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蒿杀螨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尚德斌 骆星丹 +2 位作者 李春华 张永强 丁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360-363,共4页
采用石油醚(30 ̄60℃)、石油醚(60 ̄90℃)、乙醇、丙酮和水等5种溶剂对采自6月份的黄花蒿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然后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检查,并进一步用分离得到的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花蒿根、... 采用石油醚(30 ̄60℃)、石油醚(60 ̄90℃)、乙醇、丙酮和水等5种溶剂对采自6月份的黄花蒿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然后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检查,并进一步用分离得到的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花蒿根、茎、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普遍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叶的丙酮提取物杀螨活性最高,在48h内(5mg/ml)的杀螨校正死亡率达到98.95%。在分离的13个大的组分中,第11和12组分活性较高,48h,5mg/ml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30%,和99.29%。用这两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毒力回归分析,得到它们的LC50分别为0.3683、0.158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提取分离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鼠类侦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董 文海燕 +4 位作者 骆星丹 彭彦卿 周岚 张晓龙 张华荣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6年第6期596-598,602,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的鼠类侦测技术,以及在鼠类侦测中应用较少的新技术——红外相机技术,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最后展望未来,提出该技术应结合智分析系统、微波技术、雷达波探测技术以及向体积更小的针孔摄像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的鼠类侦测技术,以及在鼠类侦测中应用较少的新技术——红外相机技术,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最后展望未来,提出该技术应结合智分析系统、微波技术、雷达波探测技术以及向体积更小的针孔摄像方向发展,开发出更加精准、方便的鼠类侦测技术,为日常鼠类监测和国境口岸入境交通工具隐匿鼠的侦测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侦测技术 红外相机技术 国境口岸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烟草气候斑田间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吉林 丁伟 +2 位作者 胡细佳 骆星丹 羊云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利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防治烟草气候斑,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WP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效果较好,最终防效可达63.24%,其次是70%代森锰锌WP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最终防效为52.94%,这两种混配均高于杀菌剂单剂的防治效果,... 利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防治烟草气候斑,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WP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效果较好,最终防效可达63.24%,其次是70%代森锰锌WP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最终防效为52.94%,这两种混配均高于杀菌剂单剂的防治效果,并对烟叶的植物学性状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气候斑 植物生长调节剂 混配 防效
下载PDF
重庆航空口岸两起群体性输入诺如病毒分子溯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启军 骆星丹 +5 位作者 文海燕 王董 周岚 邓朝晖 彭彦卿 郝玉通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第6期31-33,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口岸聚集性输入性腹泻病例的快速检测、排查和病原基因序列分析,为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口岸突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肛拭子样本的核酸(RNA)提取、RT-PCR、凝胶电泳分析以... 目的通过对口岸聚集性输入性腹泻病例的快速检测、排查和病原基因序列分析,为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口岸突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肛拭子样本的核酸(RNA)提取、RT-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核酸序列测定,对造成群体腹泻的病原种类进行确认。结果样本中均检测到诺如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经序列分析为诺如病毒基因型属基因组Ⅰ(GⅠ)和II(GII)。结论通过核酸检测等技术手段,可快速确认传染病病原种类,为疫情控制、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溯源
下载PDF
重庆口岸2例输入性猴痘病例处置
5
作者 骆星丹 文海燕 +6 位作者 王董 彭彦卿 周岚 何传宇 周鑫 刘高峰 郝玉通 《口岸卫生控制》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 回顾重庆口岸两例输入性猴痘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过程,为今后口岸猴痘等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疱疹液等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 目的 回顾重庆口岸两例输入性猴痘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过程,为今后口岸猴痘等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疱疹液等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对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结论 病例1于2022年9月3日在欧洲某国发生一次高风险男男性行为,9月9日出现上呼吸道症状,11日发现皮疹,9月14日回国后,主动向隔离点医生报告相关症状,其口咽拭子等样本均为猴痘病毒阳性,16日确诊为猴痘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病例2于2023年9月9日从泰国入境,在重庆江北机场海关抽检样本检测中被发现,自述8月初有过发热史,8月12日大腿内侧出现斑丘疹,很快结痂痊愈,无其他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猴痘病例。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口岸仍存在猴痘病毒输入的风险,需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防止猴痘病例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重庆口岸 首例 输入感染
下载PDF
2020-2022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梅 周鑫 +8 位作者 文海燕 骆星丹 王董 彭彦卿 周岚 张倩 何传宇 刘高峰 郝玉通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跨境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口岸2020年1月—2022年12月22819名出入境人员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跨境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口岸2020年1月—2022年12月22819名出入境人员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22819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共179例,检出率0.78%,其中男性感染者159例,女性感染者20例;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为高发年龄,检出率分别为1.85%和1.90%;劳务人员检出率最高,为1.32%。结论应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知,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和卫生水平,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出入境人员 重庆
下载PDF
口岸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
7
作者 骆星丹 王董 +6 位作者 周岚 文海燕 彭彦卿 邓朝晖 陈正明 刘启军 郝玉通 《口岸卫生控制》 2020年第1期58-60,63,共4页
目的1建立口岸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集口岸鼠类常见螨类,通过对已知蜱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进行筛选,选择确定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优化分子鉴定试验条件。结果COⅠ基因可作为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并成... 目的1建立口岸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集口岸鼠类常见螨类,通过对已知蜱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进行筛选,选择确定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优化分子鉴定试验条件。结果COⅠ基因可作为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并成功获得3种螨类COⅠ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类 COⅠ
