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卧铺客车碰撞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修瑞仙 刘艳文 +1 位作者 高允峰 丁颂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3-730,共8页
根据耐碰撞车体结构原理设计出具有吸能效果的耐碰撞性车体,进行了车体结构一、二位车端撞击刚性墙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车体中车端结构产生塑性大变形,客室结构无塑性变形,车体耐碰撞性明显得到改善,车体纵向刚度分布合理。建立了单节... 根据耐碰撞车体结构原理设计出具有吸能效果的耐碰撞性车体,进行了车体结构一、二位车端撞击刚性墙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车体中车端结构产生塑性大变形,客室结构无塑性变形,车体耐碰撞性明显得到改善,车体纵向刚度分布合理。建立了单节客车碰撞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车钩缓冲特性,结果表明,带有车钩及防爬吸能装置的车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在防爬吸能元件压溃行程全部压缩后,车体端部产生塑性变形吸能碰撞能量,客室未发生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卧铺客车 耐撞性 非线性有限元 LS-DYNA
下载PDF
非对称变形模式下薄壁组合结构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修瑞仙 刘艳文 +1 位作者 高允峰 丁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21,8,共7页
基于单一薄壁金属结构具有稳定的、可控的塑性变形吸能优点及存在碰撞界面力过载缺点的现状,本文提出承载能力更高、界面力更加稳定的组合结构的设计理念,并对单层薄壁结构及双层薄壁组合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利用非线性显示动态有限... 基于单一薄壁金属结构具有稳定的、可控的塑性变形吸能优点及存在碰撞界面力过载缺点的现状,本文提出承载能力更高、界面力更加稳定的组合结构的设计理念,并对单层薄壁结构及双层薄壁组合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利用非线性显示动态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其耐撞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非对称变形模式下,薄壁组合结构耐撞性特性优于单层结构;对组合结构加工V型诱导槽后,其缓冲特性有较大提高,能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吸能过程中的过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组合结构 非对称变形模式 耐撞性 诱导槽
下载PDF
用切线坐标求解有心力运动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凤兰 高允峰 祁金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切线坐标讨论了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的轨道微分方程 ,并用该方程对行星的运动轨道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有心力 切线 质点 求解 微分方程 坐标方程 运动轨道 运动问题 行星
下载PDF
高温高压法人造金刚石合成中工艺曲线的确定
4
作者 贺小光 高峰 高允峰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17,共4页
以SPD6×2000型六面顶压机为合成设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确定了合成金刚石的最低成核压力.采用合理的二次升压工艺方法,在暂停油压86MPa,生长油压94MPa,合成功率3500W的条件下成功地减少了劣晶的生成,合成出了晶型完整、表面平整的... 以SPD6×2000型六面顶压机为合成设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确定了合成金刚石的最低成核压力.采用合理的二次升压工艺方法,在暂停油压86MPa,生长油压94MPa,合成功率3500W的条件下成功地减少了劣晶的生成,合成出了晶型完整、表面平整的优质金刚石单晶.结果表明在最低成核压力点下对石墨进行再结晶的处理对合成高品级金刚石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成核 高温 高压
下载PDF
三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韩飞 马红燕 +1 位作者 刘仕博 高允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3-95,共3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受到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主要对三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加强实验室管理、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谟益 刘文珠 +1 位作者 高允峰 吕立国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1996年第4期1-3,共3页
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了管理方法科学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物理实验水平.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实验教学 高校
下载PDF
加强实验室现代化管理 改革物理实验教学
7
作者 刘谟益 刘文珠 +1 位作者 吕立国 高允峰 《大学物理实验》 1996年第3期60-61,共2页
本文介绍应用计算机管理实验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硅碳比对灰铸铁收缩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丛家瑞 于秀嫒 +2 位作者 高允峰 刘宏建 刘兵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11,共5页
对不同碳当量和硅碳比灰铸铁的体收缩和线收缩值进行了测定;通过热分析曲线和金相组织的分析,研究了硅碳比对灰铸铁收缩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碳比的增加,体收缩增大,线收缩变化不大。
关键词 灰铸铁 硅碳比 体收缩 线收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