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侧颈_7移位术后的远期功能随访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凯鸣 劳杰 +3 位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虞聪 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随访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_7移位术后远期功能恢复的情况,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对28例行健侧颈_7移位术的全臂丛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其中健侧颈_7移位于正中神经20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18例),桡神经3例,肌... 目的随访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_7移位术后远期功能恢复的情况,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对28例行健侧颈_7移位术的全臂丛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其中健侧颈_7移位于正中神经20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18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随访内容: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电生理表现、双侧肢体协同活动和颈_7神经根切断后对健侧肢体功能影响等情况。结果术后28例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健侧肢体功能均无障碍。1.健侧颈_7移位于正中神经:屈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0例(10/20),屈腕肌肌力达M_3或以上者12例(12/20),屈指肌肌力达M_3或以上者9例(9/20);感觉恢复达S_3或以上者10例(10/20)。2.健侧颈_7移位于肌皮神经:屈肘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2例(2/2),屈肘肌肌力均达M_3以上;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S_3或以上者1例(1/2)。3.健侧颈_7移位于桡神经:伸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例(1/3),伸腕肌力达M_3或以上者2例(2/3),伸指肌力达M_3或以上者1例(1/3);感觉恢复达S_3或以上者2例(2/3)。4.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屈腕肌肌力达M_3或以上者2例(2/2),屈指肌肌力达M_3或以上者1例(1/2);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均为S_2。而桡神经支配区伸腕、指肌力仅为M_2和M_0,感觉均为S_1。5.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其电生理均呈单纯相,屈腕肌和肱二头肌肌力均已达M_3。28例中能自主活动患肢者仅为6例(6/28),22例需靠健侧肢体带动以活动患肢。结论健侧颈_7移位术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分期手术效果更好。如需同时修复2根神经,则应选择相互无拮抗作用的受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随访研究 神经根
原文传递
选择性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远期功能随访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凯鸣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可靠性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对46例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分两期进行,受体神经均为正中神经主干。其中切取C7神经根全根者8... 目的探讨选择性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可靠性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对46例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分两期进行,受体神经均为正中神经主干。其中切取C7神经根全根者8例,保留前股前内侧束者14例,仅切取前股或后股者24例。随访内容包括患肢屈腕、屈指肌力以及桡侧三指掌侧皮肤感觉的检测(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结果46例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患者中,运动功能有效恢复率为47.83%(22/46),感觉功能有效恢复率为56.52%(26/46)。健侧G神经根的切取面积越大,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率越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在4~8个月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接受一期手术的间隔时间不同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健侧G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术式,但切取全根者效果更好;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4-8个月,这样将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受伤至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进行得越早,获得的功能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正中神经 随访研究 健侧C7 选择性修复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秀玥 劳杰 +2 位作者 赵新 顾玉东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 目的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影像学的改变,并用Krimmer评分表和DASH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年和6个月,静息时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减低。影像学表现:例1患者x线片月骨可见高密度坏死骨质已吸收,有新骨质形成;例2患者MRI显示坏死骨和腕骨塌陷无进一步进展。2例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DASH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外科手术 骨瓣
原文传递
肋间神经移位术修复腋神经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恙 关文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在肩外展功能的神经移位修复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以及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等,其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已经证实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并成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中... 在肩外展功能的神经移位修复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以及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等,其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已经证实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并成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肩外展功能修复经典术式。本文总结2008年之前在本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的患者4例,获得一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移位术 移位修复 腋神经 肩外展功能 肩胛上神经 肱三头肌肌支 神经损伤修复 经典术式
