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胶质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名士 陈宏 吴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LeicaBOND-MAXTM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标记的Ki-67抗原在胶质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胶质瘤组织标本共计120例(WHOⅠ~Ⅳ级各30例),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和... 目的探讨LeicaBOND-MAXTM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标记的Ki-67抗原在胶质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胶质瘤组织标本共计120例(WHOⅠ~Ⅳ级各30例),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和手工操作EnVision二步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不同WHO分级与不同染色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两种染色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胞核Ki-67抗原标记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两种染色方法对WHOⅠ级和Ⅱ级胶质瘤细胞胞核Ki-67抗原标记指数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WHO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以及WHOⅢ级与Ⅳ级之间及其同一病理级别之间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检测胶质瘤细胞胞核Ki-67抗原标记指数均高于手工染色法(均P<0.05)。结论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新技术带来的标准化可为组织病理学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对于分析和判断胶质瘤分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胶质瘤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颅内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21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宏 曹晓运 +2 位作者 吴劲松 汪寅 高名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浆细胞肿瘤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对21例颅内浆细胞肿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浆细胞肿瘤包括3个亚型:浆细胞骨髓瘤、骨内孤立性浆... 目的探讨颅内浆细胞肿瘤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对21例颅内浆细胞肿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浆细胞肿瘤包括3个亚型:浆细胞骨髓瘤、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骨外浆细胞瘤。发病中位年龄58岁,无性别差异。病理示肿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核偏位。分化差的可显示细胞异型,病理性核分裂象、或坏死等现象。免疫组化:单链限制性表达,K轻链阳性占12/21,19/21病例CD138阳性,11/21病例CD79α阳性,12/21病例LCA阳性,Ki-67≤1%占9/21。本组中浆细胞骨髓瘤5例,其中3例分别随访6年、3年和2年,未复发。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15例,其中1例患者随访3年,病情稳定。骨外浆细胞瘤1例,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颅内浆细胞肿瘤以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亚型多见,各亚型间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相似,但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有差别,所以应明确诊断病理分型,针对性治疗,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骨肿瘤 浆细胞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asson三色染色常见问题分析与质量控制
3
作者 周颖颖 冼志红 +3 位作者 张顺民 高名士 虞文伟 宿杰·阿克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 评价Masson三色染色的染色缺陷,分析造成染色缺陷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2020年病理诊断为结节性肝硬化的石蜡标本5例。将5例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制成4 μm厚的切片,分发至各... 目的 评价Masson三色染色的染色缺陷,分析造成染色缺陷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2020年病理诊断为结节性肝硬化的石蜡标本5例。将5例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制成4 μm厚的切片,分发至各参评医院进行Masson三色染色。由2名主任医师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取评分均值对切片进行定级。结果 本次Masson三色染色室间质量控制测评共发放切片50张,最终48家医院提交了染色切片(48张切片),其中甲级片17张、乙级片25张、丙级片4张、丁级片2张。出现的染色缺陷主要包括:细胞核淡染,与细胞质对比差;细胞核染色过深而模糊,细胞质呈灰蓝色;细胞质染色过深或过浅;平滑肌纤维未染色或呈灰色而非红色;组织结构呈现错误的染色或染色不均匀,如胶原蛋白未着色或整个切片染成蓝色等假象。结论 Masson三色染色操作中需严格掌握和控制染色过程中的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试剂配制与保存等细节,从而保证三色染色的质量及染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染色 组织化学 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翀 林洁 +8 位作者 蔡爽 朱雯华 罗苏珊 奚剑英 陆珺 乔凯 高名士 赵重波 卢家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病程3年及以上(死亡病例除外)的64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 目的 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病程3年及以上(死亡病例除外)的64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64例,男女比例1.3∶1,中位起病年龄20.5(16.8)岁,发病高峰在14~22岁。发作期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癫痫(48/64,75.0%)、头痛(41/64,64.1%)、皮质盲(37/64,57.8%)、恶心呕吐(27/64,42.1%)、发热(25/64, 39.1%)以及精神行为异常(24/64,37.5%)。实验室检查发现超半数患者存在乳酸脱氢酶(31/60, 51.6%)、静息血乳酸(43/58,74.1%)、脑脊液乳酸(9/9)升高;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异常比例分别为90.0%(36/40)、78.7%(37/47)、61.0%(25/41)。本组患者病程1~21年,其中31.3%(20/64)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2年,性成熟前起病(≤14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年,性成熟后起病(〉14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年。