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勘探海域中建南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
1
作者 余秋华 张莉 +1 位作者 刘金萍 骆帅兵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在中建南盆地内划分出4套地震层序,识别了5个不整合地震反射界面。通过分析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推测中建南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分别为中始新统湖相烃源岩、...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在中建南盆地内划分出4套地震层序,识别了5个不整合地震反射界面。通过分析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推测中建南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分别为中始新统湖相烃源岩、上始新统—渐新统湖相和海陆交互相烃源岩以及下—中中新统海相烃源岩。通过对其周边盆地进行类比分析,厘定了3套烃源岩的地震相特征;对不同沉积相带泥岩百分含量进行赋值,最终判识推测了中建南盆地新生代3套烃源岩泥岩厚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可为盆地下一步油气资源评价、有利二级构造带分析和勘探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建南盆地 低勘探区 烃源岩 地震相 类比法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生物礁的类型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振 张光学 +4 位作者 张莉 鄢伟 林珍 骆帅兵 钱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8-438,共11页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发育大量的生物礁,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文章基于北康盆地高精度地震数据及钻井数据的研究表明,北康盆地的生物礁成像较好、类型齐全,有点礁、台地边缘礁、块状礁、层状礁、塔礁、环礁共6类型。其发育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发育大量的生物礁,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文章基于北康盆地高精度地震数据及钻井数据的研究表明,北康盆地的生物礁成像较好、类型齐全,有点礁、台地边缘礁、块状礁、层状礁、塔礁、环礁共6类型。其发育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早中新世的初始发育阶段、中中新世早期的繁盛阶段、中中新世晚期的衰退阶段和晚中新世的淹没阶段。古近纪及早中新世的断裂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构造高点,为生物礁的初始发育创造了条件,而中中新世以来基底快速沉降导致的相对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决定了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中中新世时期,而晚中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持续上升,致使生物礁退积到隆起顶部,从而进入淹没阶段。北康盆地的生物礁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很少受后期成岩作用的二次改造,具备优质储层形成的前提。同时,区域烃源岩、疏导体系、盖层及生物礁的分布等油气地质条件,决定了中部隆起西部和东部隆起东部是北康盆地今后生物礁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北康盆地 生物礁 发育演化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中中新世深水沉积体类型、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雷振宇 张莉 +4 位作者 苏明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张伯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8,共9页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2D地震资料,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拗陷阶段中中新世地层内的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连续性、接触关系、整体形态特征等要素的系统识别和总结,建立了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2D地震资料,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拗陷阶段中中新世地层内的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连续性、接触关系、整体形态特征等要素的系统识别和总结,建立了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型。结合南海南部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出了中中新世时期北康盆地内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类型,分别是半深海-深海细粒沉积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体和小型浊积体水道。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体构成了研究区拗陷阶段的两大深水碎屑岩储集体类型,能够与下部断陷阶段的烃源岩和中中新世之后的深海-半深海细粒沉积体一起构成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中中新世 北康盆地 南海南部
下载PDF
陆坡盆地体系深水重力流形成机制、沉积模式及应用实例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2 位作者 雷振宇 王晓兵 杨雨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754,共8页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成机制上也产生了不同观点。这种混乱的现象阻碍了深水重力流理论的发展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识别。在前人对重力流类型、流态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海BK-ZM盆地和台湾海峡盆地西南海域等实例,阐述了深水重力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水深、物源供给、滑动过程中所处的坡折形态与角度、触发机制和等效水退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和控制,这些机制共同决定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形态、类别以及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 BK-ZM盆地 台湾海峡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5 位作者 许红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季兆鹏 周佳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沉积样式 勘探前景 双峰盆地
下载PDF
