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轨断口设置与车辆编组形式及车辆受流的关系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骆海坤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1年第5期63-65,共3页
通过分析地铁车辆内部电气连接、编组形式与接触轨系统断口设置的相互关系,针对接触轨电分段、正线道岔断口、车辆段、停车场接触轨断口三种典型情况,提出接触轨平面布置的优化思路,并对车辆电气连接方式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接触轨 车辆编组 车辆受流 断口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硫化氢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骆海坤 张建新 李国风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不同时间内源性H2S含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19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h组、缺血3h组,缺血6h组,缺血9h组,缺血12h组,缺血24h组。假手术组共48只(不同...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不同时间内源性H2S含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19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h组、缺血3h组,缺血6h组,缺血9h组,缺血12h组,缺血24h组。假手术组共48只(不同时间点各8只),其余组各8只。其中96只观察计算梗死体积,另96只测定其他指标。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于术后1、3、6、9、12和24h后断头取脑,观察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H2S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1h组无明显变化,从缺血3h到24h,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缺血3、6、9、12和24 h时梗死灶增大(P〈0.01),各组大鼠脑组织中H2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缺血3h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脑组织梗死体积逐渐增大,H2S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梗死体积 局灶性脑缺血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受流器动态特性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鹏 骆海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121,144,共6页
以无锡地铁2号线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检测装置对其靴轨系统进行试验,并介绍了试验系统和试验原理。通过试验,检测得到靴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器的振动、靴头位移等参数,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受电靴的动态性能,研究了受流器与... 以无锡地铁2号线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检测装置对其靴轨系统进行试验,并介绍了试验系统和试验原理。通过试验,检测得到靴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器的振动、靴头位移等参数,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受电靴的动态性能,研究了受流器与端部弯头的动态接触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第三轨受流系统的实时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受电靴 接触轨 接触压力 端部弯头
下载PDF
气体信号分子H_2S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骆海坤 张建新 李国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79-3481,共3页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H2 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数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硫化氢是有害气体,其毒性作用已被大量报道。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Abe等[1]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内源性H2 S可能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而存在...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H2 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数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硫化氢是有害气体,其毒性作用已被大量报道。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Abe等[1]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内源性H2 S可能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而存在。同时,Kimura[2]对H2 S的不断研究中证实,脑组织内存在相对较高浓度的H2 S, H2 S能促进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的活性,诱导海马突触的长时程增强效应(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提示气体H2 S在神经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H2 S与多种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机制尚不够清楚。因此,H2 S在神经系统的生成、生理作用、机制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血性脑病 组织保护
下载PDF
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国风 骆海坤 张建新 《神经药理学报》 2014年第3期49-56,共8页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其在体内由特殊的酶催化产生,有其特殊的代谢过程。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参与海马长...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其在体内由特殊的酶催化产生,有其特殊的代谢过程。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参与海马长时程增强、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发挥,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影响神经内分泌过程,参与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和脑血管功能的调节;H2S还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热性惊厥、唐氏综合症、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等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H2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概况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中枢神经系统 脑缺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氯吡格雷和瑞格列奈相互作用致低血糖1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骆海坤 王丽华 郝利亚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左下肢无力伴左侧口角及左手麻木感3d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平素口服瑞格列奈片降血糖,否认药品不良反应史。入院后予抗血小板、调血脂、改善循环等治疗,继续口服瑞格列奈降糖。入院第5日,患者于夜间出现心悸伴出...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左下肢无力伴左侧口角及左手麻木感3d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平素口服瑞格列奈片降血糖,否认药品不良反应史。入院后予抗血小板、调血脂、改善循环等治疗,继续口服瑞格列奈降糖。入院第5日,患者于夜间出现心悸伴出汗,自服食物后好转,入院第6日夜间再次出现类似反应,急查血糖示3.7mmol·L-1,临床药师考虑CYP2C8潜在抑制剂氯吡格雷和瑞格列奈相互作用致低血糖可能性大,建议医师停用瑞格列奈,继续监测血糖,未再发生低血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瑞格列奈 CYP2C8 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口服降糖药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骆海坤 郝利亚 +4 位作者 史维静 王丽华 马国燕 袁耀辉 时绘绘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对口服降糖药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并使用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和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以及单用口服降糖药的住院患者病历,共310例。根据...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对口服降糖药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并使用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和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以及单用口服降糖药的住院患者病历,共310例。