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黑沙蒿与赖草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增温的短期响应
1
作者 罗凯 高圣杰 +3 位作者 郝少荣 梁琨 查天山 贾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01-7312,共12页
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受环境和生物因素共同调控,而气候变暖如何改变凋落物分解的物种混合效应仍存较大不确定性。采用开顶式增温箱和分解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毛乌素沙地黑沙蒿、赖草以及两者的混合凋落物分解前150d质量损失和养分... 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受环境和生物因素共同调控,而气候变暖如何改变凋落物分解的物种混合效应仍存较大不确定性。采用开顶式增温箱和分解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毛乌素沙地黑沙蒿、赖草以及两者的混合凋落物分解前150d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导致赖草凋落物质量、C、N、P、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率分别下降7%,7.6%、12%、8.8%、20%和10%,黑沙蒿凋落物质量、P和木质素残留率分别上升2.2%、2.2%和0.8%,C、N和纤维素残留率分别下降1.1%、2%和2.5%。与单独分解相比,混合凋落物质量、C、P、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率分别上升7.7%、8.2%、4.1%、3.9%和5.9%,N元素残留率下降4.1%,增温导致混合凋落物质量、C、N、P、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率分别上升16.9%、18.8%、11.4%、18.5%、21.5%和21.1%。黑沙蒿和赖草凋落物混合在前期分解过程中产生了拮抗效应,即相比于单种凋落物分解具有更低的质量损失;此外,增温处理下拮抗效应更强。本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背景下,预测毛乌素沙地灌丛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应该考虑气候变暖和物种混合的交互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混合 拮抗 增温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黑沙蒿群落多尺度呼吸的季节动态和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天娇 刘鹏 +4 位作者 翟树琛 李鑫豪 高圣杰 贾昕 查天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观测尺度呼吸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别是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理解多尺度呼吸作用的影响机制,以期提升跨观测尺度呼吸模型模拟精度。【方法】在宁夏盐池选取典型黑沙蒿群落,于2022年5—10月,在固定样地原位连续监测黑沙蒿... 【目的】比较不同观测尺度呼吸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别是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理解多尺度呼吸作用的影响机制,以期提升跨观测尺度呼吸模型模拟精度。【方法】在宁夏盐池选取典型黑沙蒿群落,于2022年5—10月,在固定样地原位连续监测黑沙蒿叶片、土壤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即Rl、Rs与Re),拟合呼吸与温度、水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多尺度呼吸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1)观测期内,Rl主要受温度调控(R^(2)为63.5%),温度敏感性(Q10)为1.48,Rl日均值最大为5.96μmol/(m^(2)·s),出现在7月;Rs和Re季节变化均受水分调控(R2分别为44.4%和50.9%),Q10分别为1.23和1.08,Rs和Re最大日均值均出现在8月,分别为2.94μmol/(m^(2)·s)和4.07μmol/(m^(2)·s)。(2)温度–水分双变量经验模型对Rl、Rs和Re的解释能力相较于单变量模型提升程度有限,平均R2分别增加了0.09、0.05和0.02。(3)水分条件是不同观测尺度呼吸温度敏感性是否趋于一致的关键因素。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相对土壤含水量WRE<0.4时),Rl、Rs和Re对温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Q10分别为1.34、0.63和0.84;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WRE≥0.4),Rl、Rs和Re对温度的响应趋于一致,Q10约1.8。【结论】不同观测尺度呼吸季节变化的调控因素存在差异,而双变量模型对提升不同观测尺度呼吸模拟的精确性作用有限,充分考虑不同观测尺度以及同尺度水分条件的差异是未来准确模拟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呼吸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 生态系统 叶片呼吸 毛乌素沙地 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
下载PDF
ANN-BiLSTM模型在温带荒漠灌丛碳通量数据缺失值插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新妍 贾昕 +4 位作者 黄金泽 高圣杰 袁敏 刘甜甜 靳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2,共11页
【目的】为提高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长期缺失下的插补精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将NEE的环境因子和时序特征相结合,提出了ANN-BiLSTM模型。【方法】以宁夏盐池观测站NEE数据及微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 【目的】为提高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长期缺失下的插补精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将NEE的环境因子和时序特征相结合,提出了ANN-BiLSTM模型。【方法】以宁夏盐池观测站NEE数据及微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剔除连续7、15、30、45和90 d的5类缺失情景来评估ANN-BiLSTM模型、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ANN)、K最邻近(K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边际分布采样法(MDS)在NEE长期缺失下的插值结果。【结果】当NEE缺失天数≤30 d时,各模型的插值精度相对可靠,ANN-BiLSTM模型的插值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均值在0.48~0.56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在0.68~1.92μmol/(m^(2)·s)、0.45~1.30μmol/(m^(2)·s)之间。当数据缺失天数≥45 d时,MDS不能对缺失值进行处理,ANN-BiLSTM模型的插值精度明显高于机器学习模型,R^(2)均值> 0.45,RMSE和MAE分别在0.79~1.95μmol/(m^(2)·s)、0.50~1.32μmol/(m^(2)·s)之间。【结论】当温带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的NEE数据缺失长度> 30 d时,建议应用ANN-BiLSTM模型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EE长期插值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ANN-BiLSTM 机器学习 长期插值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海芳 陶国伟 +3 位作者 丛翔 李琪 包亚君 高圣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37,共2页