下载PDF
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HBV分型检测分析
8
作者 文海燕 骆星丹 +6 位作者 王董 彭彦卿 周岚 周鑫 倪丹妮 杨怡丹 郝玉通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采集2021年在重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监测的出入境人员血清样本,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荧光PCR的方法对100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采集2021年在重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监测的出入境人员血清样本,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荧光PCR的方法对100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检测和分型检测。结果2021年在重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监测的出入境人员11431名,其中HBsAg阳性485例;1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47例,C型19例,D型2例,BCD以外的其他基因型3例,样本HBV DNA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29例。结论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BV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职业以劳务为主;出境人员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应加强对劳务人员健康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 乙肝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重庆口岸入境航空器活鼠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骆星丹 文海燕 +3 位作者 彭彦卿 王董 周岚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对一只航空器截获的鼠类进行鉴定,确定其可能的来源地。方法提取芬兰入境航班捕获鼠(20150904)肝脏DNA,用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coxidase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 目的对一只航空器截获的鼠类进行鉴定,确定其可能的来源地。方法提取芬兰入境航班捕获鼠(20150904)肝脏DNA,用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coxidase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似鼠种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到入境鼠肝脏的COⅠ和Cytb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鼠为小家鼠MUS种群,与北欧(芬兰)和中国(北方)小家鼠属于同一种群,但不能确定该小家鼠的具体来源地。结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是对截获病媒生物种群鉴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器 鼠类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细胞色素B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沿江口岸鼠类及其分子鉴定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星丹 王董 +4 位作者 胡燕 文海燕 黄磊 彭彦卿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1-3,共3页
目的以三峡库区沿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类鉴定,分析各种鼠类的分子鉴定特征。方法在三峡库区沿江口岸采集鼠类标本,并保存整只鼠体,制作标本用于形态学鉴定,采集肝脏或肌肉组织,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 目的以三峡库区沿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类鉴定,分析各种鼠类的分子鉴定特征。方法在三峡库区沿江口岸采集鼠类标本,并保存整只鼠体,制作标本用于形态学鉴定,采集肝脏或肌肉组织,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其他鼠类的DNA条码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共捕获4种61只鼠类,其中42份样本通过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OⅠ基因条带,所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但不同口岸鼠类在分子进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分子鉴定技术能够应用于对三峡库区口岸鼠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口岸 鼠类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原文传递
2013年重庆口岸输入性虫媒病病例调查及处置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骆星丹 文海燕 +6 位作者 陈正明 彭彦卿 张华荣 王董 张朓 刘启军 郝玉通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出3例输入性虫媒病病例,分别为恶性疟、间日疟及登革热,其中登革热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结论虫媒传染病检出数量为近年来最多,输入性虫媒病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 疟疾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沿江口岸主要蚊类分子特征分析
12
作者 骆星丹 文海燕 +4 位作者 王董 郝玉通 彭彦卿 周岚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4-27,42,共5页
目的对三峡库区沿江口岸的主要蚊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各种蚊类的分子特征。方法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在三峡库区沿江5个口岸采集成蚊,形态学鉴定之后,再提取DNA,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蚊类... 目的对三峡库区沿江口岸的主要蚊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各种蚊类的分子特征。方法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在三峡库区沿江5个口岸采集成蚊,形态学鉴定之后,再提取DNA,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蚊类的DNA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宜昌、万州、涪陵、寸滩和泸州捕获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共5个蚊种3 000余只,选取其中42只扩增COⅠ基因,获得5个蚊种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58 bp,A+T含量为67.47%~69.71%。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小于0.0215,不同蚊种间遗传距离为0.0742~0.1594。COⅠ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均聚集成簇,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分子鉴定技术对三峡库区口岸蚊类进行鉴定,可为国境口岸蚊类鉴定提供溯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口岸 蚊类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原文传递
莱氏野村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健文 罗志兵 +3 位作者 骆星丹 张素红 裴炎 张永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7-442,共6页