性成熟前起病患者病死率更高。主要的死亡原因包括心源性死亡(4/20,20.0%)、呼吸道感染(4/20,20.0%)、乳酸酸中毒(4/20,10.0%)及终末期癫痫及相关并发症(2/20,10.0%)。结论 MELAS是一组好发于青少年的疾病,病死率高,心源性死亡和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LeicaBOND—MAXTM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Covertile清洁方法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名士 张佳诚 汪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在现代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随着病理科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逐步进入我们的常规工作中。目前,kicaBOND.MAXTM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是应用较为广泛的... 在现代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随着病理科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逐步进入我们的常规工作中。目前,kicaBOND.MAXTM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机种之一,它独特的Coveile专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染色机 清洁方法 病理诊断 诊断方法 质量控制 专利技术 标准化
原文传递
McArdle病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冬曰 高名士 +5 位作者 罗苏珊 刘华 李颖 易芳芳 赵重波 毕海霞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McArdle 病也称糖原累积病Ⅴ型(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Ⅴ,GSDⅤ),是因PYGM基因突变引起肌肉磷酸化酶缺陷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此类患者多于20岁以前起病,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运动后无力、肌肉痉挛、肌痛,严... McArdle 病也称糖原累积病Ⅴ型(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Ⅴ,GSDⅤ),是因PYGM基因突变引起肌肉磷酸化酶缺陷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此类患者多于20岁以前起病,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运动后无力、肌肉痉挛、肌痛,严重者可有横纹肌溶解,血清肌酸激酶表现为持续升高(即使是发作间期),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二阵风”现象,即剧烈的有氧运动后出现的肌无力、呼吸困难及心跳加速在休息10 min后明显改善,多数患者描述这一现象为运动初期的无力症状,在短暂的休息后可明显好转,这可能与运动后肌肉内血流量增加、脂肪代谢及葡萄糖利用增强有关[2]。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rdle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血清肌酸激酶 肌肉痉挛 糖原累积病 运动后 横纹肌溶解 血流量增加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翀 林洁 +7 位作者 朱雯华 罗苏珊 蔡爽 吴慧 高名士 乔凯 董继宏 卢家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4期391-397,403,共8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讨论。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讨论。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平均起病年龄(43.8±10.5)岁;平均用药至起病时间(9.2±4.4)个月。替比夫定用量均为600 mg,qd。主要临床症状为无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有2例患者伴有乳酸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激酶和血乳酸明显升高。3例患者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2例患者提示肌源性伴周围神经损害,且以轴索损害为主。肌肉活检5例均见线粒体功能异常。停药及对症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均有所恢复,麻木症状恢复欠佳。结论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及周围神经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替比夫定相关肌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肌病 周围神经病 线粒体损伤
原文传递
RYR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翀 高名士 +6 位作者 岳冬曰 窦同海 罗苏珊 朱雯华 林洁 汪寅 卢家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报道1例RYR1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CFTD)病例,加强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RYR1基因突变相关表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C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肌肉病理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 目的报道1例RYR1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CFTD)病例,加强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RYR1基因突变相关表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C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肌肉病理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为年轻女性,自幼出现眼外肌麻痹,体育成绩差。体格检查见脸型狭长、高腭弓等多种先天性体征,肌张力低下,面肌、抬头肌及四肢近端肌肌力差。血肌酸激酶正常。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MRI见半腱肌部分受累。肌肉病理见Ⅰ型纤维相对较小(>12%)。二代测序示RYR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C11314T,p.R3772W/c.A164G,p.Q55R)。Western blot检测示患者RYR1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降低。结论本病例系国内首次报道RYR1基因突变引起的CFTD。CFTD属先天性肌病,肌肉活检有助于病理诊断,基因检测对最终诊断以及遗传方式确定具有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 先天性肌病 雷诺定受体1 RYR1基因
原文传递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二例
9
作者 朱静静 熊佶 +4 位作者 汪寅 程海霞 毛颖 高名士 李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50-851,共2页
