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高地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7-208,共2页
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浚张栻思想研讨会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浚张栻思想研讨会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大会针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从如下几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儒学联合会 思想研讨会 当代价值 学术研讨
下载PDF
良知的主体性展开与康德的道德自律
2
作者 高地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2-50,59,共10页
王阳明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建立心体,并引入“良知”这一范畴,突出了人的良知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康德取消一切外在的经验,把纯粹理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从而建构一套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深层次比较两位哲人的思想... 王阳明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建立心体,并引入“良知”这一范畴,突出了人的良知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康德取消一切外在的经验,把纯粹理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从而建构一套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深层次比较两位哲人的思想,就能发现无论是王阳明的良知还是康德的纯粹理性,皆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道德依据的先天性。然而两者之思想亦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良知本身具备情感,而纯粹理性排斥一切情感。关于德福一致,康德认为现世中幸福与道德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惟有通过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并在道德中实践对这两个先验理念的信仰,以期在后世中达到德福一致。王阳明则将良知与道德情感视为一体,在道德实践中便能获得超越感官享受所带来的愉悦,使德行与幸福在此世中就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纯粹理性 道德实践 德福一致
下载PDF
由性命相分观孟子性体之成
3
作者 高地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97-104,共8页
先秦时期,“性”之含义与“生”之本义相关,并在“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主要体现在将道德与人性相联系。“命”之含义则主要指上天的命令,表现为外在于人的强制。孟子意识到,上天虽赋予了人道德,但道德的完成要依靠人自身,从而提出了... 先秦时期,“性”之含义与“生”之本义相关,并在“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主要体现在将道德与人性相联系。“命”之含义则主要指上天的命令,表现为外在于人的强制。孟子意识到,上天虽赋予了人道德,但道德的完成要依靠人自身,从而提出了极富意义的命题——“性命相分”。在“性命相分”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探讨了人的本质以及德行的动力因。人之本性继承了天之大德,因而人性本善,人能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因而先天拥有四端之心。“性善论”与“四端之心”的提出标志着孟子性体之说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相分 性本善 四端之心 性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