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
1
作者 关荣 张宏 +4 位作者 邬小平 杨静 杨想春 张增增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vs.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
2
作者 杨静 邬小平 +5 位作者 马鸣岳 董燕 银小辉 刘润 苏婷 杨想春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81-238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听骨多平面重组(MPR)、听骨链及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39例颞骨骨折后出现听力下降和/...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听骨多平面重组(MPR)、听骨链及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39例颞骨骨折后出现听力下降和/或面瘫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HRCT轴位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上,行听骨MPR,听骨链、面神经管CPR,观察听骨链、面神经管损伤的位置、类型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结果HRCT联合MPR、CPR对锤砧关节及砧镫关节脱位、听骨骨折、面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39耳中,单纯听骨链损伤80耳(57.55%),单纯面神经管骨折40耳(28.78%),听骨链损伤合并面神经管骨折19耳(13.67%);听骨链损伤共99耳,其中锤砧关节脱位49耳(49.49%),砧镫关节脱位27耳(27.27%),锤砧关节并砧镫关节脱位21耳(21.21%),锤骨颈骨折1耳(1.01%),砧骨短突骨折1耳(1.01%);面神经管骨折共59耳,其中面神经管迷路段骨折6耳(10.17%),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骨折19耳(32.20%),面神经管鼓室段骨折17耳(28.81%),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并鼓室段骨折11耳(18.64%),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并乳突段骨折6耳(10.17%)。结论HRCT联合MPR及CPR技术可清晰显示听骨、面神经管损伤情况,为明确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面神经管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鸣岳 王渊 +6 位作者 高磊 毛翠平 李文涛 刘雨峰 银小辉 杨军乐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分析,探讨CPTN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指标(病程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PT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ACC)后部及中扣带回(MCC)、双侧颞叶、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右侧后扣带回(PCC)及右侧顶叶灰质体积增大(P均<0.05),但所有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PT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的异常,VBM方法能显示这些改变,为临床评价CPTN患者脑形态学异常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鉴别及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红生 杨军乐 +3 位作者 邬小平 王改莲 高燕军 马鸣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记录其在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符合率。结果病理或手术检查结果显示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癌32例(58.2%),良性病变23例(41.8%);多排螺旋CT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28例,真阴性20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的4例;多排螺旋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3%(48/55)、87.0%(20/23)和87.5%(28/32);对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等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18/19)、71.4%(5/7)、66.7%(2/3)和100.0%(3/3)。结论临床可将多排螺旋CT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以提高诊疗筛查针对性,节省诊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甲状腺癌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MR及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邬小平 杨军乐 +4 位作者 银小辉 徐敏 马鸣岳 宁文德 高燕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5期6-8,17,共4页
目的探讨MR及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胰腺癌患者的MR及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诊断胰腺癌Ⅰ期12例,Ⅱ期11例,Ⅲ期1例,Ⅳ期1例;CT诊断胰腺癌Ⅰ期11例,Ⅱ期12例... 目的探讨MR及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胰腺癌患者的MR及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诊断胰腺癌Ⅰ期12例,Ⅱ期11例,Ⅲ期1例,Ⅳ期1例;CT诊断胰腺癌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2例,Ⅳ期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判断Ⅰ期、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85.71%,88.00%,83.33%,92.31%;83.33%,92.31%,88.00%,90.91%,85.71%。CT判断Ⅰ期、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5.71%,84.00%,81.82%,85.71%;83.33%,84.62%,84.00%,83.33%,84.62%。MR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总的准确率为88.00%。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的准确率为80.00%。结论 MR及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具有较高价值且MR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与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红生 杨军乐 +2 位作者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分析CT、MRI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分析CT、MRI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CT:32例中,上颌窦发病16例,右侧9例,左侧7例;9例蝶窦受累,筛窦7例。表现为窦腔内密度不均软组织影,软组织窗显示非规则窦腔内钙化,受累窦壁骨质可见增生硬化,窦周边界清晰;MRI:与脑实质比较,7例T1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21例等信号,4例伴少量低信号;T2WI病变以低信号为主,伴形态、数量不一高信号;受累鼻窦阻塞性炎症T2WI序列呈高信号,T1WI序列呈等信号,边缘伴明显强化。可侵犯眼眶、海绵窦、脑实质、侵犯颞下窝、翼腭窝,部分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可伴硬腭骨质破坏。