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杜鹃花属一新种——腺苞杜鹃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信芬 彭玉兰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494,共2页
关键词 杜鹃属 腺苞杜鹃 四川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木蓝属两个分布新记录(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信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1-848,共8页
报道并描述了采自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具有1小叶的新分布种美脉木蓝Indigofera caloneura Kurz和采自广东具有单叶的新分布种心叶木蓝I. cordifolia Heyne ex Roth.。在中国还有另外3个具有单叶的种类, 即单叶木蓝I. linifolia、刺荚木蓝I.... 报道并描述了采自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具有1小叶的新分布种美脉木蓝Indigofera caloneura Kurz和采自广东具有单叶的新分布种心叶木蓝I. cordifolia Heyne ex Roth.。在中国还有另外3个具有单叶的种类, 即单叶木蓝I. linifolia、刺荚木蓝I. nummularifolia和远志木蓝I. squalida。通过从植物习性、茎、叶的形态与大小及毛被、托叶、花序、花冠形状与毛被、花药、子房毛被、果实的形态与大小、所含种子数目等特征的显微观察, 比较了国产单叶类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差异, 并针对茎、叶、毛被、花冠旗瓣和果实形状等5个最重要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蓝属 美脉木蓝 心叶木蓝 豆科 新记录 广东 云南 中国
下载PDF
圆菱叶长柄山蚂蝗一新异名(英文)
3
作者 高信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4,共2页
查阅了澜沧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lancangense (Y .Y .Qian)X .Y .Zhu&H .Ohashi的模式标本后 ,确认该种应归并入圆菱叶长柄山蚂蝗H .podocarpum (DC .)H .Ohashi&R .R .Millssp .podocarpum。
关键词 澜沧长柄山蚂蝗 圆菱叶长柄山蚂蝗 中国 植物分类学
下载PDF
国产豆科新分类群及分布新记录
4
作者 高信芬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圆柱拿身草分布新记录DesmodiumteresWal.(Cat.no.5694,1831-32,nom.nud.)exBenth.inMiq.,Pl.Jungh.225.1852,inadnota;BakerinH... 圆柱拿身草分布新记录DesmodiumteresWal.(Cat.no.5694,1831-32,nom.nud.)exBenth.inMiq.,Pl.Jungh.225.1852,inadnota;BakerinHook.f.,Fl.Bri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圆柱拿身草 无毛疏果假地豆 宽果葫芦茶
下载PDF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4种水深梯度下芦苇分株地上生物量的分配与生长(英文) 被引量:20
5
作者 彭玉兰 涂卫国 +4 位作者 包维楷 高信芬 吴宁 罗鹏 肖维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芦苇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本文对该地区芦苇海4个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无性系地上分株的生物量分配、生长与繁殖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7cm(水在土层表面上)水深环境中,芦苇单株的平均... 芦苇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本文对该地区芦苇海4个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无性系地上分株的生物量分配、生长与繁殖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7cm(水在土层表面上)水深环境中,芦苇单株的平均生物量(4.2g)最大.在-15cm(水在土层表面下15cm)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百分比(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46.1%)最大.芦苇地上分株高度、地上分株有分枝的单株百分比(茎上有分枝的分株占样地总分株的百分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茎的生物量分配百分比和生长速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滩地生境中,开花率、花序的生物量百分比明显大于水较深的生境.分株株高与分株生物量、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幂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15cm水深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的生长快于茎的增长;在其他水深梯度的生境中,则是茎生物量的增加快于叶生物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无性系分株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繁殖
下载PDF
彭州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士华 高信芬 +3 位作者 涂卫国 方志强 胡大明 李兴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a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脉 a多样性 海拔梯度 植物群落
下载PDF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23
7
