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断层位移
横向构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统一的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面和云南高原面,早更新世后完全分裂解体,海拔高度分别为4500~5000m和2000~2500m。二者间的北东向块断过渡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层层倾斜、陡降,构成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鲜明的构造地貌、...
统一的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面和云南高原面,早更新世后完全分裂解体,海拔高度分别为4500~5000m和2000~2500m。二者间的北东向块断过渡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层层倾斜、陡降,构成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鲜明的构造地貌、最新断裂活动、广泛的水热显示、强烈的地震活动表明这是一条现代构造活动带。跨该带的两期GPS测量结果(1992,1994)揭示其为NW-SE向拉张性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支持其属热动力和重力均衡调整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断层
位移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95年山西临汾大震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名修
《山西地震》
1995年第3期24-27,共4页
近30年来于临汾盆地对300年前的临汾大震发震构造虽作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同认识和存疑。考虑到继续以临汾论临汾恐难获新识,本文另辟新径,从华北、乃至中国东部更大范围类似地震构造环境所取得的大震(M≥7....
近30年来于临汾盆地对300年前的临汾大震发震构造虽作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同认识和存疑。考虑到继续以临汾论临汾恐难获新识,本文另辟新径,从华北、乃至中国东部更大范围类似地震构造环境所取得的大震(M≥7.4)发震构造的某些共性,应用地质类比方法,在论证临汾地区存在NE向控震背景基础上,进而评述和探讨了临汾大震的可能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构造
大震
临汾地震
地震地质
古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扭动构造———地球演化学说》简介
5
作者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地球演化
星球
古地磁学
全球构造
地球科学
评述
出版
框架
通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讨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
6
作者
高名修
《山西地震》
1999年第3期43-47,共5页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震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 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 a无6.0 级地震的相对平静,也是继1966 年至1976年中...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震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 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 a无6.0 级地震的相对平静,也是继1966 年至1976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大同-阳高地震
地壳构造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几次中强震的构造条件探讨
被引量:
15
7
作者
周本刚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第四纪以来,松辽盆地的西部坳陷向东部和南部扩展,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次级坳陷,一些中强震便发生在其中一些坳陷的边缘或内部。这些发生中强震的场所在中晚更新世有明显的差异活动,并发育了切割北东向构造的北西向断裂,北东和北西向断...
第四纪以来,松辽盆地的西部坳陷向东部和南部扩展,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次级坳陷,一些中强震便发生在其中一些坳陷的边缘或内部。这些发生中强震的场所在中晚更新世有明显的差异活动,并发育了切割北东向构造的北西向断裂,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区是中强震的发生部位。此外,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119年前郭6~3/4级地震最有可能发生在卡拉木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坳陷
中强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地震预报研究的系统观点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道一
汪成民
高名修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3-84,共2页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其原因一直为国内外大多数地震预报学家困惑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系统观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基金
国家攀登项目
文摘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断层位移
横向构造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Geodynamics
Deformation
Fault displacement
Transverse tectonic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基金
国家攀登项目
文摘
统一的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面和云南高原面,早更新世后完全分裂解体,海拔高度分别为4500~5000m和2000~2500m。二者间的北东向块断过渡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层层倾斜、陡降,构成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鲜明的构造地貌、最新断裂活动、广泛的水热显示、强烈的地震活动表明这是一条现代构造活动带。跨该带的两期GPS测量结果(1992,1994)揭示其为NW-SE向拉张性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支持其属热动力和重力均衡调整边界。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动力学
断层
位移速率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Geodynamics
Block-faulting movement
Fault displacement rate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文摘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运动
Keywords
late Cenozoic crustal tectonism
tectonic land form
peneplain surface
plateau-mountain range-basin (plain) assemblage (P-M-B)
bending uplift
black differential elevated and subsidence movement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95年山西临汾大震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山西地震》
1995年第3期24-27,共4页
文摘
近30年来于临汾盆地对300年前的临汾大震发震构造虽作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同认识和存疑。考虑到继续以临汾论临汾恐难获新识,本文另辟新径,从华北、乃至中国东部更大范围类似地震构造环境所取得的大震(M≥7.4)发震构造的某些共性,应用地质类比方法,在论证临汾地区存在NE向控震背景基础上,进而评述和探讨了临汾大震的可能发震构造。
关键词
发震构造
大震
临汾地震
地震地质
古地震
Keywords
Paleoseismogenic structural Macroquake North China Linfe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扭动构造———地球演化学说》简介
5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地球演化
星球
古地磁学
全球构造
地球科学
评述
出版
框架
通讯
分类号
P31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318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讨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
6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山西地震》
1999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摘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震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 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 a无6.0 级地震的相对平静,也是继1966 年至1976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关键词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大同-阳高地震
地壳构造运动
Keywords
Seismotectonics
Seismicity trend
Datony Yanggao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几次中强震的构造条件探讨
被引量:
15
7
作者
周本刚
高名修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文摘
第四纪以来,松辽盆地的西部坳陷向东部和南部扩展,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次级坳陷,一些中强震便发生在其中一些坳陷的边缘或内部。这些发生中强震的场所在中晚更新世有明显的差异活动,并发育了切割北东向构造的北西向断裂,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区是中强震的发生部位。此外,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119年前郭6~3/4级地震最有可能发生在卡拉木附近。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坳陷
中强震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Depression, 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e, Heterogeneous activity,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地震预报研究的系统观点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道一
汪成民
高名修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3-84,共2页
文摘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其原因一直为国内外大多数地震预报学家困惑不解。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系统观点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695年山西临汾大震发震构造探讨
高名修
《山西地震》
199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球扭动构造———地球演化学说》简介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讨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
高名修
《山西地震》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松辽盆地几次中强震的构造条件探讨
周本刚
高名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地震预报研究的系统观点
徐道一
汪成民
高名修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