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CT对钙化灶显示率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MRI在显示病变窦腔受累方面优势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真菌性 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颞部HRCT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2 位作者 银小辉 杨想春 马鸣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锤骨畸形,55耳(55/69,79.71%)砧骨畸形,27耳(27/69,39.13%)镫骨畸形。60耳(60/69,86.96%)见不同程度面神经管(FNC)畸形,包括17耳(17/60,28.33%)FNC位于鼓室段低位,其中14例单侧小耳畸形FNC鼓室段低位,患侧FNC鼓室段上缘与水平半规管内端垂直距离[1.40(1.20,1.50)mm]大于对侧[0.80(0.60,0.80)mm,Z=-4.533,P=0.001]。57耳(57/60,95.00%)FNC乳突段前位,其中45例单侧小耳畸形FNC乳突段前位,患侧FNC乳突段中点至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7.10(5.70,8.50)mm]小于对侧[11.00(10.00,12.10)mm,Z=-7.531,P=0.001];2耳(2/60,3.33%)FNC迷路段-乳突段缺如;1耳(1/60,1.67%)FNC鼓室段-乳突段缺如;5耳(5/60,8.33%)见FNC鼓室段裂缺,3耳(3/60,5.00%)FNC明显纤细,7耳(7/60,11.67%)见FNC乳突段分叉畸形。结论颞部HRCT及MPR、CPR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各听小骨、听骨链及FNC畸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雨峰 高燕军 +5 位作者 李建文 马鸣岳 康彦智 韦明炯 温界玉 杨军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相关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平扫、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MRI显示病变责任血管,并追...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相关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平扫、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MRI显示病变责任血管,并追踪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责任血管,右侧22例,左侧16例,分别为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下前动脉9例,小脑下后动脉3例,椎动脉1例。结论:MRI 3DTOF和3D-FIEST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显示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责任血管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MR T2-DRIVE序列诊断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3 位作者 银小辉 高明 董季平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的相关性。结果43例CND患儿中患耳58耳、正常耳28耳;单纯CND 27耳,伴其他内耳畸形31耳。HRCT示CNC狭窄45耳,CNC封闭或缺如13耳;内听道狭窄15耳,其中CNC狭窄12耳、闭锁2耳、缺如1耳。MRI示面神经形态走行异常7耳,前庭上下神经缺如1耳、纤细1耳;在内听道狭窄15耳中前庭蜗神经缺如8耳、纤细3耳、正常4耳。58患耳中,7耳HRCT及MRI示CNC发育正常。CND患耳的CNC直径、蜗神经直径均小于正常耳(P均=0.001),单纯CND患耳与合并其他内耳畸形CND患耳间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0.140)。全部86耳的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呈正相关(rs=0.773,P<0.001)。以CNC直径=1.5 mm为截断值,其诊断CND的敏感度为84.48%(49/58)、特异度100%(28/28)、阳性预测值100%(49/49)、阴性预测值75.68%(28/37)。结论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可为诊断儿童CN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蜗神经疾病 蜗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的HRCT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燕军 董季平 +5 位作者 马鸣岳 刘红生 杨想春 孙东海 赵芸芸 曲长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和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的 HRCT。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患者的颞骨 HRCT 图像,在观察常规横轴面 CT 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双侧听骨链、内耳结构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组(MPR)和...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和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的 HRCT。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患者的颞骨 HRCT 图像,在观察常规横轴面 CT 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双侧听骨链、内耳结构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从面神经管迷路段的起始部位、管壁情况、管腔长度、第一膝角度及伴发中耳或内耳畸形等5个方面,分析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的 HRCT 表现。结果:16例患者共发现30侧、5种类型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其中膝状神经窝裂缺17侧;起始部向前内移位18侧,伴 Bill 嵴增大5侧;第一膝的角度增大21侧,此角度的平均值为107.2°(96.0°~126.0°);长度增加21侧,长度的平均值为6.8 mm(5.2~8.3 mm);分叉畸形1侧。与同侧中耳畸形伴发4侧,与同侧内耳畸形伴发25侧。结论:面神经管迷路段可发生多种先天变异,且常伴有中耳尤其是内耳畸形。颞骨 HRCT 结合 MPR、CPR 图像重组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的先天变异及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迷路段 先天性变异 耳部畸形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扫描
下载PDF
