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俊淑 李阔 +1 位作者 李娜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4-585,588,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探索学习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独居组和社交组(P<0.01),独居组在7天、14天、28天时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低于社交组(P<0.01或P<0.05)。结论: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学习 社会交往 脑梗死 大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高俊淑 李娜 +3 位作者 陈景红 高永谦 李哲 杨春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919-4920,共2页
托吡酯(TPM)作为一种新型并且比较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已经被临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癫痫患者,但是目前在国内该药对脑电图活动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1〕。本文分析TPM治疗前后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AEEG)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 托吡酯(TPM)作为一种新型并且比较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已经被临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癫痫患者,但是目前在国内该药对脑电图活动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1〕。本文分析TPM治疗前后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AEEG)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痫 动态脑电图 分析
下载PDF
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脑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俊淑 陈景红 高永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6-01/2009-01收治癫痫患者7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发作后1 h、24 h血清TNF-α和IL-2水平,...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6-01/2009-01收治癫痫患者7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发作后1 h、24 h血清TNF-α和IL-2水平,同时做常规脑电图检查,研究患者TNF-α和IL-2表达水平与脑电图的关系。结果:癫痫患者发作后1 h、24 h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2例癫痫患者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1);癫痫组患者发作后1h脑电图异常率为80.6%(58/72),发作后24 h为68.1%(49/72),发作后1 h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发作后24 h(P<0.05);癫痫发作后1 h及24 h,脑电图异常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患者表达水平(P<0.05)。结论:癫痫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离癫痫发作期的时限越近,血清TNF-α和IL-2的水平越高,脑电图异常率越高,脑电图改变与TNF-α及IL-2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TNF-Α IL-2 脑电图
下载PDF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的可行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俊淑 高永谦 李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的可行性。方法术后首发性癫痫患者72例均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采用非线性脑电分析方法研究脑电图预测癫痫的临床价值。结果首次出现癫痫AEEG异常者癫痫复发率较AEEG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的可行性。方法术后首发性癫痫患者72例均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采用非线性脑电分析方法研究脑电图预测癫痫的临床价值。结果首次出现癫痫AEEG异常者癫痫复发率较AEEG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非线性脑电特征量可以反映癫痫易发作期相对正常状态期间的变化。结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动态脑电图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环境干预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贾子善 李阔 +2 位作者 槐雅萍 高俊淑 李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8-580,共3页
目的:研究独居、社会交往、探索学习和丰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5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其余步骤与手术组相同。术后24h随机分为独居组(n=15)... 目的:研究独居、社会交往、探索学习和丰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5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其余步骤与手术组相同。术后24h随机分为独居组(n=15)、社交组(n=15)、探索学习组(n=15)、丰富环境组(n=15)和假手术组(n=5),分别于术后第1、3、7、14、21、28d对大鼠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及修订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进行评定。结果: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及mNSS评分均显示探索学习组及丰富环境组在术后14—28d后明显优于独居组和社交组(P<0.05)。结论: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的行为学恢复有明显影响,丰富环境及探索学习均能改善大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探索学习 独居 社会交往 行为学恢复 脑梗死 大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景红 李娜 +2 位作者 孙素娟 高俊淑 赵景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60 mg/d静脉滴注14 d。治疗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60 mg/d静脉滴注14 d。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28 d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发病3 d、7 d及14 d血清VEGF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 d及28 d时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VEGF及TNF-α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 d时明显高于第3 d和第14 d(均P<0.05);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自由基导致的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冯亚青 王建华 +5 位作者 郭雪 赵大卫 高俊淑 刘桂芳 李志立 张振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中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77、ε30 .6 15及ε40 .30 8,VaD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5 6、ε30 .6 85及ε4 0 .2 5 9,AD组和V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CE基因AD组和VaD组DD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ACE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载脂蛋白E类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和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景红 高俊淑 +3 位作者 李娜 齐亚超 郭振华 冯荣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88,共2页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脑梗死后急性期明显增加,并且不同...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脑梗死后急性期明显增加,并且不同时间阶段其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GFAP、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阔 高俊淑 +1 位作者 李娜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丰富环境...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丰富环境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GFAP和GAP-43阳性细胞数。结果:梗死灶周围皮质GFAP和GAP-43阳性细胞数第1d时即增多,1—4周时探索学习组和丰富环境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独居组和社交组;社交组1—4周时GFAP阳性细胞数多于独居组,1—2周时GAP-43阳性细胞数多于独居组;第4周时GFAP阳性细胞数,丰富环境组高于探索学习组。结论:丰富环境、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GFAP和GAP-4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探索学习 脑梗死 大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100-β蛋白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景红 李娜 +3 位作者 高俊淑 王建华 王天俊 郭振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3-904,共2页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增加,但其作用仍不明确。本文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S100-β蛋白进行检测,探讨VEGF和S100-β蛋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并为急性脑梗死的新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100-Β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景红 李娜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天俊 郭振华 高俊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3期2033-2035,20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n=60)发病后3、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n=60)发病后3、7和14天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头颅CT或MRI测量梗死灶的最大直径,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①VEGF血清含量在脑梗死发病3天、7天和14天分别为(440±54)ng/L、(598±83)ng/L和(506±68)ng/L,均高于对照组(245±29)ng/L(P<0.01),VEGF高峰时间在发病7天(598±83)ng/L,显著高于3天和14天(P<0.05),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天;S100-β蛋白发病3天血清浓度(0.76±0.15)μg/L高于对照组水平(0.10±0.03)μg/L(P<0.01),并在发病后7天、14天恢复正常。