例1:女,27岁。因头晕伴双眼视物模糊,于2007年12月9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间断性呕吐,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近20余天出现双眼对称性视物模糊,病程中无发热、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无头颅外伤史,既往史及... 例1:女,27岁。因头晕伴双眼视物模糊,于2007年12月9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间断性呕吐,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近20余天出现双眼对称性视物模糊,病程中无发热、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无头颅外伤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神经系统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0.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敏感;四肢肌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肿瘤 第四脑室 视神经乳头水肿 双眼对称性 胶质 视物模糊 进行性加重 意识丧失
原文传递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邢宇 高名士 朱雯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治疗预后各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影响包括皮肤、关节、肺脏、心脏和消化道等多个骨骼肌外系统和器官,有些IIM的亚型甚至以肌外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现...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治疗预后各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影响包括皮肤、关节、肺脏、心脏和消化道等多个骨骼肌外系统和器官,有些IIM的亚型甚至以肌外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现了多种肌炎特异性抗体与IIM密切相关,不同抗体相关的临床表型、病理改变和对治疗的反应均各不相同,提示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比较公认基于临床-病理-血清学特点,将IIM进一步分为皮肌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包涵体肌炎和多发性肌炎这几种亚型。本文介绍了IIM各亚型的分子病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病理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皮肌炎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分子病理
原文传递
以进行性脑萎缩及非占位性脑白质病变起病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包静子 高名士 +9 位作者 樊洁 李海庆 罗苏珊 邱天明 姚成军 庄冬晓 吴劲松 赵重波 卢家红 全超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4期404-410,共7页
目的报道1例以进行性脑萎缩和颅内多发病变起病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方法收集1例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颅内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 目的报道1例以进行性脑萎缩和颅内多发病变起病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方法收集1例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颅内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四肢震颤伴反应迟钝2年,双下肢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前MRI提示进行性加重的脑萎缩及颅内皮质下、侧脑室旁、基底节多发长T1长T2病灶。外院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个月后复查头颅MRI示原病灶缓解,左顶叶新发长T1短T2病灶,有占位效应。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左顶叶病灶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非占位性白质病变及脑萎缩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鲜见,肿瘤实质病灶出现前,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激素治疗效果往往与脱髓鞘病变难以鉴别。因此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考量诊断,合理选择检查与治疗时机,重视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前哨病变 脑萎缩 颅内立体定向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包静子 岳冬曰 +4 位作者 高名士 汪寅 罗苏珊 王奕琪 卢家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SLONM)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明确诊断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活检结果并结...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SLONM)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明确诊断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活检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42岁女性,因肩背部酸痛1年余伴四肢无力8个月入院。查体示中轴肌及四肢近端肌无力。血M蛋白阳性(为Ig G、κ轻链型);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骨扫描示左第6肋后点状放射性增高;肌肉病理染色示肌纤维内杆状体沉积。结合表型诊断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个疗程后,肌无力及血液学异常均无明显改善,再经血浆置换联合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后肌无力轻度好转。结论成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肌肉受累可以早于其他系统损害出现,肌肉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后,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M蛋白血症以及时干预。预后常不佳,人免疫球蛋白对肌肉损害的改善效果尚有争议,血浆置换联合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晚发型杆状体肌病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肌无力 肌肉病理
原文传递
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张包静子 罗苏珊 +6 位作者 全超 朱雯华 蔡爽 陈阳 汪寅 高名士 卢家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报道1例以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LGMD2A)病例,提高对以关节挛缩及强直脊柱综合征为主要表型的肌肉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以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为表征最终确诊为LGMD2A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报道1例以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LGMD2A)病例,提高对以关节挛缩及强直脊柱综合征为主要表型的肌肉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以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为表征最终确诊为LGMD2A患者的临床资料、肌肉活检(病理染色、Western blot)、基因检测和肌肉影像学等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除早期出现的全身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外,合并有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无力,明显翼状肩。家族史提示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隐性遗传可能;肌肉MRI示大腿后群、内侧群,小腿后群显著受累;肌肉病理检查示肌营养不良表现;Western blot检测示calpain-3条带完全缺失,CAPN3基因检测示患者携带c.534A>G(I178M)及c.411dupC(C137fs)双杂合突变,并均为新发突变。最终诊断为LGMD2A。结论临床中对于早发关节挛缩伴强直脊柱综合征的患者,需考虑LGMD2A可能,肌肉MRI可为LGMD2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 核磁共振 CAPN3基因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关节挛缩 强直脊柱
