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琥宁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高乾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并发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治疗儿童流行性腮...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并发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炎琥宁
下载PDF
甘利欣联合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乾峰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甘利欣注射液静滴,两组均应用一般护肝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甘利欣注射液静滴,两组均应用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两组主要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TBil和ALT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 甘利欣 中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面CCR4、CCR6、CXCR3表达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乾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面CCR4、CCR6、CXCR3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4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47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面CCR4、CCR6、CXCR3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4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47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人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CD4+Th17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CCR3表达百分率及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结果治疗后2组ALT、TBil及Th17细胞表面CCR4、CCR6、CXCR3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Th17细胞表面CCR4、CCR6、CXCR3表达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恩替卡韦分散片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Th17细胞
下载PDF
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乾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7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联合组7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2组治疗...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7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联合组7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血清HBV-DNA、HBeA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HBV特异性CTL)、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和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水平,统计HBV 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48周时联合组AST、ALT、TBil、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西医组(P均<0.05),HBV特异性CTL、Tfh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西医组(P均<0.05);治疗48周时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西医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茵陈五苓散 阿德福韦酯 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五苓散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侯浩彬 高乾峰 《河北中医》 2019年第3期410-413,417,共5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13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小剂量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治疗。2组均24 d...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13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小剂量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治疗。2组均2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3、6、12、18、24 d时尿量和体质量情况,以及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3、6、12、18、24 d时尿量均呈增加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12、18、24 d时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6、12、18、24 d时体质量下降呈增加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12、18、24 d时体质量降低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ALT、AST、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五苓散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肝功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腹水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玉冰 林志鹏 +2 位作者 高乾峰 侯浩彬 张振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8期5527-553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本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本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120例患者中,其中成功治愈90例,成功治愈率为75%;2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的性别、结核接触史及初复诊情况对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无显著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临床症状、有无合并症、痰菌情况、2个月末痰菌检查结果及有无规律服药对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单因素分析,将有显著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个月末痰检结果阴性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影响因素,而有合并症、耐药、文化程度低及临床症状≥3种则是降低老年肺结核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有无合并症、是否耐药、文化程度高低及临床症状情况与老年肺结核的预后密切相关,有规律的服药、积极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老年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成人麻疹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浩彬 高乾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3期112-112,共1页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39%患者24例(92.2%),有明显全身关节肌肉疼痛9例(34.6%),并发肺炎2例(7.69%),心肌损害3例(11.5%),肝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39%患者24例(92.2%),有明显全身关节肌肉疼痛9例(34.6%),并发肺炎2例(7.69%),心肌损害3例(11.5%),肝功能损害9例(34.6%)。结论成人麻疹有体温高、全身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等临床特征,建议完善麻疹疫苗接种,减少成人麻疹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成人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同伴教育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海莉 高乾峰 +1 位作者 袁慧 金德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价在结核病治疗患者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调查方法,比较同伴教育活动前后患者结核病知识及心理状态变化。对当年全市所有纳入治疗患者按要求全程随访其规则治疗情况,比较参与组与未参与组规则治疗率。结果干... 目的评价在结核病治疗患者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调查方法,比较同伴教育活动前后患者结核病知识及心理状态变化。对当年全市所有纳入治疗患者按要求全程随访其规则治疗情况,比较参与组与未参与组规则治疗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改善(P<0.01)。94.00%的患者认为活动非常满意或满意,参与组抗结核规则治疗率较未参与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同伴教育活动能够提高结核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同伴教育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饶建国 杨健 +1 位作者 余龙 高乾峰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PLC(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4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共84例,采用问卷调查法,...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PLC(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4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共84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患者临床转归及相关因素等资料。采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替诺福韦治疗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CHB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1岁、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程度、高HBV DNA水平、有HCC家族史在CHB患者发生HC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OR=1.166,P=0.000)、未抗病毒治疗(OR=3.003,P=0.049)、有HCC家族史(OR=2.042,P=0.036)、肝硬化程度为CHB患者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B级、C级与无肝硬化相比,HCC发生风险均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17.668、2.162、12.157,P=0.008,0.001,0.006);抗病毒治疗中拉米夫定治疗组(OR=2.150,P=0.002),恩替卡韦治疗组(OR=1.259,P=0.001),阿德福韦酯治疗组(OR=1.235,P=0.000),替诺福韦治疗组(OR=1.951,P=0.002)。结论:年龄>41岁、肝硬化程度、未接受NAs抗病毒治疗、HCC家族史是发生PLC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接受不同NAs抗病毒治疗中,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药物发生HCC的相关性大,因此需要对上述人群加强随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PLC 核苷(酸)类药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饶建国 殷宏娟 +2 位作者 余龙 高乾峰 陆善荣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入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住院的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炎症因子...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入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住院的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炎症因子、病毒载量及特异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极期WBC、淋巴细胞及PLT水平分别为(4.67±2.92)×109/L、(0.95±0.73)×109/L和(52.16±34.74)×109/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WBC、淋巴细胞及PLT水平较极期显著回升(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极期ALT、AST、LDH及CK水平分别为(183.74±61.56)U/L、(186.06±164.44)U/L、(703.52±859.78)U/L和(507.13±847.04)U/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ALT、AST、LDH及CK水平与极期相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CRP及PCT水平分别为:(81.26±72.72)mg/ml和(2.12±4.7)U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较极期显著降低(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病毒载量为(3.76±0.31)×106IU/ml,恢复期为(2.38±0.23)×10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特异抗体IgM、IgG阳性率均为20.00%,恢复期阳性率均为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常规及血清酶学指标显著异常,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重点监测,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血清生化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