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子痫前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骆守玲 顾蔚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子痫前期(PE)是引起围生期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胎盘浅着床是目前子痫前期发病的一个重要理论。滋养细胞侵袭不足,螺旋动脉重铸障碍导致胎盘缺血缺氧是子痫前期发病的根本原因。人类白细胞抗原G(... 子痫前期(PE)是引起围生期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胎盘浅着床是目前子痫前期发病的一个重要理论。滋养细胞侵袭不足,螺旋动脉重铸障碍导致胎盘缺血缺氧是子痫前期发病的根本原因。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有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促进滋养细胞侵袭功能,但子痫前期患者胎盘HLA-G表达明显下降。表观遗传学重点讨论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发生的可遗传性的改变,其中DNA甲基化、微小RNA、组蛋白修饰直接参与HLA-G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G 表观遗传学 滋养细胞
下载PDF
二胎政策下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海燕 刘学渊 +2 位作者 唐瑶 骆守玲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RCS)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海燕 张欢 +5 位作者 骆守玲 余忆 唐瑶 刘学渊 费晨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的产程特点,为临床安全管理其产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临产的246例足月TOLAC孕妇,以及同时期340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SVB组)...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的产程特点,为临床安全管理其产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临产的246例足月TOLAC孕妇,以及同时期340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SVB组)的临床资料。研究TOLAC的产程特点,以及前次剖宫产时机、既往阴道分娩史、妊娠间隔(1.5~3年、>3年)等对TOLAC产程的影响。结果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成功率90.2%。伴有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妇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较无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wTOLAC)缩短(P<0.05)。前次妊娠临产前和临产后行剖宫产的两组,以及妊娠间隔处于1.5~3年和>3年的两组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与SVB组比较,两组的产前体质指数、分娩孕周、产程中干预措施、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治疗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新生儿体重较SVB组大(P<0.05),分娩镇痛率较低(P<0.0001)。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上述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两组的产程进展模式类似,第一、总产程时限无明显差异,但第一产程宫口扩张2 cm后,尤其是宫口扩张6 cm后,wTOLAC组产程进展较快(P<0.01);wTOLAC组的第二产程短于SVB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亦短于SVB组内行分娩镇痛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长于未行分娩镇痛者(P<0.05)。结论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的产程模式与初产妇类似,宫口扩张6 cm后产程进展较快,且整个产程进展较初产妇稍快,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前次剖宫产时机和妊娠间隔对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程的影响较小,既往阴道分娩史是促进TOLAC产程进展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临产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既往分娩史 妊娠间隔 产程模式
下载PDF
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患者切开取胚术后宫角超声影像学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晓龙 骆守玲 邹世恩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957-959,共3页
本研究通过超声随访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行切开取胚术后患者的宫角结构影像学变化,评估宫角修复情况,为围产期母胎监护提供实践指导。研究发现妊娠期间宫角修复延迟,表现为术后早期宫角出现混合回声结构,其先有增大趋势,至孕晚期消... 本研究通过超声随访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行切开取胚术后患者的宫角结构影像学变化,评估宫角修复情况,为围产期母胎监护提供实践指导。研究发现妊娠期间宫角修复延迟,表现为术后早期宫角出现混合回声结构,其先有增大趋势,至孕晚期消失。提示临床工作中对术后早期出现的宫角异常回声需进行谨慎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病理情况后,可以选择期待妊娠,但建议加强孕期超声随访频率(每2周1次),监测宫角肌层变化和子宫浆膜层连续性,警惕子宫破裂风险,适时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 切开取胚术 宫角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