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db/db小鼠肾组织p-STAT3及I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苗苗 陶立坚 +5 位作者 梅文娟 骆仁娜 府晓 汪凌昊 杨文君 刘春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5只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予以姜黄素200 mg/(kg·d)连续灌胃18周。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5只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予以姜黄素200 mg/(kg·d)连续灌胃18周。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血糖,ELISA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V型胶原以及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肾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及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体型肥胖,血糖明显升高,伴有大量蛋白尿;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加;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的STAT3表达增加,IκB表达减少。与db/db小鼠比较,姜黄素治疗后明显降低db/db小鼠24 h尿蛋白,减少肾组织中IV型胶原以及FN的表达,抑制STAT3磷酸化及IκB降解。结论:姜黄素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磷酸化及IκB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P-STAT3 IΚB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骆仁娜 陶立坚 +3 位作者 周军 王睿 陆苗苗 府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取apoE-/-小鼠18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57BL/6小鼠12只为对照组。apoE-/-小鼠予高脂饲料,C57BL/6小鼠予普通饲料。12周后,随机抽取C57BL/...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取apoE-/-小鼠18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57BL/6小鼠12只为对照组。apoE-/-小鼠予高脂饲料,C57BL/6小鼠予普通饲料。12周后,随机抽取C57BL/6小鼠和apoE-/-小鼠各6只,判断是否成模。将成模后余下的1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kg^-1·d^-1灌胃),每组6只。余下的6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再过12周后处死小鼠,行血脂及主动脉HE、Masson、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斑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表面分子-3(Mac-3)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甘油三酯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内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α-SMA、TGF-β1,和Mac-3表达均较高于对照组(P均〈0.01)。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小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斑块内脂肪含量少于模型组,胶原含量多于模型组。治疗组α-SM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GF—β1、Mac-3表达均低于较模型组(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可以增加其胶原含量,利于斑块的稳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血脂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瑞舒伐他汀
原文传递
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骆仁娜 陶立坚 +4 位作者 何斌 陆苗苗 府晓 周高峰 王小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801-809,共9页
目的:研究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和肝细胞(L-02)根据加入的不同浓度新型纳米脂质复合物,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含铁脂质体组、空脂质体组,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毒性,筛选出适... 目的:研究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和肝细胞(L-02)根据加入的不同浓度新型纳米脂质复合物,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含铁脂质体组、空脂质体组,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毒性,筛选出适合的浓度和时间;用普鲁士蓝染色、电镜检测观察各组细胞吞噬情况;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观察各组细胞内铁含量;用细胞磁共振观察新型纳米脂质复合物体外显影效果。结果: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上时,24小时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抑制率均超过40%,故以下实验选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下;肝癌细胞和肝细胞与各浓度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共同培养,24小时普鲁士蓝染色最高阳性率分别为5.5%和1.25%,24小时细胞内铁含量最高值分别为0.675pg/cell和0.460pg/cell;24小时电镜观察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空白对照组均未见颗粒样物质,各含铁脂质体组和空脂质体组均可见颗粒样物质;24小时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磁共振感兴趣区均未见明显信号表达。结论: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下时,24小时细胞毒性较小;肝癌细胞对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的吞噬作用稍高于肝细胞对其的吞噬;进入细胞内的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量低,体外显影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纳米脂质复合物 肝癌细胞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