作者 鞠文彬 高信芬 包维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个桫椤种群样方的平均密度为0.088株/m2,幼苗密度为0.049株/m2;桫椤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发育过程中出现3个死亡高峰值,分别在第1龄级(H<0.01 m)、第7龄级(3.90 m≤H<4.80 m)和第10龄级(H≥6.60 m)阶段;种群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第7龄级以后,种群生存率小于1%;根据种群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t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桫椤各龄级阶段密度与草本层郁闭度均无显著相关(p≥0.18),然而桫椤幼苗(第1龄级)以上的个体密度、第7龄级密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但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是限制桫椤种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更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涂卫国 高信芬 +1 位作者 刘士华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汶川是"五·一二"特大地震的中心地带,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基于震前3a的实地调查资料,对龙门山脉主峰——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的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在对九顶山西坡汶... 汶川是"五·一二"特大地震的中心地带,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基于震前3a的实地调查资料,对龙门山脉主峰——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的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在对九顶山西坡汶川雁门沟的野外调查中共发现维管植物111科、363属、733种,其中有种子植物94科、333属、687种.科的物种丰富性很高,含10种以上的种子植物科有19个,含216属、455种植物,分别占该区维管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9.50%和62.07%,是该区植物区系构成的主导成分.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15种分布类型在该区均有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和种远远超过热带分布类型,体现了该植物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在东亚分布类型中,属于中国–喜马拉雅类型的属和种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中国–日本成分,说明九顶山虽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交界线附近,但其西坡汶川段依然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范畴.有367个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该区,占物种总数的53.42%,其中半数以上的物种属于中国西南特有种或横断山区特有种,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高山区特别是横断山地区是温带植物物种的分化中心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西坡 龙门山脉 植物物种 维管植物 区系分析 汶川
下载PDF
四川及重庆蕨类植物区系组成、特有现象和珍稀种类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海 高信芬 刘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四川及重庆为我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总计有52科,141属,约880种。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是最重要的3个科,其种数占本区种数的50.5%,金星蕨科、中国蕨科和铁角蕨科在本区也有较多的种类分布。在本区主要的属为耳蕨属、鳞... 四川及重庆为我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总计有52科,141属,约880种。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是最重要的3个科,其种数占本区种数的50.5%,金星蕨科、中国蕨科和铁角蕨科在本区也有较多的种类分布。在本区主要的属为耳蕨属、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它们的种数都超过50种,合计占本区种数的22.8%,其次有铁角蕨属、瓦韦属和毛蕨属,其种数都逾25种,而有近85%的属不足10种。热带成分的属在本区占53.9%,但它们的区系存在度不大;东亚分布的属占16.3%,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温带分布的属占12.7%。本区无特有科,仅光叶蕨属1个特有属,还有6个中国特有属;有387种为中国特有种,约占本区种数的44%。特有种的32%为本区特有,其余以与中国西南片区(占22.5%)和整个南方片区(占26.1%)共有为主。本区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蕨类植物有10种,其中1级3种,2级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特有现象 珍稀种类 种数 区系组成 特有属 国家重点保护 中国 重庆 四川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7种中国野生蔷薇核DNA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诗琦 张程 高信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8-565,共8页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蔷薇(Rosa×lichiangensis Yüet Ku)为内部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核DNA含量及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验证倍性准确性。本研究首次检测了3个二倍体种——商城蔷薇(Rosa shangchengensis T.C.Ku)、广东蔷薇(Rosa kwangtungensis Yüet Tsai)和无刺刺梨(Rosa roxburghii f.inermis S.D.Shi),1个三倍体种——伞房蔷薇(Rosa corymbulosa Rolfe)和1个四倍体种——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 Schrenk)的核DNA含量及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常规染色体压片法结果一致,可对中国野生蔷薇的倍性研究进行补充。