②VEGF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S100-β蛋白与大面积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 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VEGF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S100蛋白质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娜 陈景红 +3 位作者 赵景茹 杨蕊 高俊淑 王天俊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酸A_2(LpPLA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酸A_2(LpPLA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每次2-4 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vWF、PAF、Lp-PLA_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未发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4项异常;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有改善脑部微循环、阻止颅内动脉血栓的形成,并有抑制vWF,PAF,Lp-PLA_2的表达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亚青 边艳珠 +6 位作者 王建华 赵大卫 刘桂芳 李贤 高俊淑 贾丽景 冯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 ,为 VD的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的评估寻找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分别对 45例 VD、3 0例卒中无痴呆 (SWD)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 (NC)3组进行 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 ,...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 ,为 VD的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的评估寻找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分别对 45例 VD、3 0例卒中无痴呆 (SWD)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 (NC)3组进行 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 ,半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VD组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比 SWD组减少 (P<0 .0 5 ) ;并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的减少最为显著 (P<0 .0 1)。与 NC组相比 ,SWD组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均减低 (P<0 .0 5 )。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 MMSE评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0 .75 5 ,P<0 .0 1)。结论  VD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流灌注减低 ,以额叶、颞叶最为显著 ,且与MMSE评分间存在正相关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SPECT 诊断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下载PDF
不同环境设置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Sy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娜 高俊淑 +2 位作者 李阔 陈景红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突触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丰富环境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突触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丰富环境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Syn阳性表达。结果:MCAO后梗死灶周围皮质Syn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其表达进一步增高。探索学习组、丰富环境组于MCAO术后各时间点Syn表达均明显优于独居组和社交组(P<0.05,P<0.01);探索学习组在3、4周表达高于丰富环境组(P<0.05);社会交往组表达高于独居组(P<0.05)。结论:丰富环境;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探索学习 脑梗死 大鼠 突触膜糖蛋白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娜 杨蕊 +2 位作者 高俊淑 靳玮 王天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两组血浆中Lp-PLA2、血脂水平,检测脑梗死体...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两组血浆中Lp-PLA2、血脂水平,检测脑梗死体积,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逐渐增加,血浆Lp-PLA2水平随NIHSS评分增加而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高密度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胆固醇(LDL-C)、NIHSS评分和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会显著增加,且该物质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但是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表达 研究
下载PDF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Flk-1、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向阳 贾子善 +2 位作者 槐雅萍 高俊淑 李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1,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Flk-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h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环境组(造模对照组,SE组)、探索学习环境(L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 目的:研究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Flk-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h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环境组(造模对照组,SE组)、探索学习环境(L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梗死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和Flk-1在梗死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探索学习环境干预后,VEGF和Flk-1表达大量增加。结论:LE可促使VEGF和Flk-1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微血管新生,利于脑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学习环境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景红 李娜 +2 位作者 高俊淑 王天俊 王建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发病1、3、7、14d血清S-100β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在第1天达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3天、7天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清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S-100Β
下载PDF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桂芳 高俊淑 +1 位作者 李娜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阳性细胞数。结果: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探索学习组bFGF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独居组(P<0.001或P<0.01),在第7天、14天时多于社交组(P<0.001);独居组在第7天、14天、21天时bFGF阳性神经元数量低于社交组(P<0.01)。结论: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学习 社会交往 脑梗死 大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小剂量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荣芳 王建华 +7 位作者 吕佩源 冯亚青 陈景红 高俊淑 王天俊 李娜 郭振华 孙占用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对照组和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试验组。疗程16周,每4周随访1次,评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治疗16周后...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对照组和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试验组。疗程16周,每4周随访1次,评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治疗16周后进行有效性评估: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临床医生访谈时对病情变化的印象补充量表(CIBIC-Plus)评价患者总体功能变化情况;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了解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变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了解患者日常功能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完成最后随访,对照组MMSE,ADAS-Cog,CIBIC-Plus,NPI,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MSE,ADAS-Cog,CIBIC-Plus,NPI,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6周后,两组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NPI评分明显下降(P<0.05),表现在脱抑制和激越等情绪方面;CIBIC-Plus总体功能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好转明显(P<0.05),余各项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及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均有效,后者更优于前者,尤其对情绪方面的阳性症状控制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奈哌齐 美金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FAP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景红 李娜 +4 位作者 高俊淑 王建华 郭振华 王天俊 吕佩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d、7d和14d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研究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d、7d和14d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研究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GFAP血清水平在脑梗死发病3d、7d和14d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FAP高峰时间在发病第7天,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d;S100-β蛋白高峰时间在发病第3天,并在发病后7d、14d恢复正常。GFAP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S100-β蛋白与大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 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GFAP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100-Β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