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脑膜中动脉治疗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体会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军 李世泽 高卫勤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经脑膜中动脉治疗的10例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PubMed、S...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经脑膜中动脉治疗的10例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经脑膜中动脉治疗DAVFs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果10例DAVFs中海绵窦区3例,横窦区2例,乙状窦区2例,横窦-乙状窦区2例,窦汇区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9例,不完全栓塞1例,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复查DSA提示无复发;10例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均好转或无加重。检索复习了采用MMA治疗DAVFs的9篇国内外文献,纳入研究68例DAVFs患者,MMA术后总瘘口栓塞率为91.18%,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有脑膜中动脉供血的DAVFs,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治疗DAVFs疗效确切,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是路径选择中的“黄金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脑膜中动脉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9例体会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 李傲 +4 位作者 刘健 杨昌金 李世泽 高卫勤 吴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19例,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19例,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对伽马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果:纳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0.37±12.28)岁。采用小剂量分期治疗方案12例,采用大剂量单次治疗方案7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率89.47%,再出血控制率为94.74%,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最终检索出10篇临床论著,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伽马刀治疗剂量与本研究接近,小剂量分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劣于其它研究结果。结论:对于手术切除困难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可充分发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优点;小剂量分期伽马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伽玛刀治疗
下载PDF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其与术后颅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卫勤 段升强 +1 位作者 范益民 段虎斌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437-441,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术后颅内感染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初发患者53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分为... 目的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术后颅内感染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初发患者53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1例,高级别组(Ⅲ~Ⅳ级)32例。抽取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7 d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不同级别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差异;分析免疫水平与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高级别组患者术前1 d CD3^+、CD4^+、CD8^+、CD4^+ CD25^+ Foxp3^+水平及CD4^+/CD8^+分别为(54.09±4.25)%、(31.93±3.08)%、(34.23±2.48)%、(9.66±1.47)%、0.93±0.06,术后1 d分别为(48.84±3.69)%、(27.49±2.41)%、(34.99±2.96)%、(11.09±1.70)%、0.84±0.05,术后7 d分别为(59.45±3.47)%、(33.59±2.66)%、(31.99±1.97)%、(7.45±1.48)%、1.05±0.07。低级别组术前1 d CD3^+、CD4^+、CD8^+、CD4^+ CD25^+ Foxp3^+水平及CD4^+/CD8^+分别为(62.37±6.57)%、(34.88±4.43)%、(30.16±3.75)%、(6.30±1.29)%、1.16±0.11,术后1 d分别为(55.44±7.25)%、(29.05±4.04)%、(31.66±3.13)%、(7.95±1.67)%、0.92±0.11,术后7 d分别为(67.73±7.18)%、(35.55±4.95)%、(28.10±3.12)%、(5.50±1.25)%、1.27±0.12。高级别组手术前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低级别组(均P<0.05),CD8^+、CD4^+ CD25^+ Foxp3^+水平均高于低级别组(均P<0.05);与术前1d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降低(均P<0.05),CD8^+、CD4^+ CD25^+ Foxp3^+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增高(均P<0.05),CD8^+、CD4^+ CD25^+ Foxp3^+水平均降低(均P<0.05)。53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5.09%;年龄、手术时间、病理分期、术中是否输血是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13,P=0.024;OR=1.722,P<0.01;OR=1.365,P=0.001;OR=1.262,P<0.01)。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手术切除胶质瘤体可减轻细胞免疫受抑制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或可作为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临床免疫细胞检测或对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预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军 杨昌金 +2 位作者 李世泽 高卫勤 李傲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老年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取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老年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取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A组)治疗80例,采取微血管减压术(B组)治疗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麻醉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疗效(以疼痛缓解率为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9第及第12个月疼痛改善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复发率。结果采取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的患者平均麻醉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微血管减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术后第1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及第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降低;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血管减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组术后疼痛复发率高于微血管减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均可缓解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术后总缓解率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微血管减压组,手术操作易于掌握,对于高龄、不能耐受长时间麻醉,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而言,三叉神经节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该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及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