典范。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蓝湾修复、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多元利益主体关系进行解译,发现:蓝湾沙滩修复工程是构建行动者网络关系的集体行动强制通行点(OPP);沙滩修复工... 洞头区蓝湾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相互促进,成为区域发展的成功典范。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蓝湾修复、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多元利益主体关系进行解译,发现:蓝湾沙滩修复工程是构建行动者网络关系的集体行动强制通行点(OPP);沙滩修复工程完工后,沙滩景观它又成为新行动者网络的关键行动者,重构地方关系网络。行动者通过空间协商和利益联盟对异议或潜在的异议进行消解,实现各异质行动者的利益诉求共赢,沙滩修复也活化了整个渔村。"蓝湾修复洞头模式"的根本是关键行动者的公共物品性,推动沙滩修复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蓝湾修复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性 洞头模式
下载PDF
温州市海岛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
10
作者 马静武 周浩 +1 位作者 叶冰洁 彭欣 《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1期49-52,56,共5页
分析温州市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海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陆岛一体化联动开发、保护优先、租赁经营、“联众”模式以及公地信托投资模式,提岀温州市海岛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为温州市海... 分析温州市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海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陆岛一体化联动开发、保护优先、租赁经营、“联众”模式以及公地信托投资模式,提岀温州市海岛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为温州市海岛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经济 开发模式 温州市
下载PDF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以《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及2018年修订版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保羽 邵子豪 +2 位作者 马仁锋 马静武 周浩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7,共8页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是监督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成效,提升海洋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一致性理念,以规划蓝图为依据,从海域用途符合性、环境质量标准符合性、开发利用影响三方面集成构建海域利用现状和海洋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判别方法即...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是监督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成效,提升海洋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一致性理念,以规划蓝图为依据,从海域用途符合性、环境质量标准符合性、开发利用影响三方面集成构建海域利用现状和海洋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判别方法即海洋功能区划协调性指数,并以温州市为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一致性理念与海洋功能区划蓝图构建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测度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成效。海洋功能区划修订具有显著适应性,能够高效契合区域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该方法对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的有效实施和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功能区划 实施评估 规划蓝图 国土空间规划 温州市
下载PDF
发展竹编产业推动彭公村乡村活化
12
作者 何佳辉 乔观民 马静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86-1690,共5页
彭公村竹编产业发展路径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彭公村竹编产业逐步衰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挖掘竹编产业文化内涵,运用旅游载体构建竹编的多元价值观,创新其乡村性,让乡村活化... 彭公村竹编产业发展路径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彭公村竹编产业逐步衰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挖掘竹编产业文化内涵,运用旅游载体构建竹编的多元价值观,创新其乡村性,让乡村活化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活化 竹编产业 彭公村 产业融合 创意产业
下载PDF
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仁锋 季顺伟 +3 位作者 马静武 朱保羽 任丽燕 邵子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海洋空间规划 空间冲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渔业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浙江省海岸带陆海生态测度与统筹
14
作者 钱玥 乔观民 +1 位作者 周艺 马静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11-622,635,共13页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内在连接性。生产-生活空间对应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生态空间与近海蓝色屏障具有一致性。(2)海岸带生态环境效应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城市化导致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3)陆海生态环境统筹水平逐步提高。浙东北湾区协调度较高,海陆联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浙东南湾区海陆联动治理效果不佳。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环境格局表现为,陆域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海域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湾区陆海耦合协调模式属于陆域带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陆域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陆海统筹 美丽海湾 浙江省海岸带
下载PDF
海域功能分类体系协调性判别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仁锋 朱保羽 +1 位作者 马静武 邵子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0-861,共12页
海域功能分类是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基础标准,建立不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的协调方案是实现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必要条件。因此,梳理我国现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选取实施已久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区分类,以及自然资源部最新推出作... 海域功能分类是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基础标准,建立不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的协调方案是实现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必要条件。因此,梳理我国现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选取实施已久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区分类,以及自然资源部最新推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标准的海域利用分类,在明确海域功能分类体系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从海域用途符合性、环境质量标准符合性、开发利用影响三方面构建不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的协调性判别方法,并依此得出海洋功能区分类和海域利用分类的协调性判别矩阵。结果表明:协调类型为“兼容”或“有条件兼容”的海域利用组合共计22对,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海域混合利用和分层利用的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海域功能分类 协调性 判别矩阵
原文传递
1985-2015年美国坦帕湾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何改丽 李加林 +6 位作者 刘永超 史小丽 马静武 浦瑞良 郭乾东 冯佰香 黄日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9,共14页
分析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流域为研究区,以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技术构建了基于行为者的土地动... 分析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流域为研究区,以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技术构建了基于行为者的土地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结构模型,对坦帕湾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和林地是流域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转换比例为53.74%。(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河流与湖泊相对变化最大;未利用地速度变化最为显著,单一动态度高达1.11%;建设用地年均增长较为平缓,每年增长0.30%左右;流域北部和南部综合动态度最高,形成极核中心,并以圈层形式向外辐射降低,同时高动态度区逐渐转换为较低动态度区。(3)信息熵均衡度呈小幅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下降;土地开发利用面积基本构成为建设用地>林地>耕地与牧场>河流与湖泊>未利用地>滩涂与沼泽。(4)坦帕湾沿岸皮拉尼斯县与坦帕市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最高;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发展期面积高于调整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帕湾流域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可持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