1病例简介 病例1,女,28岁,孕28周。于我院行常规产科超声显示:单胎,双顶径70mm,头围252mm,腹围233mm,股骨50mm,羊水深度6.1cm,脐动脉S/D:3.1。胎儿上腹部斜横切面及近矢状切面均未探及门静脉窦与膈下前庭之间的静脉导管结构,矢状切... 1病例简介 病例1,女,28岁,孕28周。于我院行常规产科超声显示:单胎,双顶径70mm,头围252mm,腹围233mm,股骨50mm,羊水深度6.1cm,脐动脉S/D:3.1。胎儿上腹部斜横切面及近矢状切面均未探及门静脉窦与膈下前庭之间的静脉导管结构,矢状切面显示脐静脉入肝后经宽大的旁路流入下腔静脉,汇入处距右房约3.2cm,汇入部位以上上腔静脉明显增粗(图1A、B),汇入部位血流频谱呈静脉导管样血流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门静脉 脐静脉 发育异常 产前超声
下载PDF
Pt负载暴露(001)晶面Bi2WO6催化剂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圣琼 周志勇 +4 位作者 陈月铃 牛青 高圣杰 陈巧珊 毕进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23-4329,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暴露(001)晶面的Bi2WO6纳米片,利用光还原法将Pt纳米颗粒负载于其表面.选择苯甲醇氧化和罗丹明B(RhB)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苯甲醇氧化实验中,Pt负载暴露001晶面的Bi2WO6样品的苯甲醇转化率为2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暴露(001)晶面的Bi2WO6纳米片,利用光还原法将Pt纳米颗粒负载于其表面.选择苯甲醇氧化和罗丹明B(RhB)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苯甲醇氧化实验中,Pt负载暴露001晶面的Bi2WO6样品的苯甲醇转化率为20.7%,约为未负载样品的2倍.在RhB降解实验中,Pt负载样品在光照40min后对RhB的矿化率可达81.1%,而未负载样品RhB矿化率仅为55.8%,表明Pt负载样品具有更优的降解速率和矿化能力.催化剂性能的提升归因于高能晶面暴露和Pt负载的协同作用.Pt纳米颗粒的负载作为助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同时提高了晶面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纳米颗粒 Bi2WO6 可见光催化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蒿光系统Ⅱ多时间尺度的环境响应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靳川 蒋燕 +6 位作者 李鑫豪 徐铭泽 高圣杰 魏宁宁 贾昕 田赟 查天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探究荒漠植物适应环境波动的调节过程和机制,可帮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和发展。该研究选取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优势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绿素荧...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探究荒漠植物适应环境波动的调节过程和机制,可帮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和发展。该研究选取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优势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绿素荧光的长期原位连续观测。运用小波分析方法探究油蒿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能量分配参数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VPD)和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在多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格局。结果表明:日尺度下,PSII能量分配参数滞后PAR 43 min,分别滞后空气温度、VPD和SWC 3.3、4.6和10.72 h(P<0.05),油蒿可能通过叶黄素循环等热耗散机制和改变气孔导度等途径调节PSⅡ能量分配。在季节尺度下,PSII能量分配参数分别滞后于空气温度、VPD和PAR 7.2、8.8和14.7 d,滞后于SWC长达21.6 d(P<0.05),油蒿可能通过提高PSII修复能力、增加特定蛋白数量和叶绿素浓度等方式调节PSII能量分配。油蒿PSII能量分配参数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波动符合其物候期规律,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在7和8月降低,调节性热耗散和非调节性热耗散增高。5和9月,非调节性热耗散增高且伴随最大光化学效率低值出现。研究认为,不同时间尺度PSⅡ能量分配调控机制存在差异,油蒿通过修复损伤最大光化学效率维持在0.78附近使PSⅡ生理状态恢复正常生理水平,对水分亏缺、极端温度和高辐射有一定适应能力。该研究可为农作物生长实时监测与保护农业生态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小波分析 荧光监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蒋燕 靳川 +6 位作者 姜晓燕 李鑫豪 魏宁宁 高圣杰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196-6208,共13页
