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馥荔 方建群 +3 位作者 张朝霞 颜国利 赵冉冉 冯丽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 通过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研究,甄选其行为问题有效可行的预警指标.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班级环境问卷及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2653名6 ~ 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调查,... 目的 通过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研究,甄选其行为问题有效可行的预警指标.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班级环境问卷及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2653名6 ~ 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调查,通过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行为问题的预警指标.结果 人格因素中精神质维度(6~11岁:β=1.604,P<0.05;12 ~16岁:β=1.604,P<0.05),家庭环境中亲密性(6~11岁:β=-4.037,P <0.05;12 ~ 16岁:β=-4.039,P<0.05)、矛盾性(6~11岁:β=2.358,P<0.05;12 ~ 16岁:β=2.316,P<0.05)、组织性(6~11岁:β=-2.972,P<0.05;12 ~16岁:β=-3.081,P<0.05)以及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6~11岁:β=-0.416,P<0.05;12~16岁:β=-0.428,P<0.05)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家庭环境亲密性和学习负担的交互作用(β=-0.385,P<0.05)以及家庭成功性和班级竞争性的交互作用(β=-0.275,P<0.05)可增加对6~11岁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成功性和竞争性的交互作用(β=-0.268,P<0.05)、娱乐性和学习负担的交互作用(β=0.361,P<0.05)可增加对12~ 16岁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结论 人格因素、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一些因素可作为预警指标,有效的预测生态移民儿童的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儿童 行为问题 预警指标
下载PDF
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及与人格和班级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冯丽平 方建群 +5 位作者 马馥荔 颜国利 陈诗祺 张朝霞 王志忠 王颖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与人格和班级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宁夏12~16岁的生态移民(n=1453)、移居地(n=1750)、原居地(n=1248)青少年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我...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与人格和班级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宁夏12~16岁的生态移民(n=1453)、移居地(n=1750)、原居地(n=1248)青少年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我的班级》问卷调查,分别测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人格特征、班级环境。根据CBCL,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常模分者判定为具有行为问题。结果:生态移民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27.5%vs.19.9%,23.4%,均P<0.05)。对生态移民组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男、女生的EPQ神经质人格、外向性人格、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各自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不同程度的关联。女生的EPQ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攻击、残忍等因子分呈正相关(β=0.02~0.45,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师生关系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分裂样、不成熟性多动、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负向关联(β=-0.16^-0.11,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秩序纪律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抑郁退缩、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正向关联(β=0.14~1.20,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同学关系得分增强女生EPQ精神质人格分值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违纪因子分之间正向关联(β=0.02~0.26,均P<0.05)。结论: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非移民青少年,其行为问题可能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点和班级的秩序纪律正相关,与外向性人格特点、班级的师生关系负相关。人格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可能受班级同学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青少年 行为问题 人格 班级环境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馥荔 方建群 +7 位作者 颜国利 张朝霞 吴锦荣 冯丽平 陈诗琪 王志忠 王颖丽 卞广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5-287,291,共4页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我的班级"问卷、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1453名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调...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我的班级"问卷、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1453名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将男生和女生的三个假设模型分别进行比较,均为模型三拟合较理想:GFI、AGFI、CFI均大于0.9,其中男生χ2/df=2.493、RMSEA为0.045,女生χ2/df=2.502、RMSEA为0.046。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总效应系数在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0.49和-2.47、-1.35。人格因素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效应系数男生为2.55、女生为5.51。结论:人格因素通过直接作用对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都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青少年 外向性行为问题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颜国利 方建群 +7 位作者 张朝霞 冯丽平 吴锦荣 马馥荔 陈诗祺 赵冉然 王颖丽 王志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调查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2653名、移居地儿童3174名和原居地儿童2334名。由家长完成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结果... 目的调查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2653名、移居地儿童3174名和原居地儿童2334名。由家长完成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结果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8.8%(765人),原居地儿童为24.2%(564人),移居地儿童为19.3%(61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47,P〈0.0125)。生态迁移影响回族儿童行为包括6~11岁男童交往不良、抑郁、强迫、违纪、攻击性因子,12~16岁男童交往不良因子,女童不成熟性多动、违纪、攻击性行为和残忍因子。生态迁移对汉、回两族儿童行为问题共同的影响因素及其OR值(95%CI)分别为剖宫产出生[1.863(1.144—3.035),2.979(2.067—4.293)]、儿童生理缺陷[1.730(1.087-2.751),2.552(1.649—3.950)]、家庭收入以耕种土地为主[1.272(1.066~1.518),1.212(1.033-1.422)]、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O.709(0.539—0.932),0.698(0.542—0.898)]、父母愉快时间较多[0.710(0.613~O.821),0.826(0.718~0.949)];而生长过程中有重大疾病[1.794(1.163~2.767)]、父母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1.463(1.061~2.016)]仅影响汉族儿童;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1.583(1.078~2.325)]、父母经常饮酒[1.557(1.019~2.379)]、父母外出工作半年以上[1.494(1.197。1.864)]、父母对移居后生活满意度较高[0.813(0.700.0.945)]、儿童年龄较大[0.939(0.889~0.991)]仅影响回族儿童。