正常成人垂体的磁共振测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邬小平 杨军乐 +4 位作者 高燕军 徐敏 马鸣岳 银小辉 宁文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垂体形态、测量其大小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300例非鞍区病变及内分泌症状的正常成年人。按性别、年龄分为5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每组男女各30例,MR... 目的:观察正常垂体形态、测量其大小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300例非鞍区病变及内分泌症状的正常成年人。按性别、年龄分为5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每组男女各30例,MRI测量矢状位腺体及后叶前后径、高径以及垂体柄前后径;冠状位腺体宽径、高径及垂体柄宽径;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上述各径线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成人男、女正常垂体冠状高径分别为(4.01±1.08)mm、(3.99±1.37)mm,冠状宽径分别为(9.75±1.63)mm、(10.17±1.59)mm;矢状高径分别为(4.46±1.24)mm、(4.68±1.61)mm;前后径分别为(10.15±1.51)mm、(10.24±0.90)/TIFF/;垂体后叶矢状高径分别为(4.01±1.43)mm、(4.59±1.17)mm,前后径分别为(2.01±0.66)mm、(1.98±0.70)mm;垂体柄冠状宽径分别为(1.56±0.21)mm、(1.59±0.21)mm,前后径分别为(1.50±0.23)mm、(1.52±0.22)mm。垂体高径在20~29年龄组最大,有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趋势;垂体宽径及前后垂体后叶及垂体柄各径线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结论:成人垂体各径线随年龄的变化有先变大后减小趋势。各径线与年龄有一定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测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静 邬小平 +5 位作者 董季平 杜伟 刘红生 苏婷 张宏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RCT结合MPR及CPR对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听骨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09耳中,53耳(53/109,48.62%)存在锤砧关节脱位(44耳)或半脱位(9耳),24耳存在(24/109,22.02%)砧镫关节脱位(20耳)或半脱位(4耳);其中29耳(29/109,26.61%)同时存在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1耳(1/109,0.92%)锤骨颈骨折合并锤砧关节半脱位,1耳(1/109,0.92%)砧骨短突骨折合并锤砧关节脱位,1耳(1/109,0.92%)镫骨骨折。结论HRCT结合MPR显示听骨及CPR显示听骨链可有效诊断外伤性听骨链损伤,为明确外伤性听力下降病因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重建
下载PDF
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磁共振成像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军乐 张秋娟 +3 位作者 郭佑民 高燕军 马鸣岳 徐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测量磁共振正中矢状位上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探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可能的差异。方法:磁共振检查286例正常成人,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59例,年龄由20岁至81岁,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 目的:测量磁共振正中矢状位上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探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可能的差异。方法:磁共振检查286例正常成人,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59例,年龄由20岁至81岁,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共5组;其中20~29岁组男25例、女26例;30~39岁组男26例、女33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2例、女36例;60岁以上组男11例、女14例。测量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正中矢状位上胼胝体面积及颅内大脑面积,进行标准化。经统计学处理研究分析。结果:286例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平均值为(619.01±90.61)mm2;其中男性127例面积平均值为(635.99±85.62)mm2;女性158例面积平均值为(605.37±92.46)mm2;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各年龄组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分别为(627.52±83.34)mm2、(622.13±123.68)mm2、(615.84±85.53)mm2、(621.34±74.32)mm2、(605.81±77.53)mm2。结论:胼胝体面积标准化平均值在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在50岁后逐渐缩小,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女性大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局灶性梗死患者胼胝体各向异性的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军乐 高燕军 +3 位作者 徐敏 马鸣岳 宁文德 郭佑民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胼胝体 各向异性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常成人胼胝体磁共振轴位及矢状位DTI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燕军 邬小平 +4 位作者 杨军乐 马鸣岳 徐敏 周蕻 宁文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胼胝体磁共振轴位扩散张量成像(DTI)与矢状位DTI各向异性(FA)可能的差异,探讨2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6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轴位和矢状位DTI扫描,年龄18~78岁。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对相同部位的轴...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胼胝体磁共振轴位扩散张量成像(DTI)与矢状位DTI各向异性(FA)可能的差异,探讨2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6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轴位和矢状位DTI扫描,年龄18~78岁。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对相同部位的轴位和矢状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矢状位上测量的胼胝体膝部FA值大于轴位,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3,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在矢状位与轴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结论:矢状位与轴位DTI测量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不同,矢状位DTI能研究胼胝体各个区域各向异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静息态磁共振下重度抑郁症带状盖脑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邬小平 刘春英 +4 位作者 张宏 马鸣岳 刘润 裴彩霞 杨军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抑郁症(MDD)患者带状盖脑网络(CON)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收集19例MDD患者与19例健康对照者(HC)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扫描,使用背侧前扣带皮层作为感兴趣区,研究CON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由此产生的相关功能连接图... 目的分析重症抑郁症(MDD)患者带状盖脑网络(CON)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收集19例MDD患者与19例健康对照者(HC)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扫描,使用背侧前扣带皮层作为感兴趣区,研究CON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由此产生的相关功能连接图谱被用来分析组间差异。结果重度抑郁症在背侧前扣带皮层(d ACC)和双侧额中回、左侧角回及中央前回之间存在异常连接。结论重症抑郁症与CON功能连接中断相关,其在MD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MDD)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带状盖脑网络(CON)