台湾海峡盆地九龙江凹陷新生代关键构造变革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钱星 张莉 +3 位作者 易海 韦振权 雷振宇 骆帅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油气成藏与区域构造背景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发展密切相关。以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4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太平运动、瓯江运动、浦里运动和海岸山运动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界面。... 油气成藏与区域构造背景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发展密切相关。以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4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太平运动、瓯江运动、浦里运动和海岸山运动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界面。在不同时期由于受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控制,九龙江凹陷发育了阶梯状式、垒-堑式和滑动断阶式三种伸展构造样式,以及断层限制型与褶皱挠曲型二种反转构造样式。通过对各时期构造应力背景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太平、瓯江运动二期构造变革奠定了九龙江凹陷圈闭的形成基础,是造成拉张型构造圈闭发育的重要因素,晚期瓯江运动所造成的凹陷挤压抬升促使了反转构造的形成,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构造变形 油气地质 九龙江凹陷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3 位作者 许红 帅庆伟 骆帅兵 钱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烃成藏 油气勘探潜力 台西盆地
下载PDF
基于扩展弹性阻抗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北康盆地含油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赵裕辉 邓炜 雷振宇 帅庆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31-339,共9页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两个目标钻井的指示因子。结果表明,通过Mulu-1井测井数据交会分析,新的指示因子较常规参数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在储层品质较好且有油气发现的Talang-1井处,反演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该区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储层预测 含油气性检测 岩性指示因子 流体指示因子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内部优质砂岩精细刻画 被引量:2
9
作者 骆帅兵 王笑雪 +2 位作者 张莉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优质砂岩储集层的研究和刻画逐渐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尤其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内已证实发育大量优质砂岩储层,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时...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优质砂岩储集层的研究和刻画逐渐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尤其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内已证实发育大量优质砂岩储层,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时期(约23~16 Ma)属于大陆漂移阶段,盆地整体以大幅度热沉降为主,发育大规模的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其内部砂岩具有丰度高、种类多、分布广且多期次发育的特征,但受控于盆地特殊的地质背景,砂岩的物性受沉积环境和构造作用等因素的综合控制。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资料有限且采集难度大,使得盆地相较于南海北部陆缘盆地而言砂体预测难度更大。基于地震波形分析建立的优质砂岩及其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选取骨干地震剖面,识别并厘定了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格架内典型砂层组,在平面上圈定与刻画了砂岩的发育分布范围,最终建立了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内从三角洲到深水扇的砂质沉积体系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分析 砂岩分布 早中新世层序 南海南部 北康-曾母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振宇 刘晓峰 +5 位作者 张莉 骆帅兵 钱星 刘建平 王智刚 帅庆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南海南部是我国油气资源调查的前沿,开展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对于明确盆地油气远景区带及南部诸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2D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地层解释基础上,厘定了北康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 南海南部是我国油气资源调查的前沿,开展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对于明确盆地油气远景区带及南部诸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2D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地层解释基础上,厘定了北康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北康盆地的伸展率和伸展量进行定量恢复,重建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果表明,北康盆地共发育5类主要的构造样式,分别为伸展、反转、挤压、走滑‒伸展和底辟构造样式,其中走滑‒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为油气最有利富集部位。盆地的形成演化总体上经历了三期六幕,即裂陷期(初始裂陷幕、裂陷鼎盛幕)、断坳转换期(断坳转换1幕、断坳转换2幕)和拗陷期(拗陷1幕、拗陷2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北康盆地 南海南部
下载PDF
地震波波形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含气砂岩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笑雪 骆帅兵 +2 位作者 胡琏 张博 王琴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第5期576-582,共7页
