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治君 王月玲 +2 位作者 高启俊 黎艳华 黄艳爱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反馈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注药前(T0)、意识消失...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反馈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注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术毕清醒时(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BIS值变化情况,并记录丙泊酚使用总量、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追加丙泊酚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注药前(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值均显著下降(P<0.05),但A组MAP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T1、T2时点BIS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B组下降幅度比A组大(P<0.05)。A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可在保证适当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丙泊酚用量,縮短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提高宫腔镜手术麻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宫腔镜 麻醉
下载PDF
BI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月玲 高启俊 +3 位作者 吴丽清 黄鑫 黎佩钊 陈治君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BIS监测调控异丙酚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TCI组(n=50):异丙酚通过TCI给药,以HR,BP,瞳孔大小为主;MCI组(n=50):异丙酚通过MCI给药,以BIS依据为主。结果在相似的麻醉深度下,TCI比MCI... 目的探讨BIS监测调控异丙酚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TCI组(n=50):异丙酚通过TCI给药,以HR,BP,瞳孔大小为主;MCI组(n=50):异丙酚通过MCI给药,以BIS依据为主。结果在相似的麻醉深度下,TCI比MCI消耗了更多的异丙酚。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正确的反映出病人的镇静程度。结论既BI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避免麻醉过深引起呼吸、循环抑制、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 腹腔镜手术 麻醉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启俊 王月玲 +2 位作者 林惠燕 胡洁仪 薛艳嫦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7期46-46,4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单胎剖宫产手术的妇女,随机分甲组(羟乙基淀粉组)和乙组(格林氏液组)各39例,甲组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NaCl注射液,乙组输注格林氏液。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心...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单胎剖宫产手术的妇女,随机分甲组(羟乙基淀粉组)和乙组(格林氏液组)各39例,甲组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NaCl注射液,乙组输注格林氏液。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分别记录好数据。结果甲组与乙组在术前心率、血压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心率在术中出现加快的现象,但甲组加快的范围比乙组小很多,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血压降低也没有乙组明显,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适当输入胶体液,维护了体内环境的相当稳定,降低术后患者形成低血压,避免产后子宫收缩不力造成产后出血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胶体液 出血 低血压
下载PDF
预先镇痛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全麻恢复期患者意识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高启俊 王月玲 +2 位作者 梁宇婵 郭佩容 梁健勋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预先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全麻恢复期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的原则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术前预先... 目的:观察预先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全麻恢复期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的原则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术前预先镇痛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全麻恢复期意识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30分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寒颤、躁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min、10min、15min、20min、30min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OAA/S评分在前5分钟与10分钟时低于对照组,但在第15分钟、20分钟及30分钟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IS评分在前5分钟与10分钟时低于对照组,但在第15分钟、20分钟及30分钟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镇痛减轻了患者术后痛感,减少寒颤、躁动的发生,在术后初期意识恢复的时间上较术后镇痛延长,但并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镇痛 全子宫切除术 意识恢复 妇科全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鑫 高启俊 +1 位作者 王月玲 黄翠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0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笔者所在医院检查适于阴道分娩并愿意接受麻醉镇痛的60例足月健康初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静麻醉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笔者所在医院检查适于阴道分娩并愿意接受麻醉镇痛的60例足月健康初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静麻醉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麻醉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不同镇痛方式下的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镇痛过程有困倦情况发生,镇静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低血氧饱和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对照组产妇的器械助产率更高,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虽然存在不良反应但均可缓解,对孕妇和胎儿不会造成影响,可以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下载PDF
224例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思会 高启俊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4205-420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并实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24例初产妇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不采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镇痛组的视...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并实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24例初产妇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不采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镇痛组的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中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剖宫产、手术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分娩对母婴的伤害,对母婴安全,应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鑫 黎艳华 +2 位作者 王月玲 黄翠玲 高启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9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Ⅰ组)、超声定位组(Ⅱ组)、超声引导组(Ⅲ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穿刺次数及...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Ⅰ组)、超声定位组(Ⅱ组)、超声引导组(Ⅲ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组为92.0%、超声定位组84.0%,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而且超声两组操作时间亦明显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0%、超声定位组16.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4.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 应用
下载PDF
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率变异性和低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鑫 黎艳华 +2 位作者 王月玲 黄翠玲 高启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率变异性(HRV)和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增加体质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小于11kg;B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11~...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率变异性(HRV)和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增加体质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小于11kg;B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11~16kg;C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大于16kg。统计3组术中麻醉、产妇血压、心率、术中低血压率、HRV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3组麻醉至分娩时间、术中收缩压、最低血压、心率、盐酸麻黄碱用量、阿托品术中用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V各指标均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χ2=10.579 7,P=0.005 0),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较小的产妇行剖宫产麻醉时HRV增加,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增大,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麻醉 心率变异性 低血压 体质量增加
下载PDF
子宫全切术并发腓总神经压迫损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治君 黄鑫 +1 位作者 林云川 高启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腓总神经压迫损伤 并发症 病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鑫 王月玲 +1 位作者 高启俊 黄翠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19-19,2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妇产科危重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相...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妇产科危重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52.38%,研究组多次穿刺成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47.62%,研究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52.38%,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危重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临床救治,可显著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患者遭受严重身心伤害,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