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学和术的融合中建构再生的力量——谈教师如何突破专业成长高原
1
作者 高发扬 《中小学校长》 2018年第1期9-11,共3页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遭遇发展瓶颈,这将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顽石。只有积极地寻求自我突破,才能破茧成蝶,获得新生:一要重识自我,在"问学"中提升专业境界;二要突破自我,在"强术"中发展专业能力;三要完善自我,在...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遭遇发展瓶颈,这将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顽石。只有积极地寻求自我突破,才能破茧成蝶,获得新生:一要重识自我,在"问学"中提升专业境界;二要突破自我,在"强术"中发展专业能力;三要完善自我,在"学和术"的引领中丰厚专业生命。常怀一颗赤子之心,支撑自己不断发现自我、审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的专业生命就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成长 追求卓越
下载PDF
让校本教研真正“校本”起来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发扬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8,共1页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制度和研究方式,已为大多数学校所认可。如何让校本教研真正“校本”起来,让校本教研解决本校的问题,让本校教师得到专业成长,是我们在学校管理中—直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校本” 学校管理 专业成长 教师
下载PDF
交往教育:成就对儿童生命的关爱
3
作者 高发扬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52,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坚持研究实践交往教育20余年,构建了交往教育文化体系。学校一是通过研究学生,借助"私人档案订制"、重点心理咨询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交往中的"我"的价值。二是通过课程融入,如开发&qu...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坚持研究实践交往教育20余年,构建了交往教育文化体系。学校一是通过研究学生,借助"私人档案订制"、重点心理咨询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交往中的"我"的价值。二是通过课程融入,如开发"小学生交往教育"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优化与重构课堂生态,挖掘"我"的交往潜力。三是通过活动体验,如"我的型我来秀""交往小主人"等活动,营造"互助、友爱"的交往氛围,在交往中发展"我"的多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教育 自我接纳 国际交往“3A”原则 “私人档案订制” “10个100”项目课程
下载PDF
找寻教学管理的最佳路径
4
作者 高发扬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0年第12期47-48,共2页
科学、规范、艺术的管理方式,是引领教师践行课改、分享学生快乐成长的必由之路。管出效益,理清思路,管出质量,理明路径,这是教学管理所追求的重要品质。
关键词 教学管理 路径 管理方式 快乐成长 课改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立足内涵发展 给力质量提升
5
作者 高发扬 《教育艺术》 2012年第1期36-36,共1页
质量是学校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渐热化,绩效工资的全面实行,如何通过构建快乐、和谐、实效的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校通过五项措施。深入内涵发展,... 质量是学校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渐热化,绩效工资的全面实行,如何通过构建快乐、和谐、实效的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校通过五项措施。深入内涵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发展 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绩效工资 生命线 学校
下载PDF
以整合为策略创建学校特色
6
作者 高发扬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1年第7期2-2,共1页
"发展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
关键词 学校特色 整合 现代教育思想 学校管理者 特色办学 办学理念 实际出发 实践过程
下载PDF
“三大主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7
作者 高发扬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0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个性品位和学校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借助校园文化.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向往的地方和孩子生动活泼的乐园.让它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像花园那样美丽.这是每一所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个性品位和学校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借助校园文化.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向往的地方和孩子生动活泼的乐园.让它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像花园那样美丽.这是每一所学校必须要做的事情。毫无疑问.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贯彻实施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抓手和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办学思想 综合素质 办学理念 学校 竞争力 孩子 向往
下载PDF
让项目研究成为激活教师潜能的法宝
8
作者 高发扬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0年第6期47-47,共1页
如何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我以为在项目研究上着力,可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及其操作策略,来激活教师潜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教师潜能 项目研究 激活 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代化发展 学校领导 教师队伍 操作策略
下载PDF
交往育德,激扬生命的力量
9
作者 高发扬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6年第9期86-87,共2页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校园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校园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德育课程应从研究回归实践,教学本质是学,教应转化为学等重要观点,激扬生命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育德 交往文化 交往教学 交往活动
下载PDF
自主建构概念 促进思维发展
10
作者 高发扬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12期59-59,共1页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数学概念教学依靠灌输,反复强化,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自我理解、建构数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地调动他们作为数学学习主体向学、会学的潜能,才能使之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同...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数学概念教学依靠灌输,反复强化,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自我理解、建构数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地调动他们作为数学学习主体向学、会学的潜能,才能使之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同时,获得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的真切领悟.因此,笔者尝试通过以下五个途径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 概念教学 潜能
下载PDF
交往教育:提升文化品位
11
作者 高发扬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1年第3期24-26,共3页
交往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交往教育的作用,在管理中适时融入交往理念、分享交往愉悦、拓展交往空间、促进健康交往、凸显交往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从而形成乐交往、菩交往的师生群体,提... 交往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交往教育的作用,在管理中适时融入交往理念、分享交往愉悦、拓展交往空间、促进健康交往、凸显交往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从而形成乐交往、菩交往的师生群体,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教育 文化
下载PDF
践行课改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12
作者 高发扬 《中国教师》 2014年第2期78-80,共3页
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我校在施行课程改革时,实施“学科推进计划”,要求教师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研究,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学生... 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我校在施行课程改革时,实施“学科推进计划”,要求教师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研究,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互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 课改 学校发展 课堂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学科
原文传递
“善守·善创”让学生学会交往
13
作者 高发扬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第7期34-34,共1页
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使命。"教育即交往",告诉我们校园生活中交往无处不在,因而提升交往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新课题。学校以"快乐交往,共享成长"为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交往教育",... 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使命。"教育即交往",告诉我们校园生活中交往无处不在,因而提升交往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新课题。学校以"快乐交往,共享成长"为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交往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打造乐交往、善交往的师生群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群体 生命关怀 交往活动 学会生存 教育改革 个案研究 自主选择学习 生命个体 自我教育 校本教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