本研究结果可丰富中国蔷薇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并为繁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核DNA含量 倍性水平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中国云南象牙参属(姜科)一新种——苍山象牙参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明华 高信芬 +1 位作者 祝正银 林宏辉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描述了中国云南姜科Zingiberaceae一新种——苍山象牙参Roscoea cangshanensis M.H.Luo,X.F.Gao & H.H.Lin。该种与大理象牙参R.forrestii Cowley在体态上相近,但唇瓣深裂成2裂片,每个裂片再2裂,基部收缩成具白色条纹的柄,叶片较狭... 描述了中国云南姜科Zingiberaceae一新种——苍山象牙参Roscoea cangshanensis M.H.Luo,X.F.Gao & H.H.Lin。该种与大理象牙参R.forrestii Cowley在体态上相近,但唇瓣深裂成2裂片,每个裂片再2裂,基部收缩成具白色条纹的柄,叶片较狭窄,(2–)7–24×1.5–2.5cm,叶片基部狭缩成叶柄状而不同。该新种叶片基部狭缩成叶柄状,唇瓣倒卵状楔形,长2.5–3.5cm,宽2.5–3.0cm,基部收缩成具白色条纹的柄,与长柄象牙参R.debilis Gagnep.相似,但苞片非管状,较短,长5–15mm,隐藏于叶鞘内,花冠管较长,10–12.5cm,唇瓣深裂成2裂片,每个裂片再2裂,可与后者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牙参属 苍山象牙参 姜科 新种 云南 中国
下载PDF
西藏墨脱悬钩子属植物小志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先华 徐波 +3 位作者 鞠文彬 高云东 邓亨宁 高信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11-1421,共11页
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标本查阅与鉴定及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西藏墨脱县产的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发现该区共有悬钩子属植物28种4变种,其中Rubus lineatus Reinw. var. glabrior Hook. f.为中国分布新... 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标本查阅与鉴定及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西藏墨脱县产的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发现该区共有悬钩子属植物28种4变种,其中Rubus lineatus Reinw. var. glabrior Hook. f.为中国分布新记录植物,小柱悬钩子(R. columellaris Tutcher)、红毛悬钩子(R. wallichianus Wight et Arn.)、独龙悬钩子(R. taronensis C. Y. Wu ex T. T. Yu et L. T. Lu)和疏松悬钩子(R. efferatus Craib)为西藏分布新记录植物。该文还对《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该属部分学名的不恰当使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分类 西藏 墨脱
下载PDF
四川菊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玉兰 高信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报道四川菊科植物分布新记录15种,即白山蒿、韦谷草白背变种、百能葳、小一点红、异羽千里光、无毛蟹甲草、黑紫橐吾、蒜叶婆罗门参、华北鸦葱、毛柄蒲儿根、三尖千里光、华麻花头、棉头风毛菊、灰白风毛菊、丽江蓟。列出这些种的标本... 报道四川菊科植物分布新记录15种,即白山蒿、韦谷草白背变种、百能葳、小一点红、异羽千里光、无毛蟹甲草、黑紫橐吾、蒜叶婆罗门参、华北鸦葱、毛柄蒲儿根、三尖千里光、华麻花头、棉头风毛菊、灰白风毛菊、丽江蓟。列出这些种的标本引证、地理分布和近缘种的区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新记录 四川
下载PDF
冕宁县山体滑坡地段早期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志强 高信芬 孙成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9-257,共9页
根据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刹叶马村滑坡迹地自然恢复早期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8科137属176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7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68种,隶属于51科129属.(2)构成... 根据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刹叶马村滑坡迹地自然恢复早期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8科137属176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7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68种,隶属于51科129属.(2)构成研究区域植被自然恢复早期的种子植物有52科,分属7种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的科最多,热带性质的科与温带性质的科比例接近.同时130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温带性质的属多于热带性质的属,世界分布属仍有较大比例.(3)群落分类的结果得到6种群落类型,代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小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先锋群落,各个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则代表了自然建群中的先锋物种.DCA排序的结果反映了多种环境因素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提出加强对山体滑坡地段植被自然恢复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滑坡 物种组成 区系成分
下载PDF
无籽刺梨杂交起源:来自分子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亨宁 高信芬 +1 位作者 李先源 周洪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7,共8页