2006年,我国第一口深水探井C3(水深达1 480m)取得了重大天然气发现,证实了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量。但由于识别深水优质含气砂岩层的难度较大,仅通过地震同相轴或地震剖面宏观解释,很难到达理想的效果。采用地震... 2006年,我国第一口深水探井C3(水深达1 480m)取得了重大天然气发现,证实了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量。但由于识别深水优质含气砂岩层的难度较大,仅通过地震同相轴或地震剖面宏观解释,很难到达理想的效果。采用地震波波形分析方法,即根据砂岩含气之后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降低,在地震波波形上凸显出独有的特征,可识别含气砂岩层。该方法对含气砂岩层的刻画和油气开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白云深水区 波形分析 含气砂岩层
下载PDF
基于地震岩相分析的北康盆地晚渐新世沉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徐国强 王笑雪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依据位置(陆棚-陆架边缘-斜坡)、外部形态(丘状、楔状、板状等)、内幕结构(平行、斜交、发散等)和反射波属性(振幅、频率、连续性等)4个方面的标识划分地震相的传统地震相分析法,在钻井较多的地区,可实现地震相-沉积相的准确转换;但在... 依据位置(陆棚-陆架边缘-斜坡)、外部形态(丘状、楔状、板状等)、内幕结构(平行、斜交、发散等)和反射波属性(振幅、频率、连续性等)4个方面的标识划分地震相的传统地震相分析法,在钻井较多的地区,可实现地震相-沉积相的准确转换;但在钻井稀少(无井)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传统地震相分析的结果主要为环境相,在岩相判别上能力较弱,故在沉积相的转换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新增地震反射波光滑性、地震反射整洁性和特殊波形3种标识,建立地震相-地震岩相-沉积相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提升岩相的辨别能力,结合沉积环境与水流体系,可实现准确的沉积体系重建,对油气勘探具重要价值。综合传统地震相分析与3种新增标识的各自优势,在北康盆地晚渐新世识别出6种典型地震岩相,即砂砾岩相、砂包泥相、砂泥岩互层相、泥包砂相、纯泥(页)岩相和火山岩相;划分出4类沉积体系,即河流三角洲、陆架浅海、陆坡浊积扇和深海盆地沉积体系;明确了两支来自婆罗洲地区的大型沉积物源;恢复了陆架三角洲-陆坡浊积体-深海盆地沉积体系以及火成岩体的空间展布,为进一步开展北康盆地油气调查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岩相 沉积相 沉积体系 南海南部 北康盆地
下载PDF
北康盆地主要地质界面时代确定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帅庆伟 张莉 +4 位作者 雷振宇 骆帅兵 钱星 刘建平 周佳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南沙运动、万安运动和广雅运动。其中,T3不整合是后南海扩张期的分界,对应于南沙运动及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扩张终止。Mulu-1井井震对比显示,T3对应于中中新世不整合面(MMU),时代为16 Ma。该界面总体表现为强振幅、下部地层强烈削蚀、界面起伏大,上下地层结构、产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突变,是构造变形前后两大套地层的分界面,对局部圈闭形成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构造运动 油气地质 北康盆地 南海西南部
下载PDF
白云凹陷西南区块中—深层优质砂岩体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骆帅兵 张忠涛 +2 位作者 郭伟 曾绍刚 张立夫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砂岩体尤其是优质砂岩体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与热点关注。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浅层优质砂岩体已基本寻找殆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迫使逐渐关注中—深层(3 500 m以下)乃至超深层区域的优质砂岩体,由于其埋深较大,... 砂岩体尤其是优质砂岩体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与热点关注。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浅层优质砂岩体已基本寻找殆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迫使逐渐关注中—深层(3 500 m以下)乃至超深层区域的优质砂岩体,由于其埋深较大,加之受沉积环境、地温与埋藏时间、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判别这些优质砂岩体的难度增加。区别于传统砂岩的识别方法,从地震响应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岩性的速度分析来建立砂泥岩速度-深度曲线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砂体地震波形分析,尝试建立一套有效的典型优质砂体识别与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砂岩 速度分析 波形分析 地震响应特征 白云凹陷
下载PDF
南海北康盆地断控型底流漂积体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15
作者 雷振宇 张莉 +3 位作者 刘姗 苏明 骆帅兵 帅庆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深海底流为深水沉积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可直接搬运或间接改造沉积物,并在海底形成沉积型地貌,即底流漂积体。在底流漂积体的8个沉积亚类中,受断层活动影响的断控型漂积体研究程度较低,全球范围内相关实例较少,其形态特征及沉积模式... 深海底流为深水沉积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可直接搬运或间接改造沉积物,并在海底形成沉积型地貌,即底流漂积体。在底流漂积体的8个沉积亚类中,受断层活动影响的断控型漂积体研究程度较低,全球范围内相关实例较少,其形态特征及沉积模式并无统一的描述。笔者以南海南部北康盆地为例,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及地震反射资料解释,系统总结了断控漂积体的形态参数和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标志;确定了同沉积断控型漂积体和后沉积断控型漂积体;探讨了不同类别对应的断层活动、沉积过程及其沉积模式。断层活动和深海底流沉积作用同时期发生时,可形成具有不规则丘状结构的同沉积断控型漂积体;而当断层活动发生于底流作用之前时,前期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坎使得底流流速增加,从而有效地改造海底地貌,形成后沉积断控型漂积体。然而,目前的研究仅限于正断层活动与底流作用的耦合关系,其他类型的断层运动(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有必要在未来底流沉积研究中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底流 底流漂积体 沉积模式 北康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双峰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约束