原文传递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沛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飓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肋间神经 随访研究 肱三头肌肌支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全臂丛神经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后大鱼际肌功能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立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例行健侧颈,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 目的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例行健侧颈,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结果5例患者(2例儿童,3例成人),其患侧大鱼际肌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肌力恢复达M2者为4例,M1者1例;电生理检测拇短展肌动作电位有2例为单纯相,3例为少量运动单位电位(MUP);感觉恢复达%者4例,是者1例。结论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使大鱼际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随访研究 大鱼际肌 根性撕脱伤
原文传递
激活态雪旺细胞恶性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岩峰 劳杰 +2 位作者 赵新 李继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索来源于成年大鼠周围神经体外培养的激活态雪旺细胞是否具有恶性潜能。方法从成年大鼠坐骨神经中分离、体外培养激活态雪旺细胞。通过对细胞形态连续动态观察、免疫学标志物鉴定、增殖率和纯度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染色体... 目的探索来源于成年大鼠周围神经体外培养的激活态雪旺细胞是否具有恶性潜能。方法从成年大鼠坐骨神经中分离、体外培养激活态雪旺细胞。通过对细胞形态连续动态观察、免疫学标志物鉴定、增殖率和纯度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对激活态雪旺细胞是否具有恶性潜能进行评估。同时做自体体内接种试验,观察经体外激活、扩增后的激活态雪旺细胞接种到自体内是否可以致瘤。结果激活态雪旺细胞在体外培养形态较均一,无异质性变化。连续传代不丢失S100、P75^LNGFR、GFAP等免疫标识物,激活前后迁移和侵袭能力略有增加,但远低于恶性细胞。染色体仍为2倍体。基因和蛋白表达存在动态平衡,第2、3代总体表达最高。动物自体接种可见细胞在体内非正常内环境下至少存活2个月,未见肿瘤生长。结论从成年大鼠周围神经分离、体外培养获得的激活态雪旺细胞,基本不具备恶性潜能,可用于填充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移植 激活态 恶性
原文传递
睡时手指麻木而惊醒,当心腕管综合征
8
作者 王逸 高凯鸣 《康复》 2016年第6期61-61,共1页
张女士一年半以来,总是感到拇指、食指和中指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连碗都端不住。她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检查,才被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手指麻木 医院就诊
原文传递
利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凯鸣 劳杰 +3 位作者 庄永青 赵新 方有生 刘靖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介绍经皮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这一微创技术,并且评价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11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周内接受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 目的介绍经皮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这一微创技术,并且评价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11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周内接受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中通过外固定支架的牵引和手法复位将骨折满意复位后以2枚克氏针经皮将第五掌骨与第四、第三掌骨固定。6周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7周,随访内容包括X线片、患肢VAS评分、手部运动功能以及手指握力,运动功能评价标准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TAM评分系统。结果11例患者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均未出现钉道感染或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VAS评分为1.13分。患手握力平均达到健侧的89.3%。患手运动功能根据TAM评分系统的评定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经皮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第五掌骨基底部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凯鸣 劳杰 +2 位作者 赵新 方有生 刘靖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并评价其在重度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25例接受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手内肌严重肌肉萎缩以及...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并评价其在重度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25例接受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手内肌严重肌肉萎缩以及肘关节畸形,根据顾玉东的肘管综合征分级均为重度。术中行肘管切开,尺神经远近端充分松解,保留与尺神经伴行的尺侧上副动脉,与尺神经一起前置于皮下。结果术后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均未出现术后症状加重的现象,均获得不同程度功能恢复。其中20例(80%)环小指感觉完全恢复正常,4例(16%)残留偶发轻度的感觉异常,1例(4%)仍有持续的中等程度感觉症状。小指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从术前的平均6.08lnm提高至术后2.93mm。其中17例(68%)手内肌肌肉萎缩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结论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衙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局部缺血而可能出现的神经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带血管蒂 前置术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随访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颖露 贾亭松 +2 位作者 刘靖波 高凯鸣 劳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我们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0例30指。术后第1天、1周、2周分别摄X线片复查,必要时可根据X线片结果...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我们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0例30指。