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16
1
作者 骆伯胜 钟继洪 陈俊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6,111,共4页
以林地砖红壤为例,对土壤各肥力因子进行系统数值化处理,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和偏相关分析,确定了土壤各肥力因子的隶属度值及其权重,建立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本体系对雷州半岛桉树砖红壤的综合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林地砖红壤为例,对土壤各肥力因子进行系统数值化处理,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和偏相关分析,确定了土壤各肥力因子的隶属度值及其权重,建立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本体系对雷州半岛桉树砖红壤的综合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林地砖红壤其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并不高,绝大部分土壤属于较低或极低水平,与实际土壤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化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隶属度
下载PDF
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及其机理研究──Ⅱ.土壤水分性能退化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骆伯胜 钟继洪 +3 位作者 谭军 郭庆荣 黄湘兰 卓慕宁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探讨了坡地赤红壤水分性能退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坡地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2h饱和渗水量明显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 探讨了坡地赤红壤水分性能退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坡地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2h饱和渗水量明显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供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力段,表土释放的水量较少;亚表土在低吸力段释放水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赤红壤 物理退化 机理研究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广东人口粮食动态模型的建立及土地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骆伯胜 罗莲香 +1 位作者 卢普相 张美兴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对我省的人口发展和粮食生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人口将在2005年底达到8000万人,比过去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粮食生产却不容乐观,到2015年最多只能达到年产2670万t的水平,人均粮食约280 kg,比目前水平略低... 对我省的人口发展和粮食生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人口将在2005年底达到8000万人,比过去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粮食生产却不容乐观,到2015年最多只能达到年产2670万t的水平,人均粮食约280 kg,比目前水平略低。从长远来考虑,我省的粮食问题将更显不足,而耕地又逐年减少,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型 土地生产力 粮食生产 人口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Ⅲ.降雨入渗与地表径流 被引量:2
4
作者 骆伯胜 张秉刚 +3 位作者 钟继洪 谭军 郭庆荣 黄湘兰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引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引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了南亚热带坡地独特的地表径流特征.南亚热带的降雨入渗对表土层的影响较大,在暴雨过程中,0~30cm土层水分易产生饱和,因而易产生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分入渗.这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循环 有效性 南亚热带 丘陵
下载PDF
通径分析在赤红壤物理退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骆伯胜 钟继洪 +1 位作者 谭军 郭庆荣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坡地赤红壤孔隙度、粉粒、粘粒、有机质等性质之间,以及坡地赤红壤的持水容量、粉粒、粘粒、有机质、孔隙度等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性质的相互作用对坡地赤红壤孔隙性和水分性能退化的影响,从而进一...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坡地赤红壤孔隙度、粉粒、粘粒、有机质等性质之间,以及坡地赤红壤的持水容量、粉粒、粘粒、有机质、孔隙度等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性质的相互作用对坡地赤红壤孔隙性和水分性能退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坡地赤红壤的物理退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土壤 物理退化 退化机理 土壤退化
下载PDF
赤红壤贮水量变化过程的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骆伯胜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用多元数据分析的有序样本分类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土壤水分贮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土壤水分的季节划分,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量最高贮量出现在3~7月,最低出现在1~2...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用多元数据分析的有序样本分类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土壤水分贮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土壤水分的季节划分,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量最高贮量出现在3~7月,最低出现在1~2月和10~12月,而8~9月为干湿交替变化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贮水量 聚类分析 变化过程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高产施肥技术上的应用
7
作者 骆伯胜 钟仕俊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施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分析,研究影响作物产量的各施肥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关联因子和关联序分析,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并为今后研究作物施肥提供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和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高产施... 通过施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分析,研究影响作物产量的各施肥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关联因子和关联序分析,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并为今后研究作物施肥提供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和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高产施肥中,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基N>追N>总N>总K>追K>基P>追P>总P(总N>总K>总P),粒N>苗N>穗N>穗K>粒P>苗K>苗P>穗P>粒K.