根据患者服用的降糖药类型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磺酰脲类(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氯吡格雷+瑞格列奈;氯吡格雷+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相应对照组分别为单用磺酰脲类、瑞格列奈及噻唑烷二酮类,观察记录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同时探究患者外周血CYP2C8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基因分析发现,发生低血糖患者的CYP2C8*3基因变异率为60%。结论:氯吡格雷可提高口服降糖药物的血浆浓度而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同时CYP2C8*3基因在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中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口服降糖药 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骆海坤 袁耀辉 王丽华 《北方药学》 2018年第6期138-139,共2页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关注,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达拉奉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琳-5-酮,于2001年4月在日本第一次上市,是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自由基清除剂,进...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关注,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达拉奉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琳-5-酮,于2001年4月在日本第一次上市,是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自由基清除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在其他组织、器官也能起到抗氧化应激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立新 李国风 +6 位作者 骆海坤 张勤增 解丽君 姜红 李立萍 郝娜 张建新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8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硫化氢/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H2/3MST)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共80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NaHS低剂量组;NaHS中...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硫化氢/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H2/3MST)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共80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NaHS低剂量组;NaHS中剂量组;NaHS高剂量组。NaH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大鼠脑缺血3 h时腹腔注射0.7、1.4和2.8 mg/kg的NaHS。5组大鼠均于缺血24 h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灶体积,测定脑组织中H2S含量,改良法测定脑组织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ST)的活性。结果 与缺血模型组比较,NaHS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脑组织中H2含量和3MS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NaHS中、高剂量可明显缩小脑缺血体积,增强脑组织3MST活性,升高脑组织H2含量,表明NaH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脑缺血 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 大鼠
下载PDF
药师在合理用药干预中的作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丽华 骆海坤 +1 位作者 史维静 齐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202例临床用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用药时药师未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用药时药师全程参与合理用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医药费... 目的研究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202例临床用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用药时药师未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用药时药师全程参与合理用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医药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药费用、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在合理用药干预中的作用效果确切,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合理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和住院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合理用药 干预作用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维静 李云青 +4 位作者 骆海坤 郝利亚 王丽华 袁耀辉 时绘绘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7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磺酰脲类降糖药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显著增加,血小板活化参数CD_(62)和CD_(63)水平均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67%比9.43%,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活动能力,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 磺酰脲类 氯吡格雷 认知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丽华 路运华 +2 位作者 宇文利霞 骆海坤 郝利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致寒战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产科应用米索前列醇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用药分析研究,对纳入报告所涉及的患者年...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致寒战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产科应用米索前列醇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用药分析研究,对纳入报告所涉及的患者年龄、体重、孕周、ADR既往史、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并用药品、ADR发生时间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例,年龄20~25岁4例,25~30岁10例,30~35岁15例,35~40岁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各年龄组体重平均65.22 kg,孕周平均38+1周。(2)ADR既往史:32例报告中均明确记载无家族ADR史,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4例,1例住院期间头孢唑林皮试阳性,其余27例无药物不良反应病史记载。(3)用药情况:32例报告中,30例舌下含服,2例直肠给药;29例单次用药,3例再次给药;用药剂量平均356.25μg。(4)合并用药:32例均合并其他宫缩剂,包括缩宫素注射液或卡前列甲酯栓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缩剂品种数平均2.47种。(5)ADR发生时间及转归:ADR出现时间最短15 min,最长100 min,平均58.28 min。32例ADR均给予地塞米松10 mg入壶,其中1例出现高热,30 min后再次给予地塞米松5 mg入壶后症状消失;无严重产后出血案例发生。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米索前列醇引起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寒战 合并用药
下载PDF
精子参数对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国燕 田晓荟 +2 位作者 张志革 贾亚男 骆海坤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精子参数对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精液优化处理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的236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精液回收率分为三组:低回收率组(≤30%),...