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益生菌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高凤祥 郭文 +4 位作者 潘雷 胡发文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6,共7页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饵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饵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复合芽孢杆菌组(1:1)、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复合乳酸菌组(1:1)、复合益生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饲喂组大菱鲆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一益生菌饲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能使大菱鲆消化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升高,其中添加复合益生菌的实验组消化道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饲喂单一益生菌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对提高大菱鲆存活率,促进大菱鲆的生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益生菌 生长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的外形特征与消化系统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凤祥 潘雷 +4 位作者 胡发文 张少春 菅玉霞 王雪 郭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211LB2.9927,(R2=0.8337),其余形态参数相关性较低;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38~43、18~22、5~7、17~18、13~15;侧线5条;第3侧线鳞数80~128;第1鳃弓鳃耙数16~19;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短粗;胃发达,具有27~36个幽门盲囊;胃发达且分化明显,肠在腹腔内呈两个盘曲,肠长/体长为0.801±0.01,表明大泷六线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形态特征 消化系统
下载PDF
乳山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凤祥 李琪 +3 位作者 刘文广 于瑞海 陈卫民 白须邦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3-98,共6页
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角度分析乳山湾的养殖环境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增养殖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调查研究了乳山湾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 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角度分析乳山湾的养殖环境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增养殖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调查研究了乳山湾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共有浮游植物2门50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43种,占总数的86%;甲藻为7种,占总数的14%。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呈双峰型,夏末秋初(8,9月)为最高峰,春季(3,4月)为次高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范围在(248~3 024)×104cells/m3,年平均密度为1 092×104cells/m3。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范围在1.97~40.67 mg/m3之间,年平均为13.26 mg/m3。中肋骨条藻为全年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变化与均匀度基本一致,峰值出现在4,9和12月。丰富度的变化在春夏季与匀匀度大体一致,在秋冬则相反。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峰值出现在7,10月,低谷出现在4,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湾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数量变动
下载PDF
益生菌混合菌种在发酵豆乳中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凤祥 张艳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7,共5页
采用益生菌混合物AST和TLB分别在42℃进行豆乳的发酵,在发酵豆乳的发酵和贮存过程中(4℃下28d),观察pH值和活菌数的变化情况。在AST益生菌混合物(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培育下,42℃下发酵时间减少到8h。但嗜酸性乳杆菌... 采用益生菌混合物AST和TLB分别在42℃进行豆乳的发酵,在发酵豆乳的发酵和贮存过程中(4℃下28d),观察pH值和活菌数的变化情况。在AST益生菌混合物(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培育下,42℃下发酵时间减少到8h。但嗜酸性乳杆菌在冷藏的过程中生存状态较差,其活菌数在冷藏后一周后未达到标准。将豆乳在42℃下用TLB益生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b12)进行发酵,结果发酵时间缩短到4h,双歧杆菌活菌数目的对数增加了约一半,而且经过28d的冷藏,细菌数仍然维持在107 CFU/m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乳 益生菌 乳杆菌 双歧杆菌 存活性
下载PDF
饵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大菱鲆幼鱼肠道菌群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潘雷 郭文 +4 位作者 高凤祥 胡发文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9,共6页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益生菌 肠道菌群 免疫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发文 潘雷 +4 位作者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8,共5页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适宜水温为14~23℃,最适水温为17~23℃,在适温范...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适宜水温为14~23℃,最适水温为17~23℃,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在20℃±0.5℃时生长率达到峰值,为20.89 mg/d。适宜盐度为15~40,最适盐度为25~35,在盐度30时生长率达到最大值17.1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温度 盐度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胡发文 潘雷 +4 位作者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3,共6页
对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特征及发育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显微拍照。大泷六线鱼卵为球形沉性卵,端黄卵,卵径1.62~2.32mm,油球小而多且较分散,卵膜较厚,透明度差。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水温对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适... 对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特征及发育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显微拍照。大泷六线鱼卵为球形沉性卵,端黄卵,卵径1.62~2.32mm,油球小而多且较分散,卵膜较厚,透明度差。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水温对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适温范围内孵化时间随水温的升高逐渐缩短,孵化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大值79%;畸形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小值6%;在水温16℃、盐度为31、pH=8.0的自然海水中,光照条件600~1000lx,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历时20d,仔鱼破膜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胚胎发育 水温 孵化率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潘雷 胡发文 +4 位作者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44,共6页