术后第1天、1周、2周分别摄X线片复查,必要时可根据X线片结果再次调节外固定支架使骨折达到更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22个月。1例失访于外固定支架拆除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平均7周。术后1例出现固定针松动,1例出现严重疼痛,4例发生关节僵硬,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关节面缺损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4例寒冷刺激耐受不良。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功能:优15例,良5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为69%。DASH评分平均4.2分,术后平均6周可回归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关节内骨折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疼痛的临床随访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宇洲 庄永青 +5 位作者 熊洪涛 刘靖波 周英杰 高凯鸣 赵新 劳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析外份性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疼痛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手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改良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一2)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调查表(NPSI)填写并比较,进行... 目的分析外份性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疼痛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手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改良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一2)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调查表(NPSI)填写并比较,进行疼痛相关因素分析,评估手术方式对疼痛的影响。结果总的研究对象为100例,术后SF—MPQ一238.33±30.38和NPSI15.62±14.84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SF~MPQ-250.13±36.55和NPSl20.24±16.84。SF—MPQ-2分量表中,情感描述的评分最高;NPSI量表的5个分类中,感觉异常评分最高。深感觉痛、诱发痛和感觉异常的术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疼痛与神经连续性与否相关(SF—MPQ-2:r=-0.2198,P=0.0280;NPSI:r=-0.2322,P=0.0201)。摩托车车祸和重物压砸伤患者SF—MPQ-2和NPSI术后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全臂丛损伤组术前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为最高。全臂丛、上干或上中干损伤组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神经移位和松解组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结论外伤性臂丛损伤患者的疼痛表达中,情感描述和感觉异常占最大比例,臂丛移位和松解对疼痛改善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手术对于深感觉痛、诱发痛和感觉异常可能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前瞻胜研究 神经病理胜疼痛 改良McGill疼痛问卷 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调查表
原文传递
miR-124和miR-138参与调控健侧颈7移位术后脑功能重塑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金鼎 赵新 +1 位作者 劳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研究miR-124和miR-138参与调控健侧颈7移位术后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126只,根据造模和手术处理方式分为手术组、单纯撕脱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制备右侧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切取左侧颈7神经根全根作为供体通过... 目的研究miR-124和miR-138参与调控健侧颈7移位术后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126只,根据造模和手术处理方式分为手术组、单纯撕脱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制备右侧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切取左侧颈7神经根全根作为供体通过尺神经桥接移位修复右侧正中神经;单纯撕脱组仅制备右侧建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左侧臂丛神经仅暴露;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臂丛神经。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大脑运动皮层miR-124和miR-138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组和单纯撕脱组miR-124和miR-138的表达随时间呈现动态变化,而假手术组各时间段并无明显差异。miR-124和miR-138表达量,手术组高于单纯撕脱组,单纯撕脱组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左右侧大脑半球miR-124和miR-138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撕脱组左侧大脑半球miR-124和miR-13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右侧(P<0.05)。结论miR-124和miR-138可能参与了健侧颈7移位术后脑功能重塑的调节过程,从而调控神经修复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动物实验 健侧颈7移位术 微小RNA
原文传递
丛内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金鼎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臂丛神经损伤因其致残率高、修复效果差成为临床的治疗难题。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包括丛内神经移位及丛外神经移位。丛内神经移位指利用同侧臂丛功能正常的神经作为供体修复损伤的神经。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移位修复 丛外神经移位 修复效果 致残率 治疗
原文传递
左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金鼎 袁帅 +2 位作者 高凯鸣 劳杰 刘靖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0-231,共2页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2个月余人院。患者无诱因2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物,无疼痛,无麻木,无颈部活动异常,无吞咽障碍。无左上肢活动受限及麻木。肿物初为黄豆样大小,后逐渐增大。专科检查:左颈根部可触及3cm×3cm肿物...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2个月余人院。患者无诱因2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物,无疼痛,无麻木,无颈部活动异常,无吞咽障碍。无左上肢活动受限及麻木。肿物初为黄豆样大小,后逐渐增大。专科检查:左颈根部可触及3cm×3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不可推动,肿物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左颈部 颈部肿物 颈部活动 吞咽障碍 上肢活动 专科检查 颈根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