为探索适宜生产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大豆、小麦、燕麦、大米等材料进行筛选,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活力、抗逆性和毒力有明显影响。莱氏野村菌在大豆上... 为探索适宜生产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大豆、小麦、燕麦、大米等材料进行筛选,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活力、抗逆性和毒力有明显影响。莱氏野村菌在大豆上的产孢量和孢子活力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基质,但小麦上培养的孢子抗逆性和毒力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小麦预浸泡12h后进行发酵,产孢量比对照提高25.9%;小麦浸泡后粉碎成颗粒,可显著提高产孢量;在粉碎的麦粒中添加2/5~3/5(w/w)的谷壳增加其透气性,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产孢量比对照提高34.7%~42.0%。固体基质接种后的初始含水量和培养温度是影响产孢的重要因素,含水量为65%、培养温度为24~26℃适宜菌体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光照是分生孢子产生的必需条件,连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固体发酵 培养基配方 发酵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正明 文海燕 +3 位作者 骆星丹 彭彦卿 王董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特点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及出入境卫生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口岸2004—2013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特点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及出入境卫生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口岸2004—2013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 835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07例,检出率为0.09%,其中男性99例,女性8例;中国籍人员94例,外籍人员13例。HIV感染者中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58岁;以2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69.2%。在2006年前外籍人员居多,2006年后以中国籍人员居多。结论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重庆口岸首次聚集性输入登革热病例调查及处置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海燕 骆星丹 +5 位作者 彭彦卿 王董 张朓 刘启军 陈正明 郝玉通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重庆口岸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分析和总结,为口岸防治输入性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检测、处置以及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等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件进行口岸公共卫生风... 目的通过对重庆口岸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分析和总结,为口岸防治输入性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检测、处置以及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等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件进行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检测采集的21份样本,其中8份登革热核酸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确诊8例为登革热感染者,发病率为38.10%。结论此起疫情为重庆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口岸应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原文传递
重庆口岸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海燕 郝玉通 +4 位作者 骆星丹 彭彦卿 王董 周岚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14,17,共5页
目的对2014年重庆口岸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感染来源。方法采集2014年重庆口岸首起聚集性输入登革热疑似病例血清样本,进行IgM/IgG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以及病毒分离;用RT-PCR... 目的对2014年重庆口岸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感染来源。方法采集2014年重庆口岸首起聚集性输入登革热疑似病例血清样本,进行IgM/IgG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以及病毒分离;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21份血清样本,其中4份样本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IgG均阴性;9份样本为登革热病毒1型核酸阳性。分离得到4株登革病毒,4株病毒的E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与印度尼西亚的毒株进化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1%。结论输入性登革病毒与印度尼西亚的登革病毒1型亲缘关系最近,提示其传染源极有可能在印度尼西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 登革病毒 口岸 重庆
原文传递
蚤的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董 郝玉通 +4 位作者 陈正明 文海燕 骆星丹 彭彦卿 张华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71-71,共1页
蚤是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是腺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目前,蚤的分类研究仍然是以传统形态学为基础,其中还借助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方法来鉴定蚤。本文对上述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地方性斑疹伤寒 重要传染病 腺鼠疫 分类研究 媒介昆虫
原文传递
重庆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18
作者 文海燕 周岚 +4 位作者 彭彦卿 倪丹妮 叶盛 刘高峰 骆星丹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0-104,109,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为重庆口岸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重庆口岸2023年1-6月检出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结果重庆口岸2...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为重庆口岸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重庆口岸2023年1-6月检出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结果重庆口岸2023年1-6月检出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属于6B.1A.5a.2a和6B.1A.5a.2a.1进化分支,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23年北半球疫苗株相比,HA基因和NA基因序列无明显变化,抗原性和对神经氨酸酶敏感性也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4株病毒株未出现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变异,与疫苗株匹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特征
原文传递
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的基孔肯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海燕 骆星丹 +6 位作者 王董 周岚 张倩 周鑫 倪丹妮 何传宇 彭彦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 了解重庆口岸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为口岸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并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病毒株的全基因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口岸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 目的 了解重庆口岸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为口岸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并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病毒株的全基因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口岸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命名为CHIK1801,序列全长11 672 nt,与参考序列(NC004162)核苷酸同源性为96.6%。结构基因包含3 747个核苷酸,编码1 248个氨基酸,与参考株S27(NC004162)相比有28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MN974219.1 (Thailand,2018)、MN974218.1 (Thailand,2018)、MN974211.1(Thailand,2018)、MK040571.1(Thailand,2018)、ON262796.1(Thailand,2019)、MT668625.1(Tianjin,2019)聚类在同一分支,均属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ECSA)印度洋分支。结论 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的基孔肯雅病毒属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ECSA)印度洋分支,共有28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应加强基孔肯雅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病毒 系统进化树 输入性
原文传递
2例输入性疟疾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江 文海燕 +3 位作者 骆星丹 彭彦卿 王董 陈正明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4-214,216,共2页
疟疾是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由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大汗为特点的寄生虫疾病。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 输入性 疟疾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