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境蔚 李罗红 +3 位作者 欧艳 杨小莉 陈丽 陈莎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内镜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7例,按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3)及对照组(n=134),查阅病历资料统计相关影响...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内镜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7例,按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3)及对照组(n=134),查阅病历资料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tisic回归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Glasgow-Blatchford危险评分(GBS)、Rockall危险评分(RS)、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指数是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应重视术前GBS、RS、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数水平,严密监测,积极预防早期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境蔚 杨代兰 +2 位作者 李罗红 欧艳 杨小莉 《西部医学》 2020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REG患者82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REG患者82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予以抗生素进行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的差异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AS-17)、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抗原Ki-67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AS-17水平和PGR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Ⅱ、IL-8、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胃黏膜EGF、bFGF、Ki-6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REG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有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性胃炎 硫糖铝混悬液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境蔚 李罗红 +2 位作者 欧艳 杨小莉 陈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进行单因素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并作ROC曲线。结果病例组患者的TG、TC、HDL-C、LDL-C、ApoA1、ApoB、Apo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呈负相关(P<0.05),TG、ApoE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LDL-C作为上消化道出血预测因子的准确性高于TC,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时(AUC=0.861,灵敏度82%,特异性73%),及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AUC=0.736,灵敏度75%,特异性64%),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血脂 相关性 ROC曲线
下载PDF
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境蔚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9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早期胃癌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复发率...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早期胃癌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SD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较EMR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较EMR组明显长,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明显小于EMR组,住院时间较EMR组明显短(P<0.05),病灶切除面积较EMR组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与EM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25%)明显低于EMR组(55.00%)(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疗效较EMR治疗有明显优势,且前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增加病灶切除范围、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复发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