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1
作者 高华嵩 周佳晓 +2 位作者 石磊 刘强 冉大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81-287,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2只,每组分7 d、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针刺“百会”“水沟”、双侧“风池”“内关”“神门”,药物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针刺组和药物组1次/d干预,连续7 d;模型组正常条件下饲养7 d,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针刺组、药物组和模型组同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CI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正常饲养,1周后对各7 d亚组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on Disenty, AOD)、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 1、Dll 4相对表达量;2周后对各14 d亚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针刺组14 d亚组比较,药物组14 d亚组、模型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AO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的AOD值与模型组两个亚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同时相亚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针刺组比较,模型组同时相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药物组同时相两个亚组比较,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同时相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与药物组同时相亚组Dll 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亚组与模型组同时相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通督调神法针刺提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VCI大鼠模型大脑组织内VEGF蛋白含量、Notch 1、Dll 4 mRNA相对表达量,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及大脑组织血管新生,进而预保护V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佳晓 高华嵩 +1 位作者 刘强 石磊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预防和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预防和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各12只,每组再分7 d、14 d两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在模型制备前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连续干预7 d,西药组在模型制备前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7 d后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大鼠VD模型。造模1周后对7 d组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单染法检测CD34、CD105阳性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造模2周后对14 d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区域总路程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总路程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总路程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干预后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疏松情况减轻,胞核形态基本正常,仅少量坏死神经元。与14 d各组比较,7 d组细胞数目更密集,排列更整齐,结构更清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34、CD105阳性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CD34、CD105阳性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CD34、CD105阳性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7 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d模型组大鼠Ang-2蛋白表达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7 d针刺组、7 d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4 d仅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4 d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7 d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增多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微血管新生,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Ang-2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 血管性痴呆 血管新生 预针刺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文献定量分析探讨电针疗法及其治疗参数对于尿失禁女性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欣铭 冉大为 +6 位作者 孔颖 石维平 周佳晓 高华嵩 韩雨橦 张慧雪 石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9-671,共13页
目的通过文献定量学分析探讨电针疗法及其不同治疗参数对于尿失禁女性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英文8大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 目的通过文献定量学分析探讨电针疗法及其不同治疗参数对于尿失禁女性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英文8大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SinoMed)的检索,根据本研究纳排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风险偏倚评估。使用Stata15.1软件对所纳入研究的各项数据合并分析,评估电针疗法治疗女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且通过5个亚组的亚组分析(尿失禁类型、选穴、对照组、电针仪波形、疗程5个方面),探讨可能的电针疗法优势参数。结果电针疗法对于改善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漏尿量及漏尿频率、延长憋尿时间等方面均有优势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临床中其他治疗方法。在电针治疗优势参数的选择方面,电针疗法对于压力性女性尿失禁患者具有明显优势的治疗效果,但电针疗法在治疗混合性尿失禁方面的优势仍需更多临床证据。临床中穴位的选择可能以会阳、中髎穴为治疗优势穴位,电针仪波形中连续波效果更佳,且6周左右的疗程可能成为优势疗程选择。讨论纳入的13项研究在实验组干预方式和研究对象一致性高,并且风险偏倚等级较小保证了整体模型的稳定性,并且治疗穴位、疗程、对照组方面具备亚组分析的多元性。结果提示电针疗法对于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憋尿时间的延长、漏尿量和漏尿频率的减少比其他疗法可能促进作用,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发生,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症状差异确定治疗方案。整体模型不一致性高并且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这与纳入研究数量少以及没有限制对照组、选穴、疗程等因素有关。这也提示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报道,从而保证Meta分析的证据质量。亚组分析结果从宏观角度确立不同亚组模型,从而达到不同治疗参数疗效对比,但不能避免模型合并研究数过少、异质性大以及发表偏倚问题,但确实和临床预期有一致性,可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女性尿失禁 漏尿 文献定量学分析 Meta分析 电针优势治疗参数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神经免疫机制及针灸治疗作用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华嵩 石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内的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神经肽类等参与了AR的发病过程,针灸是治疗AR的一种有效手段。笔者将对AR的神经免疫机制和针灸的治疗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免疫反应 神经免疫机制 针灸 疗效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佳晓 石磊 +3 位作者 刘强 高华嵩 杨欣铭 石维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2016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发表的临...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2016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 Handbook 5.1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后利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s,共包含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VD的总有效率[OR=3.21,95%CI(1.90,5.42),P<0.0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D=5.06,95%CI(1.10,9.02),P=0.0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MD=7.59,95%CI(5.66,9.52),P<0.00001]均优于西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VD较西药更具优势,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双盲RCT提供进一步的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疗法 中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