植物资源(光、氮、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功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指示,然而鲜有研究综合考虑植物资源利用效率间的相对变化及其调控机制。选取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优势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生长季对... 植物资源(光、氮、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功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指示,然而鲜有研究综合考虑植物资源利用效率间的相对变化及其调控机制。选取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优势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生长季对油蒿光合生理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原位监测,实验室测定叶片比叶面积(SLA)和叶氮含量(LNC),分析叶片光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氮利用效率(NUE)的相对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子,探讨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对环境的响应。结果显示:油蒿LUE和NUE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2)=0.17;P<0.01),且皆与WUE季节变化不同,无显著关系(P>0.05),WUE波动幅度最高(CV=48%),NUE最低(CV=39%);研究期间LUE、WUE和NUE月均值基本在夏季出现高峰值,分别为0.12 mol/mol,104.02μmol/mol和11.49μmol g^(-1)s^(-1)。土壤含水量(SWC)>0.09 m^(3)/m^(3),叶片资源利用效率不受其影响,而SWC<0.09 m^(3)/m^(3),WUE和SWC关系为二次函数;SWC调节土壤氮含量(N_(soil))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对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叶片资源利用效率与LNC无显著相关性;SLA与LUE显著负相关(P<0.01),与NUE显著正相关(P<0.01),与WUE相关性不显著(P>0.05)。LUE主要受SLA和N_(soil)影响,NUE主要受SLA和SWC影响,SWC和N_(soil)还可通过SLA和LNC间接影响LUE和NUE。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氮含量是限制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比叶面积则是调控其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生物因子,是深入探究荒漠植物群落对环境响应策略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油蒿 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调控 叶片性状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承包商HSE管理方法探讨
8
作者 高圣杰 陈吉星 李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6年第2期240-240,共1页
HSE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两法,政府的安全监管和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而随着生产需要气田承包商队伍不断增多,承包商的HSE管理将直接影... HSE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两法,政府的安全监管和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而随着生产需要气田承包商队伍不断增多,承包商的HSE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目标,这样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承包商的HSE管理,这也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商 HSE管理 HSE体系 承包商程序文件 考核
下载PDF
安全第一理念下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9
作者 高圣杰 陈吉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6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安全第一的理念是促进油气田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开展的根本性前提。而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又是整个油气田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以安全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安全第一的理念是促进油气田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开展的根本性前提。而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又是整个油气田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以安全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了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其次在安全第一的理念下,提出强化油气田车辆安全管理的几点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提高油气田企业的车辆管理水平,为油气田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管理 车辆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
下载PDF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10
作者 高圣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2期7-10,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变革,图书馆也在积极的做出改变,不断优化其服务模式,向智慧化图书馆进行转变,使其服务模式更具智慧性。本文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目前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变革,图书馆也在积极的做出改变,不断优化其服务模式,向智慧化图书馆进行转变,使其服务模式更具智慧性。本文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服务模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吉星 高圣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6年第2期161-161,共1页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是天然气田开发过程中常用工艺技术,具有控制气田产量、减少加热用气、降低开发成本等多重作用,不仅能带来技术经济,而且还能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对井下节流工艺原理以及技术指标做出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井下节...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是天然气田开发过程中常用工艺技术,具有控制气田产量、减少加热用气、降低开发成本等多重作用,不仅能带来技术经济,而且还能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对井下节流工艺原理以及技术指标做出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井下节流工艺技术的功能,然后分析了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最后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 井下节流工艺 工作原理 节流器 技术指标