16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3 位作者 王智刚 骆帅兵 帅庆伟 刘建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5,共7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合南海北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双峰盆地的性质和成因。研究认为,双峰盆地为与洋壳热沉降有关的坳陷沉积盆地。从神狐运动开始,双峰盆地经历了大陆破裂-大陆裂解-海底扩张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在持续伸展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双峰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转换-伸展构造样式、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和火成构造样式4类,其中伸展构造和火成构造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成因分析 双峰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层序地层样式特征探讨
17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4 位作者 徐国强 王笑雪 雷振宇 余秋华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开展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上超、下超、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面以及沉积趋势,识别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14个三级层序界面。在层序界面内部,通过层序地层内幕结构刻画和原形剖面恢复,并结合地层堆砌方式,在北康-曾母盆地... 开展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上超、下超、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面以及沉积趋势,识别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14个三级层序界面。在层序界面内部,通过层序地层内幕结构刻画和原形剖面恢复,并结合地层堆砌方式,在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内,划分了海进、高位正常海退、强制海退和低位正常海退4种成因单元。通过进一步研究该4种成因单元内地层结构和相分布关系,提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的3种层序地层样式,即陆架边缘富砂型三角洲进积楔、退积型生物礁和陆架边缘富砂-富泥型退积楔,其中,沉积物源供应量充足且可容空间减小时,发育富砂的三角洲进积楔,陆架边缘-斜坡-盆地区域发育含砂深水扇;而可容空间增量远大于沉积物供应量时,发育退积型生物礁和富砂-富泥退积楔,斜坡-盆地区域含砂深水扇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反射终止 层序地层样式 北康-曾母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区域成藏模式
18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王笑雪 余秋华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南安盆地楔形、S型(丘状)等5类地震相类型;砂包泥岩、砂泥岩互层等7类地震岩相类型以及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8类主要沉积相。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主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和拗陷热沉降阶段。其中,中中新世以前为盆地裂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早期为湖相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中中新世以后为拗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通过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南安盆地烃源岩发育且品质较好,有利储集相带纵向厚度大且横向范围广,区域盖层覆盖整个盆地,并形成了早期的自生自储和晚期的下生上储两类油气成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成藏模式 南安盆地
下载PDF
春光区块沙二段第3砂层组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19
作者 张博 万元博 +2 位作者 孙甫 骆帅兵 王笑雪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通过地震层序划分及沉积剖面原形恢复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同时结合沙二段第3砂层组(S2-3砂层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识别并命名。通过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确定S2-3砂层组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 通过地震层序划分及沉积剖面原形恢复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同时结合沙二段第3砂层组(S2-3砂层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识别并命名。通过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确定S2-3砂层组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斜坡扇、盆地扇5种沉积亚相。S2-3砂层组沉积相带的确定,对于深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区块 地震相—沉积相 地震层序 层序地层格架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地质流体类型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鄢伟 张光学 +6 位作者 张莉 夏斌 杨振 雷振宇 林珍 钱星 骆帅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7,共9页
南海南部陆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解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以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以高精度2D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开展了研究。在南海南部陆缘发现了... 南海南部陆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解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以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以高精度2D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开展了研究。在南海南部陆缘发现了多种流体活动系统,包括:泥底辟/泥火山、气烟囱、管状通道、与构造断层相关的流体活动系统。这些流体活动系统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常常出现含气强振幅异常带、弱振幅杂乱反射带以及"下拉"或者"上拱"地震反射形态等流体活动系统的标志特征。流体活动系统受到构造运动和沉积因素的影响,并且与深部高温高压塑性流体密切相关,流体活动系统优先发育在地层薄弱部位。流体活动系统及所伴生的断裂和裂隙常常作为油气富集区的运输通道;并且流体活动系统所运移的强溶蚀性流体和深部热液流体有利于油气储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尤为明显。因此,流体活动系统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以改善储层,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缘 流体活动系统 泥底辟 气烟囱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