下载PDF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低频振幅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4 位作者 董燕 高明 刘润 陈松 马鸣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15-117,136,共4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扫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oCA、HAMD、HAMA评分;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ALFF,并探讨ALFF与VAS、MoCA、HAMD、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P组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P组左侧脑岛(INS)和左侧楔前叶(PCu)的ALFF升高,而左侧中央前/中央后回(PreCG/PoCG)、膝下前扣带回皮质(sgACC)和丘脑(THA)的ALFF降低。CDP患者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VA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17,P=0.0074)。结论CDP可以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ALFF异常,涉及疼痛感觉运动、社会认知和情绪多个维度,静息态fMRI可为了解CDP的神经病理学提供影像学证据。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疼痛程度存在负相关性,提示可能通过上述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强度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低频振幅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鼓室段走行异常
18
作者 韩蕾 董季平 +4 位作者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孙鹏峰 刘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LSC距离最大,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OW距离最小,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M组125侧中,CMEMⅠ型18侧,Ⅱ型45侧,Ⅲ型62侧;Ⅲ型FNC-LSC距离最大,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小;除Ⅰ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FNC-OW距离最小,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大;Ⅲ型FNC-OW距离明显小于Ⅱ型、Ⅰ型及对照组(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EM常伴FNC鼓室段走行异常;根据冠状位MSCT MPR图像可准确判断FNC鼓室段移位及其程度,有利于术前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I特征分析
19
作者 邬小平 张巧莹 +5 位作者 裴彩侠 张宏 马鸣岳 高明 杨想春 郭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不同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和CT/MRI特点,包括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与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边界。结果:(1)病变类型:副...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不同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和CT/MRI特点,包括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与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边界。结果:(1)病变类型:副神经节瘤18例、神经鞘瘤10例、内淋巴囊肿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脑膜瘤3例、软骨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浆细胞瘤1例及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1例。统计结果显示,颈静脉孔区常见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及内淋巴囊肿瘤。(2)常见肿瘤的CT与MRI特点:①副神经节瘤位于颈静脉孔的血管部,可见典型的"胡椒盐征"及骨质破坏;②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位于颈静脉孔前内侧部,压迫性骨质吸收,边缘较清晰;③脑膜瘤常呈宽基底紧贴颅骨,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④内淋巴囊肿瘤位于岩骨后缘,T1WI可伴有高信号;⑤软骨肉瘤以岩枕裂为中心,伴钙化。结论:颈静脉孔区不同类型肿瘤有一定特征性,CT与MRI结合应用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对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温界玉 刘雨峰 +5 位作者 杨想春 康彦智 马鸣岳 马党捐 张林凤 韦明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77-79,8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HPCC)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对照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疑似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CT、MRI检查,...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HPCC)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对照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疑似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CT、MRI检查,并给予后期病理学诊断,其中45例为HPCC确诊患者,剩余23例为胆管下段良性肿瘤患者。比较CT、MRI联合检查和CT、MRI单独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符合率。结果 CT检查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为73.91%,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56.67%,符合率为72.06%。MRI检查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82.61%,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63.33%,符合率为77.94%。CT、MR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95.65%,阳性预测值为97.62%,阴性预测值为84.62%,符合率为92.65%。CT、MR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显著高于CT单独检查,灵敏度、符合率显著高于MRI单独检查,且以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联合检查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 T及MRI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