下载PDF
增温对毛乌素沙地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分解的调控具有时间依赖性
12
作者 罗凯 贾昕 +3 位作者 母艳梅 高圣杰 郝少荣 查天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3-1761,共9页
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植物凋落物产量、质量以及分解者组成和活动来影响分解过程,从而调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暖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开顶式增温箱和分解袋法,分析毛乌素沙地黑沙蒿和赖草... 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植物凋落物产量、质量以及分解者组成和活动来影响分解过程,从而调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暖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开顶式增温箱和分解袋法,分析毛乌素沙地黑沙蒿和赖草混合凋落物在450 d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和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叶对增温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增温促进了赖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和N、P释放,抑制了黑沙蒿凋落叶的质量损失、P释放,但促进了N释放。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会抑制分解,增温加强了混合分解的拮抗效应,使混合凋落叶总质量损失减少9%,N和P释放量分别减少4.9%和12.6%。增温处理下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和P释放的拮抗效应随时间逐渐加强,分解150 d时N释放从协同变为拮抗效应。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分解产生的非加性效应受温度和时间共同调控,未来的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应该考虑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混合 凋落物 非加性效应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被引量:24
13
作者 姜晓燕 高圣杰 +3 位作者 蒋燕 田赟 贾昕 查天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5,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荒漠化恢复取得显著成效,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植被覆盖度大幅提升,但关于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如何变化的研究不足,这制约着对荒漠化恢复成效的全面评估。本文基于群落调查和叶功能性状(叶片厚度、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荒漠化恢复取得显著成效,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植被覆盖度大幅提升,但关于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如何变化的研究不足,这制约着对荒漠化恢复成效的全面评估。本文基于群落调查和叶功能性状(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片密度)的测定,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阶段(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结皮覆盖沙地和草本植物覆盖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多数叶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不显著,表明环境因子对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塑造作用很强。(2)对于α多样性,结皮覆盖沙地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H)、物种丰富度(S)、功能丰富度(FRic)及系统发育多样性(PD)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恢复阶段,而其他3个阶段间无显著差异;这些指数间均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协同变化。(3)β多样性指数随恢复阶段间隔增加而逐渐增大,表明物种组成、功能属性及系统发育关系随植被恢复持续变化,且半固定沙地到固定沙地的群落物种组成、功能属性及系统发育关系更替最快,导致群落间差异最大。(4)固定沙地、结皮覆盖沙地和草本植物覆盖沙地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均趋向于发散,表明竞争排斥是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力;而半固定沙地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无一致规律,表明群落构建可能受到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植被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为毛乌素沙地生态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植被恢复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沙丘不同固定阶段黑沙蒿叶性状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代远萌 李满乐 +7 位作者 徐铭泽 田赟 赵洪贤 高圣杰 郝少荣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6-1387,共12页
半干旱地区沙丘固定过程中的植物叶性状的动态研究对于揭示该地区沙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择毛乌素沙地沙丘4个不同固定阶段(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土壤结皮固定沙丘和草本植物固定沙丘)典型沙生植物... 半干旱地区沙丘固定过程中的植物叶性状的动态研究对于揭示该地区沙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择毛乌素沙地沙丘4个不同固定阶段(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土壤结皮固定沙丘和草本植物固定沙丘)典型沙生植物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等方法对黑沙蒿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等11个叶性状进行分析,探明黑沙蒿叶性状随沙丘逐渐固定的变化规律及叶性状间相互关系。主要结果有:(1)黑沙蒿LA和A_(max)在半固定沙丘阶段显著高于其他3个阶段;叶碳含量随沙丘逐渐固定呈现先显著升高后略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磷含量在半固定沙丘和土壤结皮固定沙丘阶段显著高于其余2个阶段,且在半固定沙丘阶段最高。这些叶性状的变化表明在半固定沙丘阶段黑沙蒿倾向于增强光合作用来提高生存能力。(2)在不同阶段,与植物光合能力相关的LA、SLA分别同反映物理防御结构的LDMC、叶组织密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植物为适应环境,对叶片光合能力的投资会随物理防御结构投资的增加而降低。这也表明了植物在生长繁殖和增强防御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3)综合沙丘的4个固定阶段,与植物营养相关的叶化学性状同形态、生理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随沙丘逐渐固定,黑沙蒿在资源权衡策略上存在从“快速投资-收益型”向“缓慢投资-收益型”变化的趋势。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沙生植物可通过叶性状与叶性状间相互关系优化其资源权衡策略,以此来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资源权衡策略 固沙阶段 黑沙蒿