总结了2009~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 总结了2009~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调控技术等措施,突破了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点,明显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繁殖大泷六线鱼苗种生产问题。在水温16~17℃,盐度31,光照500~1000 lx的培育条件下,大泷六线鱼鱼苗经过90~100 d的培育,全长生长至5~6 cm。2009和2010年分别培育出全长5 cm以上大泷六线鱼鱼苗4.1万尾、11.4万尾,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41.7%、43.2%,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泷六线鱼人工规模化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文广 李琪 +2 位作者 高凤祥 于瑞海 孔令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 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季水温最高,最高值为29.5℃(8月),冬季水温最低,最低值为1.8℃(1月);盐度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略有降低;叶绿素a含量在夏末秋初(8月和9月)和春季(4月)有2个峰值,冬季最低。长牡蛎的繁殖周期分为冬季的休止期和从春季到夏季的繁殖期,在长牡蛎的繁殖期,条件指数逐渐下降到最低值,表明繁殖期长牡蛎生长变慢。在长牡蛎的配子发生过程中软体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有上升,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长牡蛎配子的发生需要储存的糖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在配子发生过程中逐渐升高,显示RNA/DNA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指示长牡蛎的性成熟。配子发生过程中,长牡蛎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灰分含量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配子发生类型为保守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繁殖周期 生化成分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4 位作者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式对前80日龄大泷六线鱼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构建生长模型:TL(0~80)=-0.0002D3+0.0281D2-0.1557D+7.376(R2=0.9939),并根据其生长规律分别构建了0~7d、7~48d和48~80d的生长模型:TL(0~7)=0.0046D3-0.0572D2+0.3831D+6.1751(R2=0.9971),TL(7~48)=0.0005D3-0.0267D2+0.931D+2.269(R2=0.9973),TL(48~80)=-0.0001D3+0.0187D2-0.2045D+24.646(R2=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期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雷 房慧 +5 位作者 张少春 王雪 菅玉霞 胡发文 高凤祥 郭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0,共7页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0~30d内于20d时达到峰值后下降,40d后胰蛋白酶活力再次增大,并于60d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于20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脂肪酶活力于5d达到最小值,40d后脂肪酶活力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生长发育 消化酶
下载PDF
斑点鳟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文 高凤祥 +4 位作者 潘雷 胡发文 菅玉霞 王雪 张少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9,共7页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为材料,进行了发眼卵的人工孵化及仔鱼的人工培育研究。对斑点鳟仔稚鱼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参数。斑点鳟早期生活史的分期如下:初孵仔鱼全长14.25±0...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为材料,进行了发眼卵的人工孵化及仔鱼的人工培育研究。对斑点鳟仔稚鱼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参数。斑点鳟早期生活史的分期如下:初孵仔鱼全长14.25±0.45 mm,体重85±5 mg,肛门未开口,营内源性营养,脊柱末端向上弯曲;10 dph开始上浮,投喂卤虫;12 dph开口摄食,开始营内外源混合性营养;14 dph鳍膜消失,各鳍独立;16dph开始投喂配合饵料;24 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营完全外源性营养;34 dph,体侧形成8~9个幼鲑斑;44 dph各鳍的鳍条发育健全;60 dph幼鱼外形为纺锤形,与成鱼相同。研究表明,斑点鳟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长、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头高的生长情况基本相同,0~16 dph生长速度较快,16~44 dph生长速度较慢,44 dph后生长速度再次变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鳟 仔鱼 稚鱼 发育 形态
下载PDF
斑点鳟鲑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文 潘雷 +4 位作者 张少春 菅玉霞 高凤祥 胡发文 刘学正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5,122,共4页
为研究斑点鳟鲑受精卵的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从国外引进发眼卵10万粒,放入6℃淡水中适应30 min,然后逐步升温至10℃,放入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水温10~12℃,溶氧量6.0~7.5 mg/L,水流量15~20 L/min。孵出的鱼苗长到10~12日龄时... 为研究斑点鳟鲑受精卵的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从国外引进发眼卵10万粒,放入6℃淡水中适应30 min,然后逐步升温至10℃,放入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水温10~12℃,溶氧量6.0~7.5 mg/L,水流量15~20 L/min。孵出的鱼苗长到10~12日龄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驯化,之后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培育出斑点鳟鲑苗种8.7万尾(发眼卵的孵化率为97%,仔鱼成活率达92%),经90 d的培育,平均全长由14.25 mm增长到75.08 mm,平均体质量4.66 g,外形与成鱼相似。试验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水温为10~12℃,溶氧量应保持在6.0 mg/L以上;以卤虫无节幼体作斑点鳟鲑的开口饵料是适宜的,可逐步驯化投喂配合饲料。苗种60日龄后可添加低盐井水或海水逐步提升培育水的盐度,直至完全过渡到用海水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鳟鲑 发眼卵 孵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饥饿对长牡蛎能量储存和配子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广 李琪 高凤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72,共6页
