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马克思开启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另一把钥匙——窥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卢梭镜像 被引量:2
1
作者 骆夷 孟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6,共6页
通常认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方法和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遭遇的"物质利益"难题,是马克思完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两大动因。正是通过把被黑格尔本末倒置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颠倒过来,马克思开始了研究... 通常认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方法和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遭遇的"物质利益"难题,是马克思完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两大动因。正是通过把被黑格尔本末倒置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颠倒过来,马克思开始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道路。然而,此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人物——卢梭。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预知性批判、对"市民"与"公民"二分的揭露,既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和黑格尔共同开启马克思探索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另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 卢梭 马克思 黑格尔
下载PDF
分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阶级镜像——赖特阶级理论研究中立场与逻辑的两次转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夷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5期69-75,共7页
赖特在阶级问题研究中经历过两次立场与逻辑的转变。最初以支配为中心对阶级进行了不成熟的探索,建立起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中期将马克思主义与韦伯主义相融合,在罗默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剥削理论;后来整合了多种阶级阶层... 赖特在阶级问题研究中经历过两次立场与逻辑的转变。最初以支配为中心对阶级进行了不成熟的探索,建立起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中期将马克思主义与韦伯主义相融合,在罗默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剥削理论;后来整合了多种阶级阶层研究思路,建构起一个综合性研究框架。多种立场的转变凸显了赖特思想的不彻底性,究其根源在于赖特重分析而轻综合、重微观而轻宏观的理论研究方式。其中期理论更富建树性,为学界做出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特 阶级 阶雇 剥削 分析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赖特的剥削与中间阶级理论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骆夷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5年第3期50-56,共7页
赖特1有取舍地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与罗默2的剥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剥削理论。为了解决"中间阶级"的"矛盾定位"问题,他采用三重剥削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定位分类。这是一种阶级与阶... 赖特1有取舍地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与罗默2的剥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剥削理论。为了解决"中间阶级"的"矛盾定位"问题,他采用三重剥削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定位分类。这是一种阶级与阶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他试图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理论传统结合起来的产物。赖特的尝试出现了逻辑矛盾,呈现出思想的不彻底性,然而这些纰漏也不能抹杀赖特独树一帜的阶级思想在当代阶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中间阶级 剥削 赖特
下载PDF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问题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骆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了"现实的个人"为人的本质的基本立足点。在他们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存在与资本主义早期相类似的旧式社会分工... 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了"现实的个人"为人的本质的基本立足点。在他们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存在与资本主义早期相类似的旧式社会分工与劳动异化,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可以实现其个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本质,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的个人 异化 共产主义
下载PDF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和谐韵味
5
作者 骆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5-68,共4页
柏拉图不仅注重整个城邦的和谐发展,还对个人心灵及外在的和谐做出了理论论证,其代表作——以追求"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渗透着和谐的韵味,《理想国》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 柏拉图不仅注重整个城邦的和谐发展,还对个人心灵及外在的和谐做出了理论论证,其代表作——以追求"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渗透着和谐的韵味,《理想国》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正义 个人和谐 社会和谐
下载PDF
多元共同体视域下自由与民主的结合——论墨菲的民主观
6
作者 骆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8-63,共6页
墨菲试图调和自由主义与民主,构建一种激进的多元民主政治理论。在宏观层面,这一理论体现为多元的社会共同体争夺话语霸权的过程;在微观层面,作为社会主体的多元共同体具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墨菲既区分了个体身份与公民身份、... 墨菲试图调和自由主义与民主,构建一种激进的多元民主政治理论。在宏观层面,这一理论体现为多元的社会共同体争夺话语霸权的过程;在微观层面,作为社会主体的多元共同体具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墨菲既区分了个体身份与公民身份、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又将这些分离链接起来,这一逻辑与她将自由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的逻辑相似。民主倾向于一种等值性逻辑,自由主义倾向于一种差异性逻辑,而墨菲认为,现代民主无法完全抛弃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张力恰恰构成了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方式。墨菲的这一独特理论构建在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因其多元化思路的不确定性而难以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主 多元主义 激进的多元民主
下载PDF
赖特关于“中间阶级”发展趋势的两种假说
7
作者 骆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赖特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假说"和"后工业社会理论假说",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两极分化"的阶级结构假说有误的结论。赖特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 赖特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假说"和"后工业社会理论假说",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两极分化"的阶级结构假说有误的结论。赖特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理论,并误认为他们对"中间阶级"的关注不足。事实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深入,中间阶级在人数和种类上皆会增加。由此从理论前提上推翻了赖特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中间阶级发展趋势预测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阶级 马克思和恩格斯 赖特 分析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桑德尔“善优先于权利”思想评述
8
作者 骆夷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罗尔斯主张"权利优先于善",桑德尔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内在矛盾性,并力证"善优先于权利"。"善优先"看似与"权利优先"根本对立,实则对其有某种补充性,并且在根本目标上与"权利优先"的主... 罗尔斯主张"权利优先于善",桑德尔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内在矛盾性,并力证"善优先于权利"。"善优先"看似与"权利优先"根本对立,实则对其有某种补充性,并且在根本目标上与"权利优先"的主张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尔 权利 优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