这为玉米高产施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作物施肥技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玉米 高产 施肥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继洪 谭军 +3 位作者 郭庆荣 骆伯胜 卓慕宁 黄湘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几种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丘陵赤红壤的结构随着植被的演退而退化.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几种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丘陵赤红壤的结构随着植被的演退而退化.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的孔隙减少.自然赤红壤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耕型赤红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揭示,由植被演退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结构退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结构特征 南亚热带 比较
下载PDF
化橘红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分布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林兰稳 钟继洪 +2 位作者 骆伯胜 谭军 廖观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79-1183,共5页
研究了化橘红(Citrusgrandisvar.tomentosaHort.)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化橘红产地多数采样点的土壤有效铜、锌、锰、硼、钼含量处于中-低-很低水平;化橘红... 研究了化橘红(Citrusgrandisvar.tomentosaHort.)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化橘红产地多数采样点的土壤有效铜、锌、锰、硼、钼含量处于中-低-很低水平;化橘红幼果中的黄酮类、柚皮苷含量与其叶片中的锰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效铜、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者说明化橘红叶片中的锰对其幼果中黄酮类、柚皮苷的形成可能存在生理作用,后者则反映了土壤中有效铜、有效硫对化橘红吸收土壤锰的协同作用。因此,化橘红产地应适当施用铜、锰等微量元素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土壤 中量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药用成份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水改旱蔬菜地土壤特性演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兰稳 余炜敏 +3 位作者 钟继洪 骆伯胜 谭军 张国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8,共5页
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选取52个由水稻田改为蔬菜种植的蔬菜地土壤样品,并以每个蔬菜地附近相同土壤类型的水稻田土壤样品为对照,研究了水稻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稻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全氮呈... 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选取52个由水稻田改为蔬菜种植的蔬菜地土壤样品,并以每个蔬菜地附近相同土壤类型的水稻田土壤样品为对照,研究了水稻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稻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全氮呈下降趋势;土壤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尤其是有效磷负荷累积明显,平均达到了98.02 mg/kg,土壤有效Cu含量下降,有效B和Mo含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平均含量均低于全国临界值,有效Mn和Zn含量虽有所升高且平均值高于临界值,但仍有32.69%和26.93%的样品含量低于临界值,有效Fe的含量下降较为明显。部分蔬菜地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土壤盐分、硝态氮累积明显。土壤全盐与土壤硝态氮,土壤硝态氮与蔬菜硝酸盐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合理施肥和长期高强度连作是造成露天蔬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科学的平衡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是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改旱蔬菜地 养分非均衡化 次生盐渍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模型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庆荣 张秉刚 +3 位作者 钟继洪 谭军 骆伯胜 黄湘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变化范围为 0 .2~ 5 1.0 4m m,径流率变化范围为 0 .5 6 %~ 47.5 8% ,10月至次年 3月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0 .0 2 5 9.Pn1 .40 34 ,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9.8788W7.770 2 ,而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要比降雨量、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降雨-人渗-产流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钟继洪 余炜敏 +3 位作者 骆伯胜 林兰稳 谭军 张国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17-1922,共6页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土壤有效镁、硼、钼仍严重缺乏,部分土壤有效硅、锰缺乏;伴随大量水田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耕作制度变化、利用强度增加以及相应的化学氮、磷肥料过量投入、蔬菜地施用石灰等管理措施等,是导致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和产生新的养分非均衡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土壤质量演化 机制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及其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继洪 谭军 +3 位作者 郭庆荣 骆伯胜 卓慕宁 黄湘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本文探讨了南亚热带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过程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丘陵湿润铁铝土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 本文探讨了南亚热带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过程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丘陵湿润铁铝土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的孔隙减少。对自然湿润铁铝土而言,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对耕型湿润铁铝土而言,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贫瘠化,特别是有机质减少,是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湿润铁铝土 结构退化 机理 南亚热带
下载PDF