原文传递
植被覆盖度和物候变化对典型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原媛 母艳梅 +5 位作者 邓钰洁 李鑫豪 姜晓燕 高圣杰 查天山 贾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75,共14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植被生产力年际尺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明晰二者对植被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植被物候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生产力。目前尚不清楚毛乌素沙地典型植被物候如何响应气候变...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植被生产力年际尺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明晰二者对植被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植被物候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生产力。目前尚不清楚毛乌素沙地典型植被物候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并因此影响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此外,植被恢复(覆盖度增加)和物候变化对GPP的共同影响有待明确。该研究选取典型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生态系统,结合MODIS遥感数据与涡度相关数据,利用植被光合模型(VPM),模拟并分析了2005-2018年间植被覆盖度和物候变化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VP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涡度相关法观测的GPP动态(GPPFlux),而MODIS遥感产品(MOD17A2H)则显著低估GPPFlux;(2)研究期内年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最大NDVI(NDVImax)和年总GPP均显著增加,表明植被恢复促进了植被生产力增加;(3)基于NDVI和GPP日序列估算的生长季开始日期显著提前(2.1 d·a^(-1)),生长季结束日期显著推迟(1.5 d·a^(-1)),二者共同促使生长季长度延长(3.6 d·a^(-1));(4)物候期延长促进了GPP增加,生长季长度每延长1天,全年GPP显著增加6.44 g C·m^(-2)·a^(-1);(5)植被覆盖度增加和生长季延长分别可以解释79%和57%的GPP增加;(6)尽管植被覆盖度和物候变化均促进GPP增加,但前者是其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植被覆盖度增加和生长季延长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呼吸和蒸散发增加,未来研究仍需探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承载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此外,该研究主要探讨GPP在年际尺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未来需要研究GPP的年际变异规律及驱动因素,尤其是对降水年际变异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植被指数 物候 气候变化 植被光合模型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油蒿-杨柴灌丛生态系统蒸散组分分配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宁宁 母艳梅 +6 位作者 姜晓燕 贾昕 高圣杰 蒋燕 靳川 韩聪 查天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07-2414,共8页
蒸散发(ET)是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及其各组分,对认识生态生理过程对水分平衡和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5月20日至9月15日,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型蒸渗仪对毛乌素沙地油蒿-... 蒸散发(ET)是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及其各组分,对认识生态生理过程对水分平衡和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5月20日至9月15日,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型蒸渗仪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杨柴灌丛生态系统ET、蒸发(E)和蒸腾(T)进行测定和估算,量化了油蒿-杨柴灌丛生态系统ET组分,并分析ET及其组分的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为毛乌素沙地油蒿-杨柴灌丛生态系统生长季ET的主要组分,T/ET为53.1%。T/ET值随降水减少而升高,E/ET值随降水减少而减少,蒸散组分分配主要受降水调控。在季节尺度上,E与10 cm深处土壤含水量(SWC_(10))和太阳净辐射(Rn)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WC_(10)是E的主要影响因素;T随Rn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升高而升高,随30 cm处土壤含水量(SWC_(30))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受到SWC_(30)、Rn和LAI的共同影响;水分是ET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季蒸散/降水量(ET/P)为109.2%,5月ET/P为250.5%,表明生长季初期ET耗水部分来自非生长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涡度相关 微型蒸渗仪 蒸散 蒸腾 蒸发
原文传递
产权调换房被卖该怎么办
17
作者 高圣杰 《人民调解》 2006年第3期43-43,共1页
问:请问当拆迁人擅自将产权调换房出卖给第三人后,被拆迁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 被拆迁人 合法权利 第三人 产权调换房 中国 房屋买卖合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