为追溯无籽刺梨(Rosa×sterilis S.D.Shi)的物种起源,以该种及同域分布的蔷薇属(Rosa Linn.)14种、2变种和2变型为实验材料,并以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 Fisch.)为外类群,选取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psb Atrn H、trn L-trn F... 为追溯无籽刺梨(Rosa×sterilis S.D.Shi)的物种起源,以该种及同域分布的蔷薇属(Rosa Linn.)14种、2变种和2变型为实验材料,并以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 Fisch.)为外类群,选取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psb Atrn H、trn L-trn F、trn K-mat K、psb I-psb K和rpo C1)及2个核基因片段(ITS和GAPDH)进行扩增和测序,并据此利用贝叶斯分析(BI)和最大似然法(ML)进行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显示: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联合组成1个全长3 365bp的数据集,在据此构建的BI系统树中,无籽刺梨与长尖叶蔷薇(R.longicuspis Bertol.)聚在一起,后检验率(PP)为0.96、靴带支持率(LB)为81%。43条ITS序列组成1个全长617 bp的数据集,在据此构建的BI系统树中,无籽刺梨的4个单倍型与缫丝花(R.roxburghii Tratt.)、白花刺梨(R.roxburghii f.candida S.D.Shi)和无刺刺梨(R.roxburghii f.inermis S.D.Shi)构成分支a,PP值为1.00、LB值为98%;无籽刺梨的另外3个单倍型与软条七蔷薇(R.henryi Bouleng.)及长尖叶蔷薇的2个单倍型共同构成分支b,PP值为0.93、LB值为85%。63条GAPDH基因序列组成1个全长883 bp的数据集,在据此构建的BI系统树中,无籽刺梨单倍型H2与长尖叶蔷薇的2个单倍型聚为分支A,PP值为1.00、LB值为99%;无籽刺梨单倍型H1和H3与缫丝花、白花刺梨和无刺刺梨聚为分支B,PP值为1.00、LB值为100%;无籽刺梨单倍型H4单独聚为一支。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起源于长尖叶蔷薇与缫丝花的天然杂交,长尖叶蔷薇和缫丝花分别为其母本和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物种形成 核基因 叶绿体基因 杂交亲本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亨宁 廖敏 +3 位作者 鞠文彬 李蒙 高信芬 徐波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全面掌握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起源、区系成分和危害情况等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根... 【目的】全面掌握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起源、区系成分和危害情况等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根据其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进行评估及划分危害等级,并进行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成都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58种(亚种、变种),隶属42个科110个属,其中种类最多的3个科分别是菊科(36种)、豆科(17种)及禾本科(13种),合计占比41.77%;种类最多的属是苋属(8种),占比5.06%。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有101种来自美洲地区,占比63.92%。从危害等级分析来看,其中19种为恶性入侵种(1级),32种为严重入侵种(2级),20种为局部入侵种(3级),41种为一般入侵种(4级)以及46种为有待观察种(5级)。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和世界分布。【结论】成都市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扩散趋势已加剧。根据上述入侵现状,本文对成都市地区防范外来植物入侵提出了以下4点防控建议: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开展防控和利用技术研发,谨慎引种以及加强科普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组成 危害等级 区系
下载PDF
九寨沟风景区秋季水体硅藻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晓 高信芬 +1 位作者 羊向东 李艳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九寨沟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是九寨沟自然风景的灵魂,因而关于九寨沟湿地的研究极为重要.硅藻的生长和繁殖对环境极为敏感,长期作为湿地水质监测的指标.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内17处采样点水体中的硅藻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经鉴定共发... 九寨沟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是九寨沟自然风景的灵魂,因而关于九寨沟湿地的研究极为重要.硅藻的生长和繁殖对环境极为敏感,长期作为湿地水质监测的指标.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内17处采样点水体中的硅藻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113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和变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2属.脆杆藻属、舟形藻属、桥弯藻属和异极藻属常为优势属,只在长海是以小环藻属为单一优势属的群落.首次发现典型的富营养化指示种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 astraea(Ehr.)Grun.]在旅游旺季出现,并在淡季消失,表明旅游对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湖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数量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硅藻细胞密度受到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与海拔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多样性的Cairns连续比较指数(SCI)普遍较高(长海除外),与海拔显著负相关,与密度极显著负相关,可以都从种间竞争得到解释;SCI不一定反映了水体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硅藻 细胞密度 生物多样性 Cairns连续比较指数