广东坡地红壤颗粒组成状况的研究──Ⅲ.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谭军 钟继洪 +2 位作者 骆伯胜 郭庆荣 林美莹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根据所收集的土壤理化分析资料,探讨了广东坡地红壤类颗粒组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或是<0.001mm粘粒含量与土壤结构系数、<0.005mm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土壤有机质、土... 根据所收集的土壤理化分析资料,探讨了广东坡地红壤类颗粒组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或是<0.001mm粘粒含量与土壤结构系数、<0.005mm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土壤有机质、土壤N和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0.001mm颗粒含量与土壤有效持水量呈显著指数相关。由此可见,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颗粒组成 理化性质 坡地 红壤
下载PDF
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及其机理研究──Ⅲ.土壤物理退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继洪 郭庆荣 +3 位作者 骆伯胜 谭军 黄湘兰 卓慕宁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和综合分析,探讨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养分贫瘠化,尤其是贫有机质化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主要内部原因,植被破坏则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外部因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坡... 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和综合分析,探讨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养分贫瘠化,尤其是贫有机质化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主要内部原因,植被破坏则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外部因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坡地赤红壤的物理退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赤红壤 物理退化 退化机理
下载PDF
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卢普相 罗莲香 +2 位作者 骆伯胜 张美兴 袁彩庭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求导了水稻目标产量的预测方程,不同氮钾施用水平的等产方程,以及氮钾最佳配比方程。根据上述方程推导出地力产量为6345kg/hm2的水稻田目标产量为8589kg/hm2,N与K2O施用量的最佳配比为11.22,即N139.4kg/hm2、K2O170.6kg/hm2。
关键词 水稻 施肥量 最佳配比
下载PDF
南亚热带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秉刚 骆伯胜 +1 位作者 卓慕宁 黄湘兰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根据定位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山地常绿森林区、丘陵旱作区和平原水稻区多种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低山常绿森林区温度的三维空间差异比丘陵区、平原区大,丘陵区又比平原区大;南亚热带林区的气温、... 根据定位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山地常绿森林区、丘陵旱作区和平原水稻区多种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低山常绿森林区温度的三维空间差异比丘陵区、平原区大,丘陵区又比平原区大;南亚热带林区的气温、地表温、30cm土温比中亚热带的高,比热带的低:南亚热带林区的谷地气温高于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地表温低于针叶林而高于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20m土温低于针叶林、混交林而高于阔叶林;在气温一致的丘陵区栽植植物不同,其地表温、土温略有差异;在平原水稻土区,年气温、地表温、20cm土温差异不大,但30cm以下土温渐显差异;不同地貌单元的气温、地表温和土温的年际差异、年平均温度、各月及0~12~24时的温度动态变化各具特征。根据气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拟把气温>22℃的4~10月称热季、气温<22℃的1~3月及11~12月称作凉季。可因地制宜,根据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措施调节温度,以利于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动态变化 三维差异 南亚热带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秉刚 郭庆荣 +3 位作者 钟继洪 骆伯胜 谭军 黄湘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3-87,共5页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表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表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是产生地表径流的关键条件。由大雨而暴雨并持续10h以上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超过50mm,将产生深层贮水。在干旱季节(1~2月和10~12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11.61%~16.46%,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33.22%~42.08%,尤其是每隔两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未下雨的现象,0~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渗入量、土壤贮水减量。因此,在雨季防止或减少地表径流;在旱季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或以喷灌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是丘陵区发展“三高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循环 地表径流 蒸散量 土壤贮水量 丘陵赤红壤 入渗速率 降雨强度
下载PDF
广东丘陵红壤土壤水分性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继洪 谭军 +2 位作者 林兰稳 骆伯胜 余炜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4-246,256,共4页
对不同植被、不同利用方式下广东丘陵红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地带性植被下的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下红壤类土壤导水性、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一般均较低。在同样的吸力下,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下红壤类土壤... 对不同植被、不同利用方式下广东丘陵红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地带性植被下的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下红壤类土壤导水性、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一般均较低。在同样的吸力下,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下红壤类土壤持水量较少,在同样吸力段,土壤释放的水量较少。玄武岩砖红壤持水量较大,但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研究表明,广东丘陵旱地土壤局部干旱的发生,与其本身的土壤水分性能有密切关系,改良土壤水分性状,是调控广东丘陵旱地土壤水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红壤 土壤水分性能 土壤干旱机理
下载PDF
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及其机理研究──Ⅰ.土壤结构退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继洪 郭庆荣 +3 位作者 谭军 骆伯胜 卓慕宁 黄湘兰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孔隙减少.对自然赤红壤而言,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对耕型赤红壤而言,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赤红壤 物理退化 团聚体 孔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