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析山东威海花饽饽的形成与特点
- 1
-
-
作者
马骋(文/图)
孙海燕(文/图)
-
机构
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
环翠区磨爱麦面食中心
-
出处
《中华手工》
2022年第3期95-97,共3页
-
文摘
一、威海花饽饽的历史形成威海花饽饽作为威海地区民俗文化的产物,其造型素材、表现方法与审美标准都跟胶东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凝聚了威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特色,广泛运用在嫁娶、寿喜、节祀、安居、应试等场合,是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已从最初的供神祭品演变成如今各类节庆活动的礼品。
-
关键词
生活情感
节庆活动
民俗文化
山东威海
胶东地区
威海地区
审美标准
广泛运用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浮出历史地表的仓城文化
- 2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1年第23期88-89,共2页
-
文摘
当一些拆旧建新的古镇、老街建设被称为“假古董”“伪文化”的时候,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无疑使地域历史文化以文物出土般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当下重新认定的经典。这也是一个城市在地域性的当代形象塑造中,由夕卜表转向了内部,由硬件转向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打造,以形成自身的城市名片。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历史”“文化”“风貌”将地域文化作为历史叙事,使其成为一张当代社会的面孔,在历史的这面镜子中获得一种具有传承性的审美价值,从而使文化场景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产物之时,也获得历史文化风貌“在地性”的意义。笔者就是带着这样的感受,徜徉在上海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
城市名片
假古董
上海松江
历史叙事
形象塑造
文化场景
仓城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悠久的德国梅森瓷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利鹏(文/图)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0年第5期94-95,共2页
-
文摘
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瓷器故乡,为何不是当今国际瓷都,对此学界与产业界也许从陶瓷产业、城市建设、国际贸易等诸方面有多种解读,但单从瓷器品牌建设而言,景德镇无疑并不具备当代国际瓷都的地位。景德镇从宋代开始向海外销售瓷器,随着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商船的到来,景德镇外销瓷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第一项商品,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从而赢得千年瓷都的世界声誉。但"景德镇瓷器"却不是瓷器产品品牌,而是一项地理标志产品。
-
关键词
景德镇瓷器
大航海时代
海外销售
地理标志产品
瓷都
世界声誉
清代中期
经济全球化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当代水墨60年叙事视角
- 4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2年第10期94-95,共2页
-
文摘
此前,我接连观看了两位生命历程相加跨越百年的已故当代海上画坛著名画家作品回顾展,先是参加“郁郁文化,灼灼其画——郁文华先生百年诞辰作品展”,接着又参加了“王骁军艺术展”的开幕式。回顾两位才华卓越的艺术家历时60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认知当代中国水墨画波澜壮阔的60年艺术旅程,提供了一个文献性的叙事视角。郁文华(1921—2014)先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入室弟子,1956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因其牡丹享誉江南,故有“郁牡丹”的雅号。
-
关键词
上海中国画院
当代水墨
当代中国水墨画
叙事视角
入室弟子
文献性
张大千
百年诞辰
-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
-
题名宜均堆花艺术陶器
- 5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0年第18期94-95,共2页
-
文摘
宜兴均釉堆花陶器,简称宜均堆花陶,它是在宜均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具工艺特色的艺术陶器。北宋时期,河南禹州钧窑瓷器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秘而又迷人的釉色跨人了宋代五大名窑的行列,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端庄的造型和富于变幻的釉色著称于世,并在全国形成文化与技艺的辐射,其中以宜兴窑的“宜钧”和石湾窑的“广钧”最为著名。到了明代,为了避明神宗朱翊钧的名讳,改成“宜均”。
-
关键词
宋代五大名窑
朱翊钧
钧窑瓷器
宜兴窑
工艺特色
石湾窑
宜均
陶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寻踪苏东坡的江南情结
- 6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1年第13期88-89,共2页
-
文摘
俗话说“叶落归根”,即离开家乡的人最终想回到家乡终老,以寄托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然而出生于四川眉山的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却将这份叶落归根的情怀寄予常州。宋元符三年(1100),晚年的苏东坡在离开了贬居三年的海南岛时曾说:“今且速归毗陵(常州),聊自憩,此我里!”表现出对常州归心似箭。
-
关键词
苏东坡
江南情结
四川眉山
三年
乡情
海南岛
常州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绘画性摄影技艺
- 7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2年第3期90-91,共2页
-
文摘
早期的摄影家努力向绘画靠拢,竭尽全力模仿绘画,以期跨进艺术殿堂的大门。19世纪的摄影师几乎是按照绘画的方式在工作,不仅主题取材自宗教、历史和文学作品等,同样的素材,拍摄绘画性摄影作品之前还要画草图、做道具、请模特等。拍摄完成后,要在暗房中进行复杂的照片拼接等工作。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是光线照射到被摄物表面后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镜头后面暗箱里的感光材料上,使感光材料感光,再经过暗房后期显影、定影、印放等一系列过程得到影像。
-
关键词
绘画性
摄影作品
反射光线
感光材料
艺术殿堂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J40
[艺术—摄影艺术]
-
-
题名陆小曼的绘画芝术
- 8
-
-
作者
马骋(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检察风云》
2021年第3期94-95,共2页
-
文摘
民国才女陆小曼作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种“女性现象”,到了世纪之交又一次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众说纷纭中一次次被读取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密码。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一幅浩瀚的长卷,上面有陆小曼的墨迹。”这既是对陆小曼所代表的“女性现象”历史地位的肯定,其实也道出了陆小曼不太为人熟悉的职业身份:她是一位专业画家。
-
关键词
职业身份
陆小曼
文化密码
专业画家
现实意义
世纪之交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