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精子参数对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精液优化处理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的236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精液回收率分为三组:低回收率组(≤30%),中回收率组(31%~50%)组,高回收率(≥51%)组,分析影响回收率的精液参数,并分别按不同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低、中、高三组,分析对精子优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回收率组男性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收率组的精液体积、前向运动精子数均高于其他两组,中回收率组精液体积及前向运动精子数高于高回收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体积组的男性年龄及精子回收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中体积组精子回收率高于高体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浓度组的患者年龄低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精子回收率高于其他两组;低活动率组的男性年龄高于中活动率组,高活动率组的精子回收率低于中活动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PR组的男性年龄及回收率高于其他两组,高PR组精子回收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液体积、浓度、活动率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子回收率,可以根据处理前的精液参数预测优化精子后的回收率,从而寻找更合适的优化方法,提高精子回收率,进一步提高IUI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参数 回收率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关于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国燕 田晓荟 +2 位作者 张志革 贾亚男 骆海坤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IVF)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输卵管梗阻因素且男性精液常规均正常的不孕患者208例,按男性年龄分为≤30岁组(n...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IVF)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输卵管梗阻因素且男性精液常规均正常的不孕患者208例,按男性年龄分为≤30岁组(n=116)、31岁~35岁组(n=64)和≥36岁组(n=28)共三组,比较各组的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正常形态比率、DNA碎片率及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研究发现≥36岁组前向运动精子比率低于≤30岁组,DNA碎片率高于≤30岁组和31岁~35岁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30岁组,流产率高于≤3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其余精液参数及IVF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年龄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但随男性年龄增加,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囊胚形成率下降,DNA碎片率及流产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受精 胚胎发育 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氨基氧乙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国风 张建新 +6 位作者 骆海坤 李兰芳 张勤增 解丽君 李立萍 郝娜 王薇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评价氨基氧乙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280g,月龄2.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I组)、低、中、高剂量氨基氧乙酸组(AL组、AM组... 目的评价氨基氧乙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280g,月龄2.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I组)、低、中、高剂量氨基氧乙酸组(AL组、AM组和AH组)。I组、AL组、AM组和AH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AL组、AM组和AH组于缺血3h时分别腹腔注射氨基氧乙酸25、50、100μmol/kg,S组和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ml/kg。每组于给予氨基氧乙酸后21h时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分离皮层、海马、纹状体,测定胱硫醚-β合酶(CBS)活性。每组于给予氨基氧乙酸后21h时处死另外8只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与S组比较,I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皮层和海马CBS活性升高,脑梗死体积扩大(P〈0.05),纹状体CB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AM组和A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皮层和海马CBS活性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纹状体CB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基氧乙酸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机制与抑制CBS活性,减少H2S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酶 脑缺血 氨基氧乙酸
原文传递
251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6
作者 宇文利霞 骆海坤 +1 位作者 时绘绘 袁耀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25-829,共5页
目的对251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某院上报的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251例,收集报告中病例的性别、年龄和预后情况,以及报告涉及药品、药物种类... 目的对251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某院上报的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251例,收集报告中病例的性别、年龄和预后情况,以及报告涉及药品、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累及系统/器官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51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报告有137例,新的ADR报告有88例,既是新的又是严重的ADR报告有26例。251例报告中女性占比为55.78%,男性占比为44.22%;≥60岁的有146例(占58.17%)。251例ADR报告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其次为口服。新的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神经系统(占25.64%),严重的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皮肤附件(占28.57%)。主要涉及的药物类型有抗感染药物(51例,占20.32%)、神经系统药物(36例,占14.34%)和抗肿瘤药物(32例,占12.75%)等;主要涉及药品有己酮可可碱注射液(18例,占7.17%)、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6例,占2.39%)和多西他赛注射液(6例,占2.39)。预后方面,251例ADR报告中的有175例(占69.72%)好转,75例(占29.88%)治愈。结论新的和严重的ADR多发生于女性和老年患者,以及使用抗感染药物和神经系统药物的患者。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用药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安全用药
原文传递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萌 李国风 +1 位作者 骆海坤 张建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 评价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CI组)和NaHS高、中、低剂量组(NaHS1组、NaHS2组和NaHS... 目的 评价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CI组)和NaHS高、中、低剂量组(NaHS1组、NaHS2组和NaHS3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模型制备后3h,S组和CI组腹腔注射1ml/kg生理盐水.NaHS1组、NaHS2组和NaHS3组分别腹腔注射NaHS 2.8、1.4和0.7 mg/kg.于模型制备后24h时测定脑缺血体积,取缺血侧脑组织,测定H2S含量、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ST)活性,并提取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活性、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CI组、NaHS1组、NaHS2组和NaHS3组脑缺血体积增大,CI组、NaHS2组和NaHS3组脑组织H2S含量和线粒体3MST活性降低,CI组和NaHS3组线粒体活性、SOD活性和GSH-Px活性降低,线粒体膜肿胀度增加,MDA含量升高,CI组总ATP酶活性降低,NaHS1组和NaHS2组SOD活性降低(P<0.05);与CI组比较,NaHS1组和NaHS2组脑缺血体积减小,脑组织H2S含量和线粒体3MST活性升高,线粒体活性、总ATP酶活性、SOD活性和GSH-Px活性升高,线粒体膜肿胀度减轻,MDA含量降低(P<0.05);与NaHS1组比较,NaHS3组线粒体3MST活性降低,线粒体膜肿胀度增加,SOD活性和GSH-Px活性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H2S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与提高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脑缺血 线粒体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接触网避雷线设计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连录 骆海坤 《公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8-361,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所经地域气象条件各不相同,甚至同一条线路的气象条件差异巨大;而为机车提供电能的接触网系统是不变的,特别是当线路所经过高雷区和强雷区,经常因雷击而产生事故,影响列车运营;本文讨论的目的是在接触网... 近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所经地域气象条件各不相同,甚至同一条线路的气象条件差异巨大;而为机车提供电能的接触网系统是不变的,特别是当线路所经过高雷区和强雷区,经常因雷击而产生事故,影响列车运营;本文讨论的目的是在接触网上方合理的高度架设避雷线,以避免直击雷造成接触网事故从而影响列车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避雷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