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枣园
- 1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新农村》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
文摘
家乡的枣园,大都建在丘陵山坡之上,东一片西一块地,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绿云。枣树依地势而植,高低错落起伏,颇有美感。枣园地里多套种杂粮,小麦地里套种大豆,大豆收后又种粟谷荞麦之类。青红绿紫,色彩缤纷,胜似一幅美丽的图画。家乡枣园出产的南枣,大约因气候与土质的关系,肉质细而厚,味道甜而脆。其营养与药用价值之高,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誉为补中佳品。传说过去家乡有人把它带入京城,献给皇帝品赏,皇上竟龙颜大悦,大加赞赏,赐“京果”之名。
-
关键词
枣园
药用价值
大豆
家乡
套种
枣树
历代医家
小麦地
荞麦
美感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瓜“厂”
- 2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新农村》
1998年第8期34-34,共1页
-
文摘
家乡人把稻草苫顶木头支架、看管瓜果的简易棚称为“厂”。农历五六月,正是田瓜开花结瓜的鼎盛期,山野里三三两两的瓜“厂”,像雨后的蘑菇般钻了出来,构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蹲在瓜“厂”里看瓜,野趣是十分浓郁的。欣赏的是一种隐士般的清静,培育的是一种平常心。那时候,我家年年种田瓜。这瓜“厂”年年由我当班。白天自然是我坐镇,晚上才加强力量,和爸爸共同防守。与山风飞鸟作伴,和月亮星星对眠。不仅要提防顽童糟塌瓜。
-
关键词
鼎盛期
简易棚
支架
蘑菇
开花
欣赏
隐士
草苫
培育
木头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山里店
- 3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新农村》
1997年第5期35-35,共1页
-
文摘
山里店大多开在山村的大路边,是一个村庄的“脸面”。它不用挂什么“牌子”,上级来了人或过路行人,总喜欢到小店里去转一转,探个路,问个向导,淳朴的店主人,大都会热情接待。据老一辈人说,昔日偏僻的山村,从没见过小店,山民们的生活用品,都是山民自己穿着草鞋,担着竹篮,从几十里外的小镇上去挑来的。偶尔也能见到“拨郎鼓”货担,把针头线脑送进村来。直到近几年来,山里修了通向县城的公路,封闭的山门才被捅开,商店才出现在山村。山里店自有山里店的特色,综合性特强。
-
关键词
生活用品
山村
综合性
公路
出现在
草鞋
向导
封闭
行人
店主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采“地衣”
- 4
-
-
作者
骆正葵
-
机构
义乌市下骆宅镇初中
-
出处
《新农村》
1996年第12期34-34,共1页
-
文摘
每当在餐桌上吃到那酥嫩可口的黑木耳时,就会联想到那土生土长在山野间的地衣来,忆起儿时冒雨采地衣的情景来。地衣是种藻菌同体的低等植物,黑褐色的肉瓣花般盘开,外形活像黑木耳。可它却不像黑木耳那样高贵而娇惯,土气中显出极强的生命力。
-
关键词
地衣
黑木耳
低等植物
生命力
藻菌
联想
情景
同体
餐桌
外形
-
分类号
S64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蛙声
- 5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新农村》
1996年第8期36-36,共1页
-
文摘
大概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缘故吧,我是多么地喜欢聆听田野里传来的蛙声!我家的房子在村子的东南一隅,一面临村,三面靠田,门衔绿野千顷,耳闻蛙声一片,真是名不虚传的“蛙声居”。近水楼台先得月,近田居室早听蛙。每年惊蛰过后,地气返暖,春雷初动,在地下养精蓄锐了一冬的青蛙,“啯!啯!”振聋发聩地发出了新春第一声,随后是二声,三声,四声……越来越多,连成一片。
-
关键词
农村
第一声
地气
青蛙
居室
四声
初动
田野
惊蛰
春雷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红薯(散文)
- 6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新农村》
1994年第4期35-35,共1页
-
文摘
夏秋之间,在南方的山野上,到处可见一种叫红薯的作物,它没有高粱那样俊秀;也没有向日葵那样华贵。叶片似绿色的小手掌向上撑托着,底下的青藤默默地葡匐伸长,实在平凡极了。它的生活能力很强,不择地势,不论土质,无论是沙土红壤,高坡洼地,你把它插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长。每个关节上都长着白丝般的须根,扎入土里吸收养料,不断丰富自己。无怪生长速度如此之快,要是雨水调匀,种下不用多天,藤蔓就会挤挤挨挨地覆盖着整个垅畦,周围只要有一点儿空隙,它就会伸过去,伸过去,真是随地而生,随遇而安。它的结果方式也别具一格,不象向日葵头上顶着一盘金色的果实。
-
关键词
土里
藤蔓
白丝
生长速度
泥底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伏晒书记
- 7
-
-
作者
骆正葵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
2015年第9期76-77,94,共3页
-
文摘
爱书成癖。平日出门逢书铺书摊必驻足,东翻西拣,成了“淘书族”,遇中意的就捎上几本。天长日久,家富藏书。虽说“诗书传家”,可防蛀防霉,也颇费心力。盛夏时节,我想起了晒书。一天,我把书从挤得满满的书架上一摞摞捧了下来,又搬到门口空地上,排了几个方阵,接受灼灼阳光的“检阅”。
-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