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能量储存、利用的季节变化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为了弄清长牡蛎配子发生时的能量来源,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限制食物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能量储存及配子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实... 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能量储存、利用的季节变化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为了弄清长牡蛎配子发生时的能量来源,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限制食物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能量储存及配子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初期饥饿组长牡蛎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中的糖原含量即出现下降,随后闭壳肌和外套膜中的脂肪含量开始逐渐降低,而各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较稳定。这表明长牡蛎在食物限制的初始阶段主要利用糖原作为能量,当糖原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则开始利用脂肪作为代谢能源。实验期间,饥饿组长牡蛎的条件指数逐渐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饥饿组长牡蛎各组织中的RNA/DNA比值在实验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其可作为1个很好的生理指标用于评价长牡蛎的营养状况。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长牡蛎性腺在4月开始进入增殖期,而饥饿组性腺则处于发育停滞状态,表明长牡蛎的性腺发育需要外界食物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饥饿 能量储存 配子发生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文 胡发文 +4 位作者 菅玉霞 潘雷 高凤祥 王雪 张少春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7期44-46,共3页
本文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20日龄仔鱼存活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0日龄仔鱼在水温10~26℃范围内均能存活、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 本文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20日龄仔鱼存活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0日龄仔鱼在水温10~26℃范围内均能存活、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在(18±0.5)℃时生长率达到峰值,为0.93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鳟鲑 仔鱼 温度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大泷六线鱼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菅玉霞 潘雷 +4 位作者 胡发文 高凤祥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渐变条件下,盐度10~30范围内存活率都大于90%,在盐度为5及以下时仔鱼的存活率降为0,仔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突变条件下,盐度25和30的试验组仔鱼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盐度10~20的试验组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存活率可达56%~75%。大泷六线鱼仔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温度 盐度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红细胞膜流动性荧光偏振测定法及其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中的改变
17
作者 安良 徐应冰 高凤祥 《陕西医学检验》 1995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红细胞膜流动性 荧光偏振测量
下载PDF
对改革铁路警务管理体系的思考
18
作者 高凤祥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应该看到,现行的铁路公安管理体制,是在建国初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铁路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原有的管理体制暴露出... 应该看到,现行的铁路公安管理体制,是在建国初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铁路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原有的管理体制暴露出其严重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警务 管理体系 铁路公安 指导原则 中国 改革措施
下载PDF
藜麦皮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洁 高凤祥 +3 位作者 杨敏 边红聿 张仕刚 赵二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153,185,共7页
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藜麦皮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DPPH、ABTS^+和O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和料液比对藜麦皮总皂苷得率有极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 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藜麦皮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DPPH、ABTS^+和O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和料液比对藜麦皮总皂苷得率有极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8%,微波功率455 W,料液比132(g/mL),微波时间10min,提取次数2次。该条件下藜麦皮总皂苷得率为26.329mg/g。藜麦皮总皂苷清除DPPH、ABTS+和OH的IC_(50)分别为34.74,48.18,5.45μg/mL,表明藜麦皮总皂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皮 总皂苷 微波辅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黏性鱼卵的黏性机制及人工孵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凤祥 胡发文 +5 位作者 菅玉霞 李莉 王雪 王晓龙 潘雷 郭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8,共8页
鱼卵按黏性程度可分为黏性卵、弱黏性卵和非黏性卵3类,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黏性卵,黏性鱼卵遇水后,卵膜表面黏性物质即被激活,继而产生黏性,对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黏性鱼卵的黏性特征和黏性机制,对产黏性卵的经... 鱼卵按黏性程度可分为黏性卵、弱黏性卵和非黏性卵3类,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黏性卵,黏性鱼卵遇水后,卵膜表面黏性物质即被激活,继而产生黏性,对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黏性鱼卵的黏性特征和黏性机制,对产黏性卵的经济鱼类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黏性卵的黏性特征和黏性机制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脱黏方法在不同鱼类孵化过程中的效果,并对今后产黏性卵鱼类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产黏性卵鱼类的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卵 黏性机制 人工授精 孵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