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Ⅲ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7 位作者 沈文斌 高丝娜 苏景伟 李娟 赵彦 许金蕊 李曙光 刘志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Ⅱ~Ⅲ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共7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影响Ⅱ~Ⅲ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共7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1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85%、58.27%、49.7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中粘连程度、术后阳性淋巴结数目、T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对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Ⅱa期(342例)患者术后化疗组OS优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χ^2分别为9.301、4.422,P<0.05或P<0.01);Ⅱb(75例)及Ⅲ期(299例)患者术后放化疗组及术后放疗组OS均优于单纯手术组(Ⅱb期:χ^2分别为3.926、4.605,P<0.05;Ⅲ期:χ^2分别为8.504、7.435,P<0.01)。716例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23%、49.32%、38.26%。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中粘连程度、TNM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对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Ⅱa期患者术后化疗组PFS优于单纯手术组(χ^2=7.481,P<0.01);Ⅱb及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疗组PFS均优于单纯手术组(χ^2分别为6.684、5.741,P<0.05)。结论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为影响Ⅱ~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Ⅱa期患者可仅行术后化疗,而Ⅱb~Ⅲ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可获得更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放射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选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6 位作者 王旋 高丝娜 赵彦 许金蕊 李曙光 闫可 张雪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淋巴结各相关参数与术后辅助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生存...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淋巴结各相关参数与术后辅助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4.12%和54.06%,中位生存期为86.49个月。N0、N1、N2、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3%、55.50%、19.80%和3.45%,不同N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61,P<0.001)。通过ROC曲线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总淋巴结数目的比值(LNR)为分组界值8.51%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LNR≤8.51%组及LNR>8.51%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和23.4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04,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T分期、N分期、LNR、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均相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N分期、LNR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2组及LNR>8.51%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χ^2=13.171,P<0.001)。联合N分期及LNR进行分析,在LNR>8.51%组的N2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组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结论:LNR可以协同N分期更好地提示预后并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对N2期同时伴有高LNR的患者应该积极选择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恶性肿瘤 手术 淋巴结状态 术后辅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及肾组织Nrf2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丝娜 李英 +2 位作者 迟雁青 刘翠红 曹义甫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44-47,52,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及核转录因子(NF) 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单侧肾切除的雄性CD-1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及核转录因子(NF) 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单侧肾切除的雄性CD-1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各10只。模型组与白藜芦醇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N模型,正常对照组与白藜芦醇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缓冲液。造模后,白藜芦醇对照组与白藜芦醇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于造模成功后第8周收集各组24 h尿液,股动脉取血,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U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取肾皮质匀浆100μ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切取部分肾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UP、Scr、BUN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UP、Scr、BUN均下降(P <0. 01或0. 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MDA含量降低、T-SOD活性升高(P均<0. 05)。Nrf2、HO-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对照组均仅见少量表达,模型组Nrf2、HO-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白藜芦醇治疗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加(P均<0. 01)。结论 DN小鼠肾脏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减轻DN小鼠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NF-E2相关因子 血红素氧合酶1 白藜芦醇 糖尿病肾病 小鼠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6 位作者 高丝娜 王旋 曹瀚 赵彦 许金蕊 李曙光 沈文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6-931,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97例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且年龄≥75岁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 目的: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97例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且年龄≥75岁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对生存时间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前GNRI评分正常组139例,异常组58例,两组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08%、9.82%和8.73%、6.18%(P>0.05)。放疗后GNRI评分正常组68例,异常组129例,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7.04%、7.42%和16.17%、3.65%(χ2=12.316、14.61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放疗后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总生存时间(OS)相关(χ2=6.569~22.434,P<0.05);T分期、GTV、放疗前NLR及放疗后的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相关(χ2=4.579~18.99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放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GNRI均为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χ2=4.716、13.083、4.519,P<0.05)。结论:营养指标GNRI可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预后指标。临床工作中对GNRI评分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可积极行营养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体质量指数 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4 位作者 沈文斌 高丝娜 杜星语 赵彦 许金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T4N1M0)食管癌患者84例,通过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T4N1M0)食管癌患者84例,通过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56免疫指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监测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复发及死亡原因等。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66 Gy,1.8~2.0 Gy/次,5次/周。检测放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4例患者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57%、34.52%、19.59%,中位生存时间22.60个月;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05%、27.38%、12.0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20个月。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41例,疾病稳定(SD)24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为61.90%(52/84)。单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水平、免疫指标放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预后均显著相关(总生存:χ^2=7.851、4.443、8.381、5.972,P<0.05;无进展生存:χ^2=7.475、6.290、9.659、8.738,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放疗后CD4和CD4/CD8水平为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χ^2=10.464、4.292、5.507,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CD4/CD8水平均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χ^2=10.835、8.548,P<0.05)。结论放射治疗可影响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放疗前NLR水平及放疗后CD4/CD8水平是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外周血炎症指标 放射治疗 食管癌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根治性术后的复发模式及复发后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7 位作者 苏景伟 李娟 沈文斌 高丝娜 赵彦 许金蕊 李曙光 李巧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并进行复发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分析,寻找复发后挽救性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8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接受再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术后... 目的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并进行复发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分析,寻找复发后挽救性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8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接受再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模式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35.6%、20.4%,中位生存期29.2月,中位复发时间15.0月。患者1、3、5年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37.7%、14.6%、11.9%,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10.2月。全组382例患者共观察到复发部位462个,其中锁骨上淋巴结区转移95个(20.5%),吻合口复发46个(10.0%),纵隔淋巴结区转移259个(56.1%),上腹部淋巴结区转移62个(13.4%)。接受挽救性放疗、化疗、放化疗及支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6例、43例、82例及101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复发区域个数、复发部位及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影响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χ^2=5.336、4.292、8.067、7.482、4.093、76.426,P<0.05)。将接受挽救性放疗的患者按中位剂量60 Gy分为<60 Gy组和≥60 Gy组,两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P<0.05),且放疗剂量≥60 Gy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预后较优。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复发区域个数和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区域复发类型,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复发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 复发 挽救性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切除术后辅助调强放疗胸腔胃照射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春洋 祝淑钗 +5 位作者 沈文斌 苏景伟 高丝娜 赵彦 许金蕊 李曙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logistic法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04例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者29例(27.88%)。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相关的剂量-体积指标包括:胸腔胃Dmax、Dmean、L5~L45、V5~V50。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胸腔胃Dmax、Dmean、胸腔胃L5~L45和V5~V50均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L5、V35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均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所得L5及V35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00 cm和44.00%,胸腔胃L5≥14.00 cm和L5<14.00 cm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38.64%和20.00%(χ^2=4.473,P<0.05);V35≥44.00%和V35<44.00%发生≥2级急性放射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57.58%和14.08%(χ^2=7.263,P<0.05)。后纵隔胃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2.881,P<0.05)。结论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对术后需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慎重选择后纵隔胸腔胃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治疗 放射性胸腔胃炎 剂量-体积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