下载PDF
绢毛蔷薇复合体的分类学研究:峨眉蔷薇与绢毛蔷薇同种吗?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筱媚 高信芬 张丽兵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928,共10页
绢毛蔷薇复合体包括绢毛蔷薇Rosasericea、峨眉蔷薇R.omeiensis和毛叶蔷薇R.mairei三种。它们的形态特征相近,特别是峨眉蔷薇和绢毛蔷薇之间界限有时不明显,以致峨眉蔷薇的分类学地位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的标本馆所藏的... 绢毛蔷薇复合体包括绢毛蔷薇Rosasericea、峨眉蔷薇R.omeiensis和毛叶蔷薇R.mairei三种。它们的形态特征相近,特别是峨眉蔷薇和绢毛蔷薇之间界限有时不明显,以致峨眉蔷薇的分类学地位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的标本馆所藏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2000多份标本进行了形态对比研究。我们也对横断山区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进行了野外观察,同时,我们还应用扫描电镜(SEM)对三者花粉及种皮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对小叶、花粉及种子的形态定量分析表明,毛叶蔷薇与其余两者的区别较为明显,但绢毛蔷薇和峨眉蔷薇无论在植株或是花粉形态,还是种皮表面特征方面都存在明显的连续性,但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地理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各种性状,我们将峨眉蔷薇处理为绢毛蔷薇的变种。同时,将与这两个分类群相关的6个变型作为异名处理。处理为绢毛蔷薇的4个异名分别是腺叶峨眉蔷薇R.omeiensis f.glandulosaT.T.Yu&T.C.Ku,宽刺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teracantha Rehder & E.H.Wilson、光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glabrescens Franchet和宽刺绢毛蔷薇R.sericea f.pteracantha Franchet。处理为峨眉蔷薇的2个异名分别是少对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aucijuga T.T.Yu & T.C.Ku和腺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glandulosa T.T.Yu & T.C.Ku。本文也给出了3个分类群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及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定量分析 花粉 毛叶蔷薇 峨眉蔷薇 绢毛蔷薇复合体 种子表皮形态 异名 分类学
下载PDF
四川木蓝复合群的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晓慧 赵雪利 高信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733,共7页
四川木蓝复合群(Indigofera szechuensis complex)为豆科木蓝属植物,共包含四川木蓝等9个种。本研究以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31个居群为材料进行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形态性状差异主要集中在叶... 四川木蓝复合群(Indigofera szechuensis complex)为豆科木蓝属植物,共包含四川木蓝等9个种。本研究以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31个居群为材料进行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形态性状差异主要集中在叶片大小及花序长短上;主成分分析显示,最大叶长、叶片毛被、花药毛被、小叶长宽比是种间主要形态特征差异;ITS序列分析显示,除滇木蓝外,四川木蓝复合群其余8个种的ITS序列差异较小且难以区分,因此四川木蓝复合群的这8个种可能是一个正处于分化过程中的类群,横断山区多样化的生境及复杂的地质历史可能是促使其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木蓝复合群 形态特征变异 主成分分析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七种木蓝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霞 高信芬 +1 位作者 徐波 涂卫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7-422,共6页
本文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豆科(Leguminosae)木蓝属(IndigoferaL.)植物的7个种: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河北木蓝(I.bungeana Walp.)、滇木蓝(I.delavayi Franch.)、腺毛木蓝(I.scabrida Dunn)、四川木蓝(I.szechuensis Cra... 本文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豆科(Leguminosae)木蓝属(IndigoferaL.)植物的7个种: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河北木蓝(I.bungeana Walp.)、滇木蓝(I.delavayi Franch.)、腺毛木蓝(I.scabrida Dunn)、四川木蓝(I.szechuensis Craib)、刺序木蓝(I.silvestrii Pamp.)、尖叶木蓝(I.zollingeriana Miq.)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尖叶木蓝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四倍体)外,其余6种木蓝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6(二倍体)。尖叶木蓝和刺序木蓝核型分类为2A型,其余5种木蓝的核型均为1A型。种间核型差异很小。供试种主要包含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滇木蓝、腺毛木蓝、刺序木蓝、四川木蓝和尖叶木蓝的核型分析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蓝属 染色体数目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