结论生态移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回族儿童心理健康受生态迁移影响较大,回、汉两族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 生态移民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宁夏生态移民与非移民回族青少年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国利 方建群 +7 位作者 马馥荔 张朝霞 吴锦荣 冯丽平 陈诗祺 王志忠 王颖丽 卞广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调查生态移民回族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2-16岁生态移民回族726名,移居地回族701名,原居地回族702名,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为对照组。由家长完成Aehenbae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 目的调查生态移民回族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2-16岁生态移民回族726名,移居地回族701名,原居地回族702名,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为对照组。由家长完成Aehenbae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结果调查显示生态移民回族组检出237人,检出率为32.6%,移居地回族组检出159人,检出率为22.7%,原居地回族组检出186人,检出率为26.5%,生态移民组与移居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6,P〈0.01),生态移民组与原居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P〈0.05),生态移民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生态移民组危险因素大小依次为:剖宫产、个体具有生理缺陷、父母外出工作时间半年以上、家庭中共同生活人员在5人以上、家庭耕地面积较多;保护性因素依次为:父母愉快情绪时间多、居住地用水方便。结论迁移时生态移民回族青少年行为问题影响较大,与在移居地生活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 检出率 生态移民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人格、家庭与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冉然 方建群 +4 位作者 张朝霞 马馥荔 颜国立 陈诗祺 冯丽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探讨人格、家庭和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C)、家庭环境问卷(FES)和班级环境问卷(MCI)对宁夏2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测量,以内... 目的:探讨人格、家庭和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C)、家庭环境问卷(FES)和班级环境问卷(MCI)对宁夏2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测量,以内化性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人格和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人格因素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对6-11岁男性和女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P<0.05),12-16岁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受神经质、精神质以及内外向三个维度的影响(P<0.05);家庭环境中组织性维度对男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亲密度和矛盾性维度对各年龄段儿童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人格因素、家庭以及班级环境因素可共同影响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儿童和青少年 内化性行为问题
原文传递
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欣荣 方建群 +7 位作者 李媛 马馥荔 张朝霞 李春林 张晓荣 方芳 王文雯 李丹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颜色偏好差异。方法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5名孤独症 儿童和124名正常儿童进行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1)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黄(8.19±1.76)、黑(7.47±2.32)、蓝(7.23±2.1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颜色偏好差异。方法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5名孤独症 儿童和124名正常儿童进行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1)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黄(8.19±1.76)、黑(7.47±2.32)、蓝(7.23±2.12)、绿(6.82±1.93)、红(6.42士2.08)、紫(6.40±2.09)、橙(6.28±1.83)、白 (5.68±2.39) (F= 6.549, P= 0.000) 0 (2)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红(t2.728,p〉=0.007)、黄(t-3.275,P = 0.001)和紫(2.320, P=0.022)的偏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女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4)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孤独症儿童的颜色偏好与正常儿童不同。(2)不同性别、年龄的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颜色偏好 对偶比较法
原文传递
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文喜 方建群 +5 位作者 刘艳秋 陈诗琪 冯丽平 颜国利 马馥荔 张朝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于2012年3—7月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父母教养方式(PBI)及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自编)对宁夏地区1 453名12~16...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于2012年3—7月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父母教养方式(PBI)及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自编)对宁夏地区1 453名12~16岁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态移民青少年男生组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生组,且行为问题总分及违纪问题、攻击问题得分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年龄组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正相关的有父亲控制因子、母亲控制因子(P<0.01);而父亲关爱因子、父亲鼓励自主因子和母亲关爱因子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与上述5个因子的相关无明显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男生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正向关联的是母亲控制因子(β=0.093),与之负向关联的是父亲关爱因子(β=-0.074)和母亲关爱因子(β=-0.161);与女生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正向关联的是母亲控制因子(β=0.112),与之负向关联的是父亲关爱因子(β=-0.109)和母亲关爱因子(β=-0.122)。结论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生态移民父母应改善教养方式,以减少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青少年 行为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的发展与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丽平 方建群 +2 位作者 陈诗祺 颜国利 马馥荔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究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与人格、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以856名6~16岁的宁夏生态移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问卷(FES)对其进... 目的 探究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与人格、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以856名6~16岁的宁夏生态移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问卷(FES)对其进行基线调查,之后使用CBCL对其行为问题进行连续3次的追踪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T1、T2、T3时测量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得分分别为[(10.09±7.11)分]、[(7.66±7.56)分]、[(8.54±7.49)分]、[(8.11±7.33)分].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得分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下降趋势(β=-0.51,P<0.05).人格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及家庭矛盾性、组织性、亲密度、文化性与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得分的相关性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β=-0.32,-0.14,0.27,-0.48,-0.67,0.32,均P<0.05).家庭矛盾性与儿童外化性行为得分的下降速度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0.46,P<0.05).结论 生态移民儿童外化性行为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受人格、家庭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儿童 外化性行为 人格 家庭环境 多层线性模型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