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巍 王志英 +2 位作者 鲍洪雅 骆晓兰 吴明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心通胶囊...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3.4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1.681,P<0.05);治疗组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8.060、10.528,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7.054、10.787、10.57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6.869、5.754、7.609,P<0.05);两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急性脑梗死 疗效 细胞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灯盏花素针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
作者 骆晓兰 鲍洪雅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自...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4例,腹泻2例,皮疹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低于对照组25.7%(χ2=14.53,P=0.00)。结论: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灯盏花素针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半胱氨酸(Hcy)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疗效及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光胜 王志英 +2 位作者 鲍洪雅 骆晓兰 朱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抗感染疗效,观察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抗感染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死亡风险中等的CAP患者60例,依据抗感染方式的不同,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0...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抗感染疗效,观察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抗感染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死亡风险中等的CAP患者60例,依据抗感染方式的不同,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0例和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组(联合治疗组)30例,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入院第3天及第5天血常规、血hs-CRP和PC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PCT、hs-CRP、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感染时间的延长,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联合治疗组(P<0.05),其余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常规、hs-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3天左氧氟沙星组较联合治疗组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恢复正常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时hs-CRP恢复正常的百分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与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相比,左氧氟沙星治疗中度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似乎更好,多伴有血白细胞和炎症因子hs-CRP的更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骆晓兰 鲍洪雅 +2 位作者 朱巍 孙光胜 尉芳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84-2487,共4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程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PCT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18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程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PCT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18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8例和PCT指导治疗组60例;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常规、CRP、动脉血气(监测PaO_2和PaCO_2),留取血及深部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t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住院时间、二重感染率、住院病死率、临床有效率及半年内随访肺部感染再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WBC、CRP、PaO_2和PaCO_2等炎症及氧合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纳入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51株,总细菌学阳性率43.22%;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半年随诊期肺部感染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T指导治疗组在抗菌药物应用疗程及二重感染率上比较,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有助于指导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可作为评价抗菌药物时机、疗程及疗效的一项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英 徐志松 骆晓兰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10期1002-1004,101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复发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初发脑梗死组120例、复发性脑梗死组11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人进行血清ACA检测与比较。结果复发脑梗死组... 目的研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复发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初发脑梗死组120例、复发性脑梗死组11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人进行血清ACA检测与比较。结果复发脑梗死组ACA-IgG阳性率(31.82%)高于初发脑梗死组(15.00%)(P<0.05);脑梗死组和复发性脑梗死组ACA-IgG阳性率,年龄≤50岁者(57.89%)高于>50岁者(11.56%)(P<0.05);ACA-IgG阳性率女性(23.53%)与男性(2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随访1年初发脑梗死ACA-IgG阳性者复发率(56.25%)明显高于阴性者复发率(29.79%)(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CA-IgG阳性率高,ACA-IgG阳性初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率较高,ACA检测对于脑梗死的复发预测和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脑梗死 复发
原文传递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骆晓兰 鲍洪雅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2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与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与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果糖胺(FMN)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hC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除餐后2h胰岛素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N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发生低血糖事件,但未出现严重性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及加速其胰岛素细胞功能恢复,且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门冬胰岛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推荐为临床2型糖尿病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胰岛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