原文传递
继发性垂头综合征1例临床病例讨论
14
作者 陈芸 罗苏珊 +3 位作者 岳冬曰 蔡爽 高名士 赵重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住院号:9101×××,女性,49岁,缝纫工,右利手。因主诉"垂头1年,四肢近端无力7个月"于2015年10月2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曾于2015年6月19日因主诉"垂头8个月,四肢近端无力3... 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住院号:9101×××,女性,49岁,缝纫工,右利手。因主诉"垂头1年,四肢近端无力7个月"于2015年10月2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曾于2015年6月19日因主诉"垂头8个月,四肢近端无力3个月"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疾病 SRP 坏死性肌病 肌肉病理 综合征 继发性
原文传递
黏病毒抗性蛋白A在皮肌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名士 蔡爽 +4 位作者 王张阳 朱雯华 赵重波 卢家红 汪寅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6期601-607,共7页
目的旨在了解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在不同炎性肌病肌纤维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xA在皮肌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所做的炎性肌病肌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其中皮肌炎18例为皮肌炎组,其他炎性... 目的旨在了解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在不同炎性肌病肌纤维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xA在皮肌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所做的炎性肌病肌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其中皮肌炎18例为皮肌炎组,其他炎性肌病22例(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7例,包涵体肌炎6例,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5例,重叠性肌炎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学法评估MxA在不同炎性肌病肌纤维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皮肌炎病理特征(1)束周萎缩;(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束周表达上调;(3)毛细血管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进行比较。结果皮肌炎组15例患者的肌纤维MxA表达上调,以束周肌纤维上调最为明显;对照组未见表达上调。MxA对皮肌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100%,束周萎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95%。MHC-Ⅰ束周表达上调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6%。毛细血管C5b-9沉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9%和81%。将束周萎缩或MxA阳性(合集)作为一个指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4%和100%。结论 MxA对皮肌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经典的皮肌炎病理标志束周萎缩更高,也优于MHC-Ⅰ的束周表达上调及毛细血管C5b-9沉积。MxA染色对炎性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黏病毒抗性蛋白A 束周萎缩 敏感度 特异度
原文传递
四肢麻木进行性加重伴手抖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佳琳 林洁 +8 位作者 蔡爽 刘逸奇 袁燕 陈彤 高名士 邹漳钰 黄华品 赵重波 卢家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病例资料病史患者住院号:91090×××,女性,66岁,右利手。主诉:四肢麻木3年余,进行性加重伴手抖2年余,于2017年12月19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现病史2014年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呈手套袜套样... 病例资料病史患者住院号:91090×××,女性,66岁,右利手。主诉:四肢麻木3年余,进行性加重伴手抖2年余,于2017年12月19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现病史2014年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伴行走不稳,行走时感足底疼痛,易摔倒。2015年4月出现左上肢活动时不自主抖动,休息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四肢麻木 临床病例分析 手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四肢远端麻木 病例资料 神经内科
原文传递
临床表现为单纯自主神经受损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一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佳玉 朱雯华 +3 位作者 茅翼亭 高名士 汪寅 程忻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罕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中广泛分布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随着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的出现,该疾病确诊数量增多,但其表现多样,异质性强,常常误诊。报道1例临床表...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罕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中广泛分布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随着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的出现,该疾病确诊数量增多,但其表现多样,异质性强,常常误诊。报道1例临床表现为单纯自主神经受损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其病程较长,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突出,认知功能损害不明显。希望能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膀